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介绍了模型库工作平台的主要内容:(1)移植并优化在各种起伏地形下二维、二维半、三维在平面、剖面上磁场分布的计算程序;(2)移植并优化一套剖面和平面的位场转换系统;(3)移植和开发几种实用的直接反演磁性参数的软件;(4)设计了软件检测手段和方法。论述了利用Microsoft C7.0及Microsoft SDK 3.1编程技术,开发具有良好人机交互、汉字Windows界面模型库工作平台的方法及技术关  相似文献   

2.
黄维平  施倪承 《岩石学报》1996,12(4):619-626
Rietevld方法是采用粉末衍射进行晶体结构修正及解析的一种方法。Rietveld方法的代表软件是R.A.Young程序。该程序给用户使用的主要困难是由于其输入控制文件(ICF),是一个严格格式化的文本文件,其次是在运行时受到常规内存的限制。本文介绍了用MicrosoftC7.0及MicrosoftSDK3.1对R.A.Young程序的改进,(1)用对话框输入各种控制参数,形成初始化文件(INI),然后再将其转换为输入控制文件(ICF);(2)用Windows多文档界面(MDI)实现图形显示,编辑和存储;(3)设计一软件接口,使在Windows下启动R.A.Young计算程序;(4)用FORTRANPowerStation编译器对R.A.Young程序源代码进行重新编译,使其不受常规内存限制。用改进后的R.A.Young程序,对绿辉石的结构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Windows中用于开发多媒体的API函数陈震陈彬(长春地质学院计算机系,长春130026)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多媒体应用是开发Windows应用程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利用MicrosoftVisualBasic共享Windows的API函数来...  相似文献   

4.
地质统计学K-阶套合球状模型参数的自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质统计学参数估计的线性规划法为基础,推导出k-阶套合球状模型参数的计算机自动化模拟算法,用MicrosoftVisualBasic开发出了相应的参数模拟计算机程序。使k-阶套合球状模型的参数模拟实现了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况顺达  刘敏 《贵州地质》1999,16(1):84-88
区调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中国地质大学华地图形有限公司研制的MAPGIS为原型,利用Microsoft公司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C++5.0开发工具,运用先进的数据访问对象,(DAO)技术开发而成,同时采用MicrosoftJet数据库来实现对区调基础数据资料的组织,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功能强大,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区调数据,还能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双向查询,SOL查询等功能,适合于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研究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候选剖面───中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层牙形石动物群序列基础上,自下而上识别出4个牙形石带:(1)ClarkinachangxingensisClarkinadeflecta带;(2)Isarcicellaparva带;(3)Isarcicellaisarcica带;(4)ClarkinacarinataClarkinaplanata带,并在第一带中划分出3个动物群,从下向上是:ClarkinachangzingensisClarkinadeflecta-Clarkinasubcarinata动物群,Hindeoduslatidentatus-Clarkinameishanensissp.nov.动物群和Hindeodustypicalis动物群,煤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石序列的建立、完善,对确立该剖面在全球二叠、三在系界线高精度对比中的标准地位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讨论了 M icrosoft F O R T R A N 5.1 系统(下面简称 M S F5.1 系统)的图形接口、数据结构以及输出图元的过程,并用实例说明了图形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下石炭统介形类化石。化石主要采自塔北井下双峰灰岩之上的央拜希组。自上而下有3个组合(1)ParaparchiteMicrocheilinelaBairdia;(2)ParacarboprimitiaCavelina;(3)HealdianelaBythocypris。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晚期。  相似文献   

9.
廖立兵  王濮 《现代地质》1994,8(3):308-308
矿物表面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博士生廖立兵导师王濮马■生施倪承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简称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简称AFM)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下石炭统介形类化石。化石主要采自塔北井下双峰灰岩之上的央拜希组。自上而下有3个组合(1)Paraparchite-Microcheilinella-Bairdia;(2)Paracuarboprimitia-Cavellina;(3)Healdianella-Bythocypris。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晚期。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所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进行三维地质填图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设计理念、开发环境、软件架构、关键技术、实现现状与应用前景。倾斜摄影影像经处理建模后构建的三维地表模型通常以OSGB格式保存,因此基于倾斜摄影成果的三维地质填图软件最好基于能直接读取、显示OSGB格式数据的OSG开源库,推荐VS2015+QT+OSG开发环境。该类软件的关键技术包括以Proj4为核心的坐标转换系统、地层界线的拾取与半自动追踪技术、基于反距离衰减函数的地层界面防穿透高程调节技术、切制地质剖面并由剖面修改地层界面的二三维联动编辑与修改地层界面的技术、在露头剖面上采集地层界线构建露头地层柱状图的技术。该软件的应用前景包括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煤田和油田等行业的野外地质填图,以及滑坡和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圈定。  相似文献   

12.
扬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可视化软件系统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人采用FORTRAN77或老板本的BASIC语言编程建立 的地下水资源模型可视性较差,难以操作和使用。因而研制了一个易于操作、界面友好、可 视化强的扬州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该市地下水资源的长效管理和经 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礼中  张永波  周小元  梁国玲 《水文》2006,26(1):42-44,50
为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评价,采用“单位面积数量”指标,以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迭加分析方法,设计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模型。基于MAPGIS 6.5二次开发函数库,在VC 6.0环境下开发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软件。软件界面易于操作,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数据来源于空间数据库,评价结果又以空间数据的形式保存,还能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B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开始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在全国区调中全面推广应用,运用数字地质填图过程中获取的PRB数据直接构建浅部三维地质模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是三维地质界面的构建,本文重点阐述了断层面、第四系界面、地层面、岩体界面、残留顶盖界面、俘虏体界面等6种主要地质界面的构建流程与方法。面的构建时应先创建模型的边界面(DEM面、模型的底界面、模型的四周边界面),再建断层面,最后按地质体新老顺序依次构建其他地质界面,构建地质界面时应遵循"野外路线数据为主要数据,地下地质数据为约束数据"的原则。该方法建立的地质界面与地表填图数据和地下地质数据都能够完全吻合,建立的地质界面精度高且美观,但受地表产状可推测深度的限制,该方法仅适用于浅部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但构建的模型可以作为深部三维地质建模的参考与约束。建模单元可以与地表填图单元相同,也可以进行少量的合并,模型可达到的精度较高,模型的精度取决于野外填图路线数据的精度和数量,尤其是野外路线中的点间界线和有效产状的精度和数量。为了保证模型的精度,在野外路线填图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每条野外路线中的点间界线(B)都具有有效产状,在地质界线产状变化较大的部位需要适量增加产状数据。  相似文献   

15.
李莹  邹伟  李楠 《江苏地质》2012,36(3):301-307
甲玛矿区位于西藏拉萨市区以东约61km处,属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和斯布乡(扎西岗乡)管辖。利用国产自主研发的Minexlporer软件,运用三维可视化和三维建模技术,对矿区深部及外围区域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首先,通过搜集甲玛多源地质勘查资料进行数据库建设,利用3DEM矿体圈定原则——单工程矿体圈定、剖面矿体圈定、三维矿体圈定建立甲玛三维地质体模型。最后,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和传统储量计算法对甲玛矽卡岩型矿体进行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志春 《地质与勘探》2016,52(2):363-375
地质剖面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数据源,运用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在模型构建之前,统一确定模数据的坐标系和比例足,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是不同地质界面。本文详细介绍了模型边界面、断层面、地层界面、岩体界面等4种主要地质界面的构建流程与方法,尤其对褶皱构造、地层界面的断层效应、复杂岩体界面等的构建进行了重点阐述按模型边界面(模型的底界面和四周边界面)、DEM面、断层面、其他地质界面的顺序依次构建地质界面,构建断层面和其他地质界面时严格按先新后老的顺序。运用已构建好的地质界面按先新后老的顺序逐个、依次建立单个地质体,再将所有地质体的面模型组合成整个模型的面模型。通过对面模型进行网格(实体)填充和对网格赋予相应的属性值,最终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矿山普遍缺乏三维地测信息系统软件的情况,根据矿山地测工作的一般流程,开发了地测信息管理系统、地质编录数字化软件及矿山三维图形处理系统,建立了矿山地测信息数据库,编写了相关软件的接口程序,实现了系统的一体化综合集成。该系统可通过接口的智能处理,将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导入三维图形处理软件,并生成基础图件,从而实现地矿工程的三维建模。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矿山地测数据处理及地测图件绘制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离散元强度折减对复杂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宇  徐卫亚  郑文棠 《岩土力学》2007,28(Z1):569-574
介绍了离散元(DEM)及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利用3DEC软件结合强度折减法对某水电站高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对岩体强度参数进行折减,以关键点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发散时的折减系数作为边坡安全系数,根据位移矢量图确定滑面和破坏形态。通过与Dijkstra极限平衡有限元法及Sarma法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在二维计算基础上建立并简化三维模型,模拟边坡三维应力场。结合工程关注区域的应力及位移趋势,采用3DEC中的辅助节理截取典型坡段单宽模型,在已有的三维应力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强度折减,弥补了二维强度折减未考虑三维应力场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不足,把握了工程重点及力学特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合理高效的稳定性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相山火山盆地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紫兰 《地质与勘探》2018,54(2):404-414
随着三维建模技术的日益发展,单一数据源建模已不能满足建模需求。文中通过对多源数据建模方法的阐述,综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钻探等多源数据的融合方法进行详细解释。将多源数据按表现形式划分为图件类、文字信息类,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工作将原始数据整合至三维空间数据库。以GoCAD建模软件为平台,详细阐述了地形地貌、钻孔、地层、构造、岩体、矿体等对象的建模实现方法,引入GoCAD软件的半自动化流程建模法建立构造-地层实体模型,并提出两种岩体实体建模方法,实现岩体实体模型的构建,最终构建相山火山盆地三维地质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重、磁异常的人机联作模拟反演(也称人机联作选择法),是根据选定地质模型及重、磁异常的正演计算公式,由给定的初始模型参数计算出理论场值,并与实际观测场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中确定的不一致性或残差,依靠解释人员的经验来修改模型形状及物性参数,重新计算理论场值进行下一次对比,反复多次直至达到满意为止,人机联作选择法整体为一套计算机软件,并依据支撑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在人机联作工作站上使用或在一般的微机上使用。人机联作选择法既可应用于二度体重、磁异常,也可以应用于三度体重、磁异常的模拟计算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