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青海南山东段花岗岩类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41±3Ma、245±2Ma和249±3Ma,可代表其成岩年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岩石具俯冲型花岗岩类特征,可能代表早三叠世宗务隆洋的北向俯冲过程。通过对青海南山东段侵入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的研究,为青海宗务隆造山带在印支期的构造环境演化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部在祁连山中、东段(东经98°-102°,北纬37°20′-39°20′,总面积为23900平方公里)进行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评价地下水天然资源,为该区四化建设服务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一、自然地理概况 祁连山是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脉和相间斜列状断陷盆地(谷地)所组成。主要山脉为走廊南山、冷龙岭、托来山、大通山和达坂山。山体间有洪水坝、木里-江仓和门源  相似文献   

3.
在西北太古代古老岩層的上面,有很厚的變質岩層,都叫它南山系。南山系的岩層,最初是洛采(1898)在南山(祁連山)中看到的,主要是砂岩和片岩,所以叫它南山砂岩。後來謝家榮(1925)在西北调查時,看到其中並不祗有砂岩,而且還包含很多千枚岩、石英岩和石灰岩等,因此,他就改名之  相似文献   

4.
再论甘肃省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的构造部位独特,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甘肃省中生代以前的古板块构造重新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柴达木—祁连和扬子6个板块的交汇处。红石山蛇绿岩带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柳园—大奇山—帐房山蛇绿岩带以南属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是哈萨克斯坦板块,阿尔金走滑断裂、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南属于柴达木—祁连板块,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北属华北板块,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蛇绿岩带是柴达木—祁连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分界。又据板内的深断裂和建造特点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二级单元和22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5.
《甘肃地质》1987,(Z1):122-124
与石炭系有关的沉积矿产主要有石膏和煤,其次为铁、耐火粘土、水泥灰岩、熔剂白云岩等。现分述如下。 一、石膏 石膏分布在祁连山区,集中于西段疏勒南山及东段天祝、景泰一带。 在疏勒南山,石膏赋存于城墙沟组上部。区域分布范围很大,西自盐池湾以北伊和阿尔嘎勒台,东达考克赛一带,断续延展百余公里。以伊和阿尔嘎勒台矿点为例,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含矿层位稳定。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现代冰川小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地跨甘肃青海两省,由一系列西北西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山脉总长800余公里。西段主要高山有大雪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和柴达木山,中段有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疏勒南山和哈尔科山,东段有冷龙岭。许多山峰高出雪线,发育了众多的山岳冰川,成为十二条较大河流的源头。其中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和党河,属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和巴音郭勒河,属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哈拉湖为一独立的内陆湖泊水系;布哈河属青海湖内陆水系;大通河注入黄河支流湟水,是祁连山区除庄浪河以外唯一的外流水系。充分利用祁连山高山冰雪资源,必将对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的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山岭石榴橄榄岩岩体位于大别山罗田穹隆东南侧,面积很小(173×133 m2),与著名的碧溪岭榴辉岩岩体相距仅3 km.南山岭岩体以橄榄岩为主体,碧溪岭则是以榴辉岩为主体.南山岭石榴橄榄岩由贵橄榄石(75%)、透辉石(10%)和镁铝榴石(15%)组成,除上述三种矿物外,后者还含斜方辉石.  相似文献   

9.
阿尔金断裂东段断层滑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对阿尔金断裂东段断层滑动方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阿尔金断裂东段由多条羽列状次级断层所组成 ,相邻两次级断层间的夹角 :A段 15,B段 12,C段 5;(2 )断层物质具明显的组构现象 ,眼球状流动构造 ,较小的剪切破裂角等是阿尔金断裂东段断层蠕动的结果 ;(3)断层泥石英碎砾 SEM特征显示阿尔金断裂东段 Q3以来主要是蠕滑 ,但不同区段稍有不同。综上所述 ,阿尔金断裂东段断层活动主要是蠕滑 ,愈向东其蠕滑程度愈高。  相似文献   

10.
重庆南山隧道工程涌水隐患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隧道涌水影响半径,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古德曼经验公式,经验解析法公式计算涌水量,并比较中梁山铁路隧道修建对漏水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从涌水半径来看,南山隧道涌水半径(642m)比轻轨隧道涌水半径(727m)小。轻轨隧道高程较南山隧道高程低,因此轻轨隧道拦截了一部分集雨面积,使得南山隧道涌水量降低。(2)科斯加科夫渗透入量法结果与调查结果更为接近。(3)涂山湖大湖漏水的影响远远小于小湖。这可从中梁山隧道引起的漏水得到启示。涂山湖在南山隧道的影响半径之内,其中大湖因为泥沙淤积时间长,因此受影响小,涂山湖的小湖因为成湖时间不长,因此受影响大。同时要注意南山隧道漏水,浮托力消失,在隧道漏水影响范围内注意岩溶塌陷的隐患。在积极面对南山隧道漏水可能存在的隐患之外,还应该调动群众的力量,将损失影响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开发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可分为隆起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类,隆起断裂型分布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3条造山带。沉降盆地型分布在安西—敦煌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群、陇中盆地群(祁连东段)和陇东盆地,祁连东段是甘肃省地热资源目前有利开发地段。  相似文献   

12.
<正>兴蒙造山带东段是仅次与秦岭-大别钼矿带的世界第二大钼成矿区,区内发育了包括在中国规模最大的钼矿床-岔路口斑岩钼矿(钼金属量246万吨)在内的50余个矿床(点),其钼资源量约占中国钼资源量的30%,并且是最重要的铅、锌、银产地之一(Zeng等,2012,2013)。兴蒙造山带东段钼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3.
陈锡林 《水文》2000,20(1):41-46
在分析了新沂河沭阳以东段(以下简称新沂河沭东段)行洪能力呈下降趋势的基础上,认为河道糙率是导致行洪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实测资料进行河道全断面综合糙率计算时,采用了《比降-面积法测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推荐的公式,同时指出这些公式在分别计算泓道、滩地单元糙率上的不足.针对新沂河沭东段束水漫滩河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泓道、滩地单元糙率的新方法,计算成果合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地质新知     
《地质论评》1959,19(4):178-180
对南山花岗岩和邻岩关系的新认识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华北前寒武纪研究队经过野外和室内的详细研究,证实了李鸿叶同志所提出“对南山花岗岩”新于邻岩(实际上是围岩)的意见,否定了对南山花岗岩是邻岩的老基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向缉熙 《地质论评》1959,19(5):195-199
安徽省马鞍山市,水陆交通极其方便。在市区南部,内生铁矿床分布极广,其中包括著名的凹山铁矿(凹山式铁矿代表)、南山铁矿(南山式铁矿代表)、大小东山铁矿、向山铁矿以及新发现的其他铁矿。本文只准备简单介绍一下凹山式铁矿(以凹山、大东山两铁矿为主)的主要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郭米寺—尕大板铜多金属矿区位于甘青交界处的青海省北祁连走廊南山--托莱山东段,矿区所处北祁连造山带区内矿产数量、种类众多。前人对矿区矿床类型研究较多,但对成矿流体研究工作则做得较少,本文选区内各成矿阶段与矿石伴生的石英中的包裹体进行测试,对流体的性质和演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  相似文献   

17.
1成矿地质背景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岩浆带岩(拉萨地块)南带(隆格尔-措麦断裂以南、雅鲁藏布结合带以北)东段墨竹工卡-错那裂谷盆地中(图1),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最具代表性的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中的超大型以夕卡岩-斑岩型为主的浅成低温岩浆热液铜多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挤压反转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叠纪,柴北缘东段在印支期发育两排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二叠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欧南地区为继承性隆起区,未完全接受沉积;白垩纪末,受燕山晚期旋回影响,构造反转,逆冲断裂复活,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隆布鲁克山等主要山体隆升,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19.
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676~833 Ma)耀岭河群、陨西群、武当群火山岩和基性岩墙群产生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总体上属于低Ti/Y(<500)岩浆类型.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它们极有可能是源于地幔柱源(εNd(t)≈ 5,Mg#≈0.7,La/Nb≈0.7).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谷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我们的研究揭示,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中-晚期火山岩和基性岩墙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它们总体上是产生于幔源石榴子石稳定区.而西北部镇安地区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则是形成于幔源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带.碱性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低(<10%)的条件下,拉斑玄武质熔岩是产生于部分熔融程度较高(10%~30%)的条件下.武当山地区的武当山群和耀岭河群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经受了浅层位辉长岩质(cpx plag ± ol)分离作用,而其他地区基性熔岩和基性岩墙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1研究目的(Obiective)秦岭造山带商南—丹凤俯冲带(下称商丹俯冲带)通常被认为是划分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缝合带及北秦岭与南秦岭造山带边界。与商丹俯冲带相关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的报道多集中在西段,如分布在商丹带以北的丹凤群及富水杂岩;东段豫西地区鲜有报道。本文对商丹俯冲带东段(河南称龟山—梅山断裂)南侧龟山岩组进行了解体与研究,对商丹带构造属性及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划分提供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