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越南拥有大小城市近500个,其中有6个大城市,61个小城市和省级城镇,其他为地区性城镇。城市人口2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5%。战后,城市化得到迅速发展,环境不断退化。因此,环境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1991年越南地质矿产部负责开展了一项“全国城市地质调查计划”。迄今,已经完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天津是北方的工业中心,对外开放的海港大城市。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形的城市群形成了拥有4000多万人口、近70000平方公里的首都圈,首都圈也即"大北京地区"。这个地区生态环境的质量,是反映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群众糈神面貌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重视首都圈的生态环境建设,改革开放以来,1986年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京津周围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地区2000~2015年间8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碳排放与建设用地、人口、非农业人口、耕地面积、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6个主要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西安地区2000~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呈指数增加;2000~2014年碳排放量呈显著线性增加,碳排放与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2000~2014年西安地区人口、非农业人口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增加关系;耕地面积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递减关系;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碳排放总体呈线性增加关系,但均可划分为2000~2006年和2006~2014年2个阶段,前一阶段线性递增率高于后一阶段,反映出西安地区随经济发展,碳排放量2000~2006年增速较高,而2006~2014年增速减缓。研究表明西安地区建设用地扩展与碳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900多万人口的瑞典,除了几大都市,如第一大城市斯德哥尔摩拥有180万人口,第二大的哥德堡拥有80万人口,其他绝大多数人都居住在只有10万或者20万人口的小镇里。  相似文献   

5.
国际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态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 迅速扩张的城市化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最引人注目的现象。50年来,世界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到2000年,世界上70亿人中的约50%居住在城市地区;约6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0万。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和南亚(图1);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6.
贾若祥 《今日国土》2014,(11):40-43
山地地区推进城镇化,既要符合城镇化的自身规律,还要符合山地的自然规律,在推进山地城镇化的同时,更好统筹山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按照内聚外迁、集约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思路来推进山地城镇化,在促进山区居民向山区内重点城市内聚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山区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地落户发展,实现外迁式的异地城镇化。在空间形态上,山地城镇化要沿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点状式组团式的空间布局形态,形成都市区带动、节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2018年基本建立人地挂钩机制,2020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政策体系,为如期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提供用地保障.《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衔接、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设用地供应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政策体系,区域和城乡用地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为如期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提供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     
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趋势之一。190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为1.5亿,到2000年时已达29亿,增长了19倍。到2007年时,世界将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1900年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屈指可数,如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已有408个,还有20个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东京人口有3 500万,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墨西哥城的人口有1 900万,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纽约、圣保罗、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上海紧随其后。城市发展需要将粮食、水、能源以及其他自然界无法供给的原料进行集中,然后又要对产生的垃圾、  相似文献   

9.
吴忠性 《地图》1991,(4):5-7
本文阐述了我国地图学建国40多年以来的发展变化。认为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建立了现代地图学的科学体系;第二阶段出现了计算机辅助制图;第三阶段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应用到制图领域。作者简单介绍了这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0.
枫桥镇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部,面积165平方公里,下辖28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9万多人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7353家,其中市级规模企业4家,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32家,建有省级服装特色工业园和轻纺创业园两个工业园区。枫桥镇国土资源中心所成立于2000年8月,现有工作人员10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概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宏观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我国虽然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较为匮乏。以耕地为例,我国一直以不到世界10%耕地养活超过世界20%人口,而且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耕地资源消耗速度最快国家之一。与此相反,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加之食物消费结构随生活质量提高而改善,我国粮食安全压力长期存在并可能会有所加剧;由于今后十几年是我国工业化高峰阶段,尤其是“重型工业”的加快发展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的地形制约与GIS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农  马融 《地图》1999,(1):20-23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地形有关。就地形因素而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远古时期到工业革命时期),倾向于优先在复杂地形上发展城市,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防御能力。第二阶段(从工业革命时期到科学技术革命初期),城市建设中利用复杂地形受到限制,因为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地形失去了防御的特殊作用。相反,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大规模的生产建设、交通运输及民用建设在有利的、简单平坦的地形上进行。这时,复杂地形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很少。第三阶段(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由于生产和人口不断集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要想过上富裕的生活 ,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的现代化 ,必须占有更多的资源 ,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和水资源 ;而我国的土地与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东南方水多地少 ,西北方地多水缺。大部分人还要去东南沿海谋求生活 ,使南方土地更加缺少 ,北粮南运或从国外调粮的形势更加严峻。 2 1世纪中叶 ,中国人口将增加到 1 6亿~ 1 7亿 ,解决温饱问题 ,势必要开发大西北 ,利用西北土地资源。而西北缺水干旱 ,开发大西北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是当务之急。 5 0年代国家已经提出南水北调 ,中国科学院西线南水北调组去考察多次 ,曾…  相似文献   

14.
新兴大数据反映了人、物、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聚集,体现了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分布和相互关系。结合自然资源部下达的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武汉市大数据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试点",创新开展了"地理国情+大数据"融合研究,从城际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分布2个方面开展了武汉市人口空间格局识别,揭示了武汉市对外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城市内部居住和就业人口分布的圈层差异、人地关系和跨江出行特征。  相似文献   

15.
依托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采用时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武汉市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以时空大数据为基础,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想,整合公安、计生、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人口、法人和社会经济信息,将各类资源纳入全市统一平台,建立了市、区、街、社区、网格5级联动机制,实现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为武汉中心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信息要览     
全国已建立23个省级专业执法监察队。2002年又有7个省份建立了专业执法监察队伍,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份建立了执法检察队伍。 2002年建立执法监察队伍的省(市)是:湖南、天津、海南、湖北、云南、浙江和黑龙江。目前,全国省级专业执法监察队伍在编人员已达495人,基本上比照国家公务员管理。全国31个省(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均设立了承担执法监察的机构,其中设立执法监察局的有23个,设立执法监察处的有4个。  相似文献   

17.
马维军  刘德钦  刘宇 《测绘科学》2008,33(1):159-162
阐述了应用人口GIS进行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概括出影响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的四个主要因素,并对天津市人口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分区。天津市的人口空间结构可以分成行政、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区,工业居住混杂区,工业、农业混合区和农业人口居住区,且四个分区成同心圆模式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吉林省各县2005~2015年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以及人口等统计数据,对吉林省县域耕地压力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整体的耕地压力由2005年的0.36下降到2015年的0.27,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是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的主要因素,粮食安全状况不断转好。吉林省耕地压力具有"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从2005年到2015年,耕地压力减小的县有12个,耕地压力增加的县为36个,耕地压力减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市辖区及其周围与延吉市周围,耕地压力增加的地区占大部分。2005年、2010年与2015年耕地压力呈L-L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西北部地区,耕地压力呈H-H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耕地压力呈L-H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未来制定粮食生产与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再造一个新山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累计完成5万亿元,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GDP要从2010年的9000亿元增加到18000亿元;城镇化率累计提高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新增300万。自2011年9月起,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西存在的3个应力相对集中区,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对研究区地震发生的波及范围进行预测,再由空间查询功能,得出地震发生所波及到的市、县和受灾面积。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对研究区的人口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