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浮游动物评价水体自然净化的效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虽经处理厂治理后排放入江、湖、河、海等自然水体中,但仍有一定浓度的各种污染物进入这些水体。这些污染物经水体自然净化后,浓度显著降低。因此,从理化、生物方面研究水体自然净化的效能,从而阐明水体自净的机理、了解水体对污染物的负荷,以便制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这是水体污染生态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已开展了河流自净以及寡毛类、藻类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本文仅从浮游动物来评价两个地区的水体自然净化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受污染河流影响,水体混合较好的河口海区污染物稀释过程的规律。根据河口海水每一个水样都可看作是由海水与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概念,提出了河口海区污染物稀释过程的一种数学模式,分别叙述了单纯物理混合及有转移作用情况下,污染物浓度与稀释比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及实际调查资料,有可能确定对于有转移作用的污染物在海水中浓度与已转移浓度之间的经验关系。这对研究污染物在海水中的转移作用,海水自净机理,及其地球化学过程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不同季节水体δ18O分析,对湖泊水体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泊水源变化及湖泊水体与长江洪水期/枯水期交替演变的特征关系。受江湖关系随季节变化影响,处于长江中下游中段安徽省境内的巢湖、石塘湖等湖泊各季节水体δ18O都相对较高,处于上段和下段的鄱阳湖群和太湖湖群湖泊水体δ18O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下游上段和下段湖泊水体交换受长江影响较大,中段较小。对不同季节湖泊水体δ18O比较分析表明,长江对湖泊水体的影响主要在夏季,秋、冬季节湖泊水体稳定。黄盖湖、大冶湖等湖泊夏、秋两季水体δ18O大幅度变化与长江的水位波动直接有关,在长江洪水期,湖泊与长江相连;在长江枯水期,湖泊与长江分离。玄武湖水体δ18O的大变幅是人为换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耦合北斗和GPS双定位系统的拉格朗日随体法水质点追踪仪,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开展了总数为18次的洪泽湖和巢湖主要河流河水入湖后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运移同步追踪观测,研究了两个湖泊河水入湖后的运移轨迹和速度特征。结果表明:淮河主河道河水入洪泽湖后流向南北两侧;徐洪河河口处水体表层流速在洪泽湖5条河道出入湖口处为最大;巢湖双桥河河口处水体流速受巢湖闸运行影响强烈,各层流速在7条入湖河流中最大。洪泽湖、巢湖入湖水体流速由表层至底层逐渐降低,洪泽湖各层水体流速大于巢湖。洪泽湖河口处表层水体8次测量平均流速为6.11cm/s;巢湖为5.51cm/s;二者中层流速分别为5.32和3.85cm/s;底层则分别为4.96和3.67cm/s。  相似文献   

5.
依据近20a现场监测数据,结合净化试验,应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大沽河水体净化模型,研究了其常规流量下(污染较重)的水体自净规律,对确定大沽河水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水质保护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回归分析法比较适用于北方季节性河流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准确性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水位、水量平衡、入湖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近2年的实测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星湖水动力特征、水质现状特征和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星湖水源补给主要是北岭山汇集的雨水和湖面降雨;湖水位主要受人工调节及降雨的影响,常年变幅不大;湖泊交换系数为1.17;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是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最近几年来,总体水质状况变化不大。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了几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如重金属,一旦进入湖泊水体,由于重力、离子代换、表面吸附等作用,很快累积到水底沉积物中。同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通过扩散、溶解、氧化还原、生物吸收等途径,产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衡转化,向水体释放污染物,沉积物又成为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因此,在一个水生生态系统中,沉积物可以看成是水环境条件的反应。了解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类型,对考察湖泊的污染现状和历史,进而对湖泊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地区最大的蓄洪湖泊,大汶河是其唯一入湖河流。对东平湖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探讨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物质来源和流域降雨量变化影响,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各组分及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粉砂为主,平均含量达79.71%;黏土次之,占16.76%;砂含量最少,仅占3.51%。平均粒径、砂、黏土分别呈舌状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粒度分异作用明显。东平湖现代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大汶河搬运与一定比重的湖岸侵蚀崩塌产物,表层沉积物来源的确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结合物源示踪分析来准确判定。该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东平湖地区水动力条件及物质输入状况、入湖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水位、水量平衡、入湖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近2年的实测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星湖水动力特征、水质现状特征和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星湖水源补给主要是北岭山汇集的雨水和湖面降雨;湖水位主要是受人工调节及降雨的影响,常年变幅不大;湖泊交换系数为1.17;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是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最近几年来,总体水质状况变化不大。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了几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水位、水量平衡、入湖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 近2年的实测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星湖水动力特征、水质现状特征和水质变化趋 势。结果表明:星湖水源补给主要是北岭山汇集的雨水和湖面降雨;湖水位主要受人工调节 及降雨的影响,常年变幅不大;湖泊交换系数为1.17;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水 环境问题是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最近几年来,总体水质状况变化不大。针对以上 特点,提出了几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水体自净条件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1990-1999年10a问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湾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水体自净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水体的自净条件较好,与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较强的水动力作用是污染物输送和扩散的有利条件:水体中硝酸盐含量及其所占DIN的百分比值较高,既体现了陆源含氮化合物的输入影响,也体现了含氮有机物在化学净化过程中的净化效果;R(NO3-N)与Chl-α的显著正相关性以及水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较高的生物资源量,则显示了水体自净能力对海洋生物的重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的状况和酚、氰化物对地下水长期污染状况,综合临淄地区现场资料对酚、氰化物的污染特性及迁移机理作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淄河沿岸区和冲沟内砂砾石分布区是酚、氰化物进入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大气降水是促进酚、氰化物解吸迁移的主要因素。虽然目前研究区域内已无含酚、氰化物的污水直接排放,但吸附于较厚细颗粒包气带土层中的酚、氰化物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并缓慢进入地下水中,其含量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 ,大量高含氮、磷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及海域中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从而导致赤潮等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分析富营养化机理 ,探索污水的处理方法 ,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迫切的问题。1富营养化危害与藻类形成1.1富营养化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作用 (eutrophication)是指含大量氮、磷(含N>0.2~0.3mg/L,含P>0.01~0.02mg/L)的工业污水或生活废水排入江河、湖泊或海域中时 ,水体出现的富营养状态。当富营养水体有适当的生物、水文、气象条件时 ,水…  相似文献   

14.
河流是地表径流及废水排污的集中之地,常常因河流的污染而严重地影响了池塘、湖泊及地下水的水质。由于某些河流的水量有限,流速不大,一般被污染后,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溶解氧很低,致使许多水生生物不能生存,有的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对于较大的水体来说(如湖泊、海洋),河流还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欲改善较大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首先应该考虑到河流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本文就云南滇池的运粮河被重金属污染后,经暴雨径流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影响作一探讨。旨在进一步认识重金属在汛期条件下的某些运动规律,以使为控制与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瓯江入海河口水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综合指数法对2013—2018年瓯江入海水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变化,以期为温州海域近岸环境改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瓯江河口水体中TP、CODCr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瓯江河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6.54,平均污染指数均值为0.60,主要污染物为TP和CODCr,研究期间瓯江河口水体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瓯江年均污染物入海总量约为665 950 t,污染物入海通量中CODCr占比最大,其次为TP;2014—2018年,TP入海通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环太湖河道污染物负荷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7-1988年环太湖河道水质,水量实测资料以及环湖主要河道的流量和水质的历史资料,结合平原水网地区的水情特征,提出了环太湖河道污染物负荷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探讨了不同设计水情下环太湖河道污染物负荷量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污染物负荷量与水情关系密切,枯水年的河道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大于丰水年。环湖22条主要河道的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占全部河道入湖总量的72%-91%,且不同污染物入湖负荷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青岛小珠山水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环境容量是以水环境目标和水体稀释自净规律为依据。水体中污染物的排入,要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如果超出水环境容量,就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水体水质不受污染。本文根据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确定BOD耗氧系数和CODMn耗氧系数,确定了小珠山水库的水环境容量,并推求出小珠山水库允许排污量。研究结果表明,小珠山水库适合作为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BOD5和CODMn水环境容量理论允许排放量分别为287 kg/d和347.9 kg/d,但实际允许排放量应保证<71.8 kg/d和86.9 kg/d。  相似文献   

18.
作者等曾于1978—1980年在西湖进行过治理前浮游动物的调查研究。从1981年开始,有关部门对污染严重的西湖水体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治理。其主要措施有:整修湖岸,制止陆地的污物、尘土随雨水流入湖中;截污、环湖埋设近10公里的污水截流管道,使沿湖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不再排入西湖;疏浚、清除湖底污泥五万立方米,增大蓄水量两倍多;打捞湖面废弃物,平均每天打捞废弃物200余公斤,减少了污物的沉积;改用直流电机游船,代替柴油机动游船,防止油垢污染;引流,从钱塘江引2000万吨清水入湖。由于采取上述治理措施,特别是引流的结果,近年来已逐渐降低了西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治理后,西湖浮游动物有何变化,亦是各方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作者于1984年1—12月再度进行了西湖浮游动物的调查。按钱塘江水流入湖后的水路方向,布设了四个采样点,即小南湖和西里湖点(进水区)、湖中心点(敞水区)和少年宫点(出水区)。  相似文献   

19.
吴瑜端 《海洋与湖沼》1978,9(2):168-182
1972年以来,在长江口海域污染状况调查中,发现几年来该海域水体基本未受重金属的污染;而在底质取样中,个别站位的某些项目则有时出现超过卫生标准现象。为了深入研究长江口海域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扩散和转移规律及机理,以及该海域对重金属的自净能力,以便为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结合长江口海域的特点,选择 Cu、Cr、Hg 三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在以往调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哈素海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湖泊,对维持区域环境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本文应用水量平衡法动态分析了哈素海的水量变化过程,明确了入湖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哈素海多年平均接纳的大气降水约为658.18万m~3,湖面蒸发水量约为3095.45万m~3,河渠入湖水量约为3722.36万m~3,湖泊多年平均库容约为3456.67万m~3。通过沟渠进入哈素海的污染物中COD负荷量最高,约889.35t/a,其次为TN约110.47t/a、BOD_5约83.01t/a、NH_3-N约30.38t/a,TP负荷量最少约5.46t/a,所有渠道中民生渠污染物排放量最高,约占总量的87%左右,其他沟渠共约占13%,所以哈素海主要外源污染负荷来自于黄河。研究结果可为哈素海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