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祥其 《水文》2001,21(5):50-51,15
论述了以ANX系列采样器作为缆道测沙主导仪器,采用独特的测沙电源输送方法和在测沙仪器上配置水下信号器等技术措施,彻底解决了缆道测流、测沙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区棠梨树水文站已使用缆道测流十年,该站单断沙关系较好,在离岸边20米的大溜处取单沙,以往需使用测船。1973年起,为了不用测船,我们试用一种“水力击锤采样器,利用缆道取单沙。经过多年使用证明,操作方便,准确,效果较好,其结构如附图。由图可见,水力击锤采样器由普通横式采样器附加水力击锤部分组成。水力击锤部分包括吊杆、固定  相似文献   

3.
JLC-I 型积时式缆道采样器是重庆水文仪器厂为测站实现测流取沙缆道化而设计生产的一种水文测验仪器。该仪器工作效率高,调压性能好,操作简便。但在使用中除受地质、水质和化学电位影响外,仪器本身800H_2交流讯号也会发生干扰,还有外来电讯号的干扰,致使仪器口门经常自动开启,无法正常工作。为此,我站对该仪器作了适当改进,成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控制。改装后不影响原仪器的特性和使用范围,经两年来的比测和使用,测速、测深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6)
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是提高测流精度、解放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灌区测站及EKL-3A型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的概况,主要探讨了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在实际测水量水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电路改进JL-1型调压积时式采样器是长办重庆水文总站生产的一种缆道悬沙采样器,它的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该仪器以干电池作电源,控制电路及电磁开关的电源均由专用触点开关控制。每次取样,都需要开、关电源。  相似文献   

6.
LSS(系列)缆道测流沙仪利用玻义耳——马略特定律,在铅鱼肚内设置调压舱和取样舱,并使两舱相通。仪器入水后,调压舱进水,使取样舱内压力与仪器进水管管咀处的器外压力相等,这时打开进水管开关,就能汲取到不受  相似文献   

7.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8.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9.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10.
董建  董立丰  刘沂轩 《水文》2012,32(3):69-70
缆道测流方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测流方法。水文测验缆道作为水文测报工作中重要的基本设施之一,随着水文现代化的发展,原始的手摇缆道逐渐实现了自动化,但测流缆道架空缆索保养仍靠人工实现,危险性强、作业难度大,遥控自动除垢加油器的研制成功,实现除垢与加油自动同步进行,提高了缆索保养的效率和质量,延长了缆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文缆道的普及和应用,测流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已成为缆道测流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流的进行。信号系统不稳定、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下发送设备的结构形式;另一个是传输与接收都没有解决好,其中的主要症结则在传输上,而传输损失往往又是人为因素居多。水文缆道的技术指标曾要求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要大于10%,也说明人们认识到信号的  相似文献   

12.
重庆水文总站设计制造的JL-1型调压式采样器,用于岸上缆道操作采样的测站,优点很多,现已在许多测站推广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出现容积显著偏少(在仪器机械结构和电控开关完全正常的情况下),其原因何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HK-Ⅰ型水文缆道数控仪,是为配合水文缆道施测流量而研制的一种集成化、多功能、小型测量仪器。用它配合水文缆道施测流量时,不仅可直接用数字显示间距、水深和流速(或转数),而且又可视需要,根据预置数字,实现垂线位置和测点位置自动停车。因本  相似文献   

14.
问与答     
《水文》1988,(1)
问我国第一座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何时建于何处?此后发展情况如何? 答 50年代初,我国测流取沙的主要技术装备是普通船只,或过河索吊船。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人在岸上操作的各种类型的水文缆道和在河流上方操作的水文缆车。据考证,1954年6月12日浙江省新昌县长诏水文站研制成第一座人在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这种测流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能保证测流人员安全。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领导重视和测流人员的欢迎。水电部水文局多次组织技术协作攻关,逐步完成设备配套,  相似文献   

15.
水文缆道信号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戴建国 《水文》2001,21(4):22-25
利用缆道回路传递流速,水面、河底、采样等多信号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严重影响了我国水文缆道测验技术的发展,根据近期研制的全自动水文缆道测流系统和近20多年的缆道测验实践,提出了缆道的交流等效概念和多信号的产生与传输以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德喜 《水文》1997,(6):59-61
LS-150型皮囊积时采样器无线控制装置李德喜(湖南省邵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LS-150型皮囊积时采样器的进水开关按原设计是用三根导线将水下仪器与岸上控制盒连接来控制的,故该采样器只适用于测船或有线拉偏缆道。而湖南大部分水文测站为不拉偏、不绝缘缆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水文缆道测量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致不能正常操作运用,或使用效率不高。本文拟就目前缆道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供各地在改进缆道测量工作中的参考。一、缆道信号可靠传输问题在缆道测流中大多采用缆道钢绳—水—大地作为信号传输回路即所谓“无线传输”。如下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李渡峰 《水文》2004,24(1):55-56
介绍了一种水文缆道流速仪防水草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水文缆道测流用流速仪前方,既可防止水草缠绕流速仪桨叶、确保流速仪正常工作,又不影响测流精度,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装卸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实用的流量测验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9.
梁国华  章树安 《水文》1997,(5):45-48
自70年代以来,水文缆道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测流设施,但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技术落后,亟待更新改造,本文回顾了我国水文缆道发展历程,总结了水文缆道技术经验,根据多年来研究成功的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提出了水文缆道更新改造的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20.
袁东良  马永来 《水文》1998,(6):51-52,41
@袁东良@谷源泽@马永来¥黄委水文局¥黄委河南水文水资源局1问题提出水文缆道是水文测站测流、取沙的重要技术设备,一般由主索、支架、导向滑轮、基础、锚锭等部分组成(见图1);按其型式可分为吊船缆道、吊箱缆道、重铅鱼过河缆道等。由于缆道跨河布设于野外,受风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