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地区和部门150多个单位的代表274人。其中,正式代表226人,列席代表48人,云南省政府、省科协、省地质学会和省地质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从上届学术会议到这次会议的召开,历时五年整。这五年,我国岩溶地质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02篇,它包括岩溶基本理论14篇,区域岩溶24篇,岩溶地貌与洞穴19篇,岩溶水文地质78篇,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22篇,岩溶工程地质31篇,其它14篇。在大会发言的论文作者有17人,分组会发言的近80人。会议分为五个专题组——区域岩溶和岩溶地貌组、岩溶水文地质组、岩溶水定量评价组、岩溶工程地质组以及岩溶学名词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各组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1982年10月11日至1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地质,冶金、能源、科研和大专院校等系统129个单位的26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会共收到区域化探、矿区化探、综合方法、化验分析,数据处理及成图五个方面的论文221篇.会议期间按上述五个专题组宣读了68篇论文,32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4.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一届孢粉学术会议于1979年3月11~18日在天津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石油、煤炭地质、冶金、海洋、高校和科研系统100多个单位20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208篇。据统计,全国有100多个单位400多人从事孢粉研究工作,其中煤炭系统有14个单位34人。国际孢粉学会秘书长诺利斯(Norris)博士参加了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孢粉学会。大会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讨论了孢粉形态、分类、命名,各时代孢粉组合及其在石油、地质、煤炭、海洋中的实际应用。近年来,孢粉学在地质时代、地层划分、对比以  相似文献   

6.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今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一次有112个国家,5574名学者、专家参加对盛会.会议期间进行了两次大会学术交流,并在八月六日至十三日按学科及科学分枝划分22个分组,进行论文宣读与讨论.同时还穿插组织了按“国际岩石圈”计划安排的专门讨论会及其他科学专题的座谈会.在各类会上宣读的论文共3551篇.在会前、会间和会后还组织了80多条地质路线旅游.会议期间安排了苏联某些研究所和高等学校的参观以及文化参观,同时还举办了有许多国家参加的地质展览馆.八月五日大会以“地质学的最近成就”为题进行了大会论义宣读.内容包括1.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地质学(Kozlovsky,E.A.);2.科学海洋钻探的过去和未来(Hay,W);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于6月29日~7月5日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地质、冶金、煤炭、石油、二机、化工、教育、中国科学院等部分的159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300多位代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53篇,论文摘要313篇(其中包括区域地层古生物34篇,区域构造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全国穆斯堡尔谱学会议于1986年4月8日—12日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2所大学、32个研究所和9个其它单位的202位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97篇,其中10篇作了大会专题报告。 来自地质、冶金、土壤、石油、煤炭、轻工和教学等16个单位的26位地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了论文35篇。这些论文在数量,特别是在质量上,比前两次会议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某些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14日在苏联莫斯科隆重举行。有100多个国家,五、六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派出了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程裕琪等著名地质学家为副团长,由12个部门的7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据有关材料报道,这届大会主要有科学报告会、座谈讨论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地质参观和  相似文献   

10.
丁梦林 《地质论评》1981,27(2):191-192
根据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的建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托山东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的郯庐断裂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1月1日至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来自95个科研、生产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的17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一百多篇。会议除大会和分组宣读论文64篇外,还组织野外地质旅行5天,由潍坊到沂水、郯城,营县、诸城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古生物学会成立大会”和“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和发展方向学术讨论会”,三月五日至十日在武汉地质学院举行。来自湖北省和全国其他省市90多个单位从事地层古生物工作的武汉地质学院校友及特邀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地质矿产部、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兄弟省古生物学会都派代表光临。大会由学部委员、武汉地质学院前院长王鸿祯教授主持。大会共收到论文及摘要110多篇,在会上宣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89,35(2):189-192
1988年11月28日—12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在京召开了“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部门二百五十多位地学界的专家、学者就地质科学的发展、地质工作的形势和地质工作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会收到“地质科学、地质工作向何处去”论文41篇,其中,12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发了言,其余,在分组会中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云集了世界上106个国家的5500多位地质学家,听取并讨论了约3500多篇报告和报道.这次大会是地质学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会议,会议指出了地质科学现阶段的特点及其实际意义.正如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苏联地质部部长E.A.Козловский所指出的:这次大会与以往各届大会有别的主要特点是着重讨论了超深钻问题、大洋和大陆的构造演化与宇宙地质的关系、以及地球上地质系统的演化问题.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精确计算在地质学中越来越具有主导地位.目前地质研究中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把地质理论应用于实际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后一点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上表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委员会与山东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5日至10日在山东掖县联合召开了全国金矿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学术会议。86个单位的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小组报告与小组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2篇大会报告内  相似文献   

15.
第八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于1991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代表来自30个国家,共480余人。我国共派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们是作为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会议的大会共4天,分9个学术单元进行。在大会宣读的论文共60篇,展示论文250篇。这次会议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采用大会宣读和展示两种学术交流方式,专业覆盖领域全面,学术水平很高。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科学意义的学术会议,一系列遥感地质新科技成果预示着遥感技术在地学科学中的地位及实际作用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上给代表们印象深刻并有启迪意义的新科技成果及动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3):300-302
1 会议概况第 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 2 0 0 0年 8月 6~ 1 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千年的挑战”,表明国际地质学界对未来的责任感。下面我将对巴西会议学术交流的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的综述。这是首次在南美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 ,由此终于在 2 0世纪完成了六个大洲轮流开会的完整局面 ,进一步扩大了地质科学的全球视野。也许还可以说 ,第三世界国家的地质科学在进一步的崛起 ,因为在过去的近 50年内先后由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印度、中国和巴西等五国主办过这样的大会。大会学术活动包括大会主旨报告、大会特别报告、专题报告、专题讨论会和面上讨论会 ,以及讲习班、研讨会、会前—会间—会后野外考察和大量学术团体的业务会议。与大会召开的同时 ,还举办了2 0 0 0年地质博览会。学术活动的安排非常丰富 ,包括了当代地质科学的前沿、热点和交叉学科问题 ,同时体现了地质科学的多学科特色 ,几乎覆盖了地质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以及相关学科问题。本次大会的新特点可以归纳为 :对理论与技术成就的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 ,对未来面临的矿产资源、能源、环境、灾害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矿床地质学界四年一次的学术交流会议——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四月三十日至五日七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地质、冶金、有色、建材、核工业、轻工业、科学院、大专院校等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地质系统及单位的论文作者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四百八十六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和水平较高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副教授、学部委员达一百五十多位。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一千○八十三篇,  相似文献   

18.
科学院地球化学学会测试技术委员会于1983年10月12日至17日在承德召开了全国岩石矿物中易挥发元素及阴离子分析会议。地质系统、冶金部、核工业部、煤炭部和中国科学院等84个单位的1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交流了十四篇论文,小会交流了四十余篇报告,现将资料摘要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19.
《岩矿测试》1984,(1):90-91
科学院地球化学学会测试技术委员会于1983年10月12日至17日在承德召开了全国岩石矿物中易挥发元素及阴离子分析会议。地质系统、冶金部、核工业部、煤炭部和中国科学院等84个单位的1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交流了十四篇论文,小会交流了四十余篇报告,现将资料摘要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铀矿资源遥感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3月20—2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0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19篇。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核工业部地质局、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刘兴忠、曾卓荣同志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