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太空美术从广义上说,以太空世界为题材的美术都可视为太空美术。太空美术是用艺术手法描绘宇宙天体,既展现宇宙之美又显示科技成果。它超越了天文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的局限性,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对未来的展望。中国很早就有了太空美术的雏形,日月星辰在远古时代就  相似文献   

2.
作者简介刘蔚 1970年生,河北内丘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绘画,中学迷上天文观测,1993年开始对太空美术进行研究与创作。作品多次被刊载和介绍于《飞碟探索》、《科幻世界》、《太空探索》、《国际航空》等杂志上。2001年获中国首届航空航天摄影大赛绘画类优胜奖,同年11月,举办"奔向太空与未来"为主题的"刘蔚太空画展"。喻京川 1980年在北京天文馆创始人之一李元先生的一篇《星球世界漫游》太空组画介绍启蒙下,喜爱上了天文与科幻。自此,从小学到  相似文献   

3.
一、太空美术的历史回顾太空美术 (SpaceArt)就是天文学的美术 ,也是宇宙航行的美术。它是宇宙和太空的美术 ,而且反映了天文学的成就和发现 ,也反映了宇宙航行与太空技术。最早的太空美术作品 ,据我所知是意大利美术家多纳托·克连特 (DontoCret)在 1 71 1年所画。他有关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彗星的 8幅油画 ,都保存在凡蒂岗纪念馆中 ,而且已经在第十一届世界《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公报》第一卷 ( 1 980 )上发表。太空美术的另一些早期作品是在 1 865年出版的儒勒·凡尔纳的著名的作品《从地球到…  相似文献   

4.
宇宙在召唤     
2004年12月12日,北京天文馆新馆落成典礼之际,举办了首届中国太空美术作品展,隆重展出画家吴同椿、喻京川、全霖辉、刘蔚等人创作的60余幅作品。国内许多媒体都专文报道新世纪在中国土地上的这一展事,揭开了中国太空美术的新篇章。这次展览由北京天文馆主办,在开幕式上,当馆长朱进博士和天文馆的其他领导以及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李元、李竞先生把荣誉证书、收藏证书发到作者手中时,全场气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星球和宇宙的赞美和欣赏大多是通过眼睛和望远镜。但是太空画家(或宇宙画家、天文画家)却是用自己的画笔去触摸星球、描绘宇宙的,喻京川就是其中的一员。 过去我们在国内外的书刊以及电视等各种媒体看到过很多太空美术作品,引起我们探索宇宙的兴趣,使我们产生了漫游太空的愿望,但是那些都是外国人的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人创作的太空美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的太空美术大师,如美国的邦艾斯泰、俄国的索可洛夫和日本的岩崎一彰等,已为很多天文爱好者和科学美术爱好者所熟悉。今天我们介绍的日本青年太空美术家加贺谷穰,可能还不大为我国的读者所知晓,但他的宇宙数字绘画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已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 星空、美术与电脑 加贺谷穰,1968年生于日本琦玉县上尾市,自幼热爱科学,向往宇宙,喜欢绘画星空。1984年还在上高中的加贺谷穰开始接触电脑,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技馆主办的《国际太空美术作品展》于3月15日至4月2日在中国科技馆免费向公众展出。作品包括了世界航天大国多位美术家的经典作品,它们均是由李元先生历年来收藏的上万张太空美术作品中挑选出的精品。看到这些作品,令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看过了无数遍,陌生的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幅的画面,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8.
本期杂志的主题是加贺谷先生和他的《银河铁道之夜》,其唯美的画风令人震撼而沉醉。我在这里也凑个热闹,给大家介绍一部具有很强天文背景的动画电影——《泰坦新纪元》。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制作的,运用了当时(2000年)最先进的CG动画(即电脑动画,一般也指3D电脑动画)技术,并与传统2D平面动画相结合,给面众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太空世界。将它放在这里介绍,算是给大家看看有别于加贺谷先生的另一种更偏欧美的画风吧!另外,这部电影在国内一般被译为《冰冻星球》,我为什么要重新翻译一个名字呢?这将在后面详谈。  相似文献   

9.
在宇宙太空,许多天体(包括人造天体)被赋予了人物名字。这些天体的命名,记载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漫长历程中一个个的闪光点,也是对那些在科学上做出不朽贡献的‘巨人’的最好纪念。每当人们看到那个在太空中熠熠发光的天体时,就会想到与之同名的那个人的不凡一生,想到他们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所付出的辛劳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这里的“太空明星”已经具有了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真实的宇宙天体,另一方面也指那些将名字留在了太空的著名科学家。它们的风采会令你眼界大开,他们的人生会使你的心灵感动。自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太空明星风采录’栏目。  相似文献   

10.
人们站在大地上昂首仰望,但见日月穿梭,流星倏忽,繁星点点,太空茫茫。这些,形成人类观念中的天界,是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作为人类居住的家园,人们要对它有充分认识,作深入研究,这是一系列地学学科,即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其实,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个行星,也是天文学研究的目标,而且是太阳系中类地行星的典型。尤其是研究地球在太空的运动,无论从对象或方法着眼,更是天文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是孤单的吗?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至今也没有答案。由此.衍生出了专门的学科和项目,专门搜索地外生命;同时也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科幻作品.作者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走在科学之前,给大家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地外生命形态。地外生命探索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许多天文爱好者也对这一领域颇感兴趣.因此今后在这个栏目里将会更多地介绍关于地外生命的电影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比较低级的地外生命一般被称为异形或外星怪兽,比较高级的地外生命则一般被称为外星人。在电影里,外星人有的很友善,与地球人交朋友:有的则很邪恶。妄图侵略地球。描写外星人入侵是科幻电影的一个常见题材。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部这一题材的代表作—《独立日》(港译《天煞·地球反击战》)。  相似文献   

12.
谈谈太空美术○喻京川天文学以其深邃的宇宙,无穷的奥妙,尤其还常常伴随着特殊天象的“光临”,自古以来人们就以极大的兴趣欣赏它、探索它,而太空美术画家们则以其真实的素材为基础加上丰富的想像,则创造出更加富有感染力、更能启迪人们思维的“太空画”。我国古代曾...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科幻史上,有这样一个系列,它出现在小说、电视剧集、电影等各种文学艺术领域,它的出现比《星球大战》早了十年,甚至早于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它的影响力堪比《星球大战》,在全世界培养出了无数忠实的粉丝,形成了一股太空探索的科幻文化。可是,它的名气又不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制作的水准也几乎一直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2009年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出现。这个系列。叫做《星际旅行》系列《又译《星际迷航》系列)。这部作品,是这个系列电影的第11集,名字也很有深意。叫做《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14.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也被认为是太阳系里各方面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表面在远古时代曾有过大水,其自然条件也并不是太恶劣(想想地球上还有生活在火山口的厌氧喜硫磺的微生物呢)。按理说是完全有可能进化出生命的。但是,现在的火星。却完全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那么,火星在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的火星探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搞清楚火星的生命之谜。自然,这样一个话题性的行星也会是太空类科幻片的常见题材。这次,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以火星探索为题材的经典影片——《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5.
拍摄星空下很近的静物(以花朵为代表),且要令近景和星空对焦都清晰、曝光都正确,是一个很经典的拍摄题材。这个题材是日本著名星空摄影师宫坂雅博发明的,所以这个方法被戏称为“鸭脖大法”。最传统的“鸭脖大法”作品可能需要用手动镜头一次拍成,但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让只有自动镜头的人用两次曝光再后期合成的方法拍成,而且这样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星座、神话、古典星图和与希腊星座神话有关的艺术品是我的最爱。我由喜爱星空而喜欢上了星座神话;因感兴趣星座的演变过程而喜欢上了古典星图;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说星座文化。我开始接触西方艺术,尤其是美术中与此有关的艺术品。我逐渐体会到上述这几项内容正是天文学与文化艺术之间的桥梁,也是探索和研究科学与艺术、科学与文化的最好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宇宙博物馆》卞德培李元主编16开423页624千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定价120元这是由著名科普作家卞德培和李元主编的、大部头的、百科式天文科普图书。书如其名,这是一座宇宙博物馆,科学的展馆设计、丰富的展品、形象活泼的表现手法,让人看了爱不释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宇宙博物馆》,去领路宇宙的奥秘。迈入《宇宙博物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序言厅《太空漫游馆》。这是李元先生为我们专门设计的,他请青年画家喻京川为本书创作33幅可与世界一流同类作品相媲美的宇宙画,并为每幅作品配上了象散文诗般的文字解说,看了…  相似文献   

18.
廖庆齐──香港太空馆创始人李元当此香港回归祖国之际,著名的香港太空馆也将成为中国科学普及场馆中的一颗明珠。我愿以最喜悦的心情来书写廖庆齐先生的光辉事迹。他是香港太空馆的创始人和首任馆长。《天空和望远镜》的封面《天空和望远镜》(Sky&Telescop...  相似文献   

19.
很少有人能身兼这样三个角色——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作家,而能在这三个领域都功勋卓著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作为天文学家,萨根曾经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作为科普作家,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制作的  相似文献   

20.
加贺谷穰(Kagaya),1968年生于日本琦玉县上尾市,自幼热爱科学和天文学,向往宇宙,喜欢描绘星空。1988年考入东京设计学院绘图设计系。1990年从该校毕业,毕业作品《幻想的全星座图绘》(Fantastic StarryNight)获该校优秀毕业作品大奖。其作品在准确刻画星际位置的同时,更描绘出对宇宙魅力的无限幻想,后来制作成招贴画,十分畅销,这应该是加贺谷穰成功的开始。1991年在绘画创作中使用电脑,同年出版了第一部图解科学读物《四季星座百科》。1993年为日本最著名的天文科普作家藤井旭的巨作《视觉宇宙大全》制作CG插图,同时为天文馆、天文台、天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