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训练  李世隆  王约 《地球学报》1997,18(1):98-105
本文把华南法门阶上部和杜内阶分为4个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0、SQ1、SQ2和SQ3。其中SQ0属斯图年阶(Strunian)(泥盆系最顶部),其余3个层序归杜内阶。这4个层序可以与欧美等地同期的层序进行对比,表明当时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沉积层序具有全球的一致性。层序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综合研究表明,华南浅海相区与Siphonodelapraesulcata-S.sulcata界线一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不仅高于Cystophrentis带顶界,而且还应高于引起Cystophrentis绝灭的海退事件层的顶界。因此建议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a间隔带中最明显的一个海进面,即SQ1的海进体系域的底界作为华南浅海相区泥盆-石炭系界线。这条界线与泥盆-石炭纪之交海退事件层的顶界正好一致,大致相当于Pseudouralina组合带底部。  相似文献   

2.
从综合地层学观点论华南浅海相泥盆系—石炭系的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训练 《地质论评》1997,43(4):394-402
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层地层学综合研究表明,华南浅海相区与Siphonodellapraesulcata带和S.sulcata带之间的界线相当的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不仅高于Cystophrentis带楔界,而且还应高于引起Cystophrentis绝灭的海退事件层的顶界。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的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二叠系下界以牙形刺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次出现为标志。目前在我国 ,S.isolatus仅见于贵州紫云羊场一地 ,产出层位介于 Streptognathodus elegantulus带与 S.elongatus- S.simplex带之间的界面 ,且大体与类 Pseudoschwagerina uddeni- Ps.texana带之底相当。本文推荐贵州紫云羊场剖面作为我国的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层型。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海相石炭—二叠系界线典型剖面陕西镇安西口剖面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事件地层多学科综合研究。在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建立了4个牙形石生物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treptogna-thoduselegantulus带,S·elongatus带,S·gracilis带和S·isolatus带。将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置于S·isolatus带的底界,较以带Pseudofusulinakrotowisphaeroidea-Dunbarinella(PD)带的底界为标志确定的石炭—二叠系界线层位低3·3m。在西口剖面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以初始海泛面作为层序界面,识别出12个四级层序(大体相当于副层序组),构成5个Ⅱ型三级层序。这5个三级层序及其对应的海平面变化与贵州独山、罗甸纳水、紫云扁平剖面同期地层中三级层序及海平面变化旋回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对应关系。除下杨家河阶外,其余各阶的底界,包括逍遥阶、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及隆林阶的底界,基本上都位于沉积相转换点或其附近,即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关键界面或其附近。表明这5个三级层序的关键界面与年代地层界线的关系相当密切。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与碳酸盐岩微相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显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的重要因素。另外,在重要地层界线附近常出现磁化率异常高值,说明碳酸盐岩磁化率可能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西口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地层中可识别出两次明显的类辐射事件。第一次类辐射事件发生在Occidentoschwagerinaalpina-O·postgallowayi(OS)组合带底部,即下杨家河阶的底部。第二次辐射事件发生在Mccloudiaregularis-Par-aschwagerinafragosa-Robustoschwagerinaxiaodushanica(MPR)组合带底部,即范家河阶的底部。具有三级和三级以上隔壁的四射珊瑚动物群突然大量繁盛,代表四射珊瑚演化进程中一次重大变革。在陕西镇安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这个生物事件首现层位相当于类Pseudofusulinaurdalensi(PU)带下部,高于该带底界不到12m,以Xikouphyllum-Shaannanophyllum-Szechuanophyllum-Wentzellophyllum组合带为代表。在这个层位牙形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各类地质事件记录出现的层位关系密切。在垭口阶底界各类地质事件记录吻合最好,隆林阶底界次之,然后是范家河阶底界。与上述3条界线相比,在镇安西口剖面上,以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现位置确定的石炭—二叠系界线事件地层特征不明显,既不是一个生物辐射演化面,碳酸盐岩磁化率变化也不太明显,在实际工作中不易使用。  相似文献   

5.
经过五年两个阶段的工作,涉及近50个阶和几个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建阶界线层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其中,二叠系至三叠系界线、三叠系乐平统底界、石炭系维宪阶底界等成果显著,已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在中国立“金钉子”,作为全球划分地层、确定界线的标准。滹沱系地层建系研究已初步建立起同位素地质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6.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面长顺页岩的时代应相当于南边村剖面第56层至第60层,而牙形石演化的证据表明南边村剖面的第56层底部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因此黄茆剖面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应位于长顺页岩底部。Hangenberg事件作为一次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事件,在斜坡相的南边村剖面上也有一定的表现,例如w(Al2O3)上升所代表的海退,δ13C值下降代表的生物灭绝事件,以及Ni异常事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层中类化石的分布规律 ,福建沙县船山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5个化石带 :5 ) Eoparafusulinapararegularis带 ,4 ) 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 ,3) Zellia chengkungensis带 ,2 ) 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aensis带和 1) 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通过与邻区及我国华南部分地区的对比 ,认为本区含第 2至第 5个类化石带的船山组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早期 ,石炭系 -二叠系界线位于 Pseudoschwagerinamiharanaensis带之底  相似文献   

8.
海相二叠系、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划分的新方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国际上传统地以Otoceras带之底作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但根据新资料综合对比,Otoceras带下部可能与二叠系顶部的Pseudotirolites或Paratirolites带重叠,不宜作为标志。在特提斯区广泛分布的Hindeodus Parvus,与上述菊石带上下不重叠,可作为三叠纪开始的标志。其底界在华南为粘土层,与事件地层界线一致。因此建议以H.parvus替代Otoceras,以H.parvus带之底作为三叠系之底。  相似文献   

9.
石炭系全球界线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早石炭世晚期开始的全球大规模构造运动和冈瓦纳大陆的冰川,为石炭系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带来了困难。通过国际石炭系分会的努力,近年来石炭系各阶的界线层型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维宪阶已有了古生物学界线定义,即有孔虫Eoparastaffella simplex的首现,其余各阶也有了意向性的界线定义,它们均以牙形刺作为主导化石类群。其中,谢尔普霍夫阶以L ochriea ziegleri的首现为底界;莫斯科阶以Idiognathoides postsulcatus或Declinognathodus donetzianus的首现为底界;卡西莫夫阶的底界为Idiognathodus sagittalis的首现层位;格舍尔阶的底界是Idiognathodus simulator的首现层位  相似文献   

10.
贵州独山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约  王训练 《地层学杂志》1996,20(4):285-290
独山地区的革老河组和汤粑沟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可分为:Skolithos-Diplocraterion,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Chondrites-Palaeophycus,Teichichnus-Planolites,Planolites-Cochlichnus等5个反映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组合,并在剖面上展现出较好的海平面变化。通过对遗迹组合所反映环境的研究,独山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脉动式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和控制,界线可能在汤粑沟组底部钙泥质条带灰岩明显海退事件之上的第一次海进层附近。  相似文献   

11.
蒲仁海  车自成 《地质论评》1996,42(6):497-507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中古炭统一下二叠统是一个顶底为Ⅰ类不整合所限定的二级沉积层序。该层序沉积期,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存在三个古陆,两个浅海海峡,一个半深海斜坡。随着海面上升-静止-下降于不同部位形成了不同沉积体系及组合。海进体系域由中上石炭统的滨岸破坏性三  相似文献   

12.
Upper Devonian and Lower Carboniferous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South Chin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equencestratigraphyhashopaidmoreattentionforitSrelativelycompletetheoreticalsyStemandgreatsuchesinpracticesinceitwasadvancedinthe197ds.Integratingonthedataofbiostratiglaphy,lithostratigraphy,seismicstfstigraphy,geochendstryandsedirnentology,sequencestratigraphyattemptStoestablishachronostratigraphicframeworkandcormectsdepositionalsequencewithglobalsealevelchange,andhencemakeSitpossibletOpreciselycorrelatethestrataindifferentfactesareasoveraconsiderabledistance,evenovertheworld.TheUpperDevon…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宁  张仁杰  冯少南 《地质科学》2002,37(3):313-319
通过对新建立的海南岛上泥盆统昌江组及其下石炭统南好组多重地层的综合研究,并以首次发现的南好组底部的河流相砾岩和砂砾岩为标志,指出海南岛在泥盆纪末期曾发生大规模海退事件,这恰好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完全一致。不仅确认了昌江组与南好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而且两者以Ⅰ型层序界面相隔分别构成2个三级层序,因而认为海南岛泥盆—石炭纪年代地层界线已与层序界面重合为一个共同的分界面——平行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太原东山本溪组、太原组发育特征、腕足动物和宝类地层分布的研究,论述了石炭、二叠系间界线位置,认为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类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与Pseudoschwagerina的出现近于同时,对没有发现Pseudoschwagerina的地区,以腕足动物的大繁盛和Chalaroschwagerina的出现作为二叠纪开始的辅助生物标志是可靠的。太原东山石炭工曾乐界线划于洞道沟灰岩之底,太原组时代属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5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小海子组地层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还有膏盐岩,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6种相和12种亚相及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4次较大的海侵,海侵范围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海水由西而东侵入,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海水深度加大,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向东扩展,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塔北大部分地区缺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新交界地区 3条石炭系和二叠系代表剖面的观察 ,结合多年调查东疆地层的资料积累 ,认为 :1)因绿条山组岩性组合及所含生物群与东疆的东古鲁巴斯套组相同 ,甘新交界地区绿条山组分布区是北塔山地层小区石炭系的南延部分 ,应从黑鹰山地层小区分出 ,甘新交界地区的中南部普遍缺失杜内期沉积 ;  2 )阿齐山—康古尔—雅满苏火山岛弧带与博格达—哈尔里克火山岛弧带的构造造山历程不同 ,彼此的兴衰转换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  3)甘肃北山石炭纪生物群与天山一级地层区的生物群相似 ,具有特提斯区系和西伯利亚—北美区系相互交会、混生的过渡性质 ;  4 )来自兴蒙海槽的早二叠世海侵 ,未波及北疆地区 ,而是经由北山、红柳河谷地 ,终止于库姆塔格沙垄以东的狭小区域 ,根据雅满苏西大沟阿瑟尔期类化石的发现 ,推断至今从未发现早二叠世类化石的北山 ,主要原因是调查程度较低 ;  5 )在金窝子金矿、2 10金矿及 2 30矿脉附近找到许多早二叠世生物化石 ,对仅根据一个同位素年龄数据 ( 36 1.1Ma)建立的“金窝子组”提出质疑 ,否定区内存在泥盆纪地层 ,认为金窝子金矿围岩地层的时代是早二叠世 ,不是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7.
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与华北陆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召柿树园组发现晚古生代孢子化石,证实存在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导致华北陆块北缘自早石炭世接受海侵,海水由北向南侵进,注入北秦岭海槽。中石炭世—二叠纪在华北陆块沉积盆地内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由下而上演化的陆表海—三角洲—河湖相沉积体系,伴随沼泽化和泥炭化,形成由北向南穿时的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