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进了进化遗传算法,提出了新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使之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能力。砂土液化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地震破坏现象,其影响因素很多,选择地震烈度、砂土粒径、相对密度、标贯击数和有效正应力为判据,利用改进了的进化遗传算法建立了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模型。与现场液化情况比较表明,改进进化遗传算法应用于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饱和砂土液化是地震引发地基变形失稳、建筑受损破坏的主因之一,合理判定液化可能性是勘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内规范要求砂土液化判别仍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为辅,静力触探较其他原位测试手段,在操作便利性、数据采集连续性、测试成本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针对国内规范常用静力触探砂土液化判别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勘察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对比,探讨了静力触探判别液化方法的土层适用性,并提出有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可拓聚类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勇健 《岩土力学》2009,30(7):1939-1943
基于可拓学的物元模型和聚类分析原理,提出了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可拓聚类方法。选取地震烈度、震中距、砂层埋置深度、地下水位、标贯击数、平均粒径、不均匀系数和动剪应力比等8个影响因素,作为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评价因子,构建了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预测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结果。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地反映砂土的液化规律,可拓聚类预测方法应用于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判别分析法的地震砂土液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颜可珍  刘能源  夏唐代 《岩土力学》2009,30(7):2049-2052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砂土液化的预测问题中,建立了砂土液化预测的距离判别模型。选用震级、研究深度、震中距、标贯击数、地下水位及地震持续时间等6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以大量的工程实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线性判别函数对待评样本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砂土液化效果良好,预测准确度高,回判估计误判率低,可望成为砂土液化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判别及地震放大效应的影响因素,采用边界面塑性模型框架内开发的砂土本构模型,基于开源有限元平台OpenSees建立了一维剪切梁土柱模型。以循环应力比CSR和循环抗力比CRR为控制指标,对比了不同液化判别方法的差异,分析了地震荷载类型和砂土相对密度对液化判别和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Seed简化法计算的CSR更大,判断饱和砂土场地发生液化的可能性更高;冲击型地震波较振动型地震波更容易使饱和砂土场地发生液化,砂土相对密度越小场地越容易发生液化;放大系数随埋深的减小而增大,振动型地震波引起的放大效应整体大于冲击型,埋深较大时放大系数随砂土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钱为民 《地下水》2008,30(1):79-82
地震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非线性关系,至今没有形成规范的预测标准。人工神经网络在砂土液化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尤其是BP神经网络,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缺陷:学习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搜索全局最优解的能力。探讨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权值和初始阈值来预测地震砂土液化,其效果比传统的BP网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砂土地震液化的模糊优化判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倩倩 《岩土工程技术》2001,(3):155-158,164
利用模糊最优归类方法对砂土地震液化进行判定,通过综合地震烈度、平均粒径、标贯值和有效上覆应力等影响砂土地震液化的因素,利用最优归类隶屑度向量作为砂土是否液化的判别指标,并经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采用的指标在现场勘测中容易取得,计算过程简单明了,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兆焱  孙锐  曹振中  石江华  董林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0,31(12):3907-3912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的6.8级地震中出现了自199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境内最为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以此地震液化调查为基础,检验包括我国规范液化判别方法、Robertson方法和Olsen方法的国内外现有静力触探试验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我国规范、Robertson方法、Olsen方法在对巴楚地震液化场地判别中,总体上非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高于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非液化场地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8%、71%和88%,但对液化场地判别成功率分别为55%、73%和45%,明显偏于危险,原因需要进一步查明,建立适合局部地区的液化判别方法应是未来必须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标准贯入试验与园锥贯入试验动贯入阻力的理论计算及标贯与园锥贯入的产对比研究,得到了不同的饱和砂土N与N63.5的相关换算系数,为园锥贯入试验判别和砂土地震液化建设了一种新的方法,从而解决了饱和砂土贝水后不易取得标贯试验数据的问题,并提出了应用园锥贯入试验来正确判别饮必砂土地震液化。  相似文献   

10.
砂土在地震的作用下会产生剧烈的液化现象,液化引发的地基失稳会对道路、建筑物、堤坝等各类设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地震作用下的砂土液化判别预测一直是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使用过去几十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166组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实例数据,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和参数分析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当网络结构为6(输入层)-15(隐藏层)-1(输出层)、训练函数为Levenberg-Marquardt时,对地震液化预测效果较好,最大准确率可达96%。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网络预测准确率影响程度不一:锥端阻力、地表归一化峰值水平加速度影响相对较大;地震震级、总垂向应力、有效垂向应力影响中等;贯入深度对其影响较小。因此在不同网络预测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可考虑适当简化输入参数。  相似文献   

11.
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某大桥桥基砂土液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某大桥桥基工程,在DSD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试验仪上,通过往返加荷三轴试验,对饱和砂土进行了液化试验研究,探讨了基于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判断饱和砂土液化的方法。并尝试了这种室内研究反应分析的液化可能性估计方法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方法。在该高速公路大桥桥基的饱和砂土液化评价中,采用这种综合判断方法,对大桥桥基砂土液化进行了判断。在判断场地是否液化后,对其液化危害程度进行了等级划分,给出了该工程场地在未来遭受到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作用时发生液化的危害程度,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实用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任秋兵  李明超  韩帅 《地学前缘》2019,26(4):117-124
通过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岩浆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浆源区的化学性质是地球化学全岩分析最重要的应用之一。该方法利用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包括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数据,对给定岩浆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的大地构造环境进行判别。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新尝试,机器学习判别方法逐渐成为经典判别图解法的补充研究手段。然而,高维数据特征筛选和繁多未知参数确定是影响算法分类准确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一种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耦合判别方法(GA-NNDM)。该方法利用特征选择、参数确定和分类性能之间的反馈联系,将分类准确率、所选特征数量和特征代价作为适应度函数,通过迭代演化寻求最佳特征子集和未知参数,从而达到减少特征、优化参数和提高性能的目的。此外,根据公开玄武岩样品地球化学数据,通过K折交叉验证等方法设置纵向、横向比较实验来验证GA-NNDM在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方面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外延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GA-NNDM具有优良的判别效果和泛化能力,其总体分类准确率能达到90%。因此,GA-NNDM值得在地球化学领域做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优化遗传算法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隙度是油藏描述和储量计算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因此 ,高精度的孔隙度预测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文中应用优化的遗传算法———演化程序 ,利用岩芯样品的孔隙度和测井数据建立合适的预测模型 ,应用声波、密度、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测井数据进行储层孔隙度预测。预测结果表明 :与线性回归和灰色GM (0 ,5 )等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 ,应用演化程序进行孔隙度预测 ,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精度 ,减轻了预测过程中对先验信息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快速准确地对砂土液化情况作出预测,选取地震烈度、地下水位、覆盖厚度、标贯击数、平均粒径、地貌单元、土质及不均匀系数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和属性约减,采用遗传算法(GA)对支持向量机(SVM)的参数寻优,结合Adaboost迭代算法,建立预测砂土地震液化的GA_SVM_Adaboost模型。选用唐山地震砂土液化现场勘察资料中的329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利用该模型对剩余68组砂土液化数据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GA_SVM和SV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8.04%、89.71%,基于因子分析的GA_SVM_Adaboost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优于GA_SVM模型和SVM模型,是一种解决砂土地震液化预测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震陷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本文修正了经典BP型神经网络的激励函数,并对学习率和训练样本进行了动态调整等多方面改进。根据70个多层建筑震陷的实测资料,在分析了建筑物震陷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取了9个指标;采用改进后的BP算法,建立了多指标的建筑物震陷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BP网络性能良好,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神经网络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预测新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In highway projects, the common destruction effects of earthquake faults include the sand seismic liquefaction, the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of slopes. Thereinto,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of slopes induced by earthquake faults is most commonly seen.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s of the destruction effects of earthquake faults on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highway slopes, the distribution of previous earthquakes happening in the research area is qualitatively analyzed to establish the earthquake fault model and explore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n this basis, representative slopes–cutting slopes in seismic damage areas are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ir earthquake response using the ABAQUS finite element program.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nd acceleration output from the program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in the displacement of slope top and calculate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acceleration. Then, the stress fields output by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re substituted in the genetic algorithm programmed by MATLAB to obtain the time history curves of safety factor of slopes and intelligently search the critical slip surfaces. By doing so, the changing rule of safety factor with seismic acceleration is obtained, together with the range of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envelope diagram of critical slip surfaces.  相似文献   

17.
重磁反演的群体优生遗传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重磁反演常具有众多变量,通常的遗传算法编码方式和搜索模式不能适用。采用0—1 编码群体优生遗传算法,实现了把遗传算法运用于众多变量的重磁反演,使用进化变异能使运算后期顺利收敛,同时更加接近全局极值,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剑萍  聂玲玲  杨君 《沉积学报》2008,26(6):967-974
在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在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纪地层中识别出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泄水构造、重荷模、火焰构造、震积砂枕、砂球构造、枕状层、层内错断、地裂缝、串珠状构造、震褶层、混合层及地震角砾状构造等。液化砂岩脉有喉道状、脉络状、飘带状、尖突状及“V”字形五种,主要是由振动流体化作用、振动液化挤压作用和振动拉张裂缝充填作用形成的;重荷模、火焰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是受地震颤动在砂、泥岩界面上由于砂层下沉、泥层上穿形成的;地裂缝、层内错断、震褶层是地震颤动直接引起的断裂、错断和褶皱;枕状层是地震振动引起的砂层脱水、下沉、变形形成的;混合层构造的完整性取决于地震强度和地震持续时间;地震角砾状构造是由地震振动使原始沉积层断裂形成的自碎屑角砾、脆性角砾和塑性角砾组成。该成果从沉积学角度证明了新近纪是昆仑山造山带北侧断裂活动较强烈时期,也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地震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改善了油气储层的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19.
遗传模拟退火的BP算法在冲击地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刚  潘一山 《岩土力学》2003,24(6):882-886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的研究,大多数仍停留在简单的统计研究和单因素的预测方面,因而,结果也不十分理想。笔者采用多层前向网络对该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网络的训练算法采用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的BP优化算法。该算法是在遗传算法中引入模拟退火机制,将其同BP算法结合,形成一个混合的优化算法。新算法既有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鲁棒性,又有遗传算法的强全局随机搜索能力。同时,利用华丰矿冲击地压的实际监测数据,通过遗传算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新算法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优化后的一组参数。利用该参数,对冲击地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权值和阈值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非全连接的优化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华丰矿冲击地压进行了短期最大震级的预报。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率平均为 7.84 %,预测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