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德旺 《地下水》2012,(1):51-52,73
如何比较准确的预测矿井涌水量一直是国内外煤矿相关研究人员努力探求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充分认识和掌握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离散、含水介质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并运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进行了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得出了比较合理的矿井各水平井下涌水量,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合山煤田矿井涌水量的数值模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涌水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准确的预测煤矿井下涌水量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都在努力探求的问题,尤其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井下涌水量的预测评价更为突出.本文在充分认识和掌握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含水介质的空间结构,建立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离散、含水介质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制定了预测模型的检验标准,并运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进行了长达30年的井下涌水量数值模拟,得出了比较合理的各矿各阶段的井下涌水量.  相似文献   

3.
庐枞火山岩盆地某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极强。矿区发育多条构造破碎带,构造、裂隙发育,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给地下水循环交替带来了有利条件,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大。以该矿床为例,通过水文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为后期矿山开采工程提供防治水依据。运用解析法(包括水平坑道法、大井法)和数值法对-140、-240、-340 m 3个开采水平的平水期和丰水期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接近,但矿区含水系统含水介质特征及边界条件不完全符合解析法的假定条件,而数值模拟的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李贵仁  赵珍  陈植华 《中国岩溶》2012,31(4):382-387
由于岩溶含水介质的空间不连续性及空间异性,复杂岩溶矿区含水介质的概化及涌水量预测一直都是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难点。本文以马坑铁矿为例,对复杂岩溶矿区疏干条件下的介质概化进行了研究,以此构建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动态及涌水量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然后分别对矿区未来+100m、0m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00m、0m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分别为36900m3/d、38250m3/d,可见目前矿区疏干仍面临较大压力,应尽快采取多种措施以降低地下水位,保证采矿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大庆贴不贴泡区的多层介质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研究各层介质渗透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建立起此类含水系统中石油类污染运移数值模拟模型,应用所建模型对地下水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推覆体内构造作用强烈,含水介质具有极强的空间不连续性及各向异性,对位于推覆体内的矿区来说,含水系统结构的刻画是模型概化的一大难点,也是影响矿坑涌水量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推覆体内矿区含水系统结构刻画及涌水量预测结果的精度,以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为例,对复式推覆体内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将模型垂向上精细加密剖分,严格按照实绘水文地质剖面逐一对模型中横向、纵向剖分图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赋值来区分含水层结构,构建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动态及矿坑排水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然后分别对矿区1 230,1 110,990 m开采标高的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 230,1 110,990 m开采标高的矿坑平水年涌水量分别为130 400,103 200,97 000 m~3/d,可作为矿山防治水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滇西某铅锌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大型矿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预测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本文在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通过矿区边界条件概化和水文地质参数确定,采用数值法模拟预测了矿坑的涌水量.同时,为保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大井”法进行了矿坑涌水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数值模拟在反演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矿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以涌水量预测居多,但对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反演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马坑矿区开采条件下关键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清的事实,以矿区岩溶裂隙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动态及涌水量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反演了矿区目前存在的若干重大水文地质问题,对矿区的边界条件、充水来源及途径、地表入渗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方法也是对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2)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对赤水河深切河谷斜坡地区钻孔岩溶发育深度、涌水量、地下水位和渗透系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出区内岩溶含水介质空间的分层性、涌水量与地下水力坡度多呈负相关规律,同时区内地下水富集具有差异性和分区性,缓斜坡地带有利于地下水机井开采。  相似文献   

10.
何渊 《地下水》2015,(1):39-41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以象山矿11#煤底板奥灰含水层放水试验成果为基础,深入分析与合理概化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三维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三维数值模型。经过模型的校正分析,认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反演得出含水层主要水文地质参数,最终合理的预测了该矿井11#煤研究区底板带压涌水量及首采面奥灰含水层涌水量。  相似文献   

11.
朱俊高  翁厚洋  王俊杰 《岩土力学》2006,27(Z2):475-479
简要分析了水力劈裂的发生条件、力学机理。基于水压楔劈机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一种水力劈裂的发生判定方法。该方法假定心墙预先存在局部渗透弱面(裂缝),通过将裂缝位置的单元材料改为裂缝软材料,考虑库水进入裂缝后对裂缝周围土体的作用,建立水力劈裂分析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确定裂缝端部垂直于裂缝面的正应力,进而依据该正应力判断水力劈裂发生的可能性,该方法同时可模拟水力劈裂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闫澍旺  郭林坪  曹永华 《岩土力学》2014,35(8):2286-2292
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即使是已证明安全的工程所得到的边坡或地基的失效概率通常较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估算的方差偏大。计算土性指标的试验数据仅表征了该试验点的特征,而不是空间平均特征。在随机场理论应用于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过程中,方差折减函数是将点特性过渡为空间平均特性的必要参数。首次对闫澍旺等提出的完全不相关距离理论中完全不相关距离的确定方法进行改进,不但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计算方法更为简洁。对折减函数值的确定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用完全不相关距离方法确定折减函数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钛金属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装饰画领域中得到运用,但目前对其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甚少.本次研究以钛金属运用到首饰表面进行装饰为目的,通过钛金属单纯氧化、氧化基础上的机械方式、化学蚀刻等制作方式对钛金属表面首饰性装饰进行运用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机械方式基础之上,对钛金属表面进行化学蚀刻同时结合单纯氧化可以达到钛金属首饰表面装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扰动土层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孙永福  董立峰  宋玉鹏 《岩土力学》2008,29(6):1494-1499
黄河水下三角洲上分布着大量的扰动土层,其性质与周围未扰动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在老黄河口区选择扰动土层的典型分布区,利用工程地质钻探取样、原位静力触探试验和浅地层剖面探测对海底扰动土层的厚度及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扰动土相比,扰动土的重度较大、孔隙比较小、含水率较低、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分别对风暴潮作用下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的瞬时液化极限深度和残余液化极限深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残余液化极限深度较大。将残余液化极限深度、通过浅地层剖面探测结果所得的扰动土层厚度以及通过土工试验统计结果所得的扰动土层厚度进行了对比,发现三者对应很好。对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中扰动土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风暴潮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土体液化是其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5.
滑体渗透系数是决定滑坡对降水入渗或库水位波动响应的关键参数。当滑坡区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时,基于监测数据反演滑体渗透系数是公认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反演参数的准确性受制于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时长。确定反演滑体渗透系数的相对最优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是获取准确反演结果的前提。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的碎石土滑坡——李家坡滑坡为例,通过渗流场反演模拟和反演结果与监测数据拟合途径,以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离散性为评价指标,分析地下水位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对滑体渗透系数反演结果的影响,进而提出水库环境中反演碎石土滑坡滑体渗透系数的相对最佳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研究发现:(1)监测时长不大于810 d、监测频率高于15 d/次时,可以获得水位误差相对最小、且基本稳定的反演结果;(2)监测频率1 d/次和5 d/次、监测时长同为270 d时,或监测频率10 d/次、监测时长540 d时,反演所得渗透系数的稳定性较好、离散性较小;(3) 监测频率15 d/次和30 d/次时,即使监测时长长达1 170 d,反演所得渗透系数的稳定性、离散性依然较差。综合反演水位误差大小、反演渗透系数的稳定性和离散性以及监测成本,认为监测频率5 d/次、监测时长270 d为三峡库区碎石土滑坡相对最佳的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长。  相似文献   

16.
李建民  滕延京 《岩土力学》2011,32(Z2):463-468
结合大量不同土性土体的回弹再压缩试验、模型试验,提出再加荷比、再压缩比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土体再压缩变形的基本规律:当再加荷量为卸荷量的20%时,土样产生的再压缩变形量已接近回弹变形量的40%~50%;当再加荷量为卸荷量的80%时,再压缩变形量与回弹变形量大致相等,则此时回弹变形完全被压缩;当再加荷量与卸荷量相等时,再压缩变形量大于回弹变形量,且再压缩变形的增大程度与土性有关。可见在土样的再压缩过程中,在初始阶段再压缩变形增长速率较大,之后增长速率随着加荷量的增加反而逐渐降低。由此得出土体的再压缩变形发展规律为两阶段线性规律,这一规律具有工程实用意义:基底以下土体的回弹再压缩变形对于减小主群楼之间的差异沉降是一种有利因素;再压缩变形的发展规律为建筑物基底以下土体的回弹再压缩变形而产生的沉降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渗流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广成  唐辉明  胡斌 《岩土力学》2007,28(5):965-970
库水位下降对滑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土水特征曲线的多项式约束优化模型和一种新的溢出面边界条件约束函数,并用ANSYS的APDL语言编制了饱和-非饱和渗流程序。以赵树岭滑坡为例,首先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和钻孔资料建立该滑坡的物理模型,然后模拟了长江水位以不同速度从175 m下降到145 m时该滑坡的渗流场,对每种工况不同时刻的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过程中稳定性系数会出现极小值,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大,稳定性系数极小值越小,出现极小值的时刻也越早。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街道灰尘中铬、镉、铅赋存状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晖 《城市地质》2002,14(2):34-39
本文通过对街道灰尘中铬、镉、铅三种元素赋存状态研究、铬、铅在街道灰尘中以残渣态为主,镉以有机质结合态为主。虽然铬、铅、镉存在形式稍有差异,但其在街道灰尘中主要以矿物质的形态存在,说明其比较稳定,不易迁移转化,对环境的危害比较持久。在治理措施上应有早遏止微量元素向环境中排放,以免其与灰尘发生相互作用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南盘江盆地中的大贵州滩为一个自晚二叠世末期开始发育,至晚三叠世初期停止生长的孤立型碳酸盐岩台地。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台地内部、北部斜坡和盆地边缘,并认为大贵州滩下三叠统地层格架的几何形态近于对称。本次研究以下三叠统岩石地层对比为基础,借助早三叠世期间δ13C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的特点进行化学地层对比后发现:台地南缘二...  相似文献   

20.
边坡滚石运动轨迹分段循环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滚石是在基本建设中常遇到的一种工程灾害。其防护结构的设计依据主要是边坡滚石的运动轨迹,因而要对这种灾害进行防治,首先要确定滚石的运动轨迹。根据落石运动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即滚动(滑动)运动阶段、抛物运动阶段和与坡面碰撞阶段,利用分段循环算法分别得到了三个运动阶段的运动速度计算公式。以某岩质边坡构建相似模型,将该理论公式应用于落石运动轨迹预测,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现有方法相比,分段循环算法具有计算原理简单明确、易于使用等优点。该方法可用于斜坡区滚石运动特征的预测,并可作为斜坡区滚石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