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首先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之后,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关系曲线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得出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同人口存在着实质性的相关关系,中国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是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和土度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而西北及青藏高原区是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比较差的地区,也是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土地覆盖变化是土地分析与评价和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的重要科学基础, 通过精确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获取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图是研究煤田火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本文以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度法、面向对象 分类法和基于复合分区的分层分类法进行乌达煤田火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复合分区的 分层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 总体分类精度为92.97%, kappa 系数为0.9155。该方法通过基于地表热辐射特征、热 异常状况、地貌类型, 以及对生态系统扰动状况等的划分, 减少了地物信息的混淆度, 即通过提  相似文献   

3.
基于用数字环境模型对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生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首先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级面积构成及分布状况,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之后,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关系曲线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得出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同人口存在着实质性的相关关系,中国东南沿海和四川盆地地区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新疆土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分析,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调控理论以及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必须向土地资源适宜性提高和利用结构优化与功能趋强方向转变,提出了有约束力条件下的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目前研究全球及区域环境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城镇化加速的今天,城镇的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飞速的变化。本文通过其一研究区内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了2007~2016年10个时相土地利用/覆盖信息,通过不同的预测模型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及比较,根据相应的最优预测方法预测了2017~2019年南昌市各土地类型的数据,由此研究并探讨了南昌市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 《测绘科学》2012,37(2):191-19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需求强劲,环境和资源压力过大,土地急剧减少并危及到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对土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进程进行了追溯与归纳,探讨了应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3S技术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主要依据,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手段。3S技术为评价指标空间化表达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定量、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的参数和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度。介绍了利用3S技术对统计指标和地理空间指标空间化的过程和方法;论述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空间化存在的问题,对河北坝上地区2008年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化。空间化结果在空间上连续分布,基本符合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LandsatTM图像为主信息源,对研究区内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地貌、地表土壤质地、温度、湿润度和地势进行了遥感判读。在综合分析制约区域内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利用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概念入手,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制约因素和城市发展的目标分析,从土地人口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栽力四方面构建了深圳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圳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25万假彩色陆地卫星图象(MSS)作为基本资料,采用目视判读方法编绘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制图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图是供省一级领导部门和专业单位总体规划和了解全省土地利用一般现状的基本图件,同时量算出主要土地类型的面积,为全省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Small‐area patch merging is a common operation in land use data generalization.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 on small‐area patch merging has mainly focused on local compatibility measures, which often lead to area imbalances among land use type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address the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by resolving local and global concerns simultaneousl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erging method that considers both local constraints and the overall area balance. First, a local optimization model that considers three constraints—namely, the areas of neighboring patches, the lengths of shared arcs, and semantic similarity—is established. The areas of small patches are first pre‐allocated. Subsequently, in accordance with an area change threshold for individual land use types, land use types with area changes that exceed this threshold are identified. The patches corresponding to these land use types are subjected to iterative adjustments while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area balance. Based on their area splitting abilities, the split lines for small‐area patches are determined, and small‐area patches are merged. Finally, actual data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are used for valid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apable of preserving the local compatibility of patches while balancing the overall area associated with each land use type.  相似文献   

12.
依据杜蒙县1990和2007年TM影像、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在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动态度指数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墒上,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杜蒙县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较均匀,各类用地结构结构有一定差异.最后根据结果分析了杜蒙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用类型的分数维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分形几何学对土地利用类型分维公式进行了应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介于1到2之间,土地利用类型与分维值有密切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反映了土地利用的复杂程度、稳定程度和变化趋势。分维值D为1.5,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临界值点,代表该土地利用类型处于布朗随机运动状态。分维值越接近该临界值,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越差,复杂程度越高;反之,则该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强,复杂程度较低。不同时相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的大小变化反映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分维值增大,则土地利用类型扩张,反之,则缩小。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是国家层面打造的又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区,及时准确掌握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详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0 m分辨率的Sentinel-2影像对雄安新区2016—2019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进而分析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共测试了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分类器,进而获得最高精度的土地分类结果图;同时,利用随机森林的特征排序功能分析了不同特征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雄安新区的耕地、林地、水生植物面积总体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为显著,表明雄安新区正在进行中、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本研究得到的10 m分辨率土地利用专题图和分析结果对于雄安新区的及时监测与规划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Studying Changes in Land Use With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yang Lake i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Because the lake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study th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In this study, Landsat images from 1976, 1989, 1999 and 2009, were used along with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anges in land us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and transfer matrix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with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from 1976 to 2009. Land use was classified into seven types: cropland, woodland, grassland, the water body, construction land, bottomland and unused land. Areas of cropland, bottomland and the water body were decreasing although the area of the water body decreased relatively slowly. However, areas of construction land, grassland, woodland and unused land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with unused land increasing the most rapidly given its smaller proportion compared to the other types. All land types in the study region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conversion between other types of land. As a whole, the decrease in cropland and the increase in construction land, woodland and grassland were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onservation policies such as Grain-for-Green and “returning farm to lake”. However, the decrease in the water body area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Changes in the area of bottomland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water levels and human farm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时相遥感监测与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选取2005、2009和2019年三时相黄河三角洲入海口周边,以及东营属地内黄河沿岸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分析编码的变化判别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转移情况,从而进行湿地变化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5—2009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437 km2,呈减少趋势;2009—2019年湿地总体面积由2009年的930 km2变为2019年的998 km2,10年间研究区内湿地总体趋于稳定,并呈增长趋势;废弃三角洲海岸线发生缩减,黄河入海口位置发生变化。研究区内14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湿地土地利用类型与非湿地土地利用类型形成动态转换系统。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特大城市群。本文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大湾区2000—2020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①大湾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为林地、耕地与居住及建设用地,3种地类总占比多年来均在80%以上;②大湾区的居住及建设用地在20年间增长了115.21%,面积达到9 183.47 km2,是大湾区内面积增长最多、变化速率最快的用地类型;③大湾区内的景观格局破碎度、斑块密度不断降低,景观聚集度与景观丰富程度不断升高,区域景观格局分布状况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8.
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状况有利于有关部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做出合理的规划和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利用焦作市的Landsat影像,以遥感软件erdas 8.6和gis软件为平台,制作了焦作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对各类用地进行了面积统计,结合现状图对焦作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ENVI软件通过面向对象解译的方法分别对2005、2010、2014年的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得到3期的解译数据;然后,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的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的大幅增加及水域的锐减为主。2005~2014年9年间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量分别为13 638.15 hm~2、6 926.94 hm~2;植被和盐田的面积都是减少的,而植被减少的面积最多,减少的面积量为10 673.28 hm~2。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政策驱动因子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