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萨堪(Lethakane)剪切带出现在博茨瓦那东部的林波波造山带内,是一个右旋位移大约50公里的横推韧性剪切带,发育在低级角闪岩到绿片岩相条件下。在剪切带内,又出现三个性质不同的次级构造:糜棱状叶理(Sa)、应变滑劈理或破劈理(Sb)以及次级剪切带(Sc)。非穿透构造 Sb 与 Sc 具有横推的动向,出现在与剪切带边缘呈近平行和近垂直定向共轭位置。穿透构造 Sa 组构局限在含石英的岩石中,就像 Ramsay 及Graham 所描述的韧性剪切带中片理那样,同次级剪切带(Sc)具有相同的 S 型关系。这种关系证实了 Johnson 首先提出来的见解,即糜棱状叶理限定在有限应变椭球状体的xy 面,并与片理一致。Sa 限制在含石英的岩石中表明在低级角闪岩相条件下。在莱萨堪剪切带,石英韧性状态和长石脆性状态之间的差异是控制形变过程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莱萨堪剪切带(东27°45',南21°50',)是发育于博茨瓦纳东部林波波造山带最后一次构造事件期间的巨大韧性剪切带(图1)。这个剪切带作用于主要是花岗岩类成份的角闪岩和麻粒岩相的片麻岩。其构造年龄考虑用林波波带的矿物年龄2000±50百万年。区域变质作用的证据表明,剪切带是在绿帘石——角闪岩相条件下开始形成,并在变质作用程度退化到低级绿片岩相期间继续形成。韧性剪切带意义,特别是它们与片理和构造层的形成关系,最近为Ramsay和Graham、还有Vernon所强调。莱萨堪剪切带是由各种碎裂岩石类型组成,并在很好的限定构造系统内便能够调查研究糜棱岩化作用、压碎作用及剪切带形成。本文第一部份描述了剪切带与其有关的次级构造,然后讨论了与糜棱岩和剪切带形成有关的资料。本文所描述的糜棱状岩石的穿透构造指的是糜棱状叶理。使用糜棱岩化作用这个术语,是限于描述含糜棱化叶理的岩石形成过程。此外,除特别指出外,Higgins的命名法还将这些术语用于描述碎裂岩石及其构造方面。  相似文献   

2.
北祁连山加里东期板块俯冲带的南缘的橄榄岩体,是时代为495~522 Ma的玉石沟蛇绿岩套底部地幔岩残片,主要由尖晶石相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组成,流动构造(包括叶理和线理)发育。强烈的构造重结晶作用使方辉橄榄岩呈典型的残斑结构,而纯橄岩则以粒状变晶结构为特征。橄榄石普遍发育平行(100)面的扭折带,根据扭折带测得橄榄石以(010)[100]高温滑移系为主。组构特征表明方辉橄榄岩的橄榄石Ng[010]沿与叶理面垂直的压应力方向优选方向,而纯橄岩则经历了强烈的旋转剪切流变。利用氧化缀饰法揭示出橄榄石的位错构造十分发育,包括高密度自由位错、倾斜壁、扭转壁(位错网格)、亚晶粒构造、位错弓弯和位错环等,表明岩石经历了在高温、高压、低应变速率状态下以位错蠕变和攀移多化为机制的  相似文献   

3.
CCSD主孔100~2950m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倾角明显较片麻岩类岩石叶理倾角陡,前者总体倾角55°左右,后者28°左右,局部可见片麻岩类叶理切割榴辉岩类叶理,因此两者叶理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两类岩石之间现部分为韧性剪切带接触关系,韧性剪切带形成于苏鲁地体折返主期自SEE向NWW的韧性剪切作用。榴辉岩、退变榴辉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有一定控制作用,而片麻岩类岩石叶理产状对发育于该类岩石内的微断层产状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孔区脆性变形主要反映白垩纪以来SEE-NWW向伸展构造应力场的变形特征,主孔100~1620m倾伏向以SEE向占绝对优势的微正滑断层擦痕即为该期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Kim  JH 金伯录 《世界地质》1993,12(3):29-39
沿着和顺煤田东部边界分布的淳昌剪切带持有N—S至NE—SW走向的不连续性韧性剪切带,局部地段尚可表现出一些连续性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在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区内发育着宽数米至700m不等的糜棱岩带,具有低侧伏角的拉伸线理和高角度糜棱岩叶理构造。基底岩中糜棱岩带剪切位移量推算为3km以上。由于二轴性应变作用,使剪切带中发生强烈的非均质性多相变形,并伴随叶理构造,它具有渐发性弯曲及各种非对称微细构造。其错动方向属右型运动,从应变分析获知,剪切带有限应变为简单剪切加上较弱的纯剪切和伴随体积减少的渐进应变过程累积形成。推测韧性剪切作用是在绿片岩相变质条件下于三叠纪末至侏罗纪中期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阿迪龙达克(Adirondacks)南部的多期变形变质岩呈明显的线状组构,它由平行于早期褶皱轴而且位于叶理面内的扁平条带构成。这些条带常常是单矿物,由石英、长石和镁铁质矿物组成。显然,从最弱到最强变形的岩石转变中,这些条带可能是随着区域旋转应变作用而使晶粒或集合体拉长的结果,同时,旋转应变也使早期的褶皱轴发生旋转,以至平行于线理。长石尾状物对于叶理的一致不对称性表明,简单剪切是应变的主要方式。所以认为,条带的长度标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最大延伸方向(X)。  相似文献   

6.
辽西兴城—台里地区发育系列花岗质岩石,强烈构造变形特征均显示其具有韧性剪切带的特点。对剪切带北段进行详细宏微观构造解析,结合岩石变形强度差异性分析、有限应变测量、石英C轴EBSD测试以及古差异应力值估算等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内花岗质片麻岩和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具有NEE向左行剪切变形特征,变形岩石为S-L构造岩,应变类型属于平面应变,古差异应力值介于30~40 MPa之间。长石-石英矿物温度计以及石英C轴EBSD组构指示剪切带以中低温变形为主,温度在400℃~500℃,属绿片岩相变质,具中-低温韧性剪切带特征。韧性剪切带内普遍存在变形分解现象,弱变形带内岩石残斑含量较高,眼球状构造和S-C组构较为发育;强变形带岩石残斑含量较低,剪切面理较为发育,糜棱面理发育较弱或者不发育。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宏-微观构造、磁组构、热液锆石和石英EBSD组构等,厘定鹰扬关韧性剪切带并讨论其构造意义。鹰扬关韧性剪切带具有宏-微观韧性变形组构,发育糜棱岩、拉伸线理、S-C组构、旋转碎斑系、书斜构造、压力影和石英的动态重结晶等。磁组构和宏-微观构造表明,鹰扬关韧性剪切带呈NNE向延伸超过40 km,宽2.5~8 km。糜棱C面理的极密点产状127°∠50°;磁面理的极密点产状107°∠83°。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鹰扬关韧性剪切带具有早期左旋逆冲剪切,晚期右旋正滑剪切的运动学性质。石英EBSD组构表明,鹰扬关韧性剪切带具有晚期中低温变形(400~550℃)叠加于早期中高温变形(550~650℃)的特征。年代学研究表明,鹰扬关韧性剪切带早期左旋逆冲剪切的时代为(441.1±2.3)Ma,晚期右旋正滑剪切的时代应晚于420 Ma,区域构造应力由挤压转为伸展的时限为420 Ma。在磁组构、石英EBSD组构和热液锆石定年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鹰扬关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华夏陆块自SE向扬子陆块造山挤压的构造背景。早期造山挤压,产生压扁型应变和中高温左旋逆冲剪切;晚期造山后伸展,产生拉伸型应变和...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的厘定至今存在较多的争议,争议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剪切带内及其附近剪切作用与岩浆作用认识的差异。点苍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北端的一个杂岩体,由西部的深变质岩、东部的叠加退变质带和不同时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为了正确厘定剪切前、剪切期(包括剪切前期和剪切后期)、剪切后花岗质岩脉,剪切作用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进行新的约束,本文围绕点苍山杂岩开展详细的宏观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以查明岩体(脉)岩浆流动构造和晶质塑性变形构造,同时对同剪切岩脉开展锆石U-Pb学分析。结果显示,剪切不同阶段就位的花岗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特征。现今所见岩石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特点一方面取决于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时间早晚,另一方面还与它们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构造位置有密切联系。获得两组同剪切年龄为28.54±0.15Ma和27.31±0.23Ma,其中前者为剪切早期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脉,后者为剪切稍晚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研究揭示出就位较晚的岩脉(即后者)因其位于递进剪切变形的高应变带而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就位较早的岩脉(前者)因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位于低应变带而具有简单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并仍然保留有岩浆结晶组构特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在28.54~27.31Ma间持续发生着从早期阶段较高温(~700℃),向中期阶段中高温(550~600℃)和晚期阶段低温(低于400℃)环境的递进剪切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博  张岳桥 《地质通报》2007,26(3):256-265
张八岭隆起位于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拼接的构造转换部位,其西界为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东缘属于扬子地块盖层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在张八岭隆起东缘来安地区基底变质岩中发现了一条宽达2.5km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测量和岩石学、显微组构、变形运动学分析。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由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和超糜棱岩带组成;糜棱岩叶理近直立,叶理面上的拉伸线理向SW缓倾(倾伏角为10~30°);S-C组构和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以左旋剪切为主。根据石英位错密度估算的差应力为65~75MPa。糜棱岩矿物成分和显微组构特征分析显示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温度在250~400℃之间,形成深度为10~20km。该基底走滑剪切带的发现为张八岭地块的斜向走滑折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地质学制约。  相似文献   

10.
江西武功山东区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磊 《地质科学》1995,30(1):95-103
武功山东区存在一条大型韧性剪切带。鞘褶皱倒向以及旋转变形构造(如S-C面理组构、旋转碎斑系、雪球构造和粒内显微破裂构造等)显示此剪切带为由南向北逆冲推覆性质。砾石、黄铁矿还原斑和石英斑晶的有限应变分析表明剪切带西段和东段岩石分别以收缩型椭球和压扁型椭球变形为特征。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代是早古生代,可能与早古生代华夏陆块和扬子陆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将磁性组构方法用于甘肃白银厂矿区的构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的磁性组构与岩石组构具有同一分布规律.岩石的磁线理与岩石的拉长线理L~a近于一致,磁面理与第一期劈理S_1基本平行,并垂直于岩石的磁化率椭球的最小主轴,也垂直于应变椭球的最短主轴方位,故推断第一期劈理S_1的成因主要属压扁成因.同时受到后期的多次变形与褶皱迭加影响.S_1轴面的优选面状分布发生变位不大,表明该区多次构造变形主要来自早期的同一主应力场作用所致.矿区岩石的磁面理与应变椭球拉长轴面或第一期劈理面S_1存在某些的角度差,表明该区岩石的劈理面由于受后期多次构造变形影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或旋转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顺金  孙昌爵 《福建地质》1991,10(4):270-280
大和坑—丰稔韧性剪切带,为目前发现的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构造带。韧性剪切带断续展布长约52km,宽15.5km,呈NNE向“S”形。从剪切带边缘到中心依次发育糜棱岩化带、初糜棱岩带、糜棱岩带,超糜棱岩带;形变岩石以发育强化面理、拉伸线理、S_s-S_c组构、剪切褶皱、不对称残斑构造、不对称压力影构造、构造重结晶及粒内应变效应为主要特征;变形岩石的造岩矿物塑性变形具明显的递进变形特征;剪切带形成于晋宁运动时期的造山带构造环境,形成深度16.6—19.0km,古差应力4.5×10~8Pa,为简单剪切和压扁双重力学机制作用的右行平移韧性剪切带,剪切总位移大于20.7km。  相似文献   

13.
唐哲民  陈方远 《岩石学报》2007,23(12):3309-3316
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南部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深度1596~2038m的榴辉岩段和2038~2500m的片麻岩段之间存在一条厚一百余米的韧性剪切带(深度2010~2145m)。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化退变榴辉岩、花岗质糜棱岩等强应变岩石组成,韧性剪切带的面理倾向SEE,倾角由上部平均52°向中、下部平均32°转变,拉伸线理产状与面理倾向近一致,是220~200Ma期间折返应变的产物。糜棱岩化退变榴辉岩和花岗质糜棱岩的显微构造与石英晶格优选方位显示了折返阶段早期自SEE向NWW逆冲剪切指向以及后期自NWW向SEE正滑剪切指向转化的应变行为。CCSD主孔2010~2145m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它位于以榴辉岩为主的岩性-构造单元与其下以片麻岩为主的岩性-构造单元的界线附近有密切联系。第一期超高压阶段南北向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叶理、拉伸线理产状及相关的岩石类型与第二期、第三期阶段SEE- NWW向折返变形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山的深部韧性滑脱剪切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朝板块北缘的北京西山地区的变形相和“a”型褶皱、箭鞘褶皱、拉伸线理、布丁等微形构造的研究,通过对该区石英、白云母、方解石、透闪石等矿物塑性变形及旋转应变的研究,通过对岩石组构、变形、变质作用及有限应变的分析,认为在北京西山存在一条以震旦系下马岭组为主滑脱面的地壳深层韧性滑脱剪切带,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运动方向自东往西。北京西山这一高应变构造带的发现为研究北京西山以至整个地台区地壳深部构造形式及动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利用变形椭球体理论,对花岗岩组构(叶理、线理)进行应变分析的方法。花岗岩的变质组构(塑性变形)包括:布丁(石香肠)、压力影、多米诺骨牌剪切构造及C—S 组构。花岗岩的定位机制有以下两种:1)主动(强力)定位,如底辟作用和热轻气球膨胀作用;2)被动定位,如火山口沉陷及顶蚀。通过对花岗岩组构的应变测量和计算,将获得有关岩桨岩形成和演化机制、变形特征及区域构造环境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学滨 《岩土力学》2004,25(Z2):39-42
考虑了正应力及剪应力联合作用在岩样的端部,而且,在正应力被视为变量,剪应力被视为常量这一特殊条件下,对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进行了分析.根据剪切虎克定律及梯度塑性理论,提出了剪切带内部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及总应变的解析式,对上述三种应变进行积分,提出了剪切带错动弹性位移、塑性位移及总位移的解析式.利用压缩虎克定律及几何关系建立了剪切带外弹性体的刚度的表达式.根据刚度理论,建立了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考虑岩样端面的剪切应力后,在流动剪切应力相同时,剪切带内部的弹性剪切应变(均匀分布)将增加;剪切带内部的塑性剪切应变(不均匀分布)将减小;剪切带的弹性剪切位移(线性分布)将增加;剪切带的塑性剪切位移(非线性分布)将减小;剪切带错动位移要小一些.另外,剪切应力对剪切带-带外弹性体系统的失稳判据没有影响.失稳判据仅和岩石的本构参数、剪切带倾角及结构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太古宙早期地壳演化构造机制的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水平构造还是垂向构造两大经典构造模式的探讨.对于早期地壳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早前寒武纪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鞍山地区花岗-绿岩带内齐大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揭示了该区新太古代垂向构造作用样式.研究结果表明,齐大山韧性剪切带内花岗质岩石长英质矿物塑性拉长特征明显,条带状构造发育,面理向NWW方向陡倾,不对称组构特征和矿物拉伸线理产状指示向NWW的陡倾正滑移剪切作用.变形岩石中的长英质矿物均发育中低温显微变形特征,石英C轴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组构分析揭示石英以菱面<a>和底面<a>滑移系为主,岩石经历了中低温非共轴变形.根据矿物的变形行为以及石英的结晶优选方位推测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岩石变形特征以位错蠕变为主.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靠近铁矿带方向,构造岩类型由L=S构造岩过渡为LS构造岩,岩石应变强度呈明显增强趋势.运动学涡度测量结果显示齐大山韧性剪切带内大多数岩石样品的Wk值大于0.75,岩石形成于以简单剪切作用为主的一般剪切作用.对比花岗-绿岩带西侧的白家坟韧性剪切带,显示二者均具有相向的陡倾正滑移运动学特征,表明新太古代时期鞍山地区地壳构造演化模式以垂向构造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8.
运动学涡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亚东  王涛  张进江 《地学前缘》2008,15(3):209-220
一般剪切作用下,碎斑或顺剪切作用方向向前或逆向旋转向两特征方向或流脊(非旋转方向)靠拢。高应变条件下,二长比大于一特定值的碎斑,当其顺向或逆向旋转至以特征方向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稳定翼上时,便稳定下来不再旋转。二长比小于该值的碎斑将不断向前旋转。这一特定值位于该双曲线的顶点,相应的临界形态因子(B*)或/和两特征方向间夹角的余弦定义为运动学涡度(Wk)。Wk是确定一相关韧性变形带纯剪切和简单剪切组分相对大小的重要度量,是根据内旋转(涡度)与线应变速率之间的比值而定的数值度量。就变形带而言,一般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变化为0~1,纯剪切为零,简单剪切为1。这是一非线性尺度,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各占50%的运动学涡度为0.71,而不是0.5。运动学涡度可通过计算、图解(双曲线网(PHD)、刚性颗粒网(RGN)法、Passchier图解、Wallis图解)、极摩尔圆法和应力或瞬时增量应变方向获得。运动学涡度与有限应变测量相结合很可能是估算一地地壳减薄/伸展量或增厚/缩短量的最佳途径。变形过程中运动学涡度很可能变化,应根据不同时期形成的构造获得相应时期的运动学涡度。  相似文献   

19.
东阿尔卑斯山的拉伸包含以下内容:(1)伴随简单剪切地壳叠加的拉伸。近水平方向的拉伸作用是沿水平叶理和区域拉伸线理方向产生的,区域拉伸线理与高应变有关。在局部范围内,在逆冲盘叠瓦作用过程中,在刚性基底岩块之间的挤压塑性沉积物喷出导致拉伸作用。总体几何效应是地壳增厚。(2)典型的拉伸区域构造。拉伸作用最初显示陆壳和洋壳物质一系列加积和底冲,并表现为不稳定造山楔的重力调整;其次拉伸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大陆碰撞,以及例向突出地壳岩块调整。总的几何效应是地壳减薄。总体上拉伸作用与造山带的产状近平行。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大陆于晚中生代时期发生了大规模地壳伸展,发育变质核杂岩和不对称花岗岩穹隆,其伸展剪切机制一直是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蒙边界东南段沿北东向展布了罕乌拉、纳兰和宝德尔等3个不对称花岗岩伸展穹隆,主体均为晚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岩体西北缘发育韧性剪切(糜棱岩)带,并被后期高角度正断层所围限,整体为穹隆状。根据罕乌拉穹隆韧性剪切带内强变形中粗粒钾长花岗岩(133±1 Ma)和弱变形细粒花岗岩(128±2 Ma)的构造关系及其锆石U-Pb年龄,推测该穹隆内岩体可能为同伸展岩体,韧性伸展时间在133 Ma之后并持续至128 Ma或更晚,与同区其他穹隆发育时限相同。笔者用Rf/ф方法测量了3个穹隆剪切带内糜棱岩中长石的有限应变轴率,利用Hsu图解获得其应变类型为平面压扁应变(k=0.5)。用长石极莫尔圆法、刚性颗粒网法和C轴石英组构法估算了韧性剪切的长期变形过程,得到糜棱岩的平均运动学涡度值为0.68~0.74,表明这些穹隆的韧性剪切作用主要是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分量几乎相等的一般剪切作用。石英斜向条带法测得的韧性变形后期的运动学涡度值为0.87~0.99,平均值为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