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6月16日07点24分在甘孜县境内(北纬31°41′、东经99°55′)发生了6级地震。这次地震前甘孜台水氡测值出现了短期异常、甘孜中心站的姑咱水氡测值在趋势升高的背景上出现了临震突跳异常。甘孜台水氡:甘孜水氡点位于甘孜6级地震震中的东南方向10多公里。水氡测值在1982年2月底以前比较稳定,大体在  相似文献   

2.
1982年6月16日甘孜发生6级地震,震前地下水异常比较突出,为本次地震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判据。一、井泉基本情况距甘孜6级地震震中100千米以内,水温测点1个;101~300千米内,水温测点6个,水位  相似文献   

3.
之四介绍了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6级地震发生前曾作出一定的短期预报,其依据是地震活动性变化、视电阻率和地下水等异常反应,文章对这些异常因素作了较详描述。  相似文献   

4.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82年6月16日07时24分,在我省西部甘孜县境(东经99°55′;北纬31°41′)发生6.0级地震。截至6月18日08时止,甘孜地震台已记录余震581次,其中3.0~3.9级地震5次,2.0~2.9级地震52次,1.0~1.9级地震151次,0.1~0.9级地震373次。经初步了解,德格、色达、新龙、炉霍四县大部地区强烈有感,甘孜县札柯公社、甘孜县城,德格县中札科、竹庆、错洼等公社及色达县然充公社房屋出现裂缝,以札柯  相似文献   

5.
2001年2月14日和2月23日,四川雅江-九龙间相继发生5.0级和6.0级地震,在此之前,距震中约300km的甘孜水氡有较好的趋势异常和临震异常表现,震后研究发现,距此地震约190km的冕宁断层气CO2在雅江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表现,而水化学其客台项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1982年6月16日在四川甘孜发生 Ms=6.0级地震。在震前3个多月,我省达日台地电流测值出现了突出的短期异常,异常持续时间95天。震后地电流测值又基本恢复到正常。对这次幅度大、形态规则的异常变化,在震前5天我们曾有过估计。我们整理了1982年1  相似文献   

7.
1970年通海地震和大邑地震后,在我省西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带上布设了9个地电台.1980年前后又分别增上了5个台,全川共建地电台14个,除松潘、米易、南坪、姑咱4个台停测外,现仍有10个地电台在观测.这些地电台所取得的资料,对我省地震监测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1982年6月16日甘孜6级地震能作出预报,甘孜台的地电阻率异常是发布预报意见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总结经验,现就我省地电工作的现状及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发生5.6级地震,地震发生在新疆2008年度地震危险区内。震前由作者负责的南天山东段6级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小组,于2008年6月中旬提出明确短临预报意见。本文从短临跟踪的工作思路、前兆异常的分析讨论及地震短期预测等方面,回顾分析了震前开展的一系列震情跟踪判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甘孜视电阻率台由于台址条件较好,在1973年2月炉霍7.9级地震、1975年1月九龙6.2级地震、1979年3月玉树6.6级地震、1981年1月道孚6.9级地震及1982年6月甘孜6.0级地震前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变化,为研究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提供了一份可贵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王桂岭  敖雪明 《内陆地震》1990,4(3):278-280
一、前言 1990年6月14日20时47分,东经85°06′,北纬48°03′,苏联斋桑湖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中苏交界地区的苏联境内,距新疆富蕴地震台334km。震前,笔者应用全国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部分成果,对这次地震作了中期预报,根据富蕴窗小震频度异常提出了短期预报意见。 1990年6月1日,在新疆地震局月会商会上,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提出:富蕴地震窗1990年5月小震频度为58次,系1977年有资料以来的最大异常,据此认为1990年6—9月,富蕴250km范围内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实际上1990年6月14日斋桑湖发生了7.3级地震,发  相似文献   

11.
陈沅俊  刘永铭 《地震》1992,(1):75-77
1989年4月16日5时,四川省巴塘发生M_s6.7级地震。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甘孜地震台,在震前观测到了较明显的地温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2.
高国英 《内陆地震》1991,5(3):277-279
1991年6月6日16时02分,在乌鲁木齐西南阿拉沟附近发生了一次M_s5.2级地震。地震前,震中周围台网较多的手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综合各种异常,新疆地震局分析预报研究室曾向国家局分析预报中心提出了短临预报意见。阿拉沟5.2级地震的发生较好的验证了所作出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
依据六合体应变异常所作两次地震短临预测意见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六合体应变异常,在2006年7月26日安徽定远4.2级地震和2007年5月6日江苏响水ML4.0地震前,我们提出了短临预测意见。预测实践表明,根据六合体应变异常提出11~24天时间段在450km范围内有发生5.5级左右地震、在200km范围内有发生4.0级左右地震可能性的预测意见有一定的科学性,还有可能根据异常最低点出现时间提出3天之内发震的临震预测意见,实践还表明依据六合体应变异常所预测的震中位置和震级会有较大误差。反思两次地震预测实践,我们有依据期望通过每一点进步来挑战地震预报难题,目前力求能在震前有所察觉,提前向领导部门打个招呼。  相似文献   

14.
杨芬 《四川地震》2013,(4):37-40,45
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存在中期异常,地下流体存在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滇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东西迁移规律性活动、滇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和程海断裂发生4级窗口地震等中期震兆异常。水氡、固体二氧化碳、水温和流量存在中短临前兆异常。地下流体前兆中期、短期和短临阶段都出现同步性异常。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6.0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研究,给出了震前地震活动的时空异常变化与余震序列的分布图象,并结合P波初动解、余震序列和宏观考察资料对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16日甘孜6.0级地震前,地下水异常极为突出,为短期震情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1.离震中约18公里的甘孜拖坝一气泉温度在正常情况下,为38℃左右,5月30日突然下降到34℃,5月31日上升到40℃,6月4日又上升到42℃(见图1)。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华南西部地区近期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梳理中强地震前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出现的异常特征,分析形变曲线异常变化特征与华南西部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趋势变化异常对华南西部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区域内出现与自然环境和观测环境无关的趋势变化异常超过3个月,异常台站300 km范围内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研究得到的认识对华南西部地区地震前兆异常识别以及地震趋势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毅 《四川地震》2002,(1):37-39
2001年2月14日,23日四川省雅江县境内相继发生了5.0级和6.0级地震,地震前,省内部分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异常显示,分析预报人员也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本文将这次地震前后的工作情况作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 ,国内相继发生多次 5级以上地震 ,其中 8月 1 6~ 2 1日 ,不到一周时间里就发生 5级以上地震 3次 ,比较罕见 ,给社会造成我国近期地震多发的印象。那么 ,近期地震活动是否异常呢 ?有关专家指出 ,人们感觉到最近地震比较多 ,这个直觉没有错。但是 ,如果对地震活动规律有比较多的了解之后 ,就可以知道近期我国地震活动还是比较正常的。事实上 ,全球每天都发生成千上万次地震 ,其中许多地震强度在 4级以下 ,而且又有 85%的地震发生在海洋或近海 ,人们感觉不强烈罢了。地震活动的主要规律是 ,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都不均匀。空间上 ,…  相似文献   

20.
前言 1986年8月7日凌晨,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境的日乃附近,发生了5.6级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68年3月3日理塘5.7级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中强震。根据对这几年所取得资料的分析,1985年9月在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曾指出:1985年沿青藏高原第二弧形构造带M_S≥5级地震发生较频繁,在四川周围有9次;1982年7月以来,四川缺5级以上地震已近4年,严重缺震的现象表明,四川西部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据马氏链统计转移及综合概率法计算亦认为1986年四川有6级或6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可能。这次理塘5.6级地震,正是发生在我省中期预报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