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宋家沟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上盘的莱阳组砾岩中,为区内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的参与下形成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初步的类比研究表明,宋家沟式金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砾岩型金矿,也不同于胶东地区的玲珑式和焦家式金矿床,而与南非兰德金矿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是胶东地区新发现的金矿类型。其找矿远景巨大。  相似文献   

2.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牟平金庄、宋家沟、乳山蓬家夼、西涝口、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型金矿床。按照其产出特征,可分为蓬家夼式盆缘滑脱拆离带蚀变杂岩型金矿与宋家沟式盆内裂隙密集带蚀变砾岩型金矿二种类型。盆缘区金矿的同位素年龄为128.49~115 Ma,与胶东其它地区金矿年龄一致,成矿物质来源均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通过对该区成矿规律的研究分析,指出了5处重要成矿远景区,预示该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宋家沟金矿产于早白垩世莱阳群砾岩中,为受断裂、裂隙密集带控制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该金矿床为一隐伏矿床,与产于盆缘的蓬家夼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条件相似,控矿的主导因素为断裂构造,成矿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4.
山东蓬家夼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胶东地区存在3种类型的金矿床,蚀变岩型(焦家式)和石英脉型(玲珑式)已经广为重视。最近在胶莱盆地的东北缘发现了一种新型金矿床-层探型金矿床,以蓬家夼金矿床和宋家沟金矿床为代表。蓬家夼金矿床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拆离断层带中,产于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是在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期间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围岩遭受了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经和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单个矿体最大长度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已先后发现了数十个石英脉型金矿(玲珑式)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焦家式)。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黄金创新工程项目在乳山-牟平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金矿找矿预测工作,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变质基底地层中找到了胶东金矿床新类型——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由此得到启发,并在胶东地区掀起了一个沿中生代盆地周边寻找和研究金矿床的热潮。本通过对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金矿的研究,认为该金矿是一个与低角度层间滑动断层有关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发云夼金矿床与兰德砾岩型金矿床有关控矿容矿构造,矿体,矿石,矿床成因等特征的对比研究,从矿床地质角度确定发云夼金矿床是与层间滑动断层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而不是砾岩型金矿床,这种类型的金矿床与兰德等砾岩型金矿床在成矿,控矿机理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胶东型金矿是不同于国际已知类型的独特金矿类型, 深入研究其成矿系列有助于深化理解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本文综合分析了胶东金(银)、有色金属矿床的类型、空间分布、形成时间和成因, 划分了成矿系列, 列举了应用成矿系列指导找矿的案例。将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与壳幔混合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金及多金属矿床和有色金属矿床划归为胶东型金矿成矿系列, 进一步划分了Au(Ag)矿床成矿亚系列(125~115 Ma)和Cu-Pb-Zn-Mo矿床成矿亚系列(118~110 Ma), 认为两个成矿亚系列为连续发生、且有时间重叠的成矿事件。成矿系列理论有效指导了胶东地区的找矿工作, 根据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因联系在玲珑金矿田发现了台上—水旺庄巨型金矿床, 受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类型的启示发现了辽上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 在荣成有色金属成矿小区外围发现了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 根据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探明了敞沟—杏山峪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山东胶莱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胶东是我国重要产金基地,多年来已在胶北隆起寻找到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和石英脉型(玲珑)金矿近千吨,近年来又在胶莱盆地东北缘找到了蓬家夼和发云夼金矿床。蓬家夼金矿床产于具有滑脱拆离性质的盆缘断裂中,发云夼金矿床则产于盆缘断裂上盘的莱阳群砾岩层间。初步的类比认为,胶东地区的焦家式、玲珑式、蓬家夼式和发云夼式金矿是在早白垩世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下的产物,它们可能属同一矿床组合。综合信息分析表明,胶莱盆地  相似文献   

9.
胶东金矿床的储量分形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施俊法 《地质论评》2000,46(Z1):293-297
本文对胶东地区的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储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床的储量服从多重分形分布,且具有普遍意义.金矿床的储量分形结构是成矿系统处于混沌边缘的一种表现形式.分维D值的地质意义与研究范围有关,就胶东金矿带而言,它可用于划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胶东中生代两期金矿化作用的对比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生代,胶东地区存在燕山期和燕山晚期两期金矿化作用。燕山期金矿化与陆内碰撞(俯冲)的挤压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形成中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以玲珑型和焦家型金矿床为代表,与区域花岗岩浆活动存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的紧密联系。燕山晚期金-多金属矿化与陆内拉张火山裂谷带地球动力学环境有关,形成浅成蚀变岩型(或脉型)金-多金属矿床,以蓬家夼金矿床为代表,与青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有关。本就两期金矿化的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指出燕山晚期金-多金属矿化作用是胶东地区与燕山期金矿化作用同等重要的成矿阶段。加强燕山晚期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扩大胶东金矿床的找矿远景,保持胶东黄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胶东蓬家夼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蓬家夼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层间滑动断层带中、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为区内燕山期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蓬家夼金矿的硫、碳来源于矿区围岩;部分铅则可能具有地幔成因。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中富Na+、Cl-,贫K+、F-。成矿流体δ18OH2O为0.59‰~4.03‰,δDH2O为-97.95‰~-89.5‰,反映了成矿流体由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组成的特点。成矿时代在100Ma。  相似文献   

12.
胶东新型金矿—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胶东地区胶莱盆地北缘新近发现了一种受滑税构造控制的新型金矿床-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以对蓬家夼金矿,郭城金矿和发云夼金矿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有关滑脱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层间滑动角砾岩型新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3点新认识:(1)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是在盆地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经历了从伸展-挤压-走滑的构造环境,在盆地的伸展过程中形成层状矿体;在后期的压扭过程中发生构造富集,形成工业矿体;(2)滑脱构造沉积盆地的不同地域控制着不同的成矿类型,构成了完整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成矿系列;(3)指出了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的定型依据和初步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13.
金青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是我国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控矿断裂呈NNE向,具多期活动特点,矿体赋存于断裂呈张性的转折部位;主矿体呈脉状,矿体向NE侧伏,侧伏延深1 080 m,是矿体最大走向长度的2.7倍;矿床有4个富矿柱,赋存于控矿断裂拐弯最大、受张应力作用最强部位,也是多阶段成矿作用叠加部位;矿床为中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在成矿过程中,胶东群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岩浆活动是热源并提供成矿热液,构造活动是成矿的动力并提供容矿空间,构成"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山东蓬莱金矿黄铁矿成分环带的成因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蓬莱金矿位于胶东半岛北部,是一个中型热液型脉状金矿。利用分析型高分辨电子显微镜(JEM-2000FX)并配以能谱仪(EDS)对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微区分析,发现成矿阶段黄铁矿晶体内部Fe、S等成分呈环带状分布。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初步探讨黄铁矿内部成分环带的成因,并论述了它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东乳山蓬家夼金矿矿体变化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蓬家夼金矿是山东乳山地区新发现的金矿类型,受荆山群中的层间滑动角砾岩系控制,沿胶莱盆地边缘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副变质岩的构造接触带分布。矿体严格受层间滑动构造控制。在横、纵剖面上均呈连续的透镜状,每50~150m出现一次膨缩。矿体厚大部位产于层间滑动断层产状由陡(45°~50°)变缓(15°~20°)处。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物化探方法,我们对蓬家夼金矿Ⅰ号矿体成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深部资源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尹格庄金矿床为一隐伏的(埋深距地表250m以上)中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现已经有十几年的开采历史,从目前验证钻孔剖面来看,矿体在深部有再富集的趋势。目前矿体控制最大斜深达890多米,矿体仍未尖灭,稳定向下延伸,显示矿床深部找矿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丁渊洪 《黄金地质》1999,5(1):45-50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华熊台缘坳陷与秦岭褶皱系的北秦褶皱带接壤部位。867号矿脉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焕池峪组深变质岩中,形成了于晚燕山期热液活动石英脉经过后期构造活动顶底板一定位置形成扁豆体状构造泥夺,长期的氧化淋滤,石英脉中的金发生迁移,在尼砾岩中发生次生富集,形成金的富矿体。构造泥夺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吴桂祥 《黄金地质》1996,2(2):41-44
矿床位于胶东隆起北缘蓬莱成矿带中,主要受断裂的构造控制,经历了2个成矿期4个成矿阶段。矿化富集具有垂直分带和等距性分布特点,找矿志明显,矿床深部及南北两端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山东栖霞庄子金矿床产于郭家岭花岗岩和磁山花岗岩与胶东群的接触带,矿石以石英脉型为主,金品位高且发育明金。庄子金矿矿床地质研究表明,矿区存在两组控矿构造,一组为NNE向,另一组为近EW向。金矿床与郭家岭花岗岩期后热液有成因联系。成矿作用划分为5个阶段,最主要的金矿化阶段为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细粒黄铁矿—石英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