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观测仪器是整个地面观测业务工作的基础,而潜在于仪器安置每个环节的测报质量往往为大家所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内在质量的提高。现以地温表的安置为例,谈一谈地温表安置对于地面观测记录和测报质量的影响。按照规范的要求,地温场地面积为2m×4m,要求地面最高、地面最低、地面0cm3支温度表应水平安放,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及表身要保持干净。但在日常安装使用中,人们往往对此重视不够。常见的有感应部分全部裸露在空间,或埋得过深、过浅,或感应…  相似文献   

2.
地面温度的准确性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原因.《规范》要求:“地温场地表疏松…,表身和感应部分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部分便与土壤密贴,不可留空隙”.这一规定看着容易,做好却不易,且做好与否对内在质量关系很大. 1、地表疏松.关键是靠观测员的责任心,要及时疏松不但关系到“一半入土”和密贴的  相似文献   

3.
任萍  宋学义 《黑龙江气象》2000,(1):45-45,4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要埋入土中,一半要露出地面;埋入土中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能留空隙.在实际工作中常被忽视,有时埋的深度没达到规范要求,即使达到要求,一遇春季大风感应部分下的土壤会被吹走,使它与土壤不密贴.感应部分与土壤密贴和不密贴所测得的地温有没有差别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对比观测.  相似文献   

4.
地面温度观测是目前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中问题较多的项目,究竟什么是地面温度?使用什么样的仪器?怎样安置仪器?才能测得真实的地面温度,目前仍是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将地面温度定义为: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我国从50年代初至今,一直采用前苏联的地温观测方法,用玻璃水银温度表,半埋式安置测量地面温度.为准确测量地面温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  相似文献   

5.
葛福庭 《气象》1983,9(9):26-26
一、问题的提出 地面温度是指地面表层的温度。所谓地面表层,指为是大气层与地壳之间的一个界面。 为准确测得地面温度,《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及地面最高表)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但在日常安装使用中,人们对此却往往重视不够。常见有感应部分全露在空间,或埋得过深、过浅,或感应部分与土壤没有密贴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观测仪器是整个地面观测工作的基础,而潜在于仪器安置的每个环节的内在质量往往为大家所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内在质量的提高。就以地温表的安置为例,谈一谈地温表安置对于记录的影响。按规范的精神,地温场为2m×4m,要求地面三支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  相似文献   

7.
气象观测的规范化要求是较高的,一整套严格的规定保证了气象要素的“三性”,但仍有很多规定,要凭观测员的职业道德来保证,这些也就是观测中要求的内在质量。本人在长期观测工作中,发现地面温度的准确性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原因。《规范》要求:“地温场地表疏松……,表身和感应部分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部分便与土壤密贴,不可留空隙。”这一规定看着容易,做好却不易,且做好与否对内在质量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8.
黎福茹 《气象》1983,9(6):18-1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明确规定,地面温度表感应部分要埋入土中一半。但实际上我们没有经常严格地作到这一点,特别是大雨过后,感应部分周围的松土下沉,地温表就不是球部埋入土中一半了。同时,每次谪整后也往往未注意恢复原来安装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有些观测员没有看到这一厘之差,会给观测记录带来多大的误差,思想上没有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常的情况下,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然而,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最高温度的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的现象,且多在晴朗的天气里出现.排除仪器故障、安装不当和最高温度表特有误差的原因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工站地面温度的观测方法造成的.因为要精确测定土壤表面温度是非常困难的,现行的观测方法是把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一半.  相似文献   

10.
在正常的情况下,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应高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然而,在实际观测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最高温度的示值低于14时地面温度表的示值的现象,且多在晴朗的天气里出现.排除仪器故障、安装不当和最高温度表特有误差的原因外,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工站地面温度的观测方法造成的.因为要精确测定土壤表面温度是非常困难的,现行的观测方法是把温度表感应部分及表身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一半.  相似文献   

1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将表从雪中小心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这段话对雪面地温表的安置厦观测,作了具体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3.
积雪时地面温度表观测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4.
地面最高温度有时高于、有时低于地面温度,其主要原因是仪器安装不当。《规范》§13.1(二)规定:“必须经常注意地面三支温度表感应部分的安置状态,切实做到一半埋入土中(球部与土壤须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地面(0cm,下同)最高温度常出现明显高于或低于当天1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产生这种偏差,除仪器等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地温地段的土壤状况及温度表的安置情况不一致。地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14时地面温度,是由于地温段表土板结未及时疏松,或最高温度表安置不当,与土壤接触面明显减小而引起的。我们知道,地面三支温度表安置合格,是指表身的二分之一埋入土中,与土壤密贴,能较真实地感应该处地表温度变化。当将地面最高(低)温度表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如果没有细心地将土壤回填到表身四周,从而使地面最高温度表…  相似文献   

16.
于东红 《气象》1999,25(1):57-57
地面观测仪器应严格按《地面观测规范》安装、操作,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我们在台站地面温度表的安装使用检查中发现,有的地面温度表(包括地面、最高、最低)没有严格按《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来安置,使温度表的球部不是埋入土中一半,或者埋的土壤被风吹走,使温度...  相似文献   

17.
地面温度的准确性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利用地面温度表与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示度的对比观测可保证地面温度记录准确性的实际作用,来阐述观测人员加强地面温度对比观测的必要性。 1.地面温度对比观测方法的灵活性地面温度表和地面最低温度表均安置在地温场内,两支表相距5厘米且排列方向一致,对比观测不需另外安装地温表,观测方法简单,读数简易快速,容易为观测员所接受。对比观测时观测员先对地面温度表进行读数,尔后对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进行读数,两者经仪器差订正后的示度差即为对比观测结果。这种对比观测可随时多次重复进行,而对地温记录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台站不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安置不当 1.平时不注意及时疏松地温场,地面温度表放在板结的地表面或“硬槽”内,感应部分及表身裸露在地表或与土壤间有较大的空隙. 2.20时调整后地高、地低表匆忙放置,感应部分不能与土壤密贴,从而造成地面0 cm、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地面最低温度示值偏高.  相似文献   

19.
自动气象站维护经验点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观测员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自动气象站和其他观测仪器一样,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维护,如维护不当,就可能使记录数据不准确甚至数据缺测。本文总结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工作中的几点经验,供观测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志芳 《气象》1980,6(3):30-30
大家知道,浅层地中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和作物的生长。因此,获得准确的不同深度的地温资料,在农业上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测得准确的地温资料,必须做到仪器性能良好、仪器安置符合要求,观测操作正确。目前我国气象台站使用的浅层地温表仍是曲管地温表。这种温度表的构造原理和一般玻璃水银温度表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上有些不同。它的感应部分(球部)和表身成135°的夹角。安置时要求球部平躺,有刻度的表身与地面成45°的倾斜角,每组4支表所测深度分别为5、10、15和20cm。按照《规范》规定,曲管表安置时的允许误差:深度为±1cm,倾斜角为±5°。 为了进一步认识这种允许误差所引起的记录误差有多大,我们用历史资料作了一些分析。 根据曲管表的设计,当表身与地面的倾斜角α=45°时,5、10、15和20cm深度(a)的表在土中的长度(C),将分别为7.07、14.4、21.21和28.28cm(见附图)。根据正弦三角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