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约 《地层学杂志》1994,18(3):207-211
黔南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底部存在的古风化壳层和其之上的底砾岩,为一次地壳相对上升,海平面下降的上升运动,表明独山组内存在着沉积间断。建议将此古风化壳之上的原“独山组鸡窝寨段”修订为“鸡窝寨组”,代表中泥盆世晚期较独山组更大海侵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贵州独山中深盆统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底部存在的古风化壳层和其之上的底砾岩,为一次地亮相对上升、海平面下降的上升运动(独山抬升),表明独山组内存在着沉积间断。建议将此古风化壳之上的原"独山组鸡窝寨段"修订为"鸡窝寨组",代表中泥盆世晚期较独山组更大海侵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贵州独山地区锑矿成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独山地区锑矿床的成矿条件,泥盆系是锑矿的重要物源。古地理环境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矿源层是成矿的内因,构造是成矿的外因,锑矿总是富集于围岩蚀变的范围以内,原生晕与矿体关系密切,总结出9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贵州独山改造型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学焜 《地质论评》1995,41(1):61-73
独山锑矿田位于独山箱状背核部及其向其南倾没部位。矿床受断裂控制。其中半坡大型锑矿床产于下泥盆统丹林组,以陡倾斜大脉产出;巴年中型锑矿产于中泥盆统独山组,为缓倾斜顺层产出的层状似层状矿体。矿石组成简单,为单一型锑矿床。成矿元素具区域性浓集特征;地层中锑含量比地壳中的高数倍至百余倍;锑来自矿源层。δ34S具海水硫酸盐和生物特点;成矿流体为加热了大气降水;铅模式平均年龄为450.1Ma,为多源铅。矿床成  相似文献   

5.
贵州独山地区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独山地区锑矿床的成矿条件。泥盆系是锑矿的重要物源。古地理环境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矿源层是成矿的内因,构造是成矿的外因。锑矿总是富集于围岩蚀变的范围以内。原生晕与矿体关系密切,总结出9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贵州独山锑矿形成机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贵州独山锑矿,经过多年的普查勘探工作,已探明为大型锑矿床,矿床外围还有一批矿床和矿化点,随着锑矿资料的不断积累,矿床成因问题日渐为人们所关注,先后提出过:远成低(中)温热液锑矿床,沉积一再造层控矿床及断裂成矿等观点。本文拟从独山锑矿地质特征出发,用成岩后生成矿和深层热卤水成矿的观点探索和分析锑矿的形成机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谬误之处难免,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一改造热液转移一藻白云岩成矿”。  相似文献   

8.
贵州锑矿是华南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区内主要锑矿床的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在搜集黔南独山锑矿田和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H、O、S、Pb等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这两个地区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黔南独山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而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成矿流体应该是由早期温度较低的盆地流体及部分大气降水和后期的温度较高的深部流体混合而成。黔南独山锑矿田中半坡、蕊然沟矿床辉锑矿较富集34S,硫应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巴年、甲拜矿床的辉锑矿较富集32S,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了较明显的幔源硫的贡献。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辉锑矿富集34S,硫来自幔源硫。铅同位素组成指示独山矿田锑应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次为基底;而晴隆矿田应来源于基底与上地幔。  相似文献   

9.
同心锑矿床产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变质砂岩和板岩为矿体赋存的直接围岩.五强溪组地层中锑丰度高,比克拉克值高出90~500倍,比区域背景值高出3~25倍,为矿源层.由主干断裂派生而成的次级构造——断裂、裂隙、层间破碎带和层间剥离,都是矿体赋存的场所,通过华夏系断裂构造改造、迁移而富集成矿.矿床受一定的地层控制,改造富集作用明显,成矿物质来自地壳上部矿源层.初步认为同心锑矿为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沉积-改造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前人多持“沉积-变质”观点。通过研究,本文提出“沉积-改造”成因的新认识。新观点认为,沉积阶段铜不是在落雪组富集,而是在因民组红层中富集。在成岩阶段或成岩后,沉积岩中的水分被裂谷的高热流所加热,并由于深断裂的减压作用所驱动而产生对流循环。这种盐度较高的热液能淋滤汲取因民组中的铜质,并在断裂带附近向上运移。当含铜热液上升到达落雪组底部时,便与那里由细菌还原的硫结合形成硫化物沉积,形成层状铜矿。这个由热液将因民组(矿源层)中的铜转移到过渡层和落雪组底部(赋矿层)中成矿的过程,就叫做“改造”作用,它既不同于成岩作用也不同于变质作用。本文由此总结了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矿模式为“红层预集—改造热液转移—藻白云岩成矿”。  相似文献   

11.
论底苏铅锌矿床的“双源”沉积改造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苏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该矿床具“双源”沉积改造特征。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同时存在海底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热水沉积矿石及矿源层。大气降水热液改造成矿阶段,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被加热并淋滤早期沉积矿石及矿源层中的Pb、Zn,使之以[PbCl02]、[ZnCl02]迁移,当含矿热液运移至有利构造部位时,Pb、Zn络合物交代地层中的黄铁矿或被有机质还原而再沉淀成矿。本文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底苏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鲁奎山铁矿逆冲推覆系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全  刘毅  林菲 《云南地质》2004,23(1):60-66
对鲁奎山向斜东西两翼构造变形、赋矿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分析,及在东翼开展地质物探综合找矿中发现,早期鲁奎山裂陷槽中、昆明群大龙口组的含菱铁质矿源层。卷入构造变形变质后已经历不同层间剥滑构造多次错移或碾碎。后期次生淋漓富集,含矿热液交代蚀变和层间滑剥构造再次叠加改造,改变原来沉积变质含菱铁质矿源层或贫矿体的属性,形成类似于原生沉积、又具有热液交代蚀变和构造岩特征的层状富铁矿体。经坑道进一步揭露证实,沿鲁奎山向斜东西两翼断续分布、已经二次富集成矿的各矿床(点),实际上是在具层间构造性质的环形断裂带控制下所形成的沉积变质后生矿床类型。表~浅部脆性断裂形成的热液交代与充填脉状矿体,局部叠加在沿环形断裂带内“层状”矿体之上,增加了找寻厚大巢状矿体的可能性。这一新的成矿与控矿规律,为重新认识原“鲁奎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也为在该区域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滇、川、黔成矿区的铅锌矿源层(岩)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矿源层(岩)及其成矿作用,具多矿源层(岩)、多容矿层和多遮挡层共存的特点。矿源层(岩)改造成矿分海西晚期改造生成贫铅锌矿床和燕山期改造生成铅锌富矿床两个旋回,改造成矿的3个主因是:多条继承、发展了基底构造的深一道断层系统,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产生的高热能、喷气、矿质和广泛、多中心循环的热卤水,铅锌矿床为沉积─改造─后成成矿。  相似文献   

14.
丁—马微细浸染型层控锑-金矿床是在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的扩张海盆复杂岩相古地理沉积环境中,首先形成金等成矿元素初始富集矿源层,并在沉积成矿作用基础上,经进一步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具有沉积(含火山热液)-构造叠加-地下水循环热液改造成因的矿床。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氧化铁锰矿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蓝山式"氧化铁锰矿形成条件(基底构造、沉积盆地、矿源层、自然地理条件和新构造改造等)的分析,探讨了"蓝山式"氧化铁锰矿的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梅县嵩溪银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嵩溪银锑矿V2、V4、V5、V6号矿脉的产状、形态和矿化特征,分析了矿体沉积环境,控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初步认为早侏罗系海底安山玄武岩熔浆,沿寨岗上盆地边缘扩张性断裂上涌,在喷溢过程中,大量含Fe、Ag、Sb及多金属元素从喷口溢在富含有机质的局限-半局限海盆中沉积,形成矿源层或矿胚层。由于海盆中不断地接受上涌基性熔浆,在带来新的矿质来源的同时,含矿热水溶液流经含矿层问破碎裂隙,促使矿源层或矿胚层中矿化组分活化、迁移,在有利的物理化学和构造条件下沉淀富集成矿。其矿床成因应属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宁南县跑马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跑马铅锌矿集中产于下寒武统麦地坪段潮坪一泻湖相的粘土一藻白云岩一硅质白云岩组合中,受平行不整合面和褶皱的层间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断裂等控制,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矿床;矿床经历了沉积和改造两个成矿期,即在麦地坪段沉积过程中铅、锌初始富集形成矿源层,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富集成矿,矿区具备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贵州独山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动力热液成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独山锑矿田位于独山箱状背斜核部近倾伏端,矿床、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控制,其半坡半锑矿呈脉状产于下泥盆统、志留系碎屑岩的陡倾斜断裂中;其巴年式的锑矿呈层状产于泥盆统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层间滑动带中。成矿温度低,矿石组分和围岩蚀变简单,锑主要还原于下伏地层,硫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构造动力成矿作用导致锑矿床的形成,矿床类型为一典型的构造动力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通过实地观察、收集整理大量资料认为: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为加拿大派纳派因特式以锌为主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矿床成因为热卤水成因,成矿金属物质以幔源为主、壳幔混合,矿质硫来源于矿层上覆中上寒武统白云岩中的膏盐,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含矿溶液为热卤水,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晚期,加里东早期形成矿源层、晚期改造矿源层形成矿床。保—铜—玉深断裂带是成矿金属物质来源的主要通道。本区是寻找以锌为主的铅锌矿较有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湘黔边境铅锌矿带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发 《贵州地质》1992,9(3):246-254
本文从地球化学硫、铅同位素组成角度出发,对湘黔边境铅锌矿带的成矿时代、成矿温度、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该矿带铅锌矿床属沉积—改造型矿床,成矿金属物质来源于地幔,矿质硫来源于矿层上覆中上寒武统海相蒸发白云岩中的膏盐;成矿温度为中—低温(135—200℃);成矿时代主要是加里东期,加里东早期形成矿源层,晚期溶解、活化、混合、改造矿源层形成矿床。该矿带属加拿大派纳派因特式铅锌矿,是寻找以锌为主的铅锌矿很有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