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岩土力学》2009,30(4)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主编、《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编委、《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编委。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湿陷性黄土概述: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判定与评价;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原则: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桩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关于桩基设计的对比分析,通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依据负摩擦产生的机理——中性点理论,论述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桩基设计应考虑中性点,而不应全部计入负摩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非饱和黄土渗透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陇西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做现场浸水试验和室内渗透试验、粒度分析试验,得到了陇西黄土的渗透系数(K20)随孔隙比(e)和吸力(s)的变化规律,为研究黄土浸水入渗规律,求解湿陷性黄土非稳态渗流方程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费鸿庆 《岩土工程师》2005,17(1):1-5,37
综合论述了钻孔灌注后压浆桩在西安地区砂土、饱和软粘土、黄土(包括湿陷性与非湿陷性)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申银香 《吉林地质》2009,28(3):63-66
西宁地区新堆积黄土在分布、野外鉴别特征、物理力学指标等方面,有别于一般湿陷性黄土及其他地区新近堆积黄土;对影响湿陷性的两个主要因素(天然孔隙比、含水量)与湿陷系数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归纳;并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别式。对西宁地区新近堆积黄土的评价,具有参考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土的独立物性指标及其与湿陷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的湿陷性是其重要的工程特性,常用一维压缩应力条件下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等指标定量评价。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土的粒度、密度、湿度等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且各因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存在一定相关性。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西安地铁4号线黄土高台地和宝鸡-兰州高速铁路隧道黄土塬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层物性质指标的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首先确定了相对独立的含水比(含水率与液限之比)和孔隙比3个物性指标反映的两个因子。然后,依据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试验资料,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了两个场地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以及压缩模量与含水比和孔隙比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两个场地黄土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和压缩模量计算值与实测值,验证了利用因子分析法寻找影响黄土湿陷性的独立因子,建立黄土湿陷性参数与独立影响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针对两个地区两类地貌单元湿陷性黄土场地,建立的黄土湿陷性参数的相关关系具有快速、准确的评价黄土湿陷性和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高层建筑的特性,结合多种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特点,从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可行的观点出发,对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通过工程实例着重阐述灰土挤密桩(DDC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CFG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宁地区湿陷性黄土,通过侧限压缩试验,分析埋藏深度和增湿含水率对黄土在增湿条件下湿陷变形和压缩变形变化规律,并结合电镜扫描对不同增湿含水率黄土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宏微观结合分析黄土试样微观结构与湿陷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同一压力下的增湿湿陷变形量和压缩量逐渐变小,且当含水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土体被挤密、强度提高,压缩性减弱、湿陷性减弱或无湿陷性;(2)由于黄土应力历史影响其结构性和湿陷性,随着埋藏深度和含水量增加,5 m的黄土较于3 m的黄土所表现出的增湿湿陷变形量和压缩变形量相对较小;(3)浸水前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孔隙的排列方式逐渐趋于稳定,颗粒分布逐渐集中且团粒化程度变高、孔隙面积比例逐渐减小、孔隙形态逐渐变得狭长与浸水前后黄土宏观增湿变形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密切相关,为了解决桩基设计方案不当问题,如何准确判定湿陷下限深度显得十分重要。在系统分析并总结宁夏固原桩基系列浸水试验、兰州和平镇黄土浸水试验及其他地区桩基浸水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黄土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确定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以下研究成果:(1)指出了均质黄土现场浸水试验水的竖向渗透深度是有限的(一般为20~25 m),现场黄土湿陷发生的下限深度也是有限的,不宜按室内试验的湿陷系数确定的下限深度来直接评判;(2)给出了室内湿陷性评价试验中湿陷系数 或自重湿陷系数 随地区和深度变化的取值建议,同时,建议在湿陷量计算时引入深度修正系数和地基土浸水机率系数,初步给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同地区湿陷下限深度评价系数 ,可以有效减小湿陷性评价的室内外差异;(3)由室内试验计算确定的湿陷下限深度偏于保守,导致桩基设计过分夸大了负摩阻力的不利作用,造成桩基设计承载力偏低;(4)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的中性点最深位置不宜大于20~25 m,湿陷性评价下限深度小于20 m的场地,宜按评价深度确定中性点位置;给出了桩侧负摩阻力估算方法,并建议桩基负摩阻力平均值取20~35 kPa为宜。  相似文献   

10.
对高压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陷性黄土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天然状态下处在欠压密状态。黄土湿陷变形的特点是:变形量大、速率快而又不均匀,往往使建筑物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当湿陷性黄土含水量较大时,压力便成为影响黄土湿陷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压力与黄土湿陷性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何?能否通过高压来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在土质差异较大时,双线法试验的精度能否满足工程要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场地湿陷类型与湿陷等级评价的概率方法杜纪民(轻工部西安设计院岩土工程公司,710048)赵法锁(西安地质学院水工系,710054)1前言为了提高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wB...  相似文献   

12.
增(减)湿时黄土的湿陷系数曲线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茂花  谢永利  刘保健 《岩土力学》2005,26(9):1363-1368
分别采用单线法和双线法对原状 黄土进行了增、减湿情况下的单轴压缩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出了黄土的湿陷变形随饱和度及压力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在增(减)湿过程中的湿陷变形性状及不同应力路径对黄土湿陷变形特性的影响,指出湿陷系数曲线因为试验方法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初始含水量较低时,单线法的湿陷性大于双线法;当初始含水量达到某个值时,两者的湿陷系数曲线出现交叉现象;当初始含水量超过该值后,单线法的湿陷性小于双线法;这种交叉现象是由黄土本身的特殊结构性所决定的。最后对湿陷系数与初始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湿陷性黄土及其分布林景贤,曹希胜(山西冶金岩土总公司)笔者在太原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对工作区的探井样品进行了物理性质的分析测定,获得了有价值的资料。1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湿陷系数3S值大于0.015时定为湿陷性黄土,计算湿陷性系数民值按)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结构参数主成分的黄土湿陷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凌霞  栾茂田  杨庆 《岩土力学》2012,33(7):1921-1926
黄土的湿陷性与其微观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它的微结构又受其应力状态和所处的含水状态影响。通过改变含水率与固结压力,对西安原状黄土进行了湿陷性试验,由此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与固结压力条件下湿陷性的差异与联系,同时通过电镜扫描(SEM)获取了湿陷前、后黄土试样的微结构照片,进而获取了相应条件下的SEM照片的简单微结构参数。分析了湿陷前、后微结构参数的变化,探讨了简单微结构参数间相关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合成微结构参数。研究表明: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颗粒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1主成分近似线性增大,黄土湿陷系数与其累积主成分呈线性关系。根据这一重要认识,建立了主成分得分的湿陷系数计算方法,进而建立了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该研究对定量研究黄土湿陷性的微结构效应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预应力锚索在湿陷性黄土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其耐久性问题就变得日益突出,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出现了较多因预应力损失而引起的失效事故。基于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运行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黄土腐蚀性对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影响微弱,黄土湿陷性和地质条件变化对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影响显著;通过采用加强排水措施、提升浅部注浆工艺和注重运行维护等措施可以改善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耐久性;改善后的预应力锚索在监测期内处于平稳波动的服役状态,运行效果良好。本研究以期为湿陷性黄土边坡预应力锚索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机理为理论基础,将该法应用于实践工程,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消除了黄土湿陷性的同时,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验证了该法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国宝 《地下水》2018,(5):135-137
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为我国典型的黄土地貌发育区,结合甘肃省白龙江引水工程,对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对与工程关系密切且具有湿陷性的中更新统(Q2)离石黄土及上更新统风积(Q32)马兰黄土地质特性进行分析,针对湿陷性黄土分布、厚度、变化规律和研究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通过试验研究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黄土湿陷性随深度增加湿陷性逐渐减弱;湿陷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孔隙比变小而逐渐减小,一般干密度≥1.42 g/cm3或孔隙比小于0.9的黄土,基本上无湿陷性;湿陷性黄土主要存在地基湿陷变形和黄土边坡稳定问题,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和防水措施、合理设置开挖坡比和马道,采取坡顶、坡面及坡脚排水等措施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结果对陇东地区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翟礼生 《第四纪研究》1985,6(2):139-145
中国湿陷性黄土就其工程地质性质而言, 可分为高原湿陷性黄土和河谷湿陷性黄土两类。前者分布于高原(或台原高地), 为晚更新世马兰黄土, 属于风积成因;后者分布在河谷, 为全新世冲积黄土。  相似文献   

19.
宁夏南部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及防治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土高原北部的宁南黄土以其强的Ⅱ-Ⅲ级自重湿陷性在我国黄土中占独特地位。究其原因:黄土内部的孔隙结构,粒度组成和胶结类型间的紧密联系,是引起黄土湿陷性强弱或湿陷敏感性高低的内因。影响场地土湿陷敏感性的外因如土层厚度、埋藏深度、水平垂直向渗透系数等又与土的孔隙度和结构类型有关,结构差异将导制湿陷敏感性的差异。黄土湿陷性及湿陷敏感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通过对该区黄土产生湿陷性机理进行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淄博黄土地区的应用实例曹承东(淄博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00)淄博地区的区域地貌单元属张(店)一周(村)山前倾斜平原的中段,为鲁中山地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过渡带。黄土层厚度一般在6.0~15.om之间,湿陷性黄土厚度7.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