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面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气象台站地面观测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地面自动站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方案.该系统的设计和部分电路的实验室调试工作,现已完成对该系统采集的数据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和控制,并对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2.
针对卫星激光数据处理算法这一难题,分析了COMPASS系统GEO卫星激光观测数据的质量,讨论了反求工程和计算机视觉中的曲线识别与激光观测数据预处理的异同,提出了基于点云曲线辨识的卫星激光数据预处理算法。该算法将卫星激光观测数据预处理视为有序带噪声的空间曲线重建问题,利用COMPASS系统多圈GEO卫星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用算法一致率在85%以上,能够实现激光观测数据的自动处理与满足导航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及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现有6大类主要地应力基础数据资料——震源机制解、水压致裂、钻孔崩落、应力解除、断层滑动和连续应力应变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建成了便于更新的“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介绍了数据库的结构及其查询分析系统。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系统建立,其中震源机制解和水压致裂采用双数据表结构设计,丰富了数据库的数据信息。数据库查询分析系统以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平台,依据“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地应力数据的地图显示。以此为基础,系统提供了包括可视化地图查询和条件查询在内的多种数据库查询方式,实现了空间图形数据与文本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另外,数据库查询分析系统还提供了地应力研究成果查询、应力方向大小统计分析、专题图及其它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水管倾斜仪长期有效的准确观测数据,研究一种避开整点时刻的自动补水和调零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方法对观测数据产生人为干扰的问题,极大降低了补水和调零操作的影响,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气压、温度、雨量、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基本要素进行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分析了两种观测资料的差异,以及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差异的诸多原因,其中包括仪器的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观测时间和空间不同,观测方式与计算方法不同,观测时次不同等等。  相似文献   

6.
时空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服务是以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重要应用途径和发展契机。本文首先全面论述了时空大数据的兴起发展、主要特点和挖掘手段,进而介绍了时空大数据的自动匹配、变化检测、智能决策等智能处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由对地观测到对人观测的“3S”社会化应用,最后介绍了天基信息的实时智能服务(PNTRC)的现状、发展目标、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诸多实践证明,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面对海量的多源异构的时空大数据,抓好自动化、实时化、智能化、大众化和社会化,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创新发展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BDS)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CORS站点需要逐步升级兼容BDS系统,升级后需要对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本文分析了BDS/GPS/GLONASS兼容的CORS站观测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详细介绍了多星座观测数据多路径计算方法,并以长沙CORS中大瑶、花明楼两个多星座基准站为例,利用TEQC软件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单GPS及GPS加BDS双系统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大瑶站与花明楼站的多系统观测数据的多路径效应比单系统的减小了35%-55%,最大为0.054m,可见卫星数增加了一倍多,双系统观测数据的DOP值可以稳定保持在1~2,数据利用率为100%,观测数据质量较高。升级后兼容BDS的多系统基准站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VP型垂直摆倾斜仪的观测原理及数据存储模式,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D)、STA/LTA能量比及最小二乘拟合联合算法,通过C++与MATLAB编程,优化了倾斜仪的自动化观测,实现了异常信号自动判别与自动调零,提高了数据获取与应用质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使繁重的地形变观测数据处理工作实现高速、自动化,本文论述了测边网的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方法,阐述了利用便携计算工具自动处理观测数据的有关问题,并对程序编制的某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有关部分的源程序。  相似文献   

10.
 船舶轨迹的自动观测记录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其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给传统的轨迹数据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通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岸基网络中船舶轨迹数据上传频率高,数据量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首先,分析了当前常见船舶轨迹数据存储方法存在的缺陷,概括了船舶轨迹数据的特征并对其进行抽象建模,然后,在时空立方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抽样时刻、步进时段到每日航次的三层组织框架的建模思想,设计了Geodatabase的网格化三级时空立方体模型,实现了海洋运输船舶轨迹观测记录的Geodatabase管理方法。通过我国AIS岸基网络(温州-汕头)单日观测数据的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存储及时空查询性能良好,且具有轨迹数据存储、查询和空间分析一体化管理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建立气象台的数据仓库以及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的观点,设计并实现了将气象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化为干净的数据仓库数据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多维数据模型,为用户基于数据仓库进行OLAP分析与进行气象统计分析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卫星传播时延对传输效率的影响,并对基本型控制规程和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传输效率作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据分辨率对最小二乘配置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分辨率是影响地球重力场建模和大地水准面精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频域形式探讨了最小二乘配置与数据分辨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依赖数据分辨率的最优线性估计及其误差的一般公式。算例表明,该公式与传统配置公式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多路径与信噪比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基于SNR观测值的GPS-MR技术探测雪深的基本原理。利用板块监测PBO网P360站2013年174 d~2014年151 d的GPS实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其结果与实测雪深数据吻合较好,相关系数大于0.97。  相似文献   

15.
用PANDA对GPS和CHAMP卫星精密定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武汉大学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综合处理软件PANDA;利用全球45个IGS站以及CHAMP卫星星载GPS数据.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实现了GPS卫星的精密定轨.以及CHAMP卫星和GPS导航星座联合精密定轨。结果与IGS的最终精密星历以及GFZ提供的CHAMP卫星精密轨道的比较说明:PANDA软件求解的GPS导航星座和CHAMP卫星轨道精度处于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空间数据的关注问题:从质量到可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在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项目中,空间数据的花费将占总投入的80%左右。因此,如何保证所得到的数据能够满足项目需要是研究者、生产者及用户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空间数据质量一直是GIS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并受到地理信息业界的重视。因此,数据生产者总是尽最大努力来生产高质量的数据。而实际上,数据用户经常对得到的空间数据不尽满意,尽管数据质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笔者认为:可用性是空间数据最应优先考虑的问题,而质量仅仅是可用性的一个指标。其他的可用性指标包括可享用性、可得性、受益情况、完整性、熟悉性、业界最佳作业方法、可靠性等50多个。  相似文献   

17.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布式、异构科学数据的整合集成与"一站式"共享服务是科学数据共享的关键和难点。首先,提出"创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联盟,共建、共享"的分散数据资源整合理念和按"总中心-分中心-数据资源点"三个层次的整合架构,然后,在组织模式上保障分布式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即通过"元数据集中管理,数据体分散存储"的策略,从技术上保障分布式数据资源的快速整合。针对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数据资源的特性,设计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核心元数据标准及扩展方案,利用MVC(元数据标准模型-显示视图-操作函数)模式实现多标准地学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自适应显示。最终,研究面向SOA的分布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一个总中心,认证中心和若干个分中心",形成物理上分布、逻辑上统一的分布式服务网络,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新型土地利用变更与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当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的现状及现实要求。总结了新一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对土地利用变更与管理软件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基于SuperlMap的土地利用变更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就基于SuperMap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解决方案成功地应用于柳州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及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与管理。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为新一轮土地变更大调查提供了全面技术和软件解决方案,为国土资源行业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提供了成功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9.
多源、多类、多时态非线性数据处理的整体降维解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今各国十分关注、大力倡导的“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矿山”等科学工程构建中的多源,多维、多类型,多时态,多糖度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数据处理,及其函数模型中同时包含有非随机参数和随机参数,而随机参数又常常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情况,如仍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处理方法或一般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数据处理方法,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即广州非线性动态最小二乘数据处理方法。针对广州非线最小二乘问题维数高的特殊结构,在已研究提出的分离迭代求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整体降维解算的模型和算法,使原问题庞大的高维方程组的解算得以简化,将待求参数分离求解,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为多源,多维,多类型,多时态,多精度的非线性数据处理开辟了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d visitors to Bukhansan National Park in Korea based on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ation. Bukhansan National Park is Korea’s most heavily visited national park with annual visitation of six million visitors in 2015. Data used in this article were collected on-site in the park in 2007 and 2013 by the Korea National Park Service (KNPS). The study variables included socio-demographics, travel behavior,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park attributes,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Data were analyzed by each study year for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both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on several socio-demographic, travel behavior, and motivation variables within each study year. For satisfaction with park attributes,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first-time visi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repeat visitors on seven variables for both years. Implications are given regarding programs and services to improve visitor satisfaction and sustain the natur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at Bukhansan National Park and other national parks in Korea. Future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o learn more about visitor characteristics, standards of quality and preferences in the national pa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