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深地震反射技术是探测大型成矿带和矿集区深部结构、揭示成矿背景的重要方法。西藏娘热矿集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拥有众多铁、铜等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其附近的岩浆流体通道等地下结构进行探索,揭示成矿与断裂形成的相辅相成过程。布设了横过矿集区130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并进行了层析静校正、去噪、预测反褶积等数据处理,获得了娘热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的反射图像。结合本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矿集区上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域内存在的7条断裂与冈底斯成矿带矿脉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一些如亮点构造的特殊现象控制了岩浆活动的上升通道,与矿床接触关系密切,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以其探测精度高的优势被作为岩石圈精细结构研究的先锋技术,并在全球典型矿集区结构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本文系统总结了深地震反射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该技术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瑞典等全球多个国家的典型矿集区的应用实例,归纳总结了地壳深部结构对矿集区控矿因素的影响,阐述了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与深部成矿过程的关系.从全球实例看,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为大型矿集区的形成提供了深部线索,反射透明区可能是地幔流体向上运移通道,形成矿集区的成矿物质与能量来源,表明地幔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具有很强反射特征的断裂系统,包括大型断层、滑脱面和剪切带,是成矿流体从下地壳向上迁移的通道;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中“亮点”反射可能是火山活动的深部岩浆上涌至中地壳后而形成的残余岩浆囊的反映.揭露精细的矿集区深部结构不但对矿集区构造历史演化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还对未来成矿潜力和前景靶区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序言     
正近二十年,随着大陆成矿作用研究的兴起和深部找矿的迫切需求,重要成矿带构造背景、成矿动力学和矿集区三维结构探测及填图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矿床地质学家更加关注深部过程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把成矿机理与新生下地壳拆沉、幔源岩浆底侵等深部过程密切结合,成矿过程与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部探测揭示中国地壳结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以下简称"专项")是目前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计划之一,涉及从地表到深部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学科多领域探测实验。专项自2008年实施以来,完成了全国4°×4°、华北和青藏高原1°×1°的大地电磁阵列观测,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单元大小为160km×160km,含78种元素);完成了青藏高原、华南—中央造山带、华北和东北等多条超长深地震反射与折射剖面联合探测、宽频带地震与大地电磁剖面观测,其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约6 160km,成功研究、实验了地壳与地幔深部探测的一系列技术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极大地加快了中国深部探测的进度,使中国进入国际深部探测大国的行列。专项在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开展的矿集区立体探测卓有成效,矿集区三维"透明化"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揭示了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和南岭成矿带深部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专项部署了罗布莎、金川、南岭、庐枞和铜陵矿集区和腾冲火山地热构造带等12口大陆科学钻探实验与异常验证钻孔,在西藏罗布莎等地发现一系列深部地幔物质,在南岭于都-赣县和安徽庐枞矿集区发现深部厚大矿体、矿化异常和重要矿化线索。专项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华北地区的地应力监测网建设,有效提高了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水平,深化了地震与地质灾害链成因研究;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专项开展的大陆地壳结构与演化综合研究,加深了对中国中生代以来一系列重要地质问题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的认识。专项成功研制的中国首台"地壳一号"万米超深科学钻探钻机,在深部探测仪器装备自主研发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同时,成功研制了地面电磁探测(SEP)系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移动平台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系统等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软硬件系统。专项实现了技术创新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并举,适应中国地质地貌条件和岩石圈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探测问题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探测试验基地,为组织实施中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深部探测已经成为我国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封面故事     
《地球学报》2011,(3):386
庐枞矿集区反射地震剖面及Lz-2线条图。反射地震剖面能够提供大陆地壳结构和物质最高分辨率的信息,从地震反射剖面直接获得的是反射模式,它与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密切联系。2010年完成的庐枞矿集区5条反射地震剖面揭示出该地区的地壳异常结构,指示了区域构造经历了早期强烈挤压、  相似文献   

6.
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的雄村、娘热地区,因近年来不断发现铁、铜等金属矿床,而逐渐被关注。但是由于缺少地球物理资料,该地区地壳精细结构未能取得清楚的认识。针对横过雄村-娘热矿集区130km深地震反射剖面及25km矿集区内部加密反射剖面的数据,进行了层析静校正、能量补偿、去噪、速度分析等数据处理,获得了雄村-娘热矿集区地壳结构的反射图像。结合本区地质资料,对矿集区深部结构进行了解释和推断,揭示了上地壳多条断裂及各类地质现象,认定断裂与岩浆流动上升方向有关,研究结果对矿集区成矿背景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6,他引:16  
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和铁、硫矿集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探讨成矿深部控制条件,作者完成了穿越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150km,记录30s)和罗河铁矿区浅层高分辨反射地震剖面(20km),以及平行剖面的大地电磁、高精度重磁剖面,揭示了矿集区全地壳精细结构和电磁结构,同时开展区域构造测量和火山岩年代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证实"耳状"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侧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排除了另一半被断在西侧红层之下的判断;罗河断裂是一条切穿MOHO的深断裂,倾向南东,是引导地幔流体和岩浆上涌和喷发的通道,在中地壳形成岩浆房(反射亮斑);鉴别出多层界面,火山岩-侏罗系厚度约4~5km(其中火山岩厚度约3km),三叠系-震旦系变形层底界深度大致18~20km,变质基底组成中下地壳,MOHO平缓向北西倾,深度33~31km;追踪郯-庐断裂带的深部产状,陡立延伸到MOHO,宽约10km。从而揭示了早白垩系(132~127Ma)庐-枞火山岩矿集区深部过程与成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准苏吉花斑岩型钼矿床是一个中型金属矿床,目前勘查区内还没有较深的钻孔资料。为探测深部隐伏金属矿和控矿构造及深部地质结构,在内蒙古准苏吉花钼矿区及其外围开展了高精度反射地震测量。该反射地震采用2台套大功率可控震源激发,5 m道间距,960道接收,80次覆盖的工作方法,获得了能清晰反映深部地质结构和构造的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在该剖面上,能够清楚地解释测区导矿和控矿构造及隐伏岩体分布及燕山期与华力西期岩体的交切关系,并据此讨论了地壳深部流体运移的路径和动力过程,为在该区寻找深部隐伏金属矿指明了新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岩石圈结构和深部过程对理解成矿带和大型矿集区的形成十分重要。岩石圈尺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将在地壳中留下各种结构的或物质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通过地球物理的手段去探测。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作者在国家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宽频地震、深地震反射、广角反射/折射和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和反演结果取得一系列新发现:(1)成矿带上地幔顶部存在低速体,在中心深度300km处有一向SW倾斜的高速体;(2)S波接收函数证实成矿带岩石圈较薄,只有50~70km;横波分裂结果显示,成矿带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和强度与邻区有较大区别,显示平行成矿带(NE-SW向)的上地幔变形和流动;(3)深反射地震揭示成矿带上地壳曾发生强烈挤压变形,以紧闭褶皱、逆冲和推覆为特征;在宁芜火山岩盆地、长江断裂带和郯庐断裂之下出现"鳄鱼嘴"构造,指示上下地壳在挤压变形过程中解耦;深反射地震证实发生过陆内俯冲和叠瓦,并认为是岩石圈增厚和拆沉的主导机制;(4)广角反射和大地电磁反演给出了跨成矿带地壳剖面的速度和电性结构,速度和电阻率分布总体上与构造单元相吻合。本文分析和解释了这些发现的地质意义,并结合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提出了成矿带地球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中、晚侏罗世陆内俯冲、岩石圈拆沉、幔源岩浆底侵和MASH过程造就了长江中下游世界级成矿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内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三种共生矿床类型属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空间上分别位于这一成矿系统低位域、低位域顶部及高位域,其空间相对位置可作为成矿系统内相关类型矿床的勘查找矿标志。基于深部岩体的识别和矿田构造格架的建立,完善了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在地壳浅部就位和成矿的过程,构建起多龙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根据该成矿模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地堡那木岗及矿集区南东部等地区是下一步开展矿产勘查的有利区块;矿体形成后可能被成矿后构造错断,这一认识可以作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查依据。最后指出这一成矿模式对区域找矿方向的指示意义,认为区域找矿预测中应加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生代古陆边缘岩浆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剥蚀与保存机制的研究;用于识别深部岩体的非常规找矿新方法可应用于斑岩相关矿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The giant East China Mesozoic metallogenic province hosts s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sources of tungsten, tin, molybdenum, antimony and bismuth. Ores of gold, silver, mercury, lead, zinc, copper, uranium and iron are also of major importance. The province and its constituent metallogenic belts or regions (South China;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East Qinling–Dabie; Interior of North China Craton; Yan-Liao and North-east China) are the products of several pulses of igneous activity and mineralisation between ~240 and ~80 Ma. Each successive stage has produced a distinctive suite of deposits that can be readily related to the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during the Mesozoic. This geodynamic evolution is linked to a complex series of tectonic events, involving far-field-subduction, plate collisions, crustal thickening, post-collision collapse and rifting.  相似文献   

12.
大陆现今的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是地壳经历了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的"产品",保留着演化过程中重大地质事件留下的痕迹,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这个"产品"进行成像,不仅可以了解现今的构造和物质状态,还可以推演过去曾经发生的动力学过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基地,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一直是矿床学家...  相似文献   

13.
南岭钨矿床研究一直是重要的前沿课题,近十余年来测试方法和技术的革新为南岭钨矿床研究注入了新活力,也取得了众多新进展.本文在系统查阅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如下:①该区的岩浆-钨成矿活动不仅有燕山期,也有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但以燕山期最为强烈;②花岗岩浆是南岭钨矿床主要的直接物质来源,即使有少部分成矿物质是热液直接对含矿地层淋滤、萃取而来,但却被认为是次要的;③与花岗岩有关钨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花岗岩浆,在成矿作用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④与钨有关的花岗岩主要由下地壳的早—中元古代岩石重熔形成,但地幔岩浆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花岗岩的形成作用;⑤碱质交代在花岗岩浆演化形成钨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⑥不同学者对燕山期钨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尚有不同看法,但该时期确定为板内伸展和裂谷环境已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东天山是我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之一,并且具有良好的进一步找矿潜力。本文在对东天山成矿地质背景和古生代大量内生金属矿床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划分出7种内生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类型,阐明了该区晚古生代地壳经历了拉张、挤压、碰撞、碰撞后弛张、剪切走滑和局部伸展的发展阶段,金、铜等内生金属矿床属于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中国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构造的演化主要表现为欧亚大陆东部增生和中国大陆陆缘及陆内变形作用,受特提斯一古太平洋及太平洋一印度洋两大动力学体系的控制,形成滨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3大构造域。作者在对829个典型矿床及大量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将中国中生代矿床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11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着重论述了中国中生代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基本特征,并简要概括了它们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华北地台北缘金属成矿省(区、带)地质历史演化为实例讨论近10年来国内外成矿年代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内容涉及成矿年代学研究的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的年代学背景,代表性地区的金属矿床成矿年代演化,金属成矿省成矿事件的年代鉴证,成矿年代省和成矿年代区的建立。文中重点提出,成矿年代学作为学科,不同于矿床成矿年代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它是在一定的成矿区域(金属成矿省)内应用矿床成矿年代研究区域的成矿地质历史演化,做出成矿热事件和建立成矿年代省的年代鉴证,提出先兆成矿(Tp)、初始成矿(Ti)、主期成矿(Tt)、滞后成矿(Th)、终结成矿(Te)的成矿流程和成矿跨度(Ts),为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在地球动力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可作为演化热事件特殊标记的矿床谱写其成矿年代演化历史,从而发展“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演化成矿学”,发挥“成矿演化是一切成矿因素函数”的成矿远景评价效应  相似文献   

17.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vestigations of the structure of ore fields and deposits in Russia is considered. The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lines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the great body of information acquired is emphasized. The changes in ideas of geodynamic and tectonic crustal evolution have made it necessary to alter concepts of the geological and structural position of ore fields and deposits. New challenges are caused by these changes and progress in the knowledge of ore deposits and the depth of their formation, as well as geodynamic, tectonophysical, and hydrodynamic processes in ore-bearing crustal blocks. The results of hydrodynamic modeling of deposit formation controlled by deeply penetrating fault zones are discussed. Var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hyd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factors in ore formation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8.
The geodynamic evolution, deep structure, and metallogenic regionalization of the Rudny Altai a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plate tectonics. The base-metal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group of basalt-andesite-rhyolite sequences formed in rift or island-arc geodynamic setting in the Devonian at the early stage of Hercynian tectogenesis. Taking into account economic reserves of ore and major metals (Cu, Pb, Zn, Au, Ag), as well as lateral and vertical regional metallogenic zoning of the Rudny Altai, the localization of massive sulfide mineralization in ore-bearing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particular deposits has been specified. The ore productivity of ore-bearing geochronological levels for base metal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levels to the total reserves of the region a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The Rudny Altai basemetal belt is regarded as a continuous ore-bearing structural unit situated in Russia and Kazakhstan.  相似文献   

19.
莫宣学 《地学前缘》2020,27(2):13-19
大型-超大型矿床是地球成矿元素超常富集的产物,发现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是满足国家对矿产需求的关键。实践证明,将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是卓有成效的。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从宏观层次影响和控制着成矿,主要包括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4个基本方面。要从根本上探明我国矿产的分布格局与资源潜力,从深层次上揭示区域成矿规律和金属巨量堆积过程,开辟新的找矿空间和深度,预测找矿战略新区,尤其要深入揭示地球深部物质、结构和各圈层间物质-能量交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侯增谦  王涛 《地学前缘》2018,25(6):20-41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组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可以探测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三维架构,揭示新生地壳/古老地壳/再造地壳的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从而为提升区域成矿规律认识提供深部物质制约证据,有助于成矿潜力的定量半定量评价及其区域成矿预测。文章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区域填图在解决地壳三维架构与成矿规律方面的应用成果,深入探讨了巨量岩浆岩发育的深部驱动机制及其成矿制约,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造山带(如中亚增生造山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秦岭复合造山带等)和不同克拉通的地壳深部组成结构与成矿制约特色。研究显示:不论是什么造山带和克拉通,深部年轻地壳分布区制约了铜金、铜镍等矿床的形成分布;古老地壳控制了大型钼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等矿产;两者过渡地带常常发育铁矿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而且对成矿预测与成矿潜力评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成矿规律研究特别是深部物质探测及成矿背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