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物改造机制是容易被岩矿研究人员忽视的“成因矿物学”新领域之一,主要涉及矿物诞生之后的变化过程.变形矿物及岩石显微构造定性研究已经发展成熟,但造岩矿物显微构造变形与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的定量研究仍是地学前缘问题.从解析构造学原理出发,将国内外定量研究问题概括出三方面:(1)变形-变质期次与同变形变质温压计;(2)利用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某期次变形年龄;(3)某期次矿物蠕变机制、差异应力估算及岩石流动定律.并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评述了一些实例,认为建立“成因矿物学”实验室,对于系统研究矿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Rutt.  EH 高嘉瑞 《世界地质》1991,10(1):110-111
无论其特点为单矿物岩还是复矿物岩,剪切带一般都以其某种显微构造特点与围岩不同为特征。复矿物岩中的剪切带另外可以有矿物成分的差异,甚至可以出现剪切带中化学成分的加入或移出。应变定位需要某些形式的机械软化,同时,寻求对观察到的显微构造变化与矿物学/化学变化中机械软化作用的解释是有意义的。在单矿物岩中,流动作用的定位(断层发育)常常与碎裂变形机制和晶质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3.
隐晶态矿物鉴定是岩矿鉴定中的难题。因其为晶体与非晶质矿物的过渡相,因而不具有可鉴定的光学性质。本文根据成因矿物学分析,判定该标本中呈斜长石外貌的隐晶态矿物为葡萄石。经X射线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确认。本文的意义在于:提出了成因矿物学分析方法为选择最终鉴定隐晶态矿物测试手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最近,武警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会成因矿物找矿矿物委员会1986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成因矿物找矿矿物学术会议上的有关论文,专辑编篡出版了《中国金矿床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论文选集》,共计36篇论文,约25万字。该集内容包括:(1)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2)某些矿物的标型特征,成因和找矿意义;(3)中国金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及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对砂岩型铀矿中一些重要铀矿物如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等的微区原位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即通过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法、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法和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研究砂岩型铀矿中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等铀矿物和金红石、磷灰石等含铀矿物的微区原位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探索砂岩型铀矿中矿石矿物的U-Pb同位素测年新方法,获取更精确的砂岩型铀矿成岩成矿的年代学信息。这对于全面准确地认识砂岩型铀矿床的生成和演化历史,建立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新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铀矿物测年新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勘探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胜荣 《地学前缘》2013,20(3):46-55
成因矿物学是现代矿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矿物与矿物组合的时空分布、矿物各内外属性间的关联、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条件和过程、矿物与其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宏微观标志、和矿物成因分类及矿物成因信息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矿物发生史、矿物标型学、矿物温压计、矿物共生分析和矿物成因分类共同构成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其中,矿物标型学是该体系的核心。以陈光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矿物学家,在20世纪下半叶,创新性地开展了成因矿物族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成因矿物学理论体系,提出矿物标型六性和矿物学填图的四化法则,提出变质岩、花岗岩、铅锌铁金辰砂萤石等矿床的矿物成因标型和找矿标志,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的地质研究和找矿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矿物学填图参数和方法被进一步发掘和完善,矿物磁学和近红外谱学等便捷填图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大纵深蚀变矿化和矿物标型分带规律得以揭示;矿物标型的地球动力学、构造动力学和矿物系统的演化意义得到深度阐释;成因矿物学作为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环境与生命矿物学新分支,将矿物个体发生及矿物标型的思想用于对鱼耳石和有孔虫等生物矿物环境响应的研究,将矿物生物交互作用思想用于土壤能量系统修复研究,将矿物环境耦合思想用于生物有机质对矿物自组装结构和过程的调控研究以及海洋矿物对海洋及大气环境的指示研究等,极大地丰富了矿物发生学和矿物标型学的理论。今后应注意有关成果的系统整合,加强矿物个体发生史的实验研究,保障原创性成果的产出;要注重国际交流,使我国成因矿物学的成果真正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硅质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岩石中矿物成分主要为玉髓及石英,具细粒-显微晶质或显微隐晶质结构及球粒结构,并具块状、条带状、纹层状构造.对硅质岩常量元素含量特征、Al/(Al Fe Mn)比值、Fe/Ti-Al(Al Fe Mn)关系图、Al-Fe-Mn三元图解特征及Fe-Mn-(Cu Ni Co)×10三角图解综合研究表明,广西热水沉积矿床中的硅质岩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8.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在矿物外部微形貌、内部微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同位素组成、谱学特征、成因以及共生组合等方面。因此,湖泊科学的许多关键课题都离不开矿物学,特别是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深入的机理研究归根到底都要涉及矿物学,如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粒度组成、生物壳体化学组成、测年材料的选择等。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的多源性、复杂性,如何有效提取和解译其中的环境信息,是一项长期困扰研究者的课题,湖泊沉积矿物学的研究往往被许多研究者所忽视,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笔者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碎屑、黏土、自生/生物矿物的矿物组合、特征、成因在(古)环境反演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除了继续加强对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成因和古环境示踪的深入研究以外,矿物相间的转变及其对湖水和孔隙水组成的响应、一些非晶质或隐晶质及低丰度矿物相在湖泊化学和动力学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的挑战以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一芒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阿尔金断裂带中段阿克塞芒崖地区开展的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解析,并结合温压测定与测年分析,证明阿尔金断裂带的早期变形演化是一种韧性走滑剪切变形作用过程,沿断裂带形成了糜棱岩与糜棱状岩石.由变形构造、岩石组构和应变型式判别出与走滑断层作用相伴的中部地壳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构成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岩石中同构造变形成因多硅白云母的出现说明韧性变形期间特殊的高围压条件(达0.43GPa),而白色云母(白云母和绢云母)与绿泥石组合指示了较低的温压条件(t:270~350C;p:0.05~0.43 GPa).断裂带中的异常p/t变化主要归咎于高剪切应力引起的剪切加热与超压效应.依据同变形期矿物(白色云母)40Ar-39Ar记年初步证实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91~89 Ma).  相似文献   

10.
新发现的商南湘河晶质石墨矿位于秦岭-大别新元古—中生代造山带,赋存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陡岭岩群湘河片麻岩中,目前圈定晶质石墨矿体33条,初步估算晶质石墨矿物量达超大型规模。笔者在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找矿标志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含矿岩性主要为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富含碳质的细碎屑岩,石墨中的碳质来源主要为生物有机碳,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后期热液变质及构造改造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晶质铀矿和沥青铀矿是热液铀矿床的主要工业铀矿物,在研究热液铀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攀枝花大田地区是我国混合岩型热液铀矿分布区,已发现粗粒特富铀矿滚石(铀含量10%)及较富基岩矿石(铀含量为0.1%~2%),主要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对两种晶质铀矿成分及形成时代的研究对该区混合岩型热液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大田地区滚石中的晶质铀矿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进行矿物学及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晶质铀矿的成分及形成时代。结果表明:(1)大田地区滚石和基岩矿石中的晶质铀矿除铅之外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两类矿石晶质铀矿中UO_2含量为77.36%~84.04%,ThO_2含量为0.98%~5.59%,PbO含量为1.79%~8.8%,其中滚石晶质铀矿中的铅含量低于基岩晶质铀矿,钍含量高于基岩晶质铀矿;(2)电子探针化学定年结果表明,基岩矿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74.9~785.5 Ma,滚石晶质铀矿的形成时代为783.7 Ma,与传统同位素测年结果(775~777.6 Ma)非常一致,一方面说明滚石晶质铀矿和基岩晶质铀矿为同一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说明电子探针原位测年方法是可靠的;(3)在后期的热液蚀变中,晶质铀矿先后发生了硅化、碳酸盐化及赤铁矿化,蚀变发生的时间分别为730.6Ma、699.8 Ma和664.0 Ma。此结论对研究攀枝花大田地区热液铀矿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台吉营子金矿成矿类型主要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并具有石英脉型矿床特点,构造对其成因及产出有严格的控制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矿体和围岩中出现的显微构造现象,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矿石类型分析矿床成因及推测其演化过程。经观察研究发现台吉营子金矿区存在的主要显微构造有:显微破裂、晶质塑性变形、断层等显微构造现象。分析表明该矿区矿石多形成于中-浅部构造层次,以脆-韧性变形为主,并存在多于3期的矿石复合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概括述评了近年来矿物学的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对矿物显微构造分析、矿物环境研究、天体矿物研究、粘土矿物研究和矿物应用研究作了详细介绍。也对新矿物、矿物相变热力学、矿物结晶学、矿物计算物理学、矿物测试新技术和矿物化学同位素分带研究等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指出矿物学研究的5个趋势。  相似文献   

14.
湘西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在其寒武系纽芬兰统海相磷块岩的微孔隙中发现nm~μm级晶质铀矿。文章通过扫描电镜对铀矿的空间占位进行微区解剖,确定铀以超显微状态(1~4μm)的晶质铀矿形式存在于方硫镍矿中。认为超显微晶质铀矿和辉砷镍矿是同沉积鲕粒状磷块岩在较高的温压条件下,通过海底喷流气水溶液强溶蚀改造并发生结晶时,以超显微包体的形式存在于方硫镍矿中;随着温度、压力的下降,包体中富铀溶液出现过饱和,晶质铀矿从富铀溶液中结晶析出,以独立矿物晶质铀矿的形式呈超显微状态存在于方硫镍矿中。晶质铀矿在中高温热液成矿作用中以超显微状态呈立方体、八面体、立方体与八面体的聚形以及块状体产出,对认识天然条件下晶质铀矿生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晶质铀矿呈超显微状态存在的实例对该类型铀矿存在形式的发现和研究具有重要启迪,为揭示扬子陆块东南缘的陆缘裂陷中海底喷流成矿示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中祁连地块北缘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大羊陇一带的变质基底中。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石榴石的矿物包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进变质环带的特征,属于C类榴辉岩。石榴石核部成分以及残留于核部的黑云母、斜长石等矿物包体代表了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计算得到其温压条件为568~580 ℃和0.80~0.82 GPa。大致估算得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2)温压条件为(669±5) ℃和(2.1±0.2) GPa。石榴石“白眼圈”结构指示了等温减压退变质作用,利用局部的平衡矿物获得高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的温压条件为681~705 ℃和0.68~0.71 GPa。进一步的退变质作用发生在低角闪岩相条件下,以基质中出现粗粒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特征,估算得到这一阶段(M4)温压分别为500~545 ℃和0.38~0.43 GPa。上述变质过程形成一个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暗示板片经历过快速俯冲和折返。榴辉岩的锆石CL图像显示锆石大部分发光度低,为无分带、弱分带或海绵状分带,边部发育宽约5 μm的强阴极发光带,主体表现为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峰期榴辉岩相变质的上限年龄为(485±22) Ma。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大羊陇榴辉岩的原岩为MORB,推测属于北祁连洋壳的组成部分。结合中祁连地块北缘广泛发育弧岩浆岩,确定了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北祁连洋壳存在向南的俯冲作用,其俯冲极性为南北双向俯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成因岩石学、成因矿物学和晶组学等研究,在蛇绿岩区超基性岩中发现并研究了幔源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及其部分熔融残体岩石或矿物。这些不同成因类型岩石具有相应多期次或多成因的组构特征,以及与断裂构造的关系。据此提出了深熔分异成岩(矿)模式的见解,探讨了成岩构造位置、深熔分异作用及其机制和演化,认为成矿的铬元素主要来源于幔熔辉石,特别是单斜辉石,成矿富集从时间上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并形成相应的两种成因类型矿物:即浅部豆荚状(富)矿床和深部的似层状(贫)矿床。最后推论了利于成矿的七个地质条件和值得注意找矿的岩体或区段等。  相似文献   

17.
<正>滇东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中三叠世锰成矿域和主要的优质富锰矿产区,具有地域小而矿床分布集中的特点。目前该区已发现斗南、老乌、岩子脚、大箐、汤得、倘甸等矿床、矿点30余处,其中以斗南最为著名,有斗南锰矿带之称。前人对斗南锰矿带进行了许多矿床地质和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牟传龙等,1991;罗崇迅等,1992),但由于该区锰矿床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且矿物结晶程度差、多为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因此,系统的矿物学工作开展较少,总体认识程度偏低。本文以斗南锰矿带中  相似文献   

18.
褐铁矿是铁帽型金矿和铁矿的重要矿产类型,但目前对其从矿物学的微观角度研究较少。本文采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矿物学研究手段,对铜陵矿集区新桥矿田褐铁矿的矿物组成、微结构进行研究。根据矿物组成及微结构将新桥褐铁矿分为两种成因类型:Ⅰ型褐铁矿,该类型褐铁矿主要起源于黄铁矿矿石,矿石多具蜂窝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针铁矿,次要矿物为赤铁矿,含有少量石英,针铁矿晶体长度一般介于500 nm~2μm,长度/半径比值(长径比)较大;Ⅱ型褐铁矿,由原生菱铁矿矿石风化而成,矿石多具肾状构造。矿物组成主要为针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锰氧化物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针铁矿晶体长度一般小于500 nm,具有较小的长径比。褐铁矿矿物学和微结构不仅可以初步确定原生矿物和矿石类型,而且对寻找铁帽金矿床也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生命矿物学的科学内涵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环境与生命矿物学是矿物学、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成因矿物学在生命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起源的矿物表征和矿物作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与矿物的关系;生物体的矿物组成、作用、宏微观形貌和自组装结构;生命矿物成核、生长和自组装过程的有机质调控及其响应环境变化的标型特征;生物矿化的过程、机理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矿物(含药用矿物)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过程与机理及其开发利用,是环境与生命矿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命矿物有其自身的特点,选择用于环境及其变迁研究的生命矿物时,应遵循"贯通性"、"灵敏性"、"统计性"和"周期性"等四原则。根据生命矿物进行环境分析研究时,要注意甄别影响矿物学特征变化的环境要素;既要善于利用较便捷成熟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如热发光,简称TL),还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中的技术(如计算体层摄影术,简称CT),创造性地开发生命矿物学的环境标型。  相似文献   

20.
方适宜 《铀矿地质》1996,12(3):144-148,155
近年来,矿物学除矿物标型特征、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矿物物理学等基础研究外,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是其一大特色;岩石研究则更多地与构造演化、地幔作用相联系;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交叉、新生长点的涌现是当前地球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