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岩层中有机化学药品的命运是很难预测的,将需要环境科学家花费10年或20年的时间研究受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场地。本文讨论了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不同路径及其在地下岩层中的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分布,总结了常用于修复受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局限,简要讨论了美国环保总署常用于检测和测定土壤和水样品中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方法(8260、8270和418.1),以及一些最近开发的用于预测含水层系统中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命运和迁移的数学模型。本文提供了一些有关轻质和重质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毒性研究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若要使环境免受石油类碳氢化合物的污染,需要公众充分了解这些化合物所涉及的风险。石油产品的适当管理与谨慎处理能够降低污染的发生概率。利用装有漏油感应器和阴极保护装置的新型双重壁储油罐代替陈旧和已泄漏的地下储油罐,我们能够明显改善宝贵和脆弱的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中部地区存在大量的上层是细颗粒土壤、下层是粗颗粒土壤的被石油烃(PHc)污染的双层土壤系统。针对这类土壤系统,本文构造出不同与J&E模型的解析公式,以初步估计被石油烃污染的土壤或地下水挥发出的有机气体入侵建筑物的流量。应用ECCLIPSE-2003a软件对该区某污染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以验证该公式。结果表明:在这类双层土壤系统中,该公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与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钟毅  李广贺  张旭  金文标  杜譞 《地学前缘》2006,13(1):128-133
为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降解效应,选用中国北方某油田区现场的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投加除油菌、调节氮磷营养含量和水分含量等强化措施的修复试验。经过180d修复,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达70·6%,去除速率达0·15g·kg-1·d-1,与自然条件相比,石油污染物半衰期由929d减少为103d。饱和烃去除率占总石油去除的75%以上,主要为十八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一烷与三十四烷。初期投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快速启动作用,但后期多次投菌对生物修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氮磷营养水平的适当调节有利于生物修复进行,本试验中对除油菌生长和石油去除最有利的有效态碳氮比为C∶N=100∶1~50∶1。在石油去除过程中,土壤石油去除速率的变化与除油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微生态环境调控对于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探地雷达进行加油站快速调查的主要程序包括收集资料、走访、现场踏勘、物探初勘以及试采样等,最终达到初步了解加油站的基本情况、渗漏污染风险以及可能污染渗漏点的目的。选择上海、北京、南京地区各一座加油站,详细介绍了快速调查的过程及结果。其中,上海和北京的两座加油站经钻孔采集土壤气体及探地雷达探测后,判断存在污染,而在南京加油站,探地雷达探测结果表明场地经过修复已不存在污染。  相似文献   

5.
王琳 《国外铀金地质》2001,18(3):185-185
日本NKK公司准备开展土壤改善业务。该公司已签订了有关使用美国BioGenesis Enterprises公司开发的工艺技术的协议。据NKK报道,该工艺使用高压水粉碎土壤,并应用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化学试剂,来消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基本生产流程的部分设备重新配置,该系统就能重新组合用于去除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石油污染物和Dioxins。该车载装置能去除小于70μm的土壤污染物,日均清除190m^3土壤。据BioGenesis报道,这项技术能去除85%-99%的土壤污染物,且剩余部分可采用生物降解作用再净化,去污成本从每吨40美元到每吨200美元。一旦净化作业完毕,就可将处理后的土壤送回其原处。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地质雷达、钻探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苏南某市A1渗漏加油站进行了勘查,结果发现:在加油站东北方向地质雷达影像出现强反射异常特征,清楚地显示了污染物或污染晕向下游和下方扩散的特点;钻探证实了在地表以下0.60~6.0m的粉细砂层中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大多出现严重超标,如甲苯、异丁苯含量分别达2 738μg/kg和64 505μg/kg;认为地质雷达可以用于加油站渗漏污染的探查;指出需对该加油站污染土层和含水层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石油的大量开采使用,污染土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原位淋洗修复方法不需要对污染土壤进行挖掘,能适用于大面积修复。但是,由于天然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现今技术水平的限制,该方法还没有广泛的应用于实际修复之中。文章对原位淋洗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介绍,探讨了天然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对该技术修复效果的影响,介绍了3种原位淋洗修复强化技术,并对原位淋洗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土壤石油微生物降解影响因子的正交实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是当前应用前景最好的土壤石油处理方法。多种因素同时制约着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为了定量化各因素对彼此的影响,探求促进正向作用、抑制负向作用的途径,为各因素制定适宜的施用时间顺序以及施用量,以最大限度地加快降解速度,笔者设计了本文中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因素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在土壤石油处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最优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变化。  相似文献   

9.
生物修复描述了在地下水和土壤中进行的微生物自然降解过程,该过程是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进行的。自然降解过程既需要电子给予者(如氧),也需要电子接收者(如氢)。多数情况下由于这些基本要素的需要(氧或氢),土壤很快会变得贫乏,氧或氢会以最快的速度阻止自然微生物污染的扩散并达到降解目的。通过固有细菌和自然土壤过程(固有衰减)使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衰减的很大优势在于避免了昂贵的泵吸系统、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土壤热参数测定仪的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丹雅 《岩土力学》1991,12(2):87-90
我所研制的HA-1型土壤热参数测定仪配有以KC-85微型计算机为主体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通过多次实际使用证明,该系统能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将实验结果自动打印、绘图,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热参数。本文简要介绍该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的整体组成、功能、检测接口的工作原理及有关编程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与地下水的标准“泵抽和处理”方法,或土壤挖掘和治理技术相比,GWRTAC技术致力于原位地下水和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GWRTAC技术中提到的许多原位修复技术不需要抽出地下水,然而也可提出增强的泵抽和处理方法。GWRTAC修复技术包括这些通过设计和/或应用的修复技术,改善地下水水质,这是净化地下水不可缺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孔介质中毛细压力、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石油溢出或者地下储油罐泄漏等原因引起的土壤和地下水非水相流体(NAPLs)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NAPLs、水和气所组成的两相或三相系统中的多相流问题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毛细压力(h),饱和度(S)和相对渗透率(k)是多孔介质多相流研究中的三个重要参数,在多相流室内试验研究中是主要的物理监测量,而且三者之间基本关系式的确定是多相流模拟时进行流动控制方程求解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室内试验和模型关系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中NAPLs、水和气所组成的多相流系统中毛细压力、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部分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作了概括性的论述,指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或贫化与成土母质、土壤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母质母岩中元素含量高则相应土壤中该元素富集;土壤偏碱性或氧化条件下,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性低;重金属元素通常富集于土壤表层0-20cm层位。不同种类的粮食、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叶类菜比茎类菜对重金属具有更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粮食作物的根比籽粒含重金属更多。对已污染的土壤大多采用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作物重金属超标,甚至危及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采矿及冶炼活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国矿山贫矿多、难选矿多、共伴生矿多,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有害重金属进入土壤,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目前,寻找合适的方法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向的文献,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危害及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目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1)工程修复技术:客土法;(2)物理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法、玻璃化法、热处理法等;(3)化学修复技术:土壤淋洗法、固定/稳定化法等;(4)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等。【结论】目前客土法是使用较广、最有效的处理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在实际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不能满足修复需求,因此可采用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联合修复方法相互补充,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化学还原-稳定化联合修复铬污染场地土壤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六价铬是国际公认的47种最危险废物之一,研究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某典型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化学还原+固化稳定"的修复治理思路,针对修复剂类型、投加比、反应时间、还原效率、修复成本和环境效应等因素,确定了该修复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r(Ⅵ)的最佳修复条件为:以氯化亚铁作为化学还原剂,其投加比为5倍的理论投料比,还原时间为2天;以钙镁磷肥作为稳定剂,其投加比为10%(换算成钙镁磷肥与总铬的质量比为72∶1)。采用以上条件修复铬污染土壤,总铬的生物可利用系数由0.4398降低至0.0017,修复后的土壤Cr(Ⅵ)含量介于0.315~0.501mg/kg,Cr(Ⅵ)被还原率大于99.5%。该结果可为土壤修复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石油作为现当代最主要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同时随着石油的大量开发和运输,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关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吸收、转化、降解或清除环境污染物,使污染的土壤恢复健康的生物措施,可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及联合修复。生物修复因其简便、高效、安全、低成本、无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而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价值的处理技术,且已成为近些年来主要的石油污染处理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石油污染土壤现状及其生物修复技术,并对生物修复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2010年6月在东北某油田区野外调查获取的68个表层土壤样品和50个钻孔土壤样品总石油烃浓度测试结果为基础,运用相对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法确定该区土壤总石油烃背景值(或临界值),采用监测断面分析法、比拟法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和不同深度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特征,进而对土壤石油烃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相对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法所确定研究区土壤总石油烃背景值(或临界值)为10mg/kg。研究区芦苇湿地土中66.7%点位属中等及以上污染水平,稻田耕作土中73.1%点位属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平;表层土壤总石油烃浓度空间变异性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点源污染特征。此外,表层土壤总石油烃浓度明显高于深层土壤,0~0.2m土层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以下深度总石油烃浓度逐渐降低,趋向背景值。这种情况与污染场地石油烃在垂向上的迁移过程主要以渗透作用为主有关。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土壤的磁性,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庆生  彭信海 《地球科学》1996,21(2):221-226
以烃微渗漏激发的地球化学场在地表可能产生次生蚀变矿化作用的假说为基础,以西藏羌塘盆地的诺尔玛湖-雪环湖与木夏日-火车头山两条剖面地表土壤样品的磁学,地球化学及矿物学参量的变异特征为依据,综合地面石油地质调查资料,评价了各类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强磁性异常可能与地表火成岩的分布有关,它们位于燕山期花岗岩区,辉长岩区及新三纪火山岩区,有的中等强度磁性异常位于断裂发育区,依据磁性异常与重烃及蚀变碳酸盐异  相似文献   

19.
杨清 《岩矿测试》2022,(3):404-411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的碳氢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而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过硫酸钠(Na2S2O8)氧化法是近些年来国内外修复PAHs污染土壤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现阶段在测定修复后土壤中PAHs含量、进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经该方法修复的土壤,若土壤中残留有过硫酸钠,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由于提取温度较高,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多环芳烃的氧化反应,从而影响土壤中PAHs的准确测定。本文建立了一种在修复后土壤中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与残留的过硫酸钠反应生成脱氢抗坏血酸,采用索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土壤中16种PAHs的方法,PAHs加标回收率为76.2%~110.0%。而修复后土壤若不加还原剂直接进行索氏提取,用GC-MS测定,可能会使部分PAHs及替代物的测定不准确,PAHs加标回收率仅为6.0%~72.4%。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在样品提取前加入还原剂,可以有效地消除残留过硫酸钠的影响,提高测定修复后土壤中PAHs含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Fe~(2+)活化过硫酸盐在石油污染土壤中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以高效率、污染少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本文以实际石油污染土壤为对象,运用该体系对土壤进行修复研究,分别从Na_2S_2O_8/Fe~(2+)摩尔比、体系pH值、Na_2S_2O_8/Fe~(2+)投加量等方面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当Na_2S_2O_8/Fe2+摩尔比为2∶3时,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最好,体系的pH值对降解效果影响不大,1 g土壤中浓度为0.1 mol/L的过硫酸钠和硫酸亚铁溶液的最佳加入量为2 m L、3 m L时,对土壤的降解效果最为明显,故每吨污染土壤的添加量大约为2×10~6m L、3×10~6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