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孙治雷  黄威  崔汝勇 《地球科学》2014,39(3):312-324
原始的海水成分、基岩的组分及结构、热源性质等因素决定着现代海底热液喷口系统的流体成分, 同时, 各种地质构造背景下的岩浆脱气作用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热液流体的组成.热液流体一旦喷出海底, 就能形成不同类型的热液沉积体, 包括高温流体形成的金属硫化物或硫酸盐烟囱体、热液丘以及由低温弥散流及非浮力羽流形成的含金属沉积物堆积体.高温烟囱体的形成受控于海水和热液的混合比例, 常常表现为典型的两阶段模式, 即先形成环状硬石膏表层, 然后在其内部发生富Cu硫化物的沉淀.这一模式在更大尺度上也可以观察到, 如TAG热液丘.含金属沉积物遍布海底, 除热液羽流外, 金属硫化物烟囱体在氧化环境中氧化蚀变的产物也是其重要来源.生物的活动贯穿于现代热液过程的始终, 并在烟囱体的形成、分解以及羽流的扩散沉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 热液生物矿化机理、Lost City型热液场以及超慢速扩张洋脊的有关研究是海底这一系统研究的热点, 前两者研究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早期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而后者的考察和研究能进一步丰富海底热液成矿理论, 并有助于寻找更大规模的热液矿体.   相似文献   

2.
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地质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相比于深海热液活动较高的关注度和取得的较多的研究成 果,浅海热液活动研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浅海热液系统一般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对人类生活具有一定的 影响,深入开展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热液流体循环过程、热液成因机制及相关动力学过程。文章在简要介 绍国内外浅海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对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方面:浅海热液流体及气体的来源;浅海热液系统模式及与构造环境的关系;浅海热液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地质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相比于深海热液活动较高的关注度和取得的较多的研究成 果,浅海热液活动研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浅海热液系统一般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对人类生活具有一定的 影响,深入开展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热液流体循环过程、热液成因机制及相关动力学过程。文章在简要介 绍国内外浅海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对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方面:浅海热液流体及气体的来源;浅海热液系统模式及与构造环境的关系;浅海热液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甘肃厂坝铅锌矿富甲烷流体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天刚  倪培  王国光  张婷 《岩石学报》2008,24(9):2105-2112
厂坝铅锌矿床被认为是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研究非常薄弱。本文系统研究了厂坝铅锌矿床与矿石伴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并首次发现了富甲烷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单相富甲烷包裹体的低温相变有两种方式,气液相均一温度范围为-114~-80℃。拉曼探针的测试结果显示CH4为包裹体中的主要成分,另外有少量H2S及微量的N2、CO2等气体。这种富甲烷流体可能是海底有机物还原海水形成,它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厂坝铅锌矿床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  相似文献   

5.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往往与岩浆作用相伴生.传统的热液系统循环模式认为:海水沿裂隙(通道)下渗,被加热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岩石中的金属元素,形成热液流体并上涌喷出海底,沉积生成多金属硫化物矿体.这一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构成现代海底热液系统的3个基本要素:流体、通道和热源,与我们现今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许多事实相吻合.然而,基岩渗透率、热液流体性质、热液生态系统和热液产物上的差异表明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可能存在另一种注入式循环模式,即热液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房流体和挥发性组分的直接注入.据此提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可能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浅层循环模式,即传统的热液循环模式;另一种是岩浆后期热液注入模式(简称"注入模式").在岩浆作用强烈和构造裂隙发育的环境中,两种模式可能同时存在,形成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近期所发现的多种现象和事实.对弧后盆地而言,在研究其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时,还要考虑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和俯冲组分及陆壳组分加入等因素,同时构建了适用于弧后盆地海底热液活动系统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王晓媛  曾志刚 《矿物学报》2007,27(Z1):362-363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Modem Seafloor/Subma-rine Hydrothermal Activity)是普遍发育于海底活动板块边界和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大洋与地壳之间能量和质量交换的主要执行者,其产生的巨大热量是不可忽视的能量来源,Lowell等.(1995)的初步计算表明海底热液活动传送的热量占地球总热通量的25%.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一个突出表现是高温的热液流体从海底喷出,被周围的海水稀释104~105倍(Lupton等,1985).在热液流体和周围海水混合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沉淀和氧化反应,充满颗粒物的热液柱上升几百米甚至1000m(Gendron等,1993),然后向侧面扩张,最终形成一个明显的具有好几千米空间尺度的水文和物理化学层,这为我们寻找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和新的热液喷口位置提供了一个放大镜.在对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热液流体与大洋沉积物和玄武岩之间的相互作用、热液柱中各种元素的迁移、沉降和吸附等地球化学行为是影响化学元素全球循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虽是稀土大国,但重稀土仍是十分紧缺的关键金属资源。2011年日本学者Kato等在太平洋深海盆地中发现了大规模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积物,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其富集稀土元素尤其是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等关键金属,是继大洋结核结壳、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之后一种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目前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都证实有大面积富稀土沉积物的存在,我国科学家将深海稀土资源分为4个主要成矿远景区,其中太平洋3个,印度洋1个。富稀土沉积物的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生物成因磷灰石(鱼牙和鱼骨)、微结核(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沸石、黏土矿物等,其中生物磷灰石是最重要的稀土载体。稀土元素直接来源于上覆海水和孔隙水,热液和火山活动可能也有贡献。水深、沉积速率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是控制深海稀土元素富集的重要因素,强底流、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以及气候事件所导致的陆源输入的变化也会对深海稀土富集产生重要影响。深海稀土成矿作用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成因及超常富集机制等的研究,以丰富和完善深海稀土的成矿模型,为我国在深海稀土富集区的勘探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蒙自市,前人针对该矿床成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研究非常薄弱。系统地研究了与矿石伴生的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并首次发现了富CH_4流体包裹体。根据测温分析以及拉曼探针测试结果,将包裹体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气相成分为H_2O;另外一类气相成分主要为CH_4,并含有少量H_2S及微量的N_2、CO_2等气体。富甲烷流体是海底有机物还原海水形成,它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白牛厂铅锌矿床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同时,富H_2O包裹体则体现了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对于矿床的进一步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9.
<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主要由热液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其成因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海底热液活动区热液沉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简单混合了来自热液流体或热液柱的硫化物矿物微颗粒或Fe、Mn氧化物微颗粒的热液含金属沉积物,表现为相对普通深海沉积物富集Fe、Mn、Cu、Pb、Zn、Au、Ag等金属元素;另一种则是热液沉积物经过后期的氧化作用改造形成或者是化学混合了硫化物氧化产物微颗粒形成的热液蚀变沉积物。根据Bostrom于1973年提出的判断含金属沉积物的Al、Fe和Mn元素  相似文献   

10.
薛发玉  翟世奎 《地球学报》2005,26(Z1):200-201
东太平洋隆是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热液沉积分布最为广泛的构造环境之一。本文对采自 EPR13°N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附近的两个沉积物岩心分别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对岩心进行关键层位 14C 年代学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比距现代海底热液喷口不同距离的两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热液活动在岩心沉积物中所何存的地球化学记录,探讨海底热液活动对洋中脊附近沉积作用的贡献,以及热液活动在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变化规律。显示,距热液喷口区相对较近的 B13-26 岩心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热液特征组分,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和 REE 都与 Fe和Mn 成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与 Al、Na、Ca、Mg、Ti 等元素相关性较弱或呈负相关,说明这些元素的富集机制主要是热液成因非晶质 Fe-Mn 化合物对热液及海水中元素的吸附作用。距热液喷口区相对较远的 B13-62岩心上部沉积物中元素的富集特征与 B13-26 岩心相似,但中下部沉积物中 Fe 与 Mn 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这些元素的富集主要受深海粘土沉积的影响,而受热液活动的影响减弱或消失。由于与海隆扩张轴距离的不同,两岩心受热液活动影响的强度不同。由海隆扩张轴向外,沉积作用受热活动的影响逐渐减弱,正常深海沉积作用逐渐加强。两个岩心沉积物地球化学上的共性是 Ca 和 Sr 都与其他元素呈现负相关关系或极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生物碳酸盐沉积作用的独特性。有孔虫 14C 年龄测定结果表明,B13-26 岩心 35~250cm 段年龄十分接近,前后相差仅在几百年内。根据年龄测量中的误差范围,可以断定这段沉积物岩心是短时间内快速沉积的产物。结合热液活动特征性元素在岩心中的分布特征,判断该岩心段记录一次强烈的热液活动事件,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事件沉积。在 B13-62 岩心的45~50cm 处测得有孔虫的 14C 年龄为距今 32900±530 yr。由于 14C 测年方法上的局限性,在岩心 135~140cm 处 14C 测年只能给出大于40000 yr 的结果。显然,B13-62 岩心处早期并没有受到热液活动明显的影响,沉积速率非常缓慢,只是在近期受到了热液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上部富含 Fe、Mn、Zn、Cr、Co、Ni、V 等热液活动特征元素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小柳沟钨矿区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2):110-113
通过对小柳沟矿区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钨矿床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其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海水和岩浆水的混合体,以海水为主,其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环境,推测矿床的形成为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VMS矿床成矿流体的组成,来源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VMS矿床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其成因与火山岩及海水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加热的海水,可能有岩浆水的参与。渗入火山岩层的海水在深部热源作用下发生对流,并萃取了火山岩中的金属。成矿流体在海底喷溢,与海水混合反应,造成矿石沉淀。整个成矿演化过程经历了复杂的流体—岩石反应和流体—流体反应,这些反应在成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elemental accumulation and recycling in the metamorphosed Keketale VMS-type Pb-Zn deposit of the Altai Mountains a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detailed fieldwork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involved syngenetic massive sulfide mineralization and epigenetic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iron sulfides (i.e., pyrite and pyrrhotite) with contrasting textural, elemental, and sulfur isotopic features were generated in primary mineralization (including hydrothermal iron sulfides, colloform pyrite) and secondary modification (including annealed iron sulfides, oriented iron sulfides, and vein-pyrit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textures and elements of hydrothermal iron sulfides depends on the inhomogeneous fluid compositions and varied environment in VMS hydrothermal system. Both leached sulfur from the footwall volcanic rocks and reduced sulfur by the TSR process are regarded as important sulfur sources. Furthermore, large sulfur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negative δ34S values were mainly caused by varied oxygen fugacity,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The epigenetic polymetallic veins that contain sulfides and sulfosalts (e.g., jordanite-geocronite, bournonite-seligmannite, boulangerite) were considered as the products of metamorphic fluid scavenged the metal-rich strata. All things considered, it is indicated that two episodes of fluid with distinct origins we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The predominant evolved seawater along with subordinate magmatic fluid mobilized metals from volcanic rocks and precipitated massive sulfides near the seafloor are vital for primary mineralization. The metamorphic fluid remobilized metals (i.e., FMEs: fluid mobile elements, e.g., Pb, As, Sb) from neighboring volcanic and pyroclastic rocks and destabilized them within the fractured zone are responsible for secondary mineralization, which enhances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deposit. Accordingly, metal-rich Devonian strata had been successively swept by different origins of fluid, leading to progressively elemental enrich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deposit. Furthermore, the current study enlightens that FME-bearing veins with economic benefits can be discovered near the metamorphosed VMS deposits.  相似文献   

14.
武晗 《地质找矿论丛》2016,31(2):220-227
塔东铁矿床与典型的沉积变质矿床相比,其具有特殊性。赋矿地层及矿体中黄铁矿分布广泛且含量高;不同矿体矿石品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反映有弱的S亏损,说明有热液成因的特点;S亏损程度低代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作用。黄铁矿Re-Os同位素年代反映塔东铁矿热液成矿作用发生于401 Ma±41 Ma,其与矿区西部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年龄(407 Ma±28 Ma)极为相近;且塔东铁矿石品位w(mFe)值也因距离西部黑云斜长花岗岩的远近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东低西高、浅低深高"的特点。作者据此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塔东铁矿床的成因总结为"海底火山喷发—区域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从REE和硅同位素特征探讨西藏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床中层状夕卡岩的REE及Si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典型热水喷流型矿床和现代海底热流体进行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夕卡岩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流体和喷流型矿床及其共生的热水沉积岩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认为,甲马矿床层状夕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与古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应属热水喷流成因。这为其共生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尤黑木矿区钢铁多金属矿床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中A矿带磁铁矿石来源于火山活动,形成于火山堆(沉)积作用过程中;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带(B、C.D矿带)中,多金属矿石来源于海水(占20%)和岩浆水(占30%),而重晶石岩和磁铁石英岩的形成则基本上是海水的贡献。在整个康定岩群内可以应用长英质火山岩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平缓和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来优选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17.
盆地构造演化、流体系统、矿化作用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新课题。盆地演化过程中,压实流体系统温度场、动力场和地球化学场可以通过地质研究和数字模拟来重塑。粤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存在三种类型的矿化流体。大宝山型流体与岩浆热动力作用有关,形成海底火山热液沉积多金属矿床;凡口型流体与深部建造的循环热液有关,形成中低温海底热泉喷溢沉积铅锌银汞矿床;红岩型流体与盆地成岩压实水有关,形成低温单一黄铁矿矿床。粤北晚古生代盆地沉积物主要由透水性较好的粗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组成,沉积建造厚度较薄,数字模拟结果表明,盆地压实流体系统难以形成较高的地热储和流体势,不可能形成自身的突发喷溢。但在同生断裂作用引导下,流体在沉积层的特殊部位汇聚形成红岩型低温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8.
方芳 《福建地质》2005,24(1):12-18
香炉坪银金矿是独立银(金)矿床,达中型规模。该矿床产在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中,矿区内已发现两个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北北东向或近南北向断裂的控制。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矿物及矿石组构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一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银金矿,成矿过程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热液及火山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