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下水领域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地下水资源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笔者着重阐述了GIS在地下水领域的应用及最新发展,同时对GIS在地下水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小结,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混合优化是改善人工神经网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现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关系。用可持续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数学规划模型。同时指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前提在于节水。  相似文献   

4.
袁隆 《地下水》1991,13(4):196-198
全国地下水情报网成立以来,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各省市开发利用地下水,交流科技情报和经验,稳步发展机井灌溉,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地下水情报网这条纽带、《地下水》杂志这个窗口把国内热心研究开发利用地下水方面的教  相似文献   

5.
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及其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在对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污染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地下水流和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并给出了该区区域下水流的纵、横向弥散系数,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和污染防治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价,为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地下水是公共生活供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最佳水资源,是防旱抗旱最为可靠的后备水资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水资源。根据目前我国地下水遭遇日益严重的过量超采和水质污染,并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要加强对全国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6点建议:1)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察和调查;2)强化地下水综合监测网的建设;3)把监测和水质保护作为新时期加强地下水管理的重要内容;4)加强地下水的科学研究;5)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地下水安全和合理开发的法规体系;6)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意超 《地下水》1994,16(2):88-90
陕西水利部门从1976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研究工作,已18个年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一个布局比较合理的观测井网和省、地(市)、县三级管理机构,并拥有一支较为庞大的农民观测员队伍。全省共设地下水基本观测井600余眼,普查井数千眼,分布于河流阶地、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高塬沟壑区及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祚顶 《水文》2004,24(1):18-21
分析了我国地下水开采状况,通过对比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分析地下水开采情况,论述了由于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1993,15(1):1-1
最近,水利部以水资办(1993)25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决定成立以杨振怀部长为组长的“地下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这是我国地下水工作中的大事,不仅反映了部领导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事业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表明了作为全国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利部进一步依法管好水资源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它的成立,必将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管理、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尽快贯彻文件情神,现将该文附件《关于加强地下水管理工作的意见》全文刊登,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凌源—建昌一带是辽宁西部主要干旱少雨地区,研究这一地区基岩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具有重大经济意义。本文从综合分析辽宁西部水文地质调查资科入手,对该地区基岩地下水类型及岩石富水性和褶皱束、盆地、断裂及不整合接触带富水性以及该地区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是深入分析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类岩石裂隙岩溶水、带状裂隙水、层状裂隙水的赋存特点。  相似文献   

11.
第七届全国地下水科技交流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00,22(1):1-4
  相似文献   

12.
王青霞  贺顺福 《地下水》1997,19(1):19-22
榆次市是以纺织、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个别地区已形成降落漏斗,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为了摸清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根据1989年一199  相似文献   

13.
试论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佩成 《地下水》1994,16(4):141-144,140
本文是依据作者1993年7月在全国地下水科技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整理而成。文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论述了我国地下水科学研究今后应当完成十大转变:强化水质研究、强化深部地下水研究、强化预测研究、及时跟踪人类大型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研究等。兴利除害,力争完满解决我国在21世纪持续发展中的水问题。文中对每个“转变”都作了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王明章 《贵州地质》1998,15(1):93-99
本文就遵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的分布,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对未来2000年及2010年内地下水开发的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调整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调整的原则,方法和内容,指出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其它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隋永顺  赵永锋 《吉林地质》1994,13(3):76-83,54
通过白城市地下水环境地质调查和多年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对白城市1993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质量作出评价。并对多年资料作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白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地下水质量濒临恶化,化学组分中Cl ̄-、SO、NO、总硬度、矿化度呈上升趋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地下水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价与区划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本文回顾了各国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编图研究工作以及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框架及其指标体系,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层地下水系统氟地球化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溅辉 《地质学报》1995,69(3):267-276
本文以重要的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比较严重,浅层高氟地下水形成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河北邢台山前平原为典型研究区,在大量野外工作和模拟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国外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地下水地球化学定量研究方法-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以及多反应组分系统水动力弥散运移与化学反应耦合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大气降水入渗条件,水-非饮和带非  相似文献   

19.
目前.韩国正在考虑把地下水用作空间供热和制冷的热源。本项研究评价了韩国266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的地下水温度数据。地下水温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理纬度、气温和局部地形高程的影响。地下水温度的分布模式与环境空气温度的分布模式非常类似。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可以分为4种主要模式:P型(周期变化)代表地下水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大多数浅层地下水的温度变化都属于P型(62.5%);F型指地下水的温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深水井的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大多数属于F型(47.9%)。从表面上看,地下水水位的深浅似乎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模式有关。例如.温度变化属于P型或者WP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浅。而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深。76.6%的浅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嗣小于8℃,而97.1的深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围小于8℃。通常,在最冷的月份(11月-月)地下水的温度最高,而在3—6月份(仅在最热的月份(7月—8月)之前)地下水的温度最低。研究发现.地下水温度和环境气温之间的相位差,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范同之间存在单纯的指数关系。这表明,气温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介质传导完成的。鉴于地下水温度的稳定性,为了有效地设计和维护热泵系统。利用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基岩含水层地下水是最适宜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水热泵系统.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潜在的环境变化进行详细勘查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初探1研究的必要性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一个带有普遍性,而又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严重,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据原地质矿产部组织、完成的北京、上海等27座城市2000年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