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可见,结合全球变化,加强我国海岸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海岸带的概念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地带,从海岸到海岸带是概念认识的过渡。约翰逊(1919年)提出海岸现象可以分成为3-4个带,各具不同的海蚀或堆集地貌,并提出了海岸和海滨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接地带,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海岸带的各种开发活动,一方面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人口增多、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此外,海岸带的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有台风、干旱和地震,海岸带生态环境呈现出典型脆弱性的特征。以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对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进行研究:首先,它依托由对地观测技术、实地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而建立起的时空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产生征兆图谱;然后,结合评价和时空分析模型及G IS提取诊断图谱;最后,在预测模型的支持下产生实施图谱,从而形成决策方案。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图谱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海岸带脆弱生态环境,包括其现状、驱动因素,以及未来变化趋势,为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环境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环境系统与海岸带信息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海岸带环境系统的概念模型,分析了海岸带环境系统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论述了自然控制和等级调控理论、全球变化和区域调控理论是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理论基础。阐述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信息机理。海岸带综合管理是海岸带环境系统调控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进行海岸带信息集成与综合,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复杂的海岸带环境系统动态时空模型,为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与海、陆系统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海岸带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从海岸线到海岸带的认识过程。海岸带是以海岸为基线向海陆两方面辐射、扩散并构成海洋与陆地的共同边界。人类是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对海岸带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将揭示海岸带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7月7~8日,应广西海洋研究院及广西师范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傅伯杰到广西调研指导海岸滩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7月7日,傅伯杰院士在广西师范学院为广西海洋、国土研究工作者及广大师生做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报告。该报告以广西海岸滩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题,从当前生态系统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水域景观生态学、海岸带的特征及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生态经济区,该地区的海岸带地处海陆交接地带,属于陆缘海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海岸带地形地貌系统性阐述甚少。在开展该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及以往文献的研读,对该地区海岸带地形地貌、岸滩地貌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总结。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海岸带地貌分黄河三角洲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湾南岸潍北平原区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砂质海岸3个部分。岸滩类型分为黄河三角洲岸段冲淤平衡潮滩、侵蚀潮滩、淤积潮滩3种及莱州湾岸段侵蚀潮滩及侵蚀砂质海滩2种。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及相关地质工作资料,查明了大坪坡—沙螺寮村海岸带的地质环境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地质环境问题,同时选择了岸带封闭程度、海岸带滩涂类型、海岸侵蚀、海岸淤积、沿岸地下水咸化区等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5个因子作为评判因子,分析总结研究区海岸带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将该区域划分为地质环境质量好、较好、较差、差4个不同等级,其成果可为该海岸带土地规划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等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是地球表层物质、能量和信息流通交换最活跃区域之一,具有动态变化的盐度、溶解氧等地球化学梯度,其界面过程体现在大气降水-河水-海水-地下水-沉积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海岸带面临着气候灾害、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滨海湿地退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重金属、新型污染物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海岸带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带环境问题、海岸带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海岸带海陆交互界面观测新技术新方法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展望了海陆交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海岸建筑退缩线作为一项科学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海岸带开发的手段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某市的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划定及管控为例,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对海岸带建筑退缩线及附属要素进行采集、编辑,采取“基础退缩距离划定+特定要素修正”方式进行核心退缩线的划定,要素叠加实景三维模型,形成海岸带管理系统,做到要素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查询,为海岸建筑退缩区的精细化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烟台市海岸带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但受自然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产生了许多地质环境问题。该文分析了烟台市海岸带内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岸带保护建议,对于实现海岸带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共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地区沉积环境复杂,长期以来都较难获取其沉积物的准确年龄信息。而光释光测年技术独有的揭示砂粒级矿物
末次曝光年龄的特点,正好适用于复杂的海岸带沉积环境,并且不受限于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分析方法中核素污染等干扰因素的
影响。在回顾光释光测年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技术在澳大利亚、非洲、美洲、欧洲、亚洲以及中东和地中海等海岸地
区的海洋沉积物测年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它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随着近些年海岸演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
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信光释光测年技术在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海洋地质演化等研究领域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是海洋和大陆交互作用的地带,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区域,其环境地质问题非常突出。该文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利用多期遥感数据解译成果,根据需要对特殊信息进行专题信息提取,掌握研究区海岸带变迁规律和地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完成对复杂海岸带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围填海是沿海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及时准确地监测地区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合理保护海岸带资源和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GIS技术,结合多种数据源,提取并分析1974-2017年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3年来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面积持续增长,到2017年总面积达到4649.26 km 2,围海为主要利用方式。围海活动多分布于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滩涂海域,填海活动则集中分布于沿海各大港口海域和城市滨海区域。全省围填海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2000年后,填海造地面积增加迅速,围海利用向填海造地转换现象突出,主要用于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和城镇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受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城镇化、工业化驱动明显,围填海利用向综合化、多元化和集中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岸工程对海岸带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很大。随着海岸工程建设迅猛的发展,采用遥感的方法对海岸工程变化进行遥感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一号小卫星(BJ-1)资料为数据源,利用多种变化监测的方法对天津港和曹妃甸港区2006年和2010年的海岸工程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波段替换法与SVM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在2个重点研究区域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2.35%和0.7902;面向对象的方法精度和稳定性其次,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77%和0.773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86年Landsat TM、1994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5年CBERS-02 CCD、2009年ALOS AVNIR-2共5个时期的多平台遥感数据,采用分层分类和决策知识规则等方法,对福州海岸带湿地资源进行提取和分类;并分析了1986-2009年23年间福州海岸带湿地的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州海岸带湿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1994-2005年间,1994年前和2005年后湿地变化都比较小;1986-2009年间,福州海岸带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天然湿地面积一直在减少,主要转化为水产养殖区等人工湿地和建设用地等非湿地类型;人工湿地2000年前呈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面积增长较快,其中水产养殖区面积一直稳步增长,主要由非湿地、水稻田和天然湿地转化而来。福州海岸带湿地的变化与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利益驱动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相关,特别是与区域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滨州近海海域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及海岸带陆域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对滨州海岸带陆域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Hg,Cd,Pb,Cu,Zn,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各指标含量陆海联合分区图。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海岸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上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海洋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有个别元素含量超过一级标准值,表明局部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从滨州海岸带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上来看,除Hg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陆域含量高于海域含量,且大部分元素都呈现出陆域城镇值高,郊区值低的态势。区内化工企业较发达,Ni,Cr属于中度变异区,Cd,Hg,Pb属于高度变异,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考虑区内土壤及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富集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  相似文献   

17.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贫困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同时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时空统计学以时空分析为优势,在贫困的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我国贫困分布的空间特征、贫困数据的空间类型和特征以及贫困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时空统计学方法在贫困空间研究中的4类应用,包括:探...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会因海面升降、地壳升降和海陆分布的变化而变动,同时又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最频繁、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海岸带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处于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密集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随着海湾开发利用的深入,城市围海造地、盐田围垦、海岸工程建设、湾内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为海湾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时相TM影像的解译数据,运用RS,GIS和马尔科夫模型,分析山东省龙口市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蕴含丰富的海岸带资源环境信息。广东省海岸线是我国最长的省域岸线,研究其分形特征和空间分异,为观察和理解海岸系统提供一个量化维度。【方法】采用盒维数方法分析广东省全省和珠三角、粤东、粤西的大陆海岸线分形特征,对不同岸线分形水平和区域海岸线结构进行比较与分析,揭示岸线分形的空间差异及其产生机理。【结果与结论】广东省海岸线具有分形特征,全省分形维值为1.106 8,珠三角、粤东和粤西三个地区的分形维值分别为1.102 5、1.113 2和1.128 4,体现出空间分异性,表明粤西相较于其他区域曲折程度更高,珠三角曲折程度低于粤东、粤西和广东省全省的曲折程度。广东省海岸线分形维空间异质性源于各区域岸线的类型及结构的不同。研究成果可为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广东省海岸线认知以及为海岸带开发、整治及规划用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