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5年前山西地震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系列断裂盆地为主体的断裂盆地带是山西的地震构造带和未来地震的主要危险区,叙述地的新生性,第四纪活动度,盆地和剪切运动和拉张运动特征及盆地的现代地壳运动特征和现代地壳应力场特征,分析了盆地的特征,地震震级一频度模式,古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活动周期,山西历史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及盆地的各项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得到,2005年山西基本上不具备发生M≥7地震的危险性,其发震概率在0.05~0.  相似文献   

2.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9,13(4):299-305
结合吐鲁番地区的历史中强地震、古地震及其地震构造,分析了吐鲁番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形势,尤其针对1970年以来发生的11次Ms≥4.7地震,总结了震前5年的小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对吐鲁番地区未来的地震趋势和地震危险区提出了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川M≥4级地震时、空、强活动图象分析中,提取了有重复性前兆意义的异常图象,称为特征活动图象,如条带状、丛集、环状围空、缺震异常时段、盆地及周缘区前震等。并根据当前的地震活动图像,讨论了四川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4.
充分展示了NS,K,R,M等值线图的预测效能。这种图定量、直观。利用他捕捉到了一些有效的前兆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MS≥7.0地震前3年震中附近ML≥3.5地震频数显著增加;②MS≥7.0地震前1年研究区ML≥2.0地震频数降半;③MS≥6.0地震后地震活动数年不衰的地区是未来MS≥7.0地震发生的可能地点;④孟连—普洱及其附近地区余震中心偏离主震震中逼近未来强震震中;⑤普洱地区地震活动性低,次年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文中用广义地震成核模型对现象①进行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云南地区7级地震前中强震活动的空间平静图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平  王兴辉 《地震研究》1996,19(2):127-133
本研究了云南地区1500年以来M≥7级地震前30年内震中周围150km范围内5-6级地震的空间分布图象,震前平静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平静型-7级强震在平静7-18年后突然发生;平静活跃型-在平静多年后,首先发生早期信号震,再发生7级强震;活跃型-平静多年后中强震持续活动十几年,接着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6.
山西地区是著名的强地震活动带,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M≥7地震6次,其平均重复周期约300年左右。1695年临汾地震的灾害非常严重,死亡人数52600人。震中烈度高,极震区面积大,有感范围广。研究表明主震的震源深度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山西地震带中段(包括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的M≥6地震活动特征,并对这几个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时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它们具明显的节奏活动特点。并对今后百年内山西地震带中段的中强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8.
1 研究思路 为提取山西北部中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异常与前兆观测项目异常在时空强上的关联特征,对已有的震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地震地质活动背景,研究地震异常图像从场到源,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异常演化特征,总结出山西北部中强地震前的前兆异常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川滇地区1988年以来30次Ms≥5.0级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中、强地震前ML≥3.0级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曲线有一个非线性趋势增强的变化过程,曲线上升的非线性增强对整体区域一定时间段内有震、后续地震和无震的判断给出了震前地震活动的中、短期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0.
论水致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30余年来世界上一些Ms≥6级水库地震的发震特点分析和涝旱剧变与中国Ms≥7级大震的相关研究,以及1992年美国洛杉矶7.5级地震的水—震过程介绍,充分证实了在地壳岩石长期缓慢运动的基础上,地表水和地下水短期内的大面积大幅度涨落,很可能是孕震区应变非线性增长并驱使孕震体进入不稳定状态乃至失稳的重要原因。同时表明,水致地震关系可能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地。  相似文献   

11.
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主震Ms≥6.0级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识别,主要对第一个强震后2天内地震序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3次大震(Ms≥7.0)后1天和2天震型在关联识别正确率均为0.77(表1)36次强震(6.0≤Ms〈7.0)的均为0.83(表2,表3)。由此表明,灰关联分析方法是早期识别地震序列类型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付虹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7,20(3):249-258
研究讨论了云南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指出区内M≥6.8级地震呈现活跃与平静;主体活动区东西交替及时空轮回迁移等特征。据此指出1988年云南地区进入了M≥6.8级地震强活跃期,主要体地在云南西部,1995-1997年存在发生6-7甚至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其震后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美凤  林世敏 《地震》1997,17(2):184-194
通过对台海海峡7.3级地震序列研究表明,该地震是一次板内的主-余震型地震,震源机制解确定此次地震是NW走向断裂的走滑正断层错动;震区地震构造背景和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图像与我国东南沿海成一体性,表明属于我国东南涡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震前出现多项地震学异常。震兆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本次地震有一寂的可预测性,根据地震活动分幕结果,认为近期东南沿海的一系列中强震活动属于该带第五活跃幕的地震群体活动并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原地区1500年-2000年所有19次M≥6级地震后空间图像的分析,初步认为M≥6级地震发生后平均63年内,在距原震中平均176km内无M≥5级地震发生,全部19次震例均呈现出内部减震效应,而在其外围出现地震增强的活动图像特征,增震效应对应率为72%。这种强震后的减(增)震效应,不仅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而且对1年尺度以上的地震趋势预测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慨≥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附近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9次(组)Ms≥5.0地震中,有8次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孕震空区,其中7个孕震空区中强震前出现了逼近地震;6次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异常地震条带。  相似文献   

16.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腹地,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共发生Ms≥6.0级地震8次,是海省中强地震的主要发震场所之一。本文根据对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活动断裂的野外考察,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该区五条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动力学特征。对该区地震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活动断裂为继承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多发育着史前和现代地震破裂形变带,是该区的主要发震断裂。其中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活动断裂带是现代地震的主要发震断裂,地表出露有1988年4月5日唐古拉Ms=7.0级地震的破裂形变带,长达9公里。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的野外考察,未发现国外报道的1973年7月16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火山活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林怀存  刘西强 《地震研究》1996,19(2):140-145
本通过对山东地区及其海域的历史地震和近代小震活动的分析,认为该区的历史地震活动,自1688年以来存在三个M≥5级地震活动空段;而1960年以来,该区ML≥4.5级地震具有8年的活跃时间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历史及现今地震资料研究了陕西地区5级左右地震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其相关现象,从而为陕西今后的震情判断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Ms≥5地震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为58年,4-5级地震丛的发生间隔为10-40年;Ms≥5地震的活动有以9为倍数的韵律特征,并有集中在7-9月发生的现象;5级左右的地震一般都分布在渭河盒地北缘断裂或秦岭山间断裂带上;4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小震活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山西代县中小地震与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联系,发现几次中强地震前3~1a,山西代县地区均出现过小震增强活动异常,该地区可能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应力调整窗口。分析表明,岱海断陷带和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演化有着相同的机制,具有统一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地磁观测数据处理和方法研究程序”,分析了1989年-1993年发生在四川省内Ms≥4.7地震的震磁效应,结果证明该程序包实用性强,可用于该地区的日常监视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