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路簿》是一本海南渔民往来南海诸岛礁的航海手册,记录了海南岛渔民命名南海岛礁的地理名称136处,这些南海地名生动地反映了南海岛礁的自然地理及文化特征。该文论述了《更路簿》与《针路簿》的起源与差别,探讨了《更路簿》中的岛礁分类与命名方式,将《更路簿》中的南沙岛礁的名称及其释义集成在一起,并对照谷歌地球进行定位与校核。依据名从主人的地名学规则,海南渔民是最早探索、发现、命名南海岛礁并对其不间断地开发的经营者,因此为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提供有力佐证。该文从南海的季风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分析,探讨了帆船时代居住在季风海流两侧国家的人民探索发现南海诸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1999年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南海海域进行了一次大陆与岛礁间的GPS联测,采用了高精度处理软件、精密星历、ITRF框架、全球IGS跟踪站数据等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的计算,获得了高精度的点位坐标。将这些点位转绘到我国比较新的南海地形图上,发现南海地形图上岛礁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且无规律性。通过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我国高精度海陆大地控制网是开发海洋资源、管理海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全德 《地图》2003,(6):34-38
南沙群岛在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椭圆形珊瑚礁群。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其范围指12°N以南至3°25’N之间的我国断续国界线及其自然连线以内的辽阔海域,东西向宽达1195千米,南北向幅长约973千米,面积706 800平方千米。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为国防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做好基础测绘服务,我国测绘工作者曾利用南沙科学考察等契机对南沙部分岛礁进行了多次测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16 a原始轨道、6 a变轨轨道数据,利用同步观测期间测高数据计算中国南海海域的系统偏差,生成基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平均海面的统一潮高时间序列,按纬差0.1°间隔提取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和变轨轨道1 626个正常点,分别对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逐正常点进行调和分析及响应分析,各得到8个分潮(Q1、O1、P1、K1、N2、M2、S2和K2)调和常数。利用交叉点处升轨、降轨不符值评估潮汐参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误差相对较大,多分潮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值为7.28 cm。通过与全球海潮模型比较表明,该结果与海潮模型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精度表现一致,在半封闭浅水海域差异较大;与验潮站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受中国南海复杂的潮波系统、与测高星下点距离等因素影响,中国南海北部海域RSS值较大,海潮模型结果在M2分潮单分潮预报中误差RMS值较大,为13.64 cm,其余分潮均在10 cm内。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陆地面积为3.54万平方千米,但却拥有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与多个国家的领水接壤。在海南省全图范围内有很多重要的岛礁和其他要素,如南海九段线、黄岩岛、曾母暗沙、三沙市等,如果这些要素标示出现了错误,对于地图来讲就等于判了“死刑”。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遥感水深反演方法都是以海底底质均匀为前提而缺乏对混合海底底质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底质分类与SVR算法的水深反演模型。利用WorldView-2多光谱遥感影像对南海北岛岛礁周围混合底质的浅海海域进行底质分类,并对底质分类后的不同海域分别建立线性回归与SVR非线性回归多种测深模型。通过水深分段验证后结果表明,结合底质分类的SVR非线性回归方法更适合混合底质的浅水水深反演。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风暴潮灾害给我国东南沿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本研究整理了我国东南沿海1989—2018年的风暴潮灾害数据,对风暴潮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我国东海、南海沿岸受台风风暴潮灾害侵袭频次最高,渤海、黄海沿岸温带风暴潮灾害较为频繁,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受灾最严重。随着年代变化,在灾害频次总体上升的情况下,大灾减少,小灾增多,灾害损失整体上有所减少。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风暴潮减灾防灾成效明显,目前的灾害时空分布格局可以进一步从宏观层面指导风暴潮灾害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8.
CH20002412 中国近海1992~1998海平面变化检测与分析/王海瑛(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绘学报.—2000,29(增刊).—32~37利用 Topex/Poseidon 和 ERS-1卫星测高资料采用“共线”法计算出1992.10~1998.06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及其变化。在扣除 T/P 卫星测高仪的零点漂移影响后,发现与全球海平面上升率(+2.1±1.3)mm/a 相比,不同海域的海平面变化趋势大不相同,黄、东、南海的海平面年变化率分别为(+3.44±0.61)mm/a.(+3.12±0.47)mm/a,(-1.41±0.48)mm/a。从海平面变化异常中可以看出1993.1994,1997~1998年3次 EINino 异常对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的影响是南海海域最大,东海次之,黄海最小。除了对海平面进行传统的频谱分析外,还进行了多分辨率的小波分析,还发现在上述3个海域中除了年周期变化较为稳定外,半年及季节(100d)周期项存在着时间漂移。此外,在上述3个海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两个月(62d)周期的变化,其激发原因在此做了初步探讨。图3表2参7  相似文献   

9.
王虎彪  王勇  柴华  鲍李峰 《测绘学报》2017,46(9):1073-1079
联合多种测高数据和重力异常数据,设计了观测点距离和测高精度融合的定权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和Vening-Meinesz公式,分别构建了西太平洋海域(0°N—40°N,105°E—145°E)1′×1′网格化垂线偏差数字模型。选取两个不同特征区域,将垂线偏差的两个数字模型和EGM2008模型三者进行相互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卯酉分量η的均方根差大于子午分量ξ的均方根差,海底地形复杂的南海特征区域的垂线偏差均方根差大于西太平洋中部的均方根差,构建的两个垂线偏差模型总体均方根差优于1.6″。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1992~1998海平面变化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Topex/Poseidon和ERS-1卫星测高资料采用“共线”法计算出1992-10~1998-06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及其变化。在扣除T/P卫星测高仪的零点漂移影响后,发现与全球海平面上升率(+2.1±1.3)mm/a相比,不同海域的海平面变化趋势大不相同,黄、东、南海的海平面年变化率分别为:(+3.44±0.61)mm/a,(+3.12±0.47)mm/a,(-1.41±0.48)mm/a。从海平面变化异常中可以看出1993,1994,1997~1998年3次El Nino异常对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的影响是南海海域最大,东海次之,黄海最小。除了对海平面进行传统的频谱分析外,还进行了多分辨率的小波分析,还发现在上述3个海域中除了年周期变化较为稳定外,半年及季节(100 d)周期项存在着时间漂移。此外,在上述3个海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两个月(62 d)周期的变化,其激发原因在此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最近,国家测绘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参加的南海岛礁大地联测外业工作已基本结束。联测分队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地震研究所组成,利用国家地震局三台双频GPS接收机对南海部分岛礁与大陆大地网进行了精密联测。联测分队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协助下,克服恶劣的气候和岛上艰苦的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各方面科技人员团结协助,圆满地完成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拟定的预期任务,取得了初步胜利。  相似文献   

12.
导纳函数的中国南海海底地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面积海域依然存在海深测量数据空白的问题,该文选取中国南海4°×4°(12~16°N,115~119°E)海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通过频率域上的相关性分析,得到重力异常在30~130km波长范围与研究海域海底地形的相关程度较高。以ETOPO1海深模型作为先验模型,应用导纳函数实现了在无船测数据情况下对海深的反演,最终得到1′×1′的海深模型。将反演结果与检核点进行比较发现,模型1在2 500m以上海域相对误差较小,反演精度较高;2 500m以下海域相对误差变化大,反演精度较低。无船测数据环境下,适当加入一定数量船测海深值作为控制点得到的海深模型2,相较于未加控制点的模型1,在1 000m以下水深处的标准差明显优于模型1,与检核点的差值精度最大提高了4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南海南部油气资源蕴藏丰富,但开发态势异常复杂。研究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时空变化是分析南海南部油气资源开发态势的基础。本文基于2012—2019年的VIIRS月度夜光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卷积阈值分割结合时序频次统计方法提取了南海南部海域油气开发目标分布,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2012—2019年南海南部海域油气开发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南部油气开发目标数量逐年增长,由142个增长到199个;2)近海海域油气开发目标数量呈间歇性增长,而远海海域呈持续性增长;3)近海油气开发目标空间分布密度高于远海,但远海空间分布密度增长态势显著;4)各油气盆地内油气开采空间重心正逐步由浅海向深海方向转移。该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掌握南海油气开发态势,制定南海油气开发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岛礁浅海水深是海洋重要的基础资料。中国南海岛礁远离大陆,水下现场调查效率低、难度大,难以评估水下地形的长期变化,迫切需要大面积、高频次成像的卫星遥感数据。海洋一号C/D (HY-1C/D)卫星双星组网大大提高了覆盖频次,配置的海岸带成像仪CZI (Coastal Zone Imager)可为岛礁水下探测提供快速的业务化遥感数据服务。为充分发掘两颗卫星的岛礁水深反演能力,本文以中国南海永乐环礁为研究区域,以HY-1C/D CZI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半分析模型和对数比值模型开展了不依赖实测数据的水深反演研究,并与GeoEye-1高分辨率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Y-1C/D CZI多光谱数据在甘泉岛的水深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在0—20 m水深范围内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60 m和1.85 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48%和26.23%;HY-1C/D CZI多光谱数据与基于GeoEye-1数据在甘泉岛的水深反演结果相比,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65 m和1.81 m,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2.33%和23.83%。HY-1C/D CZI与GeoEye-1多...  相似文献   

15.
崔嘉  刘亮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102-104
岛礁测量对于我国海洋国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无基础控制网的海域,利用星站差分系统可以高效完成测量工作,其精度能满足岛礁测量的相关规范要求。介绍了星站差分系统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星站差分系统在远海岛礁测量中的应用,将其与传统的GPS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星站差分系统在远海岛礁测量中的优势,并进行了测量实验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AERONET地基观测,验证MODIS Collection5(MODIS_C005)气溶胶产品在中国海域的适用性。利用其550nm气溶胶光学厚度(AOT550)和小颗粒比例(Fine Mode Fraction,FMF)对中国海域气溶胶分布进行分析,结合气象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首先,MODIS_C005气溶胶产品在中国海域有很高精度,适用中国海域;其次,中国海域AOT550与FMF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间上,AOT550在冬、春季最大,在夏、秋季最小;FMF在夏、秋季最大,冬、春季最小。空间上,在经向上,AOT550在30°N—40°N达到最大,向南北递减;FMF从南向北逐渐增加,到达30?N附近后增加减弱。在纬向上,AOT550和FMF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后,中国海域气溶胶主要来自于陆源气溶胶,借助风场传输到达中国海域,同时还受到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种卫星测高资料融合海面高数据对黄海、东海、南海和全球海平面异常在1993年至200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东海、南海线性趋势分别为5.05mm/a,4.8mm/a,4.27mm/a,均大于全球平均趋势项2.66mm/a,各海域的周期振幅和相位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近海各海域与全球的海平面异常的小波交叉谱和相关谱分析表明,近海各海域与全球海平面异常变化在年际周期上具有较高的谱能,但相位差异较大,短周期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南沙群岛岛礁地形地貌TM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南沙海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利用TM图像,对不同的珊瑚礁、珊瑚沙发育状况和岛礁的地质特征与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水下礁、滩的物质组份、发育程度及TM影像特征,提出了30m以浅岛礁分类方法,查清了南沙海域岛、礁、滩、沙的形态和分布,细化并完善了南沙群岛岛礁分类。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在南海海域特殊的环境下,布设大地控制网的方案及作业方法。经过数据处理,获得了南海海域控制点在全球参考框架(ITRF)中的精确坐标,从而使南海大地控制网与大陆大地控制网联为一整体,使我国大地测量基准延伸到南海海域,为该海域今后测绘、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科学考察地学研究等提供了测绘基准。  相似文献   

20.
定量分析气溶胶与痕量气体之间的时空变化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气粒转化。本文采用2006年—2015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细粒子模态比(FMF)和OMI痕量气体(SO_2、NO_2和HCHO)数据,对黄海、东海和南海区域上空的细粒子气溶胶与痕量气体进行定量分析。先对气溶胶和痕量气体作均值分析发现:AOD_(fine)、SO_2、NO_2和HCHO的均值在黄海、南海、东海均依次减小;再对气溶胶对痕量气体的敏感度分析发现:黄海地区的AOD_(fine)对SO_2最敏感,敏感度为0.424,这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人为排放有关;而东海和南海地区对HCHO的敏感度较高,依次为0.664和0.545,主要受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地区生物质燃烧影响。最后,对3个区域的气溶胶与痕量气体按季节作相关性分析发现:黄海地区AOD_(fine)在夏秋两季与SO_2的相关性较强(R0.5),主要由于夏秋两季的温湿度大,利于发生气—粒转化;东海地区夏季HCHO与AOD_(fine)相关性较明显(R=0.57);南海春季HCHO与AOD_(fine)相关性较好(R=0.57),呈现出区域与季节性的变化。最终发现,气溶胶与痕量气体随着时空变化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