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条件是棉花生长发育的最主要条件之一.通常人们用棉花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积值来描述棉花生长期内温度条件的好坏.一般认为累积温度多对棉花有利.但在新疆,南疆棉区积温大于北疆,而南疆棉纤维含糖量多、卜强低、纤维粗,品质差.为了揭开南疆棉花品质差的原因,过兴先、娄春恒等做过大量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尚未得出满意的结论.本文利用过兴先的资料,仅对棉纤维单强与夜间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2.
陈效逑 《气象学报》2000,58(6):726-737
探讨了Taunus山区3个地点的树木物候生长季节与气温生长季节年际波动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形部位上,物候生长季节长度与气温≥10℃持续期在振幅、波形和趋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二者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的水平.因此,尽管这两种生长季节的多年平均初、终日期和长度是接近的,但就个别年份而言,它们不具有可比性和相互替代性.在低海拔山麓地带,物候生长季节长度与气温≥5℃持续期正相关显著,而与气温≥5℃初日负相关显著,说明物候生长季节具有对较长时期内气温波动响应的特点,特别受到早春气温高低的显著影响,表现为春季气温越高,≥5℃初日越早,当年物候生长季节越长;春季气温越低,≥5℃初日越晚,当年物候生长季节越短的对应关系.据此,春季气温的高低就成为诊断低海拔地区植被生长季节长度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种前期征兆.此外,还建立了春季物候期与无霜期之间的区域统计模式,用以进行区内缺乏气象资料地点的无霜期估算.  相似文献   

3.
1 天麻种植的生态气候条件1 .1 菌 天麻必须与萌发菌和蜜环菌共生 ,即天麻胚胎 (早期生长 )靠萌发菌来培养 ,当胚胎形成后必须靠蜜环菌共生。因此种植天麻首先要选优质萌发菌和蜜环菌 ,菌优麻长得大 ,产量高 ;菌弱天麻瘦少 ,产量低 ,甚至空窝。1 .2 温度 天麻喜凉爽环境 ,最适宜生长温度1 0~ 2 5℃ ,8℃开始萌动生长 ,3 0℃就会停止生长。超过 3 0℃时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受到抑制。1 .3 湿度 天麻喜湿润 ,它适宜生长在疏松的砂质土壤中 ,腐殖土含水量达 5 %0~ 6 0 %,天麻生长良好。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块茎腐烂。1 .4 光照 天麻从种…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邯棉333和鲁棉研27号为材料,进行了气象因子与棉纤维品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指标受气象因子影响大小顺序:比强度大于伸长率大于麦克隆值大于2.5%跨长。从棉纤维整个发育期分析,影响2.5%跨长、比强度和伸长率的主要因子分别为日平均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日较差。影响麦克隆值的主要因子为日平均气温、大于15 ℃有效积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从棉纤维发育各阶段分析,整齐度主要受发育初期日平均最低气温影响,麦克隆值和伸长率主要受伸长期气象因子影响;各品质指标与次生壁增厚期气象因子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为影响棉纤维品质的关键期;麦克隆值还受成熟期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和品质生态模型定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鄱阳湖区的气候条件下,鱼池水温与气温呈线性关系;鱼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按指数增长.当水温达到15℃,成鱼开始生长,水温在26—31℃时,鱼的生长速度最快.鄱阳湖区家鱼生长期平均为258天左右,≥15℃水积温为6500℃根据水积温的季节变化可以科学的确定投饵量.家鱼人工繁殖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按排人工催产孵化的气象条件是:当春季≥10℃积温达800℃时,鲢鱼性腺成熟;≥1000℃时,草鱼性腺成熟;鱼苗胚胎发育适应水温为17—31℃;鱼苗胚胎发育最适水温为23—26℃;孵化过程骤变温达5℃以上,鱼卵将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6.
小麦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因为壮苗成穗率高.壮苗的标准一般是:主茎生长5~7片叶,叶宽色深,冬前3~4个分蘖,5~7条次生根. 冬前壮苗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密切,在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要是由播种时的温度和播种到入冬前的累积活动温度决定的.有关研究指出,小麦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0℃,分蘖的适宜温度为6~12℃.  相似文献   

7.
寒冬腊月里,一阵冷风刮来,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打个冷颤(俗称打哆嗦),这是为什么呢?打哆嗦这是人体的一种御寒生理反应.它是骨骼肌的一种不随意的收缩活动,骨骼肌收缩时会产生大量热能.有人测试:裸露身体在22.5℃时1~2小时即可出现打哆嗦(战栗).气温越低,战栗就越强,产生热  相似文献   

8.
玛曲草原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及牧草产量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甘肃省玛曲县气象站1985~2005年生长季4~9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蒸发量、≥0 ℃积温以及牧草产量资料对年序列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出光热水配置对牧草产量影响显著;模糊聚类的结果与≥0 ℃积温的强振荡波和次强振荡波的迭加有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4月降水对牧草返青至关重要,6月气温对牧草分蘖和抽穗影响最大,7月降水对牧草抽穗和开花作用明显;其次,5月、7月日照,5月气温、9月降水对牧草生长发育也有较大影响.牧草产量的突变点与气候突变点重合,认为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或累积效应是引起牧草产量突变的原因.由于玛曲草原气候生态系统复杂,对牧草产量进行GM (1, 1)建模预测,对认识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牧草生长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棉花纤维生长发育时期的热量条件充足,则达到优质指标的棉纤维数量多、质量好。反之,棉纤维生长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积温数量少,持续日期短,则达到优质指标的棉纤维数量少,质量差。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棉纤维形成时期所要求的温度指标,南北疆棉花铃期热量分布特征与棉花品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的地理分布,乃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合理布局及产量,都与某一地区的热量条件有密切关系.麦茬棉(收麦以后播种)在关中地区能否大面积种植?产量如何?是当前有关部门和广大棉农议论的热点问题.现就关中灌区的热量条件,结合有关试验资料,进行如下分析,供生产单位参考.一、麦茬棉生长期间的热量条件中棉10号属陆地棉早熟品种,是夏播棉采用的主要品系.据报导,中棉10号品种从播种到开始吐絮一般为120天,需要≥10℃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天气形势及各种物理量值、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4月11日傍晚到夜间发生在贵州省中部、西部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成因,结果发现:高原东移低涡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增强了气层的不稳定性;0℃层高度(600 hPa)和-20℃层高度(400 hPa)有利于冰雹生长.强对流天气发...  相似文献   

12.
一些学者认为:植物的生长要求一定的昼夜变温,他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温周期现象”。试验证明,如茄科作物的生长,主要是受夜温影响,夜温低,西红柿长的快,棉花加速开花,高梁提早成熟。当最高、最低气温均在作物适宜生长范围内,白天的高温与夜间的低温均有利于作物生长。因而气温日较差的分析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但与季节、高度有关,而且与地形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林之光 《气象》1980,6(1):35-36
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指的是白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不仅与贴地层的气象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物理属性有关。“霜冻”指的是作物生长季节里因近地层气温降低而形成的一种低温冻害现象,我国气象部门在对外进行预报、情报服务时一般以地面最低温度≤0℃作为霜冻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1991-1992年两年多时间的多次试验表明:孢子在经历日平均气温15℃以上、积温61.0℃时即可萌发,适宜的培养基湿度为60%-70%,光照以完全黑暗更为理想。虽温度升高孢子萌发率逐渐增大,但达到32℃以上时,孢子萌发明显受阻。环境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菌丝生长的速度,以23-27℃为最快。菌丝生长期间适宜的培养基湿度是63%-67%,光照以完全黑暗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张丽华 《贵州气象》2002,26(2):30-32
该文是锦州市气象科研所螺旋藻课题组利用日光温室养殖螺旋藻的试验研究初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螺旋藻的生长繁殖与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当光照在 1.0~ 2 .0万lx ,水温在 2 6~ 32℃范围内 ,是螺旋藻生长的最佳条件 ;光照≥ 5 .0万lx ,水温≥ 34℃ ,部分或全部螺旋藻因受灼伤漂白致死 ;光照≤ 0 .5万lx ,水温在 10~ 2 0℃ ,螺旋藻基本不生长 ,呈休眠状态。还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 ,研制出一套温光调控措施 ,为辽西地域发展螺旋藻生产探索出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生育与气象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区东部地区设置基点,探讨紫花苜蓿与温度、光照、水分等气象条件的关系。试验调查综合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对温度的反应较敏感,生长发育期适宜温度在12—24℃。光能利用率与生长发育、生长状态、株型结构、叶面积指数等有关。紫花苜蓿在分校至结荚期耗水量增多,产草量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植株生长适温为14~18℃,参根形成的最佳温度为13.2~12.4℃,秦岭山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在17.5℃以上,应为种籽参基地,在17.5℃以下地区为商品参基地;气候冷凉地区参根大,品质良;在低海拔地区,西洋参宜种在北坡、东北及西北坡上,在高海拔地区,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可种植在南坡及川道上。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处低纬,冷空气南下到达常是强弩之末了。但有时在一定的环流形势下也能造成广西寒潮天气。它给作物造成危害极大,是我区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主要分析造成广西寒潮的形势特点,并建立中期预报的一些方法。 一、寒潮概况 1.标准:根据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亚热带作物生长情况,划定标准如下:①过程日平均总降温≥9℃(48小时内降温≥8℃),过程日最低气温桂北≤7℃,桂南≤8℃。②全区性寒潮,桂北(取四个站桂林、柳州、河池、梧州)有两站以上,桂南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2月至1985年元月中旬,持续30多天的严寒天气,给克拉玛依油田造成了678.40万元的经济损失.说明冬季低温严寒天气,是石油工业生产中的灾害性天气,而且对石油生产的危害不亚于大风灾害. 一、严寒天气概况 1984年12月,由于寒潮和强冷空气的频繁活动,月平均气温低达-22.7℃,比历年同期平均偏低10.5℃,比历史上最冷的1967年元月份平均气温还低.其中上旬平均为-15.2℃,比历年偏低7℃,中旬平均气温为-23.9℃,比历年偏低11.8℃,下旬平均气温低达-28.5℃,比历年偏低12.7℃.最低温度为-34.3℃突破了12月份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20.
发育进程是作物的生理年龄,发育模式是作物生长模型的时间指针.但目前的发育模式只关注某时段(日)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的影响,其准确率也难以满足作物生长模拟的需求.根据作物发育速率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还与其所处发育期有关的理论假设,重构发育进程模式,并利用1980-2019年我国甘蔗发育实测数据进行模式适应性分析,比较传统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