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岩性及沉积环境的差异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颜色等特征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区马五5亚段可分为盆缘坪和台内盆地两个亚相及缘内(膏)云质洼地、缘内云坪、缘内灰坪、缘内云灰-灰云坪、盆地(膏)云质洼地、灰云-云灰质盆地及灰质盆地等微相。沉积微相平面上表现为,马五52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抬升,中央古隆起带露出水面;北部地区发育缘内云坪-云质洼地、缘内灰云-云灰坪和灰质盆地;西部地区为缘内云坪-云质洼地、缘内灰云-云灰坪;中部地区为灰质盆地,间夹云灰盆地及盆内云质洼地;马五51时期,北部地区主要发育缘内云坪-云质洼地;西部地区为缘内云坪-云质洼地;中部地区为灰质盆地及盆内云质洼地。盆缘坪和台内盆地的低洼处有利于发生同生期后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对生成较大规模的泥粉晶白云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浙江地质志(1985),在浙西北火山活动带内可划出九个构造火山盆地和七个火山洼地。在这些盆地和洼地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分布最广,白垩纪火山岩仅出露于个别盆地或洼地中。本文主要讨论晚侏罗世的酸性火山岩地层的同位素地质年龄。  相似文献   

3.
高俊杰 《地质论评》1959,19(2):69-70
矗立在新疆中部的东天山是古生代末期形成的褶皱带。其中最主要的山脉有巴里坤山、博格多山、博乐霍乐山、乞尔高斯套、阿弗拉尔山、纳拉特山、却尔塔格、塔什伽尔塔格、阔克帕白套与哈里克山等。较大的洼地有吐鲁番盆地、伊犁盆地、康米什洼地、特克斯洼地及南缘的破城子洼地。其南界大致经过乌什、阿克苏、库车、库尔勒、辛格尔向东延伸。  相似文献   

4.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的富集规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主要富集在黄水河与桑干河的河间洼地及洪积-冲湖积平原的交接洼地,盆地中心的山阴一带是砷的主要富集区。垂向上,富集在2 0~2 0 0m承压孔隙水中。其中,2 0~40m及10 0~15 0m是主要富集段。盆地周边广布的太古界变质岩及中生界煤系地层是砷的原生物源,盆地内富含有机质的湖相沉积物为次生富砷介质,水化学还原环境是砷由沉积物向地下水中溶解的主要因素。断裂凹陷、低洼地形及细粒的含水介质是形成砷富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南部震旦系八道江组叠层石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南部三统河、浑江、鸭绿江等盆地,广泛发育的八道江组叠层石组合特征。并根据微古植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区域地层对比资料,认为八道江组所含第六叠层石组合,它与我国南方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大致相当,其时代属晚震旦世。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发育模式和天然气生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源于奥陶系烃源岩的天然气,奥陶系浅海台地及边缘相有机质沉积和烃源岩的分布和评价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经过野外和岩芯采样分析,利用实测TOC标定的200余口探井测井信息识别出TOC较高的烃源岩空间分布;通过岩性组合和沉积环境分析,提出了盆地中东部的海侵期水体较深洼地和海退期咸化洼地、盆地西南缘的低水位深洼槽和高水位浅洼槽发育TOC含量较高的烃源岩;并且通过热模拟实验证实,这些烃源岩生气率在290~325 ml/gTOC,能够形成自生自储型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应用"印模与残厚组合法"恢复岩溶古地貌,在4种二级地貌类型(岩溶高地、岩溶陡坡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划分的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划分为峰丛洼地、丘峰谷地、溶丘洼地、峰丛垄脊沟谷、峰丘洼地、丘丛垄脊沟谷、岩溶谷地、溶丘平原等8种三级地貌类型。并在垂向岩溶分带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古岩溶地貌条件下的岩溶发育特征及充填机制。研究认为:岩溶高地为区域补给区,发育溶蚀裂缝和溶洞系统;岩溶陡坡地为补给-径流区,以高角度溶蚀裂缝为主;岩溶缓坡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发育暗河管道系统;岩溶盆地为排泄区,岩溶缝洞充填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航片、卫片验证、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700~ 2000m,完成于老第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200~ 1500m,完成于上新世末;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800~ 1200m ,形成年代为3. 4~ 1. 8Ma B. P. 。高夷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老年期地貌景观; 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山间盆地、岩溶台面、河谷盆地、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永安盆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永安盆地为一山间洼地,四周低山环绕,北为南金山,海拔568米,西北牛角顶山,海拔966米,西南猫仔鼻山,海拔669米,东南文笔山,海拔932米。盆地内地形切割较强,丘陵起伏。东部为第三纪红色地层构成的丘陵素以丹霞地貌著称;西北部以二叠系灰岩构成的岩溶区,溶洞、溶斗繁多,石芽丛生,溶蚀洼地发育。区内水系发育,燕江、沙溪贯串南北,形成条形谷地,河流两岸发育Ⅰ—Ⅲ级阶地。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  相似文献   

10.
林东燕 《福建地质》2008,27(2):130-136
云山火山喷发盆地是福建省早白垩世最典型的火山构造,通过对云山火山喷发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认为云山火山喷发盆地的演化与闽江口—永定断裂带的右行走滑有关,早白垩世初由于走滑断裂带在云山一带拐弯,在进一步走滑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化成具有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性质的火山构造洼地。随着主断裂的生长,北东东向的拉张区不断扩大,在拉分盆地发育末期,这种拉张作用遍及整个盆地。拉分盆地还控制了外围金、银、铅锌等矿床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高丽英  何云霞  李铸泰 《吉林地质》2007,26(3):29-34,57
新安铜镍矿产于龙岗陆核南西端,与赤柏松Ⅰ号中型镍矿床、金斗等小型镍矿床构成了龙岗陆核东西成矿亚带,其南部为元古代浑江凹陷。本文通过对新安铜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该矿床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矿体,即晚期岩浆熔离型矿体和侵位—熔离—贯入式矿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地质精细烃分析仪对江汉盆地、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汤原断陷、济阳断陷的泥岩、灰岩以及现代生物体等多种样品进行轻质烃的定量检测及其组分的定性分析,进而研究了各种生油岩样品中所含的轻质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桓仁地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辽东台背斜太子河浑江古坳陷的东端,北邻铁岭―靖宇古隆起,南部与营口―宽甸古隆起毗邻。区内构造异常复杂,各期构造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吕梁期、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等,其中燕山期构造活动尤为突出。区内矿产主要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类型分为矽卡岩型及热液型两类。矽卡岩矿床呈EW向分布于燕山期侵入岩体周围;热液型矿床主要分布于酸性-碱性侵入体的两侧,呈NE向分布;钼矿不仅呈NE向分布于酸-碱性岩脉两侧,还充填于节理裂隙中。  相似文献   

14.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众多地质工作者十几年的系统深入工作使吐-哈油田侏罗系的煤成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侏罗系煤系泥岩和煤岩成烃的潜能不足以解释目前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规模。在吐-哈盆地西部科牙依凹陷三叠系中首次发现的厚层烛藻煤,具有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能大的特点,是该盆地最好的烃源岩类型。该类煤的发现不但对评价该地区前侏罗系生油前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侏罗系煤成油类型多样化也具有启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烛藻煤既可能是台南凹陷前侏罗系油藏生烃物质之一,又可能对侏罗系油气藏有所贡献。在中三叠世时的科牙依凹陷和台北凹陷、早侏罗世时台北凹陷中部的丘东洼陷、早二叠世晚期的台北凹陷北部等地区均为炎热半干旱、半咸水、强还原的深湖环境,均可能发育丰富的烛藻煤等腐泥煤类,它们与湖相泥岩共同对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生烃物质。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生烃条件十分相似。除此之外,幔源物质可能对吐-哈盆地的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浑江末前寒武纪丝状藻类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林志  乔秀夫 《地质论评》1992,38(2):140-148
本文初步探讨了吉林浑江晚前寒武纪丝状藻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这些丝状藻类产自晚前寒武纪不同层位,大多属蓝绿藻类。通过对丝状藻类整体面貌和个体丰度的分析,笔者将其划分为三类即:藻席型、孤立生存型和其间的过渡类型。根据对现代丝状藻类生态及环境的研究,采取比较古生物学的方法,具体讨论了浑江地区晚前寒武纪丝状藻类的指相意义。根据沉积学与事件地层记录分析的沉积环境模式与对丝状藻类环境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万利特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凹陷,此前,因勘探程度低,凹陷内部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层不清楚,含油气远景不被看好。通过近期在凹陷内的一口深探钻井,对该凹陷的石油地质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万利特凹陷与二连盆地、宗巴音凹陷具有相同的地层层序,凹陷的主体沉积为下白垩统陆相沉积,与邻近的宗巴音凹陷一样,具有较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7.
巴彦浩特盆地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研究,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文章探讨巴彦浩特盆东部坳陷石炭系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从油气运移动力学角度分析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规律及原因。以盆地主要成藏时期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活动为基础,结合该时期的构造格局,计算出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流体势,明确流体势场表现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总体上表现为自坳陷东部及南部向西部及东南部降低的规律,高势区分布范围较小,主体位于坳陷的东部及南部。在此基础上,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区8个油气运聚单元。上述流体势特征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较好的油气运聚单元是未来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18.
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  马雪梅 《水文》2019,39(3):87-91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松辽流域水文成果发生较大变化。原有松辽流域径流系列至2000年,洪水系列仅至1998年,流域现有水文设计成果已经不能反映流域目前的水文情势。松辽水利委员会根据《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任务书》的要求,开展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工作,对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总面积78.23×10^4km^2范围内选定的63个水文站和工程点进行水文设计成果复核,将系列延长至2010年(其中黑龙江、松花江、浑河流域延长至2013年),分别进行设计径流及设计洪水成果复核,分析得出10多年来松辽流域水文成果的变化结论,提出推荐采用的水文成果,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侏罗系、白垩系,其次为石炭一二叠系、古近系和新近系,根据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可划分为七个含煤区带。截至到2007年末,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0.4亿t,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5年。在19个主要生产矿区中辽源、浑江、舒兰、蛟河以及珲春等勘查程度较高,大多数老矿区外围和主要聚煤区带大部地区处于预查一普查阶段。通过分析提出实现找煤工作新突破的4个方向:①老矿区(矿井)的外围和深部找煤;②推覆构造下和玄武岩盖层下找煤;③松辽盆地西缘和东缘找煤;④东部山区勘查空白区找煤。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评价其资源潜力,为该区寻找油气战略接替区提供科学依据。以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查和研究,首次获得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流,在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海相新层系油气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综合区域调查、平衡剖面反演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获取柴达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期次;结合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石炭系埋藏史,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油气地化指标,研究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埋藏史主要表现为快速埋藏期、稳定期与强烈抬升剥蚀期,新生代以来沉降史与抬升剥蚀史存在着差异;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主要表现为“存在二次生烃,晚期生烃为主”的特点,主要受该区构造运动控制;柴达木盆地热演化总体表现为缓慢降低的趋势,主要受控于柴达木盆地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活动。调查分析表明,新层系石炭系油气条件良好,资源前景广阔,是柴达木盆地下一步勘探的接替层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