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质论评》1959,19(1):27-27
广东省地质局最近在龙门县龙山系地层中发现笔石,含笔石地层与上复泥盆纪地层为不整合接触。这一事实澄清了  相似文献   

2.
<正> 地层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元素组成在地层中元素富存形式及其演化,即地层中物质元素组成的时空规律(侯德封,1959)。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变反映了自然条件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历史,元素的共生组合揭示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条件,所以地层地球化学是地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生物群兴衰、演替绝灭的历史,及其与环境介质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皖南赣北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和胡乐组含笔石黑色岩系发育较好,地层出露完整,笔石化石丰富,笔石带序列齐全,生物地层研究较为详细(许杰,1934;陈旭等,1964;钱  相似文献   

3.
戎嘉余  詹仁斌 《地层学杂志》2004,28(4):300-306,i001
志留纪初的扬子海底域大都被缺氧水占据 ,黑色笔石页岩 (称龙马溪组 )广泛发育 ,底栖生物难以存活 ;但表层水域仍然充氧 ,是笔石等生物的生活场所。在上扬子海南缘的近岸、浅水区 (贵州北部 )繁衍了腕足动物及三叶虫等壳相生物 ,笔石稀少或缺失。相关地层长期被笼统地归于龙马溪组而没有其他名称。现以贵州湄潭牛场高滩剖面为依据 ,将该地原归“龙马溪组”的地层新建为牛场组 ,按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最新要求 ,描述命名剖面 (地理位置、岩性特征、生物组合、顶、底界线、厚度、横向延展、与上覆、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 ) ,讨论它与相关地层的区别与对比等。牛场组底部因发现笔石而确定了地层位置 ;其顶界因尚未发现可资肯定时代的化石 ,只是根据区域对比推测其时代归属。研究结果表明 ,牛场组代表兰多维列 (L landovery)世早—中期、黔中古陆以北近岸、充氧、浅水的非笔石相地层 ,在黔北遵义、湄潭、思南一带发育 ,这一适宜于底栖生物生存的正常浅海环境为大灭绝后壳相生物的复苏与辐射提供了基本条件。与牛场组相当的地层包括标准龙马溪组下部的一部分和标准香树园组的下部 ,前者以黑色笔石页岩为特征 ,后者以瘤状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江西崇义地区奥陶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1978年,笔者对江西崇义县思顺—过埠一带的奥陶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证实该地有印渚埠期、宁国期、胡乐期、(氵韓)江期、石口期和五峰期含笔石动物群的地层。由于肖承协等(1975)对该区牛皮湾一带的宁国期地层及笔石动物群已有论述,本文只报道该区中、晚奥陶世的含笔石地层。我国中奥陶世晚期((氵韓)江期)和晚奥陶世早期(石口期)地层,除祁连山和赣西南地区外,均为壳相沉积。因此,对崇义的(氵韓)江期和石口期笔石地层的研究,将为我国奥陶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一些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广西钦州、玉林地区的志留系和泥盆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正> 广西钦州、玉林地区是研究中国南方志留系、泥盆系,特别是含笔石、竹节石地层的重要地区。这个地区的志留、泥盆系是由广西区测队、广西第三地质队等单位最先研究的。汪啸风(1977,1978a)曾著文发表了钦州的志留纪地层和笔石动物群。玉林地区的泥盆纪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牙形石在划分志留纪地层中的重要性仅次于笔石.但它对划分和对比介壳相志留纪地层中的作用又优于笔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欧洲、北美志留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经Walliser,O.H,Aldridge,R.J和Rexroad,C.H.等人的研究,已初步建立了这些地区的志留纪牙形石系列.我国志留纪地层分布广泛,特别是介壳相志留纪地层.这就为志留纪牙形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境内的早志留世笔石地层仅分布于西南部淅川一带,不仅笔石丰富,而且还有许多其它门类的化石产出,是一套典型的混合相沉积。1957年,马杏垣、邓永高在本区胡家泉一付家营测制剖面,采得零星的笔石化石,方确定志留系的存在。1958~1961年间,北京地质学院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后凹—岭上志留系剖面(图1),获得一些笔石化石,但对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仍没能给予恰当的解决。1978年以来,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王德有等在豫西南开展地质工作,使本区早志留世笔石  相似文献   

8.
江西玉山古城一带早、中奥陶世笔石地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江西玉山北部古城—带奥陶纪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其中,早奥陶世宁国组与中奥陶世胡乐组属于深水笔石页岩相沉积,含笔石丰富,是我国笔石序列完整的剖面之一。陈旭、韩乃仁(1964),陈旭、杨达铨(1988)先后做了笔石带的划分工作。 古城陈家坞(印渚埠组顶部至胡乐组)剖面,厚86m。逐层采集化石114层,获得笔  相似文献   

9.
浙西及邻区下奥陶统牙形刺序列及不同相区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伦淇  杨达铨 《地层学杂志》1991,15(1):26-34,T002
<正> 浙江省常山县黄泥塘,江山市拳头棚及江西省玉山县山头底等地(图1)下奥陶统宁国组主要为笔石相,偶夹石灰岩透镜体,化石丰富,化石带齐全。少量的牙形刺可直接采自页岩层面,大部份从灰岩中酸解出。由于页岩中含笔石,灰岩透镜体中产牙形刺,使笔石带和牙形刺带得以相互引证,进而为笔石相和壳相地层的对比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北山地区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了北山地区的工作,其地质研究程度速迅提高,地层的研究工作亦有新的进展,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项新成果。北山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是甘肃省地质局区调队1966年于甘肃省肃北县罗雅楚山最先发现的,并命名为黑尖山组。1974—1980年,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区测队相继在中蒙边界黑鹰山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工作,于黑鹰山—居延海一带的圆包山及小狐狸山两地先后发现含笔石的早志留世地层,由于该地岩性和黑尖山组岩性有明显差异,而且笔石化石丰富,故另起新名为圆包山组(图1)。  相似文献   

11.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12.
引言江西西部的笔石地层是在近几年才发现的。1961年,江西省地质局区测三分队首次在宁冈县棋子石的前泥盆纪“演吉岭系”浅变质岩系中发现了奥陶纪笔石。1962年,我队地层组先后在永新、宁冈及井冈山等地(图1)详细测制剖面,系统采集化石。此次采获的化石很多,全属笔石。这里仅就上述地区的笔石地层剖面予以介绍,提供参考。江西西部奥陶纪笔石地层,过去尚无报导。因此,这些材料的研究,对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分组建带工作都很有帮助。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中奥陶统上部(如砚瓦山组或宝塔组)多为介壳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笔石极为少见,但本区则全为笔石碎屑岩相。因之,江西西部笔石地层的研究及与邻区对比,对了解我国古地史发展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五峰组-龙马溪组含笔石富有机质页岩是中国目前最成功和最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标.由于缺乏镜质体,该地层的成熟度一直存在争议.以雪峰山西侧北缘富含笔石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采用笔石表皮体反射率来表征其成熟度特征.该套页岩笔石含量丰富,以非粒状笔石表皮体为主,其具有二轴晶光性特征,最大反射率(GRmax)和双反射率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成熟度越高的笔石表皮体表现出更强的各向异性.同时,该套地层中也含有丰富的沥青颗粒,其随机反射率与笔石表皮体的最大和随机反射率也呈现了正相关性,其各向异性更弱,但其成因复杂,且颗粒细小,测定较困难,因此,相对而言,作为热成熟指标,笔石表皮体反射率更占优势.雪峰山西侧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含笔石页岩的成熟度较高,EqVRo值均为3.10%以上,达到了过成熟阶段,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海南岛西部大广坝地区一套浅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笔石,经鉴定属双笔石类。有关此套地层的时代归属长期存在争议,先后划归为寒武纪、前泥盆纪、泥盆纪-石炭纪、石炭纪、二叠纪,笔石的发现为其时代归属提供了依据,并进一步证实了该区晚奥陶纪-早志留纪地层的存在,为海南岛中北部地区奥陶纪-志留纪深水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时代归属、及海南岛含笔石地层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古生物地理分区、沉积相、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及大地构造格局的研究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朴 《地层学杂志》2001,25(2):123-124
首次报道西昆仑坎地里克地区奥陶纪的含笔石地层 ,并建立秋久博依那克组 ,其时代属晚奥陶世卡拉道克(Caradoc)期  相似文献   

16.
傅力浦 《地质论评》1983,29(6):566-566
以往人们都认为,南秦岭南带高滩兵房街小区,下奥陶统含笔石地层与上覆下志留统呈假整合接触,其间缺失中和晚奥陶世沉积。1979年笔者同宋礼生在紫阳巴蕉口原下志留统硅质板岩的下部发现以叉笔石为主的晚奥陶世笔石动物群。1980年笔者同杨景华、秦克岭、苏福信又赴巴蕉口,采得丰富的五峰期晚期笔石,计有:Dicellograptus ornatus Elles et Wood(多),D.  相似文献   

17.
江西玉山早奥陶世笔石动物群的分带及分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江西玉山具有完整的下奥陶统宁国组含笔石地层,陈旭、韩乃仁(1964)建立了下奥陶统笔石带,限于当时的标本采集,分带尚不够精确。1979年秋,笔者与邹西平、李罗照在玉山山头底(李家蓬)、会英亭、牟家坞等地测制剖面,获得了比较可靠的笔石分带。本文  相似文献   

18.
笔石、几丁虫和虫牙反射率在热成熟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中国湖北黄陵背斜周缘11条奥陶纪、志留纪地层剖面的笔石,几丁虫和虫牙反射率的研究,结合相同或邻近层位牙形石色变指数(CAI)和分散有机质成熟度的红外光谱鉴定,进一步证明:笔石、几丁虫和虫牙的反射率具有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反射率径迹,因此,在不含镜质组的前泥盆纪地层中,它们可以作为热成熟度的指示。笔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的光学特点,在平行层面所切笔石光面上测量笔石最大油浸反射率,对确定含化石母岩的成熟度最为合适。几丁虫和虫牙具有各向同性的光性特点,因而它们的光面仅显示反射率而无双反射率。笔石、几丁虫和虫牙反射率分布趋势的分析表明,可以将本区奥陶系与志留系划分为3个成熟度区。并对各区形成油气的潜在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其结果与牙形石色变指数和有机质红外光谱分析,所证明的区域有机质成熟度分布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桂北兴安奥陶纪至志留纪初笔石序列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兴安发育有一套奥陶系至志留系底部的含笔石浅变质的碎屑岩地层,自下而上可分成3个岩石地层单元,即升坪组(下部),黄隘组(中部)和田岭口组(上部)。这些地层的笔石自下而上可分为奥陶系Corymbograp-tus cf.balticus层,Expansograptus hirundo带,Exigraptus clavus-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带,Didymogra-ptus artus带,Dicellograptus sextans带,Leptograptus flaccidus trentonensis层,Dicellograptus elegans层,Dicel-lograptus ornatus带,Appendispinograptus venustus层及志留系底部的Neodiplograptus modestus层。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笔石的研究主要用于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对笔石与页岩气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充分利用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钻井地质资料、实验分析资料和测录井资料,结合不同沉积环境的笔石类型,将JYDA-E井奥陶系五峰组分成4个笔石带(WF1-WF4)、志留系龙马溪组划成6个笔石带(LM1-LM7,LM2缺失),其中WF2-LM4的TOC含量高、有机孔隙发育,属于页岩气有利开发层段。研究发现:笔石的演化和有机质的富集具有相同的沉积环境;笔石的丰度和TOC、有机孔隙度以及气测全烃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笔石的演化对页岩有机质丰度、有机孔的形成具有一定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含气性,属于页岩气储层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和笔石的形成演化存在成因上的关联,这对页岩气储层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