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约诞生于50亿年前,先后经历了前寒武纪、击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漫长的地质时期。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四纪约始于200万年前,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我国青藏高原的喜玛拉雅山脉就隆起于第三纪末的中新世和第四纪。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的气候曾经历过一些较为寒冷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冰期大约占地球历史的卜5-10%,二三百万年前,地球的气候进入7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第四纪冰期。虽然未次大冰期已于一万年前结束,但至今地球上的一些地方仍存留有它的痕迹。例如在我国著名的庐山就存在第四纪冰川擦过的…  相似文献   

2.
古气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武  黄建斌  闻新宇 《气象》2012,38(3):257-265
回顾了近20~30年古气候的研究进展,包括下列问题:雪球和热力极大期、冰期-间冰期旋回、古季风、D/O循环和H事件、全新世季风、全新世气候突变、气候变化与古文明、近2000年的气候。研究表明,第四纪前的气候变化中CO_2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CO_2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这说明虽然影响机制不同,但是温室气体和气候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面临着冰期来临的威胁。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可能推迟下一次冰期的到来。21世纪全球变暖仍将继续,人们可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是尽可能地降低变暖的速率,以及可能达到的变暖峰值。  相似文献   

3.
1.引言据推测,黄赤交角,或行星轴与垂直方向的倾角,在该行星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是,最近Kukla等(1981)讨论了与米兰柯维奇冰期理论有联系的地球黄赤交角微小变化(从现在的23.5°变化±1.5°)的潜在气候效应。在本文中引用了最近100年左右的许多观点,即在地球历史中,黄赤交角曾经出现过很大的变化。例如Wolfe(1978)根据古植  相似文献   

4.
一 45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气候一直是十分稳定的,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海洋和大气一直维持着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然而,在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气候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过去三百多万年以来,冰期和目前所处的间冰期大约每隔十万年交替一次。把时钟拨回到一千五百万年以前,就会发现那时的地球在两极几乎没有永久冰层,气候总的说来暖和得多。在过去几亿年里,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末次盛冰期青藏高原大范围冰盖存在可能性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4组数值敏感性试验,利用BIOME3生态模式对末次盛冰期中国大陆植被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再次研究了该时期青藏高原大范围冰盖存在的可能性问题.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大陆植被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总体呈退化趋势;在降温5℃、降水减少10%、二氧化碳下降145×10-6和地球轨道参数轻微变化的情况下,青藏高原约1/2的地区已经被冰覆盖;进一步的降温和干燥则会加大高原冰的覆盖面积和大陆其余地区植被的退化.  相似文献   

6.
冰期-间冰期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2.5 Ma BP)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冰期-间冰期旋回.目前我们正处于间冰期中,气候温暖.这个间冰期地质学家称为全新世,是从11.5 kaBP开始的,至今已延续了1万年以上.而在此之前是距我们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末次冰期.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质学考察材料分析,西北地质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是非常寒冷的大冰期与温暖的大间冰期反复交替出现,以温暖气候为主。第一次大冰期为震旦纪大冰期,第二次为第四纪大冰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计算了黄道倾斜的温度灵敏度参数,其中考虑了天顶角反馈、生物反射率反馈和潜热反馈。经过计算表明,在有冰雪反射率的情况下,天顶角反馈的重要性,以及反馈机制在米兰柯维奇冰期理论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全球性的冰期气候背景对中国东部气候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还以第四纪冰期庐山气候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计算了冰期黄山、天目山的温度与冰雪质量平衡,指出冰期低温的春秋季十分有利于降雪和冰雪积累的。文中经过理论推算得出第四纪中国东部山地的雪线高度;它与地理地质学的考察结果很相近。最后计算得出,在有利地形条件下,黄山500年的冰雪净积累厚度可达200米以上,天目山也接近于1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球模式CCM3嵌套区域模式MM5的方法研究了末次盛冰期海陆分布、植被和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对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与现代相比,末次盛冰期东亚地区海陆分布发生的变化造成这一地区冬季减温,夏季增温,这个变化对中国东部近海地区的温度和降水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对降水的影响。它使得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减少,由此造成的降水减少占末次盛冰期降水减少的25%—50%。海陆分布的变化对内陆和中国西部地区影响很小。末次盛冰期中国东部地区植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温带和寒带植物南移,热带植物的覆盖范围减少。中国东部地区植被的巨大变化对温度产生了影响,使该地区冬季增温,夏季减温,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大。末次盛冰期全球气候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变化。它使得中国地区的温度和降水产生显著变化,这个变化造成中国地区温度降低,并且决定了温度变化的主要分布和变化特征,东北地区是中国末次盛冰期降温最大的地区,青藏高原的降温超过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等。同时,大尺度背景场的变化还控制着降水的变化,末次盛冰期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降水的变化几乎完全是背景场变化引起的,其对华北和华东地区降水的影响大约为50%—75%。综合我们研究的影响末次盛冰期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海陆分布变化、植被变化、CO2浓度变化和地球轨道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10.
总结回顾了二十年来古气候研究的进展,着重揭示古气候变化的事实.共分析了10个问题:(1)威尔逊旋回,(2)冰河时代,(3)生物大灭绝,(4)人类走出非洲,(5)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旋回,(6)下一个冰期何时到来,(7)末次冰期冰盛期,(8)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9)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10)全新世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