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前关于思茅地块西缘大凹子组的形成时代仍有分歧.在思茅地块西缘大中河剖面采集了硅质岩、砂岩、凝灰岩和玄武岩,通过放射虫组合和锆石U-Pb年龄方法,厘定其地质时代,并结合区域资料恢复地层序列.通过详细剖面实测,发现该剖面由6个地层断片组成:第一、四断片以含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放射虫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第二、五断片以火山碎屑岩、具有鲍玛序列沉积特征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中期至早泥盆世;第三、六断片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早期.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思茅地块西缘分布的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和含放射虫硅质岩地层层序代表了志留纪到早石炭世早期的岛弧火山-沉积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2.
下扬子区五峰组火山碎屑岩与放射虫硅质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五峰组的研究始于1931年,至今60余年,对其成因争论不休。本文主要通过对句容仑山的五峰组的重新研究,取得两项重要发现。一是发现硅质岩层间夹有97层以上火山碎屑岩,二是发现硅质岩中含有大量放射虫。研究表明火山碎屑岩以中性到碱中性为主,与大陆边缘强烈拉张的陆壳源岩浆作用有关,放射虫硅质岩为深海环境的火山-生物作用成因。  相似文献   

3.
李志明 《云南地质》2010,29(2):182-184
孟连地区位于三江褶皱系西南部分,晚古生代冈瓦纳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该带发育一套由超基性-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砂岩、泥岩与硅质岩组成的岩石组合。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新建火居组,属次深海相环境。讨论其时代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沿康古尔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分布。主要由细碧岩、角斑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有硅质岩、灰岩及碎屑岩夹层或凸镜体。细碧岩具枕状构造,属深海拉斑系列。比值蛛网图显示其形成于板内,且经过地壳物质的混集作用。硅质岩凸镜体中含放射虫。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碎屑岩的物源比较复杂多样,显示了混杂堆积的地球化学特点。据此认为梧桐窝子群是一套混杂堆积,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古板块的俯冲带上。  相似文献   

5.
华北石炭系火山事件沉积新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蓉 《中国地质》1993,(2):22-23,T001
1965年秋作者曾在贺兰山北段石盒子组中发现过数层火山碎屑岩.1989年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作者与有关同志在河北兴隆、两淮、辽宁、山东、华北西缘等地的石炭系中均首次发现了若干层火山碎屑岩或沉积火山碎屑岩(照片l~8).后来我们还发现:华北地区无论在二叠纪还是石炭纪,火山事件都相当频繁;从本溪组下部开始出现的火山沉积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石炭系以太原组中部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和火山凝灰岩岩石类型的特征研究,认为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硅质岩是由远源的火山喷发物提供了SiO2的来源,造成有利于硅质生物大量繁殖的条件,死后堆积海底,最终转变为层状放射虫硅质岩。从而进一步推断,本区中、上奥陶统的沉积形成于海平面大规模上升的远洋或半远洋的深水环境。火山凝灰岩则是岛弧火山喷发的产物,反映本区曾一度是华北板块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北部边缘部分。  相似文献   

7.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二段两类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碎屑组成和火山碎屑岩相研究.结果显示, 火山碎屑搬运除受火山作用激发控制外, 还受牵引流、重力流以及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机制影响.火山碎屑微观特征、成因分析和岩相分析认为, 本区火山碎屑堆积主体为热基浪堆积和热碎屑流堆积, 部分为空落堆积.火山碎屑组成特征为晶屑含量多, 玻屑和岩屑含量少, 且岩屑仅在较粗粒级颗粒组成中存在.研究认为, 本区发育的火山碎屑为沉积环境中的再搬运火山碎屑, 共识别出4种火山碎屑岩相, 河流故道上的热基浪, 河流故道上的热碎屑流, 冲积平原上的热基浪和空落相.建立了松辽盆地东南缘露头区营城组二段河流-冲积平原沉积环境的再搬运火山碎屑岩相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二段两类火山碎屑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火山碎屑粒度特征、碎屑组成和火山碎屑岩相研究.结果显示,火山碎屑搬运除受火山作用激发控制外,还受牵引流、重力流以及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机制影响.火山碎屑微观特征、成因分析和岩相分析认为,本区火山碎屑堆积主体为热基浪堆积和热碎屑流堆积,部分为空落堆积.火山碎屑组成特征为晶屑含量多,玻屑和岩屑含量少,且岩屑仅在较粗粒级颗粒组成中存在.研究认为,本区发育的火山碎屑为沉积环境中的再搬运火山碎屑,共识别出4种火山碎屑岩相,河流故道上的热基浪,河流故道上的热碎屑流,冲积平原上的热基浪和空落相.建立了松辽盆地东南缘露头区营城组二段河流-冲积平原沉积环境的再搬运火山碎屑岩相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雅晨  刘财  范晓敏 《世界地质》2012,31(2):377-382
火山碎屑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测井数据种类繁多以及区域大、层位多等特点,导致火山碎屑岩储层测井参数难于确定。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火山碎屑岩储层为研究主体,在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对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根据岩心分析资料计算其理论骨架参数值。依据孔隙度与中子、密度、声波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多元回归方法应用在孔隙度计算中,实现利用多元回归方法计算火山碎屑岩储层孔隙度。其结果与岩心分析孔隙度比较接近,绝对误差仅为1. 6%,能满足储量计算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冰沟蛇绿混杂岩是阿尔金山红柳沟蛇绿混杂岩带的东段部分,岩石组合包括蛇纹岩、方辉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等。蛇纹岩具高Mg,Mg/Fe值大于9,低Al、Ca、Na、K为特征,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来看,基性辉长岩和洋壳以及洋中脊玄武岩极为相似,而超基性岩与原始地幔较为接近。辉长岩获得锆石SHRIMP年龄为449.5±10.9Ma。蛇绿混杂岩的围岩为一套巨厚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以及部分碳酸盐岩构成,其中含有具有洋中脊特征的枕状构造玄武岩,以及放射虫硅质岩,放射虫时代为奥陶纪中晚期,与辉长岩的SHRIMP年龄一致。这些证据进一步证实了红柳沟一带存在早古生代洋盆的地质事实。  相似文献   

11.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3.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泥盆系层序的新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吉林省泥盆系露头比较零星,地层资料也比较少。1966年李东津等在永吉县黄榆屯西王家街发现泥盆纪珊瑚,长春地质学院等命名为王家街组。分布在磐石县呼兰镇至黑石镇一带的变质岩系呼兰群经郭鸿俊的研究被划为志留—泥盆系,但至今仍有争议。笔者通过珊瑚化石的研究,肯定了原定为志留系的二道沟灰岩为早泥盆世早期地层,又在王家  相似文献   

15.
分布于西秦岭北带的上泥盆统大草滩群(D3dc),被众多研究秦岭的地质学家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后的磨拉石建造,并将这套地层作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最直接、重要的证据之一。我们的工作发现,大草滩群是由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沉积建造的地层体经逆冲一推履构造作用形成的地层叠置系统。因此,原大草滩群予以解体,建议取消。这一认识对探讨北秦岭加里东运动的性质以及整个北秦岭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西秦岭北带的上泥盆统大草滩群 (D3dc) ,被众多研究秦岭的地质学家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后的磨拉石建造 ,并将这套地层作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最直接、重要的证据之一。我们的工作发现 ,大草滩群是由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沉积建造的地层体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形成的地层叠置系统。因此 ,原大草滩群予以解体 ,建议取消。这一认识对探讨北秦岭加里东运动的性质以及整个北秦岭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 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地区泥盆系为新疆地质局区调一队赵子允等(1982)在阿其克库勒湖地区1/100万区调报告中首次报导。1980年出版的青藏高原地质图(1∶150万)将其划为下石炭统。赵子允等根据在阿其克库勒湖以南的一套厚约4000m的碳酸盐岩中含Favosites和Squameofavosites等  相似文献   

18.
A fossil fish assemblage associated with marine invertebrates from the Coonardoo Sandstone (Wallingalair Group) at Boor Hill (eastern limb of Tullamore Syncline) contains phyllolepid and bothriolepid placoderms of probable Late Devonian age. An angular unconformity with the overlying Hervey Group indicates erosion and folding during the Middle – Late Devonian, and evidently younger than the main Tabberabberan orogenic event. Invertebrate remains demonstrate a Late Devonian marine interval, not previously recognised as far west as the Tullamore Syncline, and assumed to represent the global maximum sea-level in the late Frasnian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Frasnian – Famennian extinction event. A phyllolepid placoderm plate from a sedimentary interbed of the Dulladerry Volcanics in the Hervey Syncline compares with abundant phyllolepid material from the Merriganowry Shale Member of the Dulladerry Volcanics near Cowra, and similar occurrences in the Comerong Volcanics and Boyd Volcanic Complex in southeastern New South Wales. Biostratigraphic data suggest a late Middle Devonian (Givetian) age for the Merriganowry Shale Member of the Dulladerry Volcanics, which appears conformable beneath the Upper Devonian Hervey Group.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山中泥盆统砾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于甘肃北山地区墩墩山一带中泥盆统三个井群砾岩内的硅质岩砾石中发现放射虫,经鉴定主要为空滴虫类(Inaniguttids),有两个属:Inanigutta sp.(空滴虫)和Inanibigutta sp.(双壳空滴虫)。这两个属在世界上主要见于奥陶-志留纪,我国华北地区主要产在奥陶纪。表明北山于泥盆纪碰撞造山时,墩墩山之北被抬升成山系,奥陶系含放射虫的硅质岩被剥蚀后向南搬运到墩墩山山前磨拉石盆地中沉积下来。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放射虫的发现为北山地区泥盆纪碰撞造山作用和磨拉石盆地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天水地区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原划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中解体出一套石炭纪沉积地层。根据所发现的牙形刺、珊瑚、非篮有孔虫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