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探讨深井降水布井原则、设计参数的选择与计算等问题;分析深井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总结深井降水施工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铝合金钻杆因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抗腐蚀性好、低磁等优点,在深井与超深井钻探作业中备受关注。在深井与超深井钻进中,铝合金钻杆需要承受巨大的内外压力,因此有必要对钻杆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外压力进行计算与试验,对自行研制的φ147 mm铝合金钻杆进行了静水内、外压试验与弹性力学理论计算校核,7075铝合金钻杆在内压69.51 MPa时持续加压20 min,没有发生泄漏现象;最大抗外压值为107.4 MPa。2024铝合金钻杆在内压48.65 MPa时持续加压20 min,没有发生泄漏现象;最大抗外压值为72.3 MPa。试验表明,铝合金钻杆抗内、外压性能良好,从而保证了铝合金钻杆在深井及超深井钻进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张晓广 《探矿工程》2018,45(11):24-28
为应对伊拉克M油田深井水平井高压盐膏层盐水侵、下部灰岩地层漏、喷、塌和卡等多种风险,同时尽可能降低钻井成本,提高作业时效,开展了深井水平井研究和实践。根据区块作业经验将深井水平井设计为六开井身结构;针对高压盐膏层地层,采用高密度饱和复合盐钻井液技术;在深部灰岩地层实施了一系列定向井和尾管固井技术。上述技术在64H井成功应用,解决了该区块钻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钻井安全性和时效(打破了M油田深井水平井钻井记录)。  相似文献   

4.
深井底板突水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具有模糊性、灰色性和不相容性的特点。建立了深井底板突水的主控指标体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主控因素,应用熵值调整法确定了各主控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的贡献权重。根据灰色物元分析理论,分别建立了线性灰色物元判别模型和最优灰色物元判别模型,采用VB6.0开发了深井底板突水组合灰色物元判别系统。该系统两种模块的并列运行和相互验证提高了判别结果的准确程度,使系统初步具备了受承压水威胁的深井工作面的危险度预测功能。应用该系统进行深井突水案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这表明该系统对深井复杂条件下的矿井底板突水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德备 《地下水》1989,11(4):220-222
阜阳市1958年仅有5眼深井,静水位2m;75年35眼,水位15m;81年93眼,水位35m 左右:现有深井210眼,静水位一般降到65-70m。单片出水量减少,不少深井出现吊泵现象,一些地区井点过密,如市区内莲花路一带,密度为25眼/km~2,市区内出现的降落漏斗达16.8km~2。地面沉阵量最大的地方在  相似文献   

6.
《探矿工程》2014,(8):25-25
本刊讯为提高深井钻探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在深井钻探技术工艺方面有所突破,贵州省地矿局成立了深井钻探技术攻关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在干旱的山丘地区,运用深井孔爆破技术,对近百眼基岩深井孔进行了爆破,成功率达90%以上。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适宜爆破的地质有下列几种: 1、石灰岩类地层: 2、沙岩类地层; 3、花岗岩和玄武岩类地层。从上述地层的深井孔爆破实例看,爆破后,井的出水量大都增加一倍以上,说明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1938-1962年间美国深井钻井情况的统计资料,并着重分析了1962年内深井钻井的发展状况。美国在1962年内共完成了254口4570米以上的深井,深井总进尺为134万米,每口井的平均井深为5200米,美国从1938年以来共钻了 1757口深井,其中有1347口  相似文献   

9.
徐纪人  赵志新 《地球科学》2006,31(4):557-563
地球科学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当前, 如何克服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噪音干扰, 提高观测的信噪比, 成为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开展深井观测是解决地面噪音干扰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解决环境、资源、防灾等科学问题的需求, 世界大陆、大洋科学钻探工程研究以及在钻孔深井内进行的地球物理长期观测得到飞速发展, 并取得了初步的观测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在深井长期观测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示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东海现场开展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的方案及其观测研究前景.东海深井长期观测站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综合性深井地震、地球物理实验观测站, 它是实现我国“入地”科学计划的重要基础, 将开创我国21世纪地球科学观测研究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超大规模超深井金属矿山开采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双超'研究项目")新增研究内容推进会在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中国恩菲总经理伍绍辉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据悉,该研究项目包括超深井建井施工安全管理及超大规模采矿工艺协同关键技术研究等3个课题,共7个专题,旨在研究解决超大规模超深井金属矿山开采面临的一系列安全生产科技难题,提升安全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1.
深井钻进中,随着井深的增加,钻进条件变得更为复杂,钻井效率降低,钻井质量不易保证,井斜问题更加难以控制。俄罗斯地质钻探工程中正在积极使用回转导向系统Роторные управляемые системы——РУС (Rotary Steerable System——RSS),主要是利用井底钻头的造斜作用,进行增斜、减斜和稳斜钻进,可以控制井斜的方向和强度,精度很高(±0.1°),井深可达13 km,回次长度可以达到1000 m,对于我国深井,特别是地质超深井钻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超深井?说法不一.一是以井深超过6000米者为超深井,其二认为以井深多少米称多少米深井为宜.超深井除了探查油气田外,还可了解地壳深部构造、物质成分、深部固体矿产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这对于勘探固体矿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井钻进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利用铁铬木素磷酸盐配制的5-5-15型深井泥浆,在我国××油田顺利的钻成了一口5127米的深井,钻穿了××个不同程度的高压油气水层。泥浆最高比重达1.60,一般比重在1.40—1.45之间,基本上解决了××地区喷、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研究对于煤系地层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监测均在掘进面后方进行,无法获得巷道掘进全过程的围岩变形,更缺乏对煤矿深井巷道掘进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认识。为此,针对济宁三号煤矿深井巷道,通过超前布置监测断面,首次获得了煤矿深井巷道掘进全过程的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利用考虑体积应力的改进横观各向同性应变软化模型对巷道开挖全过程的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济宁三号煤矿七采区巷道地质条件下,浅部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均大于深部围岩;巷道掘进全过程中,围岩变形随掘进面的推进经历了缓慢增长、迅速增长和变形稳定3个阶段;变形稳定后围岩松动圈深度约为1.0 m;巷道两帮围岩位移与破坏深度均在控制范围内,顶底板围岩破坏相对严重,并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揭示煤矿深井巷道掘进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及合理确定支护方案和参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井曝气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论述了深井曝气技术的工艺原理、充氧特性及实用效果,然后简要介绍了深井的施工方法,对深井作用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11,(8):40-40
《国土资源报》消息(2011-08-10)目前,位于江苏省东海县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井现场,正在安装深井地球物理观测仪。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即将建成。这是目前世界最深的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也是在我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深井地震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届时,观测站可以监测郯庐断裂带及其邻区发生的0~1级极其微小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7.
深井自然电场观测是监测地球深部地质活动的有效手段,对预防地震灾害、深部资源探测有着重要意义。地电场信号一般为mV级甚至μV级的微弱电信号,作为电场传感器的不极化电极,其性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现有不极化电极主要依靠电化学原理进行工作,按照电化学相关理论,深井中的高温、酸性腐蚀等因素会对不极化电极性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检验深井高温及酸性环境对不极化电极的影响情况和电化学原理的不极化电极是否适用于深井测量,进行了相关实验,选取3种电极——Cu-CuSO_4固体不极化电极、铅电极、石墨电极,在模拟深井环境下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常规不极化电极并不适合于深井环境下的电场测量,而石墨电极表现稳定,石墨材料适合作为深井电极制作材料。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入地”重要手段的科学深井、超深井工程是研究深部地质学的重要方法,被誉为“伸入地壳的望远镜”。科学超深井井内超高温高压成为钻井作业中突出的技术难题之一,其对钻井液、井底动力机具、井下检测仪器、铝合金钻柱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致使工程难度增大、风险提高、工期加长。通过对科学超深井钻井工程特点的总结,分析了钻井液连续循环对井眼稳定性和井底温度的影响,得出了连续循环系统对于科学超深井钻井作业具有较强的技术需求的结论。对我国未来万米科学超深钻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面仪表显示的井底数据来指导和优化钻井工艺和操作流程是钻井工程常采用的做法。然而有些井底数据与井底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井越深,这种差异越大,特别是超深井钻进时更是如此,最终会影响钻井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因此,如何准确测量井底参数并传输到地表进而对这些参数进行相应调控是深井安全高效钻进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俄罗斯研究人员提出的深井井底参数自动遥测和控制系统,对井底钻井液压力、井眼方位角、顶角和钻头轴载等井底参数测量、组合传输和自动控制细节进行了分析。这些自动测量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案对今后我国深井、超深井特别是计划中的13000 m特深井钻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开展深井综合观测是当前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深井综合观测系统中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是整个观测系统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一种将CAN总线技术应用于深井综合观测系统的方案,既解决了深井中信号远距离传输的问题,同时又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简化了井下传输电路,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