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堤坝隐患探测中ρa资料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射系数K法并结合常夫的电测深ρa资料解释方法解释堤坝隐患探测中的视电阻率ρa资料,用于区分堤坝中不同性质的隐患,确定引起堤坝渗漏的地质原因以及堤坝内隐患的部位,能进一步提高堤坝隐患探测的分辨能力,为根治堤坝隐患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法探测堤坝隐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堤坝隐患探测的地球物理前提,电法探测堤坝隐患产生的psFs,φ等异常的分布规律,用以确定隐患位置和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常都采用电阻率测深法进行工程的无损检测和堤坝隐患的探测。尽管探测对象介质电性较均匀,但一般埋深都不大,所以探测时电极距也不大,观测到的ρs曲线也很短,无法运用量板法或计算机反演来保证解释的精度。电测深反射系数(K)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单介绍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及被查堤坝的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的基础上 ,对湖口县双钟圩堤综合物探调查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解释 ,说明了综合物探方法在探查堤防工程隐患的实用效果 ;从探测结果与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 ,着重阐明了该堤滑塌的地质原因与诱因 ;同时提出了对该堤的处理方法和目前正在带病运行的堤坝进行检测方法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地质雷达在探测南方岩溶地区堤坝隐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东、湖南等省5个溶岩地区堤坝隐患地质雷达探测及其影像特征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堤坝隐患探测中,地质雷达可以解决坝体白蚁巢、溶洞、土洞隐患探测;坝体岩体性界面划分;坝体断裂探测;水库坝体浸润线和库底防渗土工膜完整性检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虎生  张炎孙 《江西地质》2000,14(3):203-207
本文在简单介绍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及被查堤坝的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的基础上,对湖口县双钟圩堤综合物探调查资料作了详细的分析解释,说明了综合物探方法在探查堤防工程隐患的实用效果;从探测结果与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着重阐明了该堤滑塌的地质原因与诱因;同时提出了对该堤的处理方法和目前正在带病运行的堤坝进行检测方法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9月9日-11日,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物探科技信息网、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水利、石油、地质等部门从事物探工作的专家、代表共111人参加了会议,就堤坝隐患探测及渗漏探测实验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探测方法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讨和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了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杨宏智  张健桥  王晓丹  赵德庆  吕小红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49-67z1050
正由于土石坝运行时间较长老化,裂缝、洞穴、松散等多种多样的隐患问题突出。在各类大坝隐患中,渗漏隐患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因此,定期对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在探测堤坝渗漏隐患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方法和勘探设备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而本次针对山东省某水库堤坝隐患探测,选择采用天然源面波法,对坝体及坝基进行速度分层,进一步查明水库坝体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最新发展起来的物探方法——地电影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在水利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地质—地球物理基础,并结合实例讨论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堤防隐患探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堤防隐患探测中,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电测深法、地震折射波法等综合物探技术,并结合少量的土工试验资料,提高了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堤防隐患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反射系数(K)法在激电测深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射系数(K)法是一种电测深ρs资料的解释手段和处理方法。从湖南某砂岩铜矿利用激电测深确定红层中的含矿层,某铅锌矿利用激电测深探测两条含矿破碎带的实例,说明反射系数(K)法在对激电测深ρs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激电异常的特点,能有效地确定不同的地质构造,达到间接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的井下电磁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矿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中,井下电磁法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介绍了井下直流电法、井下高密度电阻率法、电透视法、井下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顶底板探测、侧帮水害隐患探测、回采工作面水害隐患探测及独头巷道超前探测的效果。结果表明,矿井电磁法对含水低阻体敏感,与探测目的层或地质体近距离接触,对导含水体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是探测采煤工作面突水隐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石堤坝的内部隐患是造成堤坝事故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到坝体的安全和稳定。由于堤坝隐患会随时间发生形态与尺寸的改变,表现出明显的电性结构变化,因此通过时移电阻率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对土石堤坝的实时监测,进而达到堤坝隐患快速预警的目的。目前的时移电法堤坝隐患监测技术主要基于一维或二维介质模型,无法准确描述三维堤坝结构的时移电性变化特征,为此,基于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法探测理论,利用三维非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正演方法,精细模拟典型堤坝隐患模型直流电场的时移变化特征,分析响应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时移监测结果对堤坝隐患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反映,堤坝隐患尺寸、位置和形态的改变能够引起监测异常幅值和位置的规律性变化。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堤坝隐患时移监测异常识别和灾害预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煤矿老窑采空区探测一直是煤田地质勘探的难点。文章从目前探测老窑采空区的主要工作方法研究入手,分析了采空区地质及电性特征,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甘肃河西某煤矿浅部老窑采空区进行了探测,合理解释了低阻异常,圈定了采空区边界。结合二维地震解释成果及区内其它已知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方法分辨率高、对低阻地质体反应灵敏,能够较好的解决采空区探测等地质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堤坝隐患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堤坝渗漏隐患探测的各种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各种方法用于探测渗漏隐患的可行性和其存在的问题。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渗漏隐患探测工作的经验,提出一套适合于各类坝渗漏探测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经多次实践,证明具有简便、实用和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地质雷达在湖南邵阳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江水库坝体隐患探测中,使用地质雷达发现坝体的主要隐患来自坝体基岩的溶洞和因断裂、裂隙等渗漏通道在残坡积土层中所成的土洞。水库水位浸润线标高和残坡积土与基岩接触界面标高较接近,而使此高程的防渗能力更加薄弱,这也是此坝体的隐患之一。同时,根据地质雷达影像特征可探测灌浆工程的灌浆深度和水泥浆扩散半径,提出它可作为水利部门堤坝灌浆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淮南六方堤稳定性研究中,应用激电异常结合累计ΣρS曲线解释[2],地质效果良好,为堤坝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该区白垩系中三条北东、北面向断层汇聚于此。有可能打出白垩系中的断层裂隙水。但是该区普遍被第四系和第三系覆盖,为了准确地布置井位,遂以直流电测深为主,辅以中梯和联剖进行探测。在解释电测深资料时,由于表层电性的不均匀,使ρs测深曲线前支畸变,难于用量板解释。借助PC—1500机用《物化探计算技术》1984年第六卷  相似文献   

19.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包含TE和TM极化模式信息。在二维地层结构条件下,这两种极化模式获得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相互关系与地下电性结构有关。当低阻体或断裂等地质构造存在时,两种曲线存在明显的组合规律。在探测深大断裂工作中,综合利用两种模式的视电阻率曲线及其组合规律信息,可以排除浅部低阻体的影响,确定隐伏断裂的位置。本文研究了浅部低阻体和断裂地层结构模型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将其用于深大断裂处的实测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地质效果较好。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说明利用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的特征可以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对甘肃省2005年度科研项目“电磁成像系统存煤矿地质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一种提高电法勘探分辨率及解释精度的方法-视纵向电导成像方法。该方法在计算纵向电导微分的基础上.进行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为验证其微分成像的应用效果,设计了低阻薄层(H2=3m)与低阻厚层(H2=30m)2个3层地电模型(参数为:ρ1=ρ3=100Ω·m,ρ2=10Ω·m,H1=100m)。通过计算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低阻薄层还是低阻厚层,与其地电模型界面对应位置,视纵向电导曲线存在明显转折点,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图则可看出明显电性差异,而常规视电阻率曲线却难以解释低阻薄层。利用该方法与常规解释结合,对陕西某矿区进行采空区探测,共圈出东、西两块采空区.后经钻探验证,采空区边界范同和展布形态基本和解释结果相吻合,但比较两种解释方法,常规解释的范围较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解释的范围要大,可见新方法的解释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