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有代表性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Sr、Nd和C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系统的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不均一性;利用Ce、Nd同位素地球化学给出的信息,探讨富集Ⅰ型(EMⅠ)地幔端元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与组合及其岩石化学特征等,将中国东南中生代大陆边缘分成陆缘火山(岩浆)弧(Cva)、陆缘弧后(间)火山盆地带(Abv)和裂陷火山(岩浆)带(Rv),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Sr、O、Pb和Sm、Nd同位素组成特征。Cva具较低的ISr和δ18O值及变化较大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高的εNd值;Abv具较高的ISr和δ18O值及较稳定的Pb同位素组成与较低的εNd值;Rv则具较低(较稳定)的ISr值和Pb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较大的δ18O值与εNd值。由此推断,Cva和Abv的岩浆均为陆缘亏损地幔与上地壳成分混合形成(前者地幔成分居多,后者以地壳成分为主),Rv的岩浆则具陆内交代-亏损地幔与较多的下地壳物质混合源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3.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霞臣  张宗清 《地质论评》1994,40(6):526-533
本文报道了鲁东和鲁西新生代碱性玄武岩13个样品的Nd,Sr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0.512967-0.512744,87Sr/86Sr=0.70349-0.70450。它们在地质剖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层状分带有关。鲁西地幔源区具有较鲁东更加亏损的组份。两地地幔源区在演化中都曾发生过地幔交代(或富集)作用,根据玄武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估计地幔交代作用发生的时  相似文献   

4.
张景廉  朱炳泉 《地学前缘》2000,7(2):345-351
对辽河油田源油、有机质的Pb,Sr,Nd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原油、有机质的Pb,Sr,Nd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表明:在辽河油田,仅有极少部分原油与老乡经三系有机质热解有关,大部部分原油为地幔流体与古生界、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壳-幔相互作用而生成,另一大部分则为地幔流体的CO,CO2与H2的费托合成反应生成。油源对比表明:老第三纪以下的古生代前陆盆地有更大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5.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6.
六合—仪征第三纪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支霞臣  张宗清 《岩石学报》1994,10(4):382-389
本文报道了六合-仪征碱性玄武岩分布区11个样品的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为0.512849~0.512993,87Sr/86Sr为0.70336~0.70404,类似于大洋玄武岩同位素体系中的PREMA地幔端元.玄武岩源区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解耦特征表明地幔源区演化的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汉诺坝玄武岩中地幔岩捕掳体REE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刘丛强  解广轰 《岩石学报》1996,12(3):382-389
本文报道汉诺坝玄武岩中地幔岩捕掳体的REE丰度和Sr、Nd同位素组成。不同岩石类型的REE配分模式和同位素组成反映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和交代作用过程。二辉橄榄岩亏损轻稀土,是原始地幔经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体。方辉橄榄岩具U型REE配分模式,是强烈亏损的地幔岩被熔体非化学平衡交代的结果。二辉岩脉状体富轻、中稀土,它同与脉状体接触的二辉橄榄岩可达化学平衡或近于化学平衡,而二辉岩脉状体的形成与玄武岩岩浆无成因关系。据对二辉岩脉状体和不含脉状体橄榄岩的Sm-Nd同位素定年,这种脉状体形成于300Ma左右。  相似文献   

8.
韩吟文  许继锋 《地球科学》1996,21(5):457-463
对秦岭造山带4个构造单元前寒武纪基性火山岩64个岩石样品的Pb同位素,24个岩石样品的Nd同位素和38个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同位素组成间、微量元素对比值间和同位素组成与微量元素含量比值间相关变异分析,并研究了岩石Pb同位素组成的拓扑学特征。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前寒武纪地幔可划分为4个化学分区;4个分区中经地台南缘区长期独立演化,具典型大陆岩石圈特征;另3个地幔分区间相关演化,且均不同程度地  相似文献   

9.
汉诺坝玄武岩中辉石岩类包体Nd、Sr、Pb同位素及其成因信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汉诺坝地区的12个辉石岩和1个麻粒岩包体进行了Nd、Sr、Pb同位素测定,发现辉石岩组成有很大变化,143Nd/144Nd比值为0.51160—0.51314,87Sr/86Sr比值为0.7029—0.7086,206Pb/204Pb比值为15.942—18.683,207Pb/204Pb比值为15.264—15.569,208Pb/204Pb比值为36.213—38.744,显示了其复杂成因q推测具有高Sr、低Nd和低Pb同位素组成的辉石岩是地幔早期富集的产物,与麻粒岩、辉长岩包体有类似成因;具有弱至中等亏损的Nd、Sr同位素和高放射成因Pb的辉石岩是亏损地幔近期富集或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有关大陆学化过程可以通过测定不同年龄的地壳岩石中钕同位素丰度来解决。对来自早期地幔火山夺的Nd同位素值测量表明,产生低S,/Nd比值大陆壳的地幔源具有高S,/Nd值,通过研究由地幔熔融产生的火山岩,重建亏损地幔的早期状态。澳大利亚西部2.7Ga岩区的玄武岩Nb/U比值与两革幔岩石的Nb/U比值非常接近,这说明2.7Ga前大陆地壳的数量与现今相同。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地幔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概述了Sr-Nd-Hf-Pb、Os、He-Ar和Ne同位素在的岩石示踪和成因鉴别上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同位素在地幔岩石研究的重要作用,简要总结了全球及区域地幔成分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某些全球均一化比值的意义;并提出了分析技术的落后和基础理论的停滞是影响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在地幔研究中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地区中生代有关火山岩及花岗岩的∈^ONd值为-2.20~-11.50,计算的相对于亏损地幔的Nd模式年令集中于1615-2770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为0.7082~0.7308,计算的∈sr(0)为107~429,fA为0.48~1.03,这些事实际合反映其物质来源主要由早元古代或晚太古代地壳物质改造而成,并含有少量的地幔物质加入紫金山,铜厂,银山有关岩体主要来自厂上地幔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万渝生  宋彪 《地质学报》1999,73(1):25-36
鞍山地区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3.8Ga陆壳岩石。白家坟奥长花岗质岩石具有正片麻岩的性质,它们相对高SiO2、Na2O,低下FeO、MgO、CaO,稀土含量和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都很低。岩石Nd、Sr同位素组成存在很大变化,其中tDM和εNd(3.8Ga)分别为3.07 ̄3.87Ga和0.82 ̄12.23。它们是由更早期但地壳滞留时间不长的TTG花岗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后期扰动有  相似文献   

14.
北秦岭晚古生代—晚中生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研究表明:具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花岗质岩基主要是南秦岭基底变质岩深熔的产物;而具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原地、半原地型花岗岩类是北秦岭丹凤群有关岩石深熔和交代作用形成的产物.它们都可分为I型和S型,并可同时共存,岩浆源区中都有基性岩石物质的加入,其区别是基性岩类物质对I型花岗岩类的贡献分数较大,具有较小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由于岩浆源区中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花岗岩类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并不代表真实的壳幔分异事件的年龄.从新元古代到晚中生代,I型花岗岩类的d(t)和TDM具逐渐变小的趋势,反映了地壳中基性岩石物质发生深熔作用的时间逐渐变晚,而S型花岗岩类的d(t)增大,TDM变小,反映了基性岩石物质加入比例的增大,暗示着碰撞作用阶段具更加强烈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林  解广轰 《矿物岩石》1997,17(3):69-75
本文利用Sr,Nd,Pb同位素资料,得出横断南极山脉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地幔源区以高μ值的地幔端员HIMU组分为主,并参杂有亏损地幔端员DMM组分,原生岩浆由具高μ值特征的HIMU深部地幔柱与浅部欠流圈亏损地幔DMM组成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抱板群斜长角闪片岩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的系统系统,认为这套斜长角闪片岩的原岩为起源于亏损地幔区的早元古代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17.
一个造山后的辉长岩—河南新县王母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旗  马文璞 《地球化学》1995,24(4):341-350
河南新县王母观辉长岩(261Ma)侵位在定远组(391Ma)中。岩体贫K、Zr、Y、Ta、Th、Hf,LREE略亏损,具明显的Eu正异常,εNd(t)较低(+3--1.0),εSr(t)低(-5--8),δ^18O在地幔范围内(+5.6‰-+6.4‰)。Nd-Sr同位素关系暗示岩体源于大陆下略亏损的地幔源区,推测为亏损地幔端元(DMM)与第一类富集地幔端元(EMI)混合的产物。矿物、微量元素和同位  相似文献   

18.
皖东上第三系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支霞臣  陈道公 《地质学报》1995,69(2):156-168
郯庐断裂带东侧的皖东地区上第三系花果山组和桂五组玄武岩,是我国东部大陆大陆新生代玄武岩带中,尚未作详细地球化学研究的少数岩区之一。本文报道了该岩区22个样品的常量元素和稀土等20多种微量元素的丰度,以及其中11个样品的Nd,Sr,Pb同位素组成,比较系统地提示了该大陆玄武岩套的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的制约,讨论了该岩套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区的性质和过程。该岩套来源于具EMI型大洋玄武岩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介绍Fe同位素体系的基础上,对Fe同位素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根据华北克拉通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携带的地幔捕虏体Fe同位素研究最新进展和国际上已发表的有关数据,总结了Fe同位素在大洋玄武岩,地幔捕虏体及其单矿物中的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大洋玄武岩的Fe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并且相对地幔橄榄岩Fe同位素组成总体偏重,表明地幔部分熔融过程导致Fe同位素分馏。而地幔捕虏体及其单矿物的Fe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均一。没有受到地幔交代作用影响的橄榄岩,Fe同素组成变化范围小,而经受不同类型地幔交代作用影响的地幔橄榄岩,Fe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地幔交代作用是导致地幔Fe同位素组成不均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赤城县小张家口超基性岩体主要特征和时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陈安国  马配学 《岩石学报》1996,12(1):156-162
小张家口超基性岩体是华北板块北缘超基性岩带的一个典型岩体,岩相分带明显,由透辉岩、闪辉岩、二辉岩和纯橄岩组成,主要矿物组成包括透辉石、贵橄榄石、角闪石等。化学成分上富FeO、CaO而贫MgO,m/f平均2.21,属铁质或富铁质超基性岩。稀土分布形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不显著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以富含不相容元素Rb、Ti、Sr、V等而贫Cr、Co、Ni等相容元素为特征。Sm-Nd等时年龄1837Ma,Nd(t)为十10.72。该岩体由亏损型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