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为地质作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4,21(3):171-177
本文阐述了人为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意义、方法和任务,并就开展人为地质作用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以因果关系划分,人为地质作用可分为人力地质作用、人力诱发地质作用和人力诱导地质作用三类。人为地质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强度大、范围广、效果明显、分布与人类活动场所相关、具有正负两方面效应、可人为重复、可控制等特点。研究人为地质作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地质学发展的需要,是破除迷信、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在防灾、减灾、除灾,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利用地质作用规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破除迷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为地质作用研究要解决的是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再用“今天是过去的钥匙”。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发生过程、发展规律、作用后果和形成机制,研究人为地质作用的控制技术,研究人为矿床的开发利用技术,是人为地质作用研究的三大任务。本文建议:(1)加强人为地质作用研究力量,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2)加强人为地质作用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人为地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自立 《中国地质》2000,(12):41-43
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主要是围绕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矿产和能源等资源开展工作的,以此为目标建立起来的传统地质学的知识体系已显示出“老化”的态势,正面临人类社会发展的挑战.当代地质学研究的时空范围和服务领域都在扩大,不断向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国土规划与管理、保护生态环境、防治自然灾  相似文献   

3.
辽西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对区域土地资源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对辽西地区土地资源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其一,地质作用决定了土地资源自然状况:构造岩浆活动、区域造山动力等地质作用决定了区域地貌特征及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层结构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地资源的物质特征.其二,地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资源的演化趋势:风、流水、重力等地质作用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改变着土地资源状况——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这种改变正愈演愈烈,如荒漠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正确认识并科学分析这类地区地质作用与土地资源状况的关系,对于合理利用并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报》2021,95(3):202103093-202103093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对新时代地质工作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更高要求,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坚决贯彻落实,做好新时代地质工作的转型和发展,发挥地质工作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作为面向全国地质行业、服务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学术组织,为了紧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搭建高水平的地质科技创新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质》2013,(4):60-60
1.本刊是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每年3,6,9,12月出版。以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城市地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城市地质的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办刊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培养高级研究人才。2.本刊栏目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分析研究、技术应用等,内容涵盖资源地质、环境地质、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地质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条件影响着煤层气资源的经济开发,在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按投入和产出的作用,将影响层气开发的地质因素分为两在类:影响产出的因素有煤储层渗透率及割理显微裂隙系统、煤层含气量、构造条件等;影响投入的因素有煤层埋藏深度、构造类型、地下水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黄金地质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万成  邢俊兵  臧忠淑 《地质论评》2000,46(Z1):204-207
缺乏易学好用的专业管理软件是制约地矿行业管理现代化的瓶颈.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GIS平台开发的<中国黄金地质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并探讨了该系统在地矿行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2021,67(2):6702419-6702419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对新时代地质工作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更高要求,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坚决贯彻落实,做好新时代地质工作的转型和发展,发挥地质工作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作为面向全国地质行业、服务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学术组织,为了紧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搭建高水平的地质科技创新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长期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流体,长期对储集层进行浸泡、驱动,使储集层的众多微观孔隙与喉道的极其微小空间发生风化、剥蚀、溶解和沉积等微观动态地质作用。这些地质作用是由于开发流体打破了地下的动态平衡产生的,它对储集层的岩石骨架、孔隙和喉道等进行改造和破坏,进而控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并使得微观剩余油存在多种分布模式。研究指出微观动态地质作用是储集层随开发而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控制剩余油形成和分布的基本因素。微观动态地质作用长期持续存在,并对储集层进行改造和破坏,使得储集层中的剩余油分布更复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技术指导作用,提升其学术质量和扩大社会影响,经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同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广出审〔2014〕757号批复,《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主办单位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变更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其中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为主要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