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多金属成矿带的印支期代表产物,属产于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内接触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受复式斑岩体控制作用显著;但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体、南部金矿(化)体则严格受控于断裂构造,明显具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笔者通过对矿区外围北矿段、东矿段和南矿段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的深入研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普朗铜(金)矿床是由多期次、多成因、多成矿阶段叠加而成的次火山-热液矿床,与印支期复式斑岩体与断裂构造、节理裂隙与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北部外围深部具有斑岩型铜矿的良好潜力,而东矿段深部、南矿段深部则分别是寻找大脉状铜矿、金矿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祁雨沟地区金矿物探找矿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瑜麟 《中国地质》2001,28(12):30-36
通过以祁雨沟地区爆破角岩型金矿和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物探工作的综合分析,结合地质、物化探工作,提出了在该区寻找这两种类型金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利用已知矿区的勘查验证结果,结合地物化异常标志,对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功率充电法是寻找隐伏硫化物矿床的有效方法。它利用钻孔或坑道,把充电点设置在矿体或围岩中,通过研究地表、钻孔或坑道中电场的分布特征,来解决隐伏矿体有关的诸多地质问题。在阔尔真阔腊金矿区,利用坑道中的黄铁矿脉(含金载体)进行充电,有效地圈定了已知矿体的空间形态,并在外围发现了新的隐伏金矿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对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区深部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分析,有效确定了矿区地下的空间电性和结构特征。通过构建音频大地电磁法(EH4)找矿标志,总结了EH4剖面视电阻率异常特征与矿体关系:浅部呈脉状或柱状低阻体对应中低温热液型金、铅、锌多金属矿体,呈柱状中阻体或中低阻体对应矽卡岩型或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体,中阻体对应中酸性岩浆岩(玢岩、斑岩)。圈定了矿区深部隐伏矿体11处,其中5处与钻孔吻合,其余6处找矿前景良好;进一步推断在深部岩体中形成规模较大的斑岩型铜钼矿。研究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针对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或者该类型矿床寻找隐伏岩(矿)体是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亮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32-1241
存得村矿区冷风箐矿段位于马厂箐杂岩体南接触带,其产出的铜钼多金属矿总体受宝兴厂-铜厂向斜南翼斑岩脉(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挤压破碎带控制,该挤压破碎带(碎裂岩带)为该矿段矿液的运移、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存空间,并严格控制了铜、钼矿脉(体)的空间就位。但由于多期构造活动及多期次侵入岩体的影响使得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工作年限短,地质工作程度低等因素使得如何取得找矿突破成为该区的首要目标。本文参照宝兴厂-铜厂铜钼矿、乱硐山铜钼矿的找矿成果及经验,同冷风箐矿段进行类比,结合2011工作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下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内格拉萨金矿位于巽他—班达岛弧带中部的西爪哇岛,矿区内发育多条含金矿脉。根据矿区金矿脉的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和围岩蚀变特征,研究了矿石成分、成矿温度、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和成矿模式,分析了找矿潜力。研究表明,矿区的主要矿体还未被剥蚀,深部可能存在规模更大、品位更高的金矿脉,甚至存在斑岩型铜金矿。  相似文献   

7.
锦屏钟林断层带石英脉型金矿包裹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吴攀  余大龙 《贵州地质》1997,14(4):321-327
贵州省锦屏县钟林断层带旁侧的石英脉型金矿产出普遍。本文在对目前有一定规模和产量的矿床(点)的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了该区金矿包裹体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金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湘南为我国名的有色金属成矿区,近年来相继发现了一批红土型金矿床(点)。通过对区内喜马拉雅构造运动阶段地壳运动、古气候变化特点、矿源体类型及分布、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阶段的新构造运动期为湘南红土型金矿的主成矿期。矿床受区内基底断裂控制,呈带分布。而红土型金矿具有风化壳剖面厚度小、成熟度偏低、对矿源体类型及含金性依赖强、含矿层单一且厚度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金窝子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找金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窝子矿区内产有石英脉型金窝子金矿和构造蚀变岩型210金矿两座中型金矿床及许多金矿(化)点。金窝子岩体是金窝子金矿床的直接围岩,在金矿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金窝子岩体的成因、地质特征及含矿性较全面的分析、对比及总结,探讨了矿区及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黔东八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黔东众多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点)中,八克金矿具有非常独物质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文章在总结了八克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矿物包裹体、均一测温,稳定同位素,微金分析等方法,对该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克金矿的二十多条石英脉普遍金矿化,多在Ig/t以上,脉中的石英及毒砂矿物颗粒普遍较大,毒砂在富矿包内可呈大的团块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围岩蚀变广泛而强烈;石英包裹体中普遍含CO  相似文献   

11.
三角顶金矿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唯一发现的产出于中酸性岩体中“似玲珑式”金矿,矿床具有重要的区域找矿意义。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岩矿石原生晕特征、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区域成矿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矿床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糜棱岩反映了三角顶矿区多期次、多流体参与的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其中含金石英脉呈现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的特征,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含金硅化糜棱岩型矿石与动力变质作用关系更为密切;三角顶金矿成矿深度由西向东增大,西矿区石英脉型矿体代表了该期成矿的顶部,形成了石英脉型的穹顶式金矿化层。在矿区西侧的石英脉型穹顶式金矿化层和矿区东侧的含金糜棱岩化带中,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钟良水 《江西地质》1997,11(1):52-59
文中概述了江西九瑞武山铜金矿床(体)地质特征,建立了块状硫化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金矿床(体)综合信息找矿模式;运用数学地质方法着重分析研究了武山铜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的空间变化规律,介绍了矿床(体)立体定量预测及靶区优选的找矿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大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某些特征及其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重要意义的金─石英脉型矿床可作为研究超大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找矿问题的良好实例。研究和对比分析表明:(1)在超大型和非超大型金─石英脉型矿床间,在成矿流体包裹体方面尚未发现有意义的区别。似乎不存在能形成上述类型的超大型金矿的任何独特流体。(2)有利的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背景,良好的导矿、配矿和容矿构造,适宜的围岩,丰富的成矿物质,大量富含CO_2的流体活动,多期、多次、多成因的地质作用的叠加,强烈而又广泛的围岩蚀变是形成某些内生超大型金矿的必要条件。系统扎实的基础地质工作、先进的科学手段和物化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对寻找超大型金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可分为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角砾岩型,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近几年又相继发现石英脉型及剪切带型钼矿。通过对东秦岭(河南段)钼异常、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成矿区带综合研究,并对东秦岭(河南段)钼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为该区进一步开展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藏扎囊县克鲁铜金矿找矿远景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克尧 《福建地质》2005,24(2):65-71
在总结克鲁铜金矿产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属中高温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成因为主。通过对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对克鲁铜金矿的深部及其外围找矿远景做出了预测,初步认为克鲁铜金矿的深部及西侧找矿潜力大.是寻找隐伏-半隐伏的矽卡岩型或斑岩型铜金矿的重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黄山箬岭金矿区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陆东段,处于下扬子成矿省(Ⅱ-11)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Ⅲ-53)内。通过矿产勘查工作,认为箬岭地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目前已发现多条金矿(化)带,含金品位达1.27×10-6~8.52×10-6。在对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上寻找该类金矿的找矿标志,认识到矿区NW向与NE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金、银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矿区内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是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矿石类型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坦桑尼亚恩泽加绿岩带玛汀杰金成矿区的4个金矿(化)体的成矿背景和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初步了解该区金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玛汀杰金矿为产自韧性剪切带的石英脉型金矿,赋矿层位为太古代尼安兹超群绿片岩,矿体由NW向和EW向两组构造控制,矿石类型包括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构造角砾岩型。普遍发育黄铁绢英云化。矿石w(Au)=0.62×10-6~3.04×10-6,部分矿石w(Au)值大于100×10-6。玛汀杰地区金矿为典型的产自绿岩带韧性剪切带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成因为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8.
刘瑞 《山西地质》2011,(1):9-11
通过对山西平陆靖家山—武家沟一代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及金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该区金矿的富集规律。得出本金矿区出露的矿化多为脉体的上部,在深部也可能有较好的地段;根据矿床点和矿脉在空间上等距分部的特点,应在矿脉的平行方向寻找更多的含金地质体,同时还要在外围探寻新的矿化点。本结论为该矿床或同类矿床的找矿提供了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9.
刘格升 《山西地质》2014,(5):118-119
通过对成家山金矿矿体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主要目的是总结找矿标志,指导今后找矿。成家山金矿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金矿床亚类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工业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含矿岩石为碳酸盐化石英脉和构造角砾岩。其找矿标志为构造(次级断裂)标志、岩性(构造角砾岩、碳酸盐化石英脉)标志。  相似文献   

20.
采用Micromine公司的Kan-Tan 3D软件将广西湾岛金矿的探槽、钻孔和坑道数据等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建立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实现了湾岛金矿矿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充分展示出矿体与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之间的空间关系。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推断出斑岩体可能为主要的赋矿围岩而不是成矿母岩,该矿床可能是热液脉型矿床而不是斑岩型矿床;另外,通过对矿体各微元块进行品位插值,呈现出Au元素随深度增高的现象,推断出矿区深部可能具有较大找矿空间,为今后的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