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地面沉降是环境水文地质和环境工程地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有害环境地质现象。文中强调城市建设和规划,必须考虑地质环境问题。文中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市城市发展与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的情况。以及地面沉降给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八个方面的危害。文中指出现有的各工程建筑设施大多是根据各自的工程建设施工要求,经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对所选定的地基进行了评价和改造,从而确保了工程建筑物安全可靠。但是因地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的扩建及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工程爆破危及周围建筑物、设施和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如浙江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距500m处村民的长期炸山开石引起的地震动给原来就因长年风化而伤裂斑斑的御碑带来更大的震害,又如早年的西湖少年宫地下游乐场工程,既要能达到最大的爆破效率,又要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无损,乃是摆在爆破工程师面前十分现实的问题。通过测试来指导爆破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安定民心,是一项较有实际开发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张莉莉 《地下水》2014,(3):52-52
随着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工程地质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其技术也日益完善。而在很大程度上,建筑物的耐久性与稳定性受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所以做好水文地质检测,才能利于工程勘察过程采集到可靠的水文信息,从而为工程设计、施工过程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实现工程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坑工程对邻近建筑物附加变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土地区城市建筑密度的增加,基坑工程周围通常存在建筑物,基坑工程的开挖受到更严格的环境制约。在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基坑开挖引起的附加变形满足周边建筑物提出的严格要求,基坑设计的关键从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结合上海地区大量基坑工程实践,考虑邻近建筑物条件下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适用于基坑围护选型阶段的实用计算分析方法,对方案选型进行指导。分别结合邻近桩基础和浅基础的不同基础形式建筑物的工程实例,对基坑开挖产生的邻近建筑物的附加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实际工程实施的监测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计算分析的必要性和可靠性,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质工作的最大效益机会存在于工程规划选址之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工程地质工作的目的在于寻求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最有利的结合,使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尽可能避免、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在工程建设的规划选址、建筑物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工程地质工作都可为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资源被广泛的用于城市交通、商业、仓储、防空等各个领域,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已利用资源量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文以城市区域性地下空间资源量估算为例,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建筑物高度,并根据高度数据推算建筑物对其地表以下影响深度,作为已利用(一般不再利用)资源量,按照不同深度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叠加分析,估算地下空间资源量,为总体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在区域性总体规划数据精度要求下,该方式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缩短工作周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交通与住房拥挤状况日趋突出, 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 道路交通隧道、地铁工程、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逐年增多。由于城市工程环境特殊性和地下工程的特点, 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坑失稳 (明挖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洞室失稳、巷道突水等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不仅严重影响地下工程建设和周围建筑物环境安全, 而且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一问题已引起岩土工程领域很许多专家的关注, 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南京市区地下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探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特点和形成机理, 并提出解决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闻玉元 《贵州地质》1999,16(2):162-168
城市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工程勘探中常遇到地下防空洞。地下防空洞与岩(土)中的土洞、溶洞不同,大部分防空洞都有完整的被复结构。勘探中对基础下的防空洞,要准确评价和判断被复结构的承载力,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和荷载特点,正确选定基础类型和基础埋置深度,采取适当的加固处理措施,使地基中防空洞结构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
李国明  音俊峰 《安徽地质》2011,21(3):231-234
简要介绍了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河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并探讨了河港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贯穿于环境地质工程亟待解决的诸多科学技术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的关系包括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适宜和制约,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适应、影响和反馈作用。建立两者关系的系统分析方法是科学认识二者关系的基础;强调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一体化的地质工程原则则是处理二者关系的实践标准。对两者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信息的采集获取、整理分析、归纳综合技术体系则是研究二者关系的必要支持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分析模拟技术,监测测试技术,综合信息技术等。最后指出,宏观协调和微观控制是建立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和谐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和地质工作发展特点,提出了前期综合地质论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从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地质环境的基点出发,全面论证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和场地适宜性,对综合地质论证的范围、内容,以及地质环境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前期综合地质论证,应初步预测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中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及早提出防治措施,同时,针对一些不同类型工程建设项目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综合地质论证重点。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问题及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建筑、码头、管道、取排水、填海和贮灰场等工程。其主要面临着福建省海岸带构造运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港湾淤积、海底滑坡、软土地基、海底活动地貌、基岩不均匀风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的灾害性地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潜在的致灾特点分析,提出了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滨海电厂工程的特点,评估内容应着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易损性评估。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主要是对构造不稳定的回避。地质灾害风险处理主要是电厂工程的基础处理及管道抗冲刷处理。电厂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及海域冲淤变化的监控。  相似文献   

13.
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监理工作实际,对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监理与建设工程监理进行了比较,认为煤田地质勘探监理与建筑监理程序基本相同,目的都是提高工程水平,规范工程。但煤田地质勘探专业性较强,与建设工程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故而有必要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工程监理规范以指导煤炭地质勘探工程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In the recent decad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lated to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have undergone rapid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predominant type of these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was heat exchange through buried tubes and the main targets were residential and office buildings. However,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ompleted geothermal heat pump projects lacked monitoring devices so that they were unable to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background values for the geothermal fields within the province and few 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on their influence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locations for monitoring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and their validity of the monitoring point deployment were studied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atus as well as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various projects located in multiple cities providing data support for analyzing the fluctuation trend and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applications on the shallow geothermal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parameter designs of newly built system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是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此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欣欣向荣的高速发展,到21世纪将有许多大型工程逐步上马、走向世界大工程的行列。为此,我国的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先行研究:大型工程前期的工程地质可行性论证。工程开拓期间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难题和新题;工程竣工后的环境工程地质预测及防治等问题,为未来的大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政 BJ-1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J-1隧道为一浅埋、偏压的市政隧道,泥、页岩风化严重,岩体破碎,岩溶及地下水发育,地下管线和地表建筑物密集,施工安全风险极大。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地表建筑物及居民安全,隧道的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非常重要。在分析隧道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地质预报重点及难点,以地质法为基础、以地质雷达和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物探手段,对隧道进行了综合地质预报。根据施工安全控制需要,制定BJ-1隧道施工监测实施大纲,重点实施隧道净空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和爆破振动等监测工作,建立隧道工程监测预警制度。对超前地质预报及隧道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本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地避免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危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方法对同类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岛城市地质环境工程适宜性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永刚  方鸿琪 《地球科学》1999,24(6):648-652
以系统科学理论、思想为指导,将地质环境-工程建筑 入一个大系统进行研究,在明确系统目标和系统环境因素基础上,建立了重型与高层建筑用地、普通工业民用建筑用地适宜性层次结构分析模型,确定了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析,根据各划定单元的评价计算结果,对青岛质环境利用进行了决策优化。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郑州市区建设场地实际资料的分析,将郑州市区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区和四个亚区;研究了不同工程地质区和亚区内不同岩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特征,对各区的建筑物适宜性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并对不良地质作用提出了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 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 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 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 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 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 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