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季稻抽穗期的低温危害,是造成后季稻产量不稳不高的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气象工作者对后季稻抽穗扬花期的秋季低温危害规律,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出较确切和客观的低温危害指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现有条件出发,于1977年在浙江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一次水稻抽穗开花期低温危害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农谚为线索,采用多张概率图作为综合因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试作了危害后季稻的秋季低温预报指标,希望通过这些指标能比较早而准确地预报出秋季低温到来的迟早,供领导部门参考,以便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低温带来的危害。本指标已在实际中使用四年,预报与实况均符合,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3.
秋季低温对南召县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低温对南召县水稻生产的影响主要是显著降低结实率和产量.对水稻生理机制及品种、播期等分析结果表明,迟播、品种、密播、裁插过稀、偏施氮肥及土质较差,是秋季低温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地膜覆盖早育秧、适当早播、合理选用品种、足肥稀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及喷施激素等措施,可减轻其危害程度,促进南召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俊义 《内蒙古气象》1997,(5):22-23,28
霜冻是指在一年温暖季节里,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现象。刍农作物及牧草叶面温度达0℃或以下时,由于植物组织中结冰导致植物受到损伤或死亡。秋季农作物受霜冻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初霜冻出现的早晚,二是低温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秋霜冻出现越早,对农作物危害越大;日最低气温超低,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对农作物危害程度就越大。任何一种作物的品种均有一定的生育期和适宜播种期。由于旱作农业秋田作物播种往往受第一场≥10mm接墒雨的制约,等雨播种延误了农时…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7,3(3):21-21
秋季低温是本地区危害连作晚稻正常抽穗、开花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研究秋季低温发生的气候和天气规律,及早作出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连作晚稻安全齐穗,是气象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在分析秋季低温发生的气候规律的前提下,根据1951—1974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对秋季低温的预报工具进行了初步探索。现将序列区间划档及其频数累计法使用结果介绍如下: 预报对象:日平均气温<20℃连续≥3天的初日,简称秋季低温。 预报对象分级:二级,即9月28日及以后为偏迟,9月27日及以前为偏早;四级,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低温寡照灾害指标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瑞江 《气象科技》2003,31(1):50-53
文章根据1965~2000年河北省日光温室试验观测资料及各地历年低温寡照对蔬菜的影响程度,确定了低温寡照灾害等级指标,分析了低温寡照的时空分布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北省各市低温寡照发生次数比60、70年代明显增多;随着纬度增高,河北省低温寡照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危害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7.
陈书哲 《气象》1978,4(6):8-8
夏季低温会延迟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即使在秋霜正常的情况下,也会造成粮食减产,品质降低。我们分析资料还发现,初夏低温又往往予示着秋霜冻偏早,这对当年农作物的危害就更大。因此,当出现初夏低温后,就要加紧采取促使作物早熟的措施,予防秋霜的危害。 。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评估社会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响应程度,以湖北省某一影响较大媒体2008年1月9日~2月5日每天刊载相关文章的版面位置、版面数、专版数等基础数据构成一个综合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建立综合指标的气象评估(预测)方程,划分了灾害等级及对应的气象指标,可供今后防灾工作借鉴。结果表明:1)该指标能较好反映社会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响应程度,其峰谷变化与积雪深度变化一致,并能反映灾害逐步加重以及认识逐步加深的3次过程;2)该指标与积雪深度正相关且最显著,与低温负相关、与日雨雪量或雪量不相关,但与前2—3天的雪量正相关,与雪量累积以及低温累积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说明短期的降雪和低温对社会危害有限,只有持续较长时的降雪、深厚积雪、低温才会对社会产生严重危害;3)建立了社会应急响应程度的气象因子预测(评估)模型,划分了灾害等级及对应的气象指标,当积雪深度超过8.0(19.0)cm,或者累积最低气温低于-7.0(-43.0)℃,或者累积雪量超过24.0(54.0)cm时,就会开始产生严重(极其严重)危害,社会关注度和响应度就会开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气象》1977,3(7):16-17
水稻的冷害,在我区每3—5年可能发生一次,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由于低温发生的时期不同、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一,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也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年里,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的不同、品种的不同,生长状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国内常用旱涝指标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提出的旱涝指数已有许多种,即使同一指数,具体的指标亦有所不同。事实上,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标。与其如此,不如将前面的工作加以研究、分类,以供今后深入研究和工作参考。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搜集到的、目前国内刊物上常见的一些旱涝指标筛选出20余种加以研究,并尝试做如下分类:  相似文献   

11.
秋季低温早(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20℃的初日早),是危害连作晚稻安全抽穗扬花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尤以9月25日前出现的早期低温往往与抽穗扬花盛期相遇,常造成严重的空壳和翘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显著提高,并已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杂交稻生育后期的抗寒性较差,适温幅度较窄,以及人们对低温危害其结实的规律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在社、队和年际之间尤以晚季栽培的产量不稳定。连续几年来在参加“全区水稻两寒协作试验”的基础上,79年参加“全国杂交稻结实的低温冷害指标及其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规律的探讨“联合试验,探索低温危害杂交晚稻结实的一些生理原因,鉴定低温危害结实的指标,为充分发挥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合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进行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普查益阳近50年的低温天气过程,根据低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冰冻日数等反映低温危害的指标,设置低温异常指数,分析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一次低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发现20世纪60、70年代益阳市强低温冻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5年一遇"至"25年一遇",1977年之后的近30年里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低温冻害,2008年的低温冻害为"50年一遇",该分析方法可为低温过程灾害评估及决策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辉  王媛  李刚  马振升  刘佳 《气象科技》2011,39(1):102-105
依据河南省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标准,对信阳市1971—2007年春季达到低温连阴雨过程标准的气象资料,分别从3月低温上,4月低温、连阴雨以及低温连阴雨,5月连阴雨等不同的致灾因子持续时间长短、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将其划分3成个不同的灾害等级。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作物的期望产量,用分离法将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分离出来。结果发现,不同时段的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水稻、小麦、油菜和茶叶造成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以4月低温连阴雨和5月连阴雨危害最大。定量评估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损失对防灾减灾和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气候概况1.气候特征1985年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初冬(1984年12月)多雪偏冷,隆冬少雪偏暖;初春少雨干旱,影响早春作物播种出苗,第一场透雨适时,早、晚霜冻轻;春末夏初阴雨绵绵,麦田锈病危害重,局地出现冰雹、暴雨,河西无干热风危害;盛夏雨水较适时,伏旱不明显,对大秋作物生长有利,暴雨较多,冰雹频繁,局地受灾较重;秋季全省出现连阴雨低温天气,对秋作物成熟、冬小麦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我国后季稻抽穗开花时,正值秋季冷空气逐步加强南侵的时期,容易遭受低温危害,影响水稻正常孕穗开花,增加空壳率,造成减产。我们根据1953—1975年23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种植区的秋季低温(亦称“寒露风”)出现早晚的环流背景和前期环流特征及其预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指出,同年三月东亚槽的强弱和前一年10—12月我国东南沿海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寒露风出现早晚有较好的关  相似文献   

17.
杂交晚稻抽穗期的低温危害指标各地不甚一致,总的趋势是高山区较平原地区低2℃左右。通常认为这是山区日较差大,开花时段气温较高的缘故。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其中以最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的幅度最大,最低温度递减的幅度最小,故日较差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小。杂交晚稻抽穗期的低温危害指标在高山区比平原地区低,其主要原因是“前历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盆地近几十年水稻气象产量与气湿关系的定量分析表明:春秋季低温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温与产量为正效应;3月中旬的低温及盆南稳定通过12℃日期与产量关系最大,秋季气温与晚稻产量亦为正效应,22℃结束期及小于20℃的低温时段与晚稻产量相关紧密。文中揭示的有关数据,可作为评估低温对盆地水稻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万州为例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春季和秋季低温,春季、初夏、盛夏、秋季和冬季绵雨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低温和绵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春季低温有加重的趋势,而秋季低温则明显减轻;除盛夏绵雨没什么变化外,其它季节绵雨均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龙川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龙川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热量增多、生长期缩短、安全生长期延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和秋季寒露风出现频率减少、农田水分条件较差、暴雨灾害增多、病虫危害加重等,是龙川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