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贵州工学院地质系《火山活动与成矿作用》科研组,继斜硫砷汞铊矿在贵州的发现和研究报导后(《贵州地质》1988年第4期),在贵州纳雍县水东一带的铜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查金过程中,又有两个国内未报导过的矿物发现。一个是汞自然银,另一个是锌砷黝铜矿。与之同时,还有一个与锌砷黝铜矿密切共生的锌黝铜矿发现。锌黝铜矿矿物,内仅有过一次报导(陈克樵等,1985,《电子显微学报》,1期),在我省是首次发现。下面简介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初步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1988年12月我们在四川廿孜某多金属矿床中发现了钒砷锗石。这种矿物首先由Н·М·Мнтряева等(1968)发现于苏联。在我国则属首次发现。与钒砷锗石共生的矿物,除方铅矿、闪锌矿外,还有锌锑黝铜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自然金、银金矿、硫铜银矿、硫汞银铜矿、钡长石、钡冰长石、重晶石、曼纳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煤层主要伴生矿物中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军营  刘建荣 《地质论评》1999,45(5):539-542
将黔西南煤层中不同同成因的7种主要矿物分离,对其进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利用冷原子吸光谱测定煤及矿物中汞的含量;并结合矿物包裹体测量和硫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煤层中汞主发布于矿物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的发现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铜金属互化物是罕见的天然合金矿物,由锌、铜两种元素组成。由于形成条件、环境不同及矿物中锌、铜元素含量不同,形成系列锌、铜金属互化物。经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各类型天然锌、铜金属互化物产出的地质特征,物理、化学及光学性质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不同的地质体中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锌、铜金属互化物,该类矿物主要形成于高温、还原且缺硫的条件下,多数与造岩矿物共生,而与多数金属硫化物形成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罕见的斜硫砷汞铊矿在贵州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铊(T1)是自然界很稀少的分散元素。铊矿物在自然界中极其稀少,1984年前已知的铊矿物不过10个。1977年,斜硫砷汞铊矿(Christite)为A·Radfke等人第一次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中发现,我省这次的发现仅是自然界中第二次的发现.有关研究指出,铊矿物仅形成于热液作用的低温阶段,多数是硫化物和含硫盐类,个别是硒化物和氧化物。我省是在低温热液汞矿床中发现,为硫盐矿物,但不是文献中所指形成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而是在沉积再造矿床中。该矿物发现于贵州兴仁滥木厂汞矿床中.  相似文献   

6.
系统采集淮北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岩浆岩、煤及顶底板岩石样品,测试分析了样品中汞、灰分、挥发分、水 分以及各形态硫的含量,探讨了岩浆蚀变煤层中汞的分布与赋存特征。结果表明:(1) 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挥发 分降低,煤中硫主要以黄铁矿硫和有机硫存在;(2) 岩浆侵入导致煤中汞的富集,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汞的平均含 量高达0.23×10-6,是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国煤以及美国煤中汞的平均含量的1.4 倍,1.2 倍和1.3 倍;(3) 煤中汞的含量 随离岩浆侵入体距离增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煤岩接触带附近,汞在岩浆侵入体上方和下方的煤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 征;(4) 煤中的汞主要以无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且大部分赋存在煤中的黄铁矿中,同时亦存在与有机硫结合的汞。岩浆 热液对煤层的侵入,导致煤质以及煤中汞的含量和赋存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砷,汞,锑,金矿床铊的赋存状态,成矿模式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忠  龙江平 《地质论评》1995,41(4):363-370
研究表明,在砷、汞、锑、金矿床中普遍含有较高的铊,并发现富铊雄黄矿和铊单矿物。铊亲硫和新石地球化学性质铊赋存形式。在岩矿石中铊主要呈单矿物,分散状态铊占次要地位。根据富铊雄黄矿床成矿特点,铊赋存状态,岩矿石中铊含量及其与砷、汞、锑、金相关关系,尝试性提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云南个旧矿区发现了斜方辉铅铋矿、硫锑铜银矿和含锌、银锑黝铜矿,并对矿物进行了显微鉴定,显微性质测定,电子探针分析以及线、面电子探针扫描分析等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铊通常归入稀有分散元素。目前在自然界中已知有500多种含有不同数量铊的载体矿物。近几十年来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现一些“纯”的含铊矿物,如:铜红铊铝矿、硫砷汞铊矿和斜硫砷汞铊矿等。它们多与贵金属和有色多金属矿床相伴生。铊作为痕  相似文献   

10.
贵州煤中汞的分布,赋存状态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对贵州省六枝、水城、盘县和贵阳等4大煤田煤中汞的研究表明:煤中汞的平均含量为0.552μg/g;煤中汞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硅酸盐矿物相中汞的分布量很少;贵州燃煤引起的汞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1.
广东仁化凡口铅锌矿西矿带矿石中主要伴生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笔者研究凡口铅锌矿西矿带矿石中伴生组分的成果。指出方铅矿与闪锌矿不仅是工业利用矿物,而且是伴生元素的载体矿物。银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其次于闪锌矿中,以深红银矿,银黝铜矿等独立矿物产出。闪锌矿是镉、汞、锗、镓等元素的载体矿物,汞以小于0.002mm粒度的辰砂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铅、锌、银、镉、汞、锗、镓等元素的含量可作储量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煤中硫和汞作为有害伴生元素,在燃煤过程中绝大部分释放进入大气,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如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沉降、土壤侵蚀和生态退化、汞排放引起的大气和农作物汞污染等。当前我国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排放和汞排放分别占总排放量的90%和40%。准确了解煤炭中硫和汞的含量以及形态分布特征,对于掌握煤中硫和汞的来源、成因及选择性的制定污染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贵州省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产煤基地,煤炭储量约500亿吨,在我国排名第五。虽然前期已有不少学者对贵州省部分  相似文献   

13.
郭宗山 《岩矿测试》1983,(2):125-125
矿物名称英 文 名分 子 式参 考 资 料·巴硫钾铁矿约硫硅钙石拉砷钙复铁石尼伯石奥砷锌钙高铁石奥锗铅石裴砷疏锑矿钯砷锡矿包氧氯汞矿帅铬绿纤石托硫锑铱矿维羟锡铁石Barton it0Ja,~munditeLazarenkoiteNybSiteogdeJlsburgItcOtjisumeiteP~ikkSnenitePalarstanidePoyarkovite  相似文献   

14.
万山汞矿区汞质沉积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永丰 《矿床地质》1987,6(3):68-76
万山汞矿是典型的层控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矿质主要来自围岩。从寒武纪初至寒武纪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成矿系列,即形成磷、镍、钒、银、钾、汞、铅、锌、金等的沉积或沉积改造矿床。不仅在沉积岩中,而且在一些典型的沉积矿物、生物化石、生物礁中都有高丰度的汞、铅、锌、砷、锑,在三叶虫化石中含汞最高达100ppm。从矿物的结构构造特征方面也可找到沉积汞的证据,典型的沉积辰砂与热液辰砂大有区别,并发现极少数微粒辰砂赋存在透镜状褐铁矿结核的中心。各方面的资料说明,沉积岩中分散状态的汞质是沉积成因的。  相似文献   

15.
渭北石炭二叠系煤中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原子荧光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渭北部分矿区石炭二叠系煤中汞的含量及汞在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渭北石炭二叠系煤中汞含量较高,高于地壳中汞的平均含量(0.08×10-6)及已经报导的煤和石油中汞的含量(0.001×10-6~0.03×10-6)。煤中汞主要以HgS的形式存在,与煤中无机硫成正比关系。同时论述了煤中汞含量与灰分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忠  龙江平  张宝贵 《地质论评》1995,41(4):63-370
研究表明,在砷、汞、锑、金矿床中普遍含有较高的铊,并发现富铊雄黄矿和铊单矿物。铊亲硫和亲石地球化学性质决定铊赋存形式。在岩矿石中铊主要呈单矿物,分散状态铊占次要地位。根据富铊雄黄矿床成矿特点,铊赋存状态,岩矿石中铊含量及其与砷、汞、锑、金相关关系,尝试性提出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岩矿石中铊含量>10×10~(-6),5×10~(-6)—10×10~(-6),1×10~(-6)—5×10~(-6),分别为矿床、矿田和矿带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陈履安 《贵州地质》1989,6(2):175-185
根据有关资料笔者推断,形成碳酸盐建造中的汞矿床的运矿流体可能是一种富含氯离子Cl~-和硫氢离子HS~-的pH≈pH_中而多为pH>pH_中、温度<200℃的热水溶液。借助于这种溶液模型,本文用热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了运矿和成矿条件下汞、铅、锌的硫化物作为氯络合物和作为S(-Ⅱ)的络合物的溶解度。结果表明,运矿流体中汞的主要运移形式是硫氢络合物而不是氯络合物。在运矿流体的作用下,矿源层中的汞和锌以硫氢络合物运移,而铅不被搬运。然而在成矿条件下,汞作为辰砂而成矿;锌则转变为氯络合物而继续运移;同时成矿层中的铅也可作为氯络合物而运移。因此,造成了重金属的分异。讨论了成矿过程中重金属汞、铅、锌的分异,探讨了这类汞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单汞矿床单一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氟是煤中有害元素之一,燃煤型氟排放造成的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研究煤中氟赋存状态及其沉积环境,对掌握高氟煤分布规律及控制燃煤造成的氟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沁水煤田内6座煤矿15号煤样品的分析发现:煤中氟含量与灰分显著相关,与黄铁矿硫、有机硫无相关关系,表明煤中氟主要以无机物形式赋存,且与含硫矿物无关;与钾、镁、硅、铝等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氟有可能的主要赋存形式为金云母、氟金云母等矿物,以及以吸附存在于高岭石、勃姆石、伊蒙混层等黏土矿物中;与钙、磷元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表明氟不以氟磷灰石、含氟羟基磷灰石等矿物大量赋存。此外,通过对沁水煤田15号煤的沉积环境分析发现,弱还原环境、较低盐度、偏酸性、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该区域煤中氟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着重研究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体中矿石的产出特征,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锌黔铜矿、锌砷黔铜矿、硫铜银矿、新发现的矿物硫铜铜矿等矿石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和银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一种尚未定名的Ni—As—S—Se矿物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家军  卢文全 《矿物学报》1995,15(4):425-427
Ni-As-S-Se矿物相首次发现于西秦岭南亚带拉尔玛-邛莫金-铜-铀建造矿床中。与其共生的矿物有:硒汞矿、硒铅矿、硒梯矿、硒硫锑矿、硒硫锑铜矿、自然金、重晶石、石英等。该矿物颗粒细小,粒度小于10μm。在反光显微镜下呈白色,无内反射现象,为一均质矿物。两个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WB%):Ni24.123 ̄29.378,As27.574 ̄33.895,Hg7.591 ̄5.359,S13.939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