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地震科技开发资料,分别以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作为比较数列,对年度内完成的实际合同额进行了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排出了关联序。研究结果客观地揭示了开发能力与人的各种因素-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震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球深部研究—地球科学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国际地球深部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简要地讨论了地球深部研究与地球科学相关学科的关系,力图说明及时地组织和开展地球深部研究是发展我国地球科学的新机遇,是迎接未来世纪挑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地震工程学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现在来写它的历史未免为时过早。许多国家的很多学者从事过地震工程学,因此很难甚至不可能了解清楚所有研究人员对该学科的贡献。该学科的许多发展并没有很好地载入文献,况且不少文献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例如,有些情况下抗震规定虽然写进了建筑规范,但建筑师和工程师并不买帐;另一些情况是工程师在建筑规范写上抗震规定之前就采取了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模拟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在地学领域,数值模拟已经渗透到地学研究的各个重大领域。本项目提出建立一个用于地震模拟和预报的数据库应用平台,以地壳动力学研究和强震机理研究为应用核心,将地震地质研究、地形变研究、地应力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研究等多种相关的学科手段的观测资料、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技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这些信息构建比较合理的地球模型和尽可能多的约束条件,并在有限元分析系统上进行地壳形变和地震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5.
面向"十五"的数字地震学发展战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2月 1 6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召开了“全国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工作会议”。会议就《数字地震观测》教材的编写和面向“十五”的数字地震学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参加会议的有监测预报司处长高荣胜 ,学科组组长吴忠良 ,副组长庄灿涛、刘瑞丰 ,学科组秘书王凤霞以及专家组成员童汪练、张少泉、宋瑞、杨建思、薛兵等。现将专家们的提议汇集如下。1 关于《数字地震观测》教材的编写专家们首先对《数字地震观测》教材的编写问题进行了讨论 ,约定在 2 0 0 1年 3月底 ,各部分编撰人员完成编写工作 ;3月底至 4月初由张…  相似文献   

6.
日地水文学与灾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涌泉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420-428
研究地球水文变化的日地物理成因和规律的日地水文学(Solar-TerrestrialHydrology),用于水、旱灾害预测多次获得证实.本文从日地水文物理基础、长江淮河22年周期性大洪水、黄河大洪水和太阳活动关系、太阳活动双重衰减期北方大旱、17世纪日地水文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对暴雨洪水中短期影响、台湾海峡两侧大暴雨洪水落区转移、全球最大洪水日地水文研究以及学科发展和应用前景九个方面,对中国近70多年来的主要成果加以回顾和总结.基础科学、高科技和应用紧密结合,促成对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新学科,是当代科学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这里又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大庆油田联合资助的"九五油储"重大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和学科内涵、实验基地及地质目标、组织措施、具体成果概述、实际效果、人才培养和"九五油储"后续的重大成果产出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将大地重力学的理论、方法加以拓展使其研究范畴深入至对地球内部引力场源的探求,是现代大地重力学深入发展及与地球物理相互渗透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国际大地重力学界已将该研究作为学科的重要分支,即大地重力学反问题,对该研究的学科发展背景、概念及原理、研究途径及方法、具代表性的赋值模式、主要结果、最新进展及在大地重力学与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是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学科,河北省地震电磁台网实施科技管理,对台网建设和电磁辐射研究与应用的进展,起到了极大地启示、指导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台网管理体系、技术职能、规范规章、技术措施和地震预报的管理等内容。同时对实施科技管理的意义等,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廷栋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344-350
综述中国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及展望,指明了未来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前兆综合追踪预报方法的研究1地震前兆综合追踪预报方法的提出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是一个难题,关于时间的预报更难。近几年来推出的实用化攻关及多种研究成果,使预报规范化了,但预报的准确率仍然很低,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进行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关于地...  相似文献   

12.
在对形变科研成果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形变监测方法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对其效能作了肯定性评价。总结了这一研究领域20余年的得失和教训,并结合当前的体制和管理现状,改革开放对地震科研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本学科生存环境,增强其效益的建议。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视角,对本学科面临的阻力和困境进行了估计,最后展望了地壳形变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甘肃岷县Ms5.2地震前后兰州台前兆资料异常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研究了兰州台前兆仪器在甘肃省岷县Ms5.2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发现形变学科的CZB-1型竖直摆倾斜仪、SSY-Ⅱ石英伸缩仪,流体学科的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电磁学科的ZD8B地电仪等仪器的观测资料,在此次地震前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4.
线性度方法在前兆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前兆场中不同台站,不同学科的前兆观测数据从总体形态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关于描述前兆场的新的特征量a(空间线性度)本文给出了空间线性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处理了区内1970~1994年部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所得结果表明,新的前兆特征量a在中强地震之前一年左右时间内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我国在“九五”期间实施的前兆台站流体测项的数字化中推广的仪器型号、主要性能指标及改造的规模,观测取得的成果及其有待完善的技术问题;简要介绍了我国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中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的布设,观测井下地下水特征,数字化观测技术系统及建设的基本结果;最后介绍了流体学科前兆台站分级分类管理的改革意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完成向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管理组报送数字化月、年评比数据的工作,研制了地下流体学科月、年评比数据报送软件,实现了从天津预处理前兆数据库PDB_TJ中读取数字化数据,写入Excel生成附件文件,对数据个数进行检验,自动发送邮件等功能,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198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持召开的14次学术会议,并分别介绍了每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以及效果等。这些会议主要有以下特点;1.掌握各有关学科发展方向,紧密与“七五”计划配合,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2.促进各有关学科之间渗透和学科的发展;3.汲取国际上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推动我国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震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震科技为学科窗口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在阐述地震科技信息重要性的同时,又人本学科的基础,社会的需要领导层的决策,多学科的利用及后效作用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地震科技信息的综合价值,提出了发展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地震科技信息逐步社会化的远景。  相似文献   

19.
重温顾功叙院士对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的精辟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功叙院士, 我们都尊敬地称之为顾老, 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起, 他就担任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和副所长, 负责勘探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 毫无疑问, 顾老是我国勘探地球物理发展的学科带头人, 为勘探地球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收稿日期: 2008-06-11.  相似文献   

20.
强震多学科前兆协调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玲玲  刘耀炜  潘树新 《地震》2002,22(4):49-54
主要对1970年以后发生在川滇地区的几次7级以上强震震例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强震前水位、水化、地电、地倾斜等前兆手段以及地震学前兆指标的时空演化特征, 对比分析了各前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在强震发生前各前兆学科之间存在较好的协调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