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PS/CORS精密区域地表位移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同时适用于中等距离和短距离范围的GPS/CORS准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并详细论述该技术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动态监测的算法模型和实现方法.基于GDCORS数据进行了准实时地表形变位移动态监测的试验,监测结果不仅验证了上述动态定位模型的正确性,也为基于GPS/CORS监测技术对省级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连续高时空分辨率监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可行性问题,该文利用IGS跟踪站数据,对此方法的精度进行分析:借助自编程序,对IGS跟踪站不同采样率数据进行动态模拟的数据处理和误差统计,对历元间差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精度进行比较和初步分析,验证GPS数据采样率对该技术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满足地震等地质灾害引起的同震地表形变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GPS观测资料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用全球均匀分布的22个IGS跟踪站(IGS05)的连续观测资料估计地球自转参数(ERP),并与IERSC04(UTC0时)的结果相比较,二者相差很小,均在IERS的ERP估计精度范围之内。基于即将建成的COMPASS全球连续监测与评估系统跟踪站,选择其网的8个IGS跟踪站的资料进行了解算并进行了分析和比对。  相似文献   

4.
基于互联网的CORS数据管理与质量检查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管理和分发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的源数据,我们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CORS数据管理与分发系统(CorsDBMS1.0)。系统能安全、有效地管理CORS跟踪站的数据,并能根据客户需求,通过互联网实时提供单站下载、批量下载和定制下载三种形式的数据下载服务。该系统在苏州工业园区格网信息有限公司正式运行,用于管理和分发苏州CORS系统12个连续跟踪站的数据,网址为www.geone.net。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城市地表沉降带来的次生灾害后果十分严重,在长江三角洲和福建西南沿海,此类现象更为明显突出,给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对地监测技术(InSAR)具有大范围成像和全天侯监测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研究当中。小基线集技术(SBAS)作为一种基于D-InSAR技术改进发展起来的时序InSAR技术,在长时间维度上的监测精度更优,理论值可以达到毫米级别。研究利用SBAS技术,基于Sentinel-1A数据对福建省厦门市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实验结果发现厦门市区下沉速率较快、下沉现象明显的小范围沉降区域,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及后续技术监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时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6.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为CORS)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建立,CORS在维护区域大地测量基准和城市测绘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仍存在基准站的稳定性、测量精度对平面及高程形变影响等问题。这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CORS系统变形监测网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流程。采用秩亏自由网平差,以位移向量一次性范数最小原则求取监测网点最合理的位移量及权阵。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对监测点的位移显著性进行检验。结合武汉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分析评价了武汉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为WHCORS)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现今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 995~ 2 0 0 2年期间国家测绘局在我国新疆和南天山地区进行的多期GPS形变监测和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合作研究获得的GPS观测资料 ,并结合中亚、天山地区的GPS连续跟踪站以及全球连续跟踪站数据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获得了较为详尽和准确的我国新疆和天山地区的地壳运动特征 ,并据此研究了塔里木块体和天山地区板内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滑坡是全球发生最为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滑坡表面形变测量对于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雷达遥感具有非接触式大范围空间连续覆盖和高精度形变测量等优势,在滑坡地质灾害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武汉大学干涉雷达遥感团队近几年在利用雷达遥感监测滑坡形变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雷达遥感在滑坡形变监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复杂山区滑坡形变测量、大梯度滑坡形变测量、滑坡三维形变提取等。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原子钟钟差建模及其在精密单点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小红  陈兴汉  郭斐 《测绘学报》2015,44(4):392-398
鉴于当前许多IGS跟踪站均配置有高性能原子钟的现状,本文首先采用修正Allan方差法分析了不同IGS跟踪站的接收机钟随机噪声的时域特性,进而评估了不同类型接收机的短期稳定度及钟差建模的可行性,然后利用IGS站配有氢原子钟的观测数据,在精密单点定位算法中,通过对钟差参数进行短时建模约束接收机钟差的随机变化,进而改进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钟差建模方法显著降低了高程分量参数、天顶对流层延迟参数与接收机钟差参数之间的相关性,GNSS高程分量的精度可提高50%。该方法对于提升PPP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低轨卫星定轨、水汽监测及预报等高精度GNSS地学领域的应用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连续监测是边坡稳定性监测和评价的基础,与其他监测技术相比,GB-InSAR技术具有监测精度高、实时动态监测、全天候的优点,适合于露天复杂气候条件下的边坡形变监测。本文使用GBInSAR技术对某公路边坡进行了形变监测,获得边坡最大形变量为-53.2mm,且具有边坡上部形变量普遍且大于下部形变量的特征;边坡形变受降雨影响明显,边坡降雨期间形变量明显大于降雨后形变量,说明该边坡的形变主要集中于降雨期间;文章通过形变规律分析,为该边坡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GAMMA便携式雷达干涉仪(GPRI-Ⅱ)是一款新型地基真实孔径雷达,可对小范围形变区域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并探测高频形变。为验证其形变监测精度,本文利用6个角反射器和2个手动位移平台设计了6组试验,分析了GPRI-Ⅱ毫米级和亚毫米级形变探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点校正后,探测毫米级形变的中误差小于0.1 mm,探测亚毫米级形变的中误差小于0.05 mm。GPRI-Ⅱ可以对小范围形变区域实现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服务协会精密钟差产品的天跳变现象,提出了采取基于连续观测数据估计卫星钟差进行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的方法。利用PANDA软件,根据全球均匀分布的80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服务协会跟踪站数据,采用包含零点时刻的连续的观测值文件,进行钟差解算,得到了包含零点时刻的连续高精度钟差产品。实验证明,该方法可避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服务协会精密钟差产品天跳变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分析基准站同震地表形变的精度,准确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GNSS变形监测技术在公路、铁路的实时变形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受作业范围的限制,采用传统的手段需要大量布设参考站,无法经济有效地实现对大范围工程项目的实时变形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网络RTK技术实现大气误差的充分削弱,实现基于CORS站网的GNSS实时变形监测应用。并通过位于广西的实际算例,证明了基于广西CORS,可以为大范围工程项目提供实时厘米级的变形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三峡大坝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其形变监测对大坝的运行和上下游居民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基于临时相干点InSAR技术,采用201 5年4月至2016年10月间18景欧空局哨兵数据对三峡大坝进行了形变监测,得到了大坝的形变时间序列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峡大坝上游水位信息对大坝的形变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发展迅猛,前景广阔. 但是利用上述技术监测库区形变研究聚焦点是人工建筑,并未验证BDS的可用性,也未融合CORS技术的优势. 针对此问题,结合BDS和CORS高时间分辨率,InSAR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以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域探索合适的结合监测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库区在研究时期内存在大面积的地表形变区,最大沉降速率52.48 mm/a;最大抬升速率43.60 mm/a;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静态解算成果为参考值进行验证,BDS实时动态(RTK)差分监测成果的精度为7.1 mm,InSAR监测成果的精度为4.4 mm,均满足形变监测的精度要求;采用InSAR进行大面积形变区筛选,再结合CORS利用BDS进行重点区域实时动态差分监测的模式对水库全方位形变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CORS组成 1.城市CORS简介 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一定的间隔建设若干永久性连续运行的GPS卫星定位跟踪站,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如因特网、卫星通信网或无线电广播网、蜂窝数据分组交换网(CDPD)等,向备类需要测量定位、导航、  相似文献   

17.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PSInSAR)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监测地表形变的优点,是形变灾害监测领域一种新的经济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本文介绍了PSInSAR技术,并使用我国某地区的卫星SAR影像数据,运用PSInSAR技术完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的相关处理流程,并将结果与常规水准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PSInSAR技术用于大范围地面沉降监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张国合 《东北测绘》2014,(2):119-120
主要论述了以浙江省 CORS 系统为基础,综合运用GNSS 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对可能由地表位移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形变分析,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以往郑汴新区地质灾害变形监测项目依赖单一的GPS地面位移监测方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现代先进技术的连续、自动化、多方式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系统改进方案.考虑到监测区的特征,在前端采集设备上增加了深部位移监测设备和地下水监测设备,并对整体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基于此,利用多源数据的实时传输、实时处理分析、实时阈值判断预警等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实时传输各种数据和报警信息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于CORS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以河北省CORS系统为基础,综合运用GNSS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光伏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可能由地表位移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形变分析,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