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研究地球深部地质,除了借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外,一种便捷的方法是在室内对地球物质(主要是指矿物和岩石)进行直接的物理性质测量并辅以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在实验室创造可控的P-T 等物理化学条件进行就位(in site)测量是模拟“真实”条件下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状态,动力学背景的一种可  相似文献   

2.
测井曲线是多成因的产物.从测量成因看,它与测井仪器的原理密不可分;从测量对象看,它与地质背景相互关联;从井眼环境看,它也包含井眼条件的变化信息.由此可见,测井曲线本身就是地球物理、地质及工程等多因素的响应纠缠体,其中,每一种因素,因其测井响应的成因条件完全不同,它只会按自身固有模式变化.前人对于测井曲线的仪器成因研究较系统,因此,基于仪器原理的测井评价方法也比较成功,但对于地质背景与测井曲线的成因关系识别一直缺乏有效方法,致使测井曲线本身内含的地质信号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根据地质成因的某一固有机理,推测或在测井曲线上寻找与该固有机理相吻合的共性变化,是研究测井曲线内含地质属性的一个可能途径,岩石成因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切入点.研究表明,岩石成因的主要差别在于形成条件不同,岩石形成条件是决定测井曲线内含地质专属性特征的要因之一.本文分别从成岩时期、成岩物质、成岩温度、沉积相、成岩相及物性特征等多个岩石成因条件的差异,讨论了岩石成因条件的差异与测井地质属性识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致密砂岩油气藏在当前油气勘探开中占有重要地位.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是此类油气藏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致密砂岩油气藏地表条件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油气藏岩性致密、低孔、低渗的地质特征导致地球物理异常微弱.这两个不利条件给地震地质综合研究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结合致密砂岩油气藏地震地质研究工作实践,本文对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储层和特殊地质体地震预测与描述的关键技术进展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面对黄土塬、山地等复杂地表采集条件和致密砂岩储层等特殊地质体地震地质研究的需要,介绍了高精度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小波变换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及在鄂尔多斯盆地一些探区的应用情况.围绕致密储层等特殊地质体的地震预测与描述需求,着重介绍了致密砂泥岩地层岩石物理分析、煤系等特殊地层的地震属性分析与优化、致密碎屑岩储层反演、叠前地震资料流体检测、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带地震预测和储层综合建模等关键技术在部尔多斯及川西探区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改进对策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乌石凹陷流砂港组地层岩石粒度变化大,低孔、低渗目标占比近50%,"甜点"储层预测是实现油田经济开发的关键因素,而储层孔隙度、黏土杂积含量评价是"甜点"储层预测的核心问题.本文应用一种新的直接求解包体理论岩石物理方程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来进行"甜点"储层评价,该反演方法基于约束最小二乘与信赖域算法直接求解有效介质包体理论岩石物理方程,能够关联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之间的高阶变化,可反演地质体孔隙度、黏土含量空间细节变化特征,通过孔隙度、黏土含量双参数约束实现"甜点"储层分布评价.本文以W17油田为例,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明确常规储层与"甜点"储层的岩石物理规律;然后运用相控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得到高分辨率敏感弹性参数体;最后开展孔隙度、黏土含量储层参数岩石物理反演和"甜点"储层预测.通过与当前业界常用的基于统计关系的地质统计学协模拟储层参数评价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本次研究应用的储层参数岩石物理反演方法得到的地质体内部细节丰富,盲井预测孔隙度及黏土含量参数精度提高,具有精细刻度储层内部的参数变化,保持弹性反演的分辨精度等优势,有利于解决"甜点"储层连通性及非均质性评价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实验室简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实验室始终以实验、观测和理论“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为宗旨,提出了以先进的硬件设备、完善的测试环境和创新的实验方法为依托体系的现代实验室建设理念,富有创意地发展了一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建立了国际水平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能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富有开拓的研究思路,吸引了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近年来每年都有一批实验数据在Nature,JG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PSL(Earth P1anet Sciences Letter)和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该实验室已逐步成为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领域国内外研究中心之一,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6.
酸雨(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沉降对地质环境产生危害,地质体(岩石,矿物)为酸雨敏感性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地质环境对酸雨危害降解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震期间断层的抗滑阻力是地震物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未知数.实验室中慢滑速率下岩石的摩擦系数为0.6~0.8,与地壳内高应力测量结果一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很高的、地震滑移速率下,地壳硅酸盐岩石摩擦系数的明显降低缘于微观粗糙接触体的强烈“闪速”加热以及由此引起的抗剪强度的衰减.由闪速加热产生的摩擦系数值可以解释沿某些活断...  相似文献   

8.
磁化率各向异性(AMS)表征岩石及其组成矿物的低场磁化率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AMS以其高精度、经济省时和无损测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学各个领域.火成岩原生的磁组构可用于分析岩石结构,指示熔岩流、火山碎屑流、浅成侵入岩以及深成岩体的岩浆流动方向、侵位方式和岩浆来源,研究岩石在侵位期间经历的构造事件,从而进行火成岩同构造侵位过程的研究;而利用次生磁组构则可分析岩石在侵位期后经历的改造作用.AMS结合传统岩石学、构造学方法,能有效解决特定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下激发极化测深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下激发极化测深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其异常特征和适用条件.水下的电阻率测深和激电测深均可对水底地质体进行近距离探测,提高探测分辨率.而水底地形对视电阻率测深的影响很大.水底极化体有限元正演模拟的结果表明,水底地形对激发极化测深结果没有影响.采用水下激发极化法进行地质体探测是可行、有效的.通过计算不同水体和水底岩石电阻率对视极化率幅值的影响发现,水体电阻率是影响水下极化率测深的主要因素.由于海水的电阻率过低,观测视极化率异常微弱而不适合开展水下激电工作.  相似文献   

10.
构造物理化学或地质构造物理化学(tectonophysicochemistry或tectionic physicochemistry)是研究地质构造作用条件下地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联系的学科领域,是随着地学边缘前沿——岩石形变与相变相关性研究日益深入而出现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对地质研究工作者,而且对地质科技情报人员来说也是陌生的. 岩石形变与岩石相变往往密切共生或者构造现象与成岩成矿特征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1.
The one-dimensional seismic inverse problem consists of recovering the acoustic impedance (or reflectivity function) as a function of traveltime from the reflection response of a horizontally layered medium excited by a plane-wave impulsive source. Most seismic sources behave like point sources, and the data must be corrected for geometrical spreading before the inversion procedure is applied. This correction is usually not exact because the geometrical spreading is different for primary and multiple reflections. An improved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takes the geometrical spreading from a point source into account. The zero-offset reflection response from a stack of homogeneous layers of variable thickness is used to compute the thickness, velocity and density of each layer. This is possible because the geometrical spreading contain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velocities.  相似文献   

12.
应用考虑震级不确定笥和资料完整性估计地震危险性参数的极大似然法,分别采用1940年和1070年至1993年完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汾渭地震带及陕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参数。结果表明:利用近几十年来的完整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地震危险性参数;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完整震级不确定性对β的影响较小;随震级不确定性的增大地震年发生率减小;在资料完整的前提下,震级下限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新的引潮位完全展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Doodson进行引潮位展开时的原始数据采自Brown及Newcomb表,其黄赤交角系采用1900年1月1日之值。目前Brown系数已重新计算,黄赤交角每世纪相对变化5×10-4;地球轨道偏心率每世纪相对变化25×10-4。由此引起的潮波振幅长趋势变化已可辨别,这就是所谓潮波振幅的时间依赖问题。作者采用EJC表及2000.0年的黄赤交角和地球轨道偏心率数值,重新用计算机演绎了引潮位展开式,解决了时间依赖问题。文中给出了属于J2000.0系统的引潮位完全展开表。  相似文献   

14.
蔡乃成  刘文泰 《地震学报》1984,6(4):429-439
本文推导了二维无限介质内嵌异性介质椭圆的弹性应力场分布.指出 B. T. Brady 在其包体地震理论中的两个错误,即远场双向压力下对剪切断层而言,包体内与椭圆短轴平行的应力不是张应力;而剪切力也不是位置的函数,它不是二次量值,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用地震反射波的全部时间值求有效速度的方法,得出了四种计算有效速度的公式。经过实际运用,认为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可用来计算断层面引起的绕射波的有效速度,对识别绕射波提供了一些线索。本文仅作为地震勘探工作交流实际经验而提出。  相似文献   

16.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震以后,跟随着一系列的余震,其震源机制有的和主震一致,有的则大不一样,这表现在P波初动的反向,反应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既不是岩块的错动过头,也不是液体流出的下陷,而是发生大震的滑动岩块对其前后邻接岩块产生的转换应力场所引起的剪切破裂。  相似文献   

17.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18.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Ⅰ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相似文献   

19.
蒙脱石的脱水作用对断层摩擦本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高温双轴摩擦装置,研究了含蒙脱石的断层带在不同温度下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以期了解脱水作用对摩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带摩擦强度随温度而升高,而速度依赖性较为复杂,以1.4u/s为界,室温和100℃时,低滑动速率下表现为微弱的速度弱化,高滑动速率下则表现为速度强化;200℃时均为速度强化;300℃时高滑动速率下仍为速度强化,但低滑动速率下转变为速度弱化;400℃以上,均为明显的速度弱化。摩擦行为的变化与脱水过程及相应的断层物质变形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工程地震研究院是青海省地震局下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科技开发企业,是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的经济实体,具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桩基检测甲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咨询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丙级资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队伍建设、能力建设作业绩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