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黑河源区自然环境条件黑河源区系指祁连县央隆乡全境及野牛沟乡的大部,总面积达2600km2,区域上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褶皱带。地貌上可分为中部河谷平原区及南北中高山区,境内山区最高海拔5287m,河谷最低海拔3200m。该区属半干旱高寒山区,多年平均气温为-3.2℃,多年绝对最高气温23.7℃(出现在7月份),多年绝对最低气温-33.6℃(出现在元月份)。根据区域资料,气温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地势大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约0.64℃。多年平均降雨量382.6mm,多集中在5 ̄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以上,10月至翌年4月干旱少雨。年蒸发量136…  相似文献   

2.
1降雨情况我省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部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降雨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八五”的第一年,我省17个地(市),除信阳、周口两市(地)降雨量略高于多年平均值外,其他各地(市)均低于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1992年,全省各地(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66年~1983年冬季雪盖资料研究了欧亚大陆冬季(12~2月)雪盖面积同后期四川月平均气温和月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欧亚大陆冬季雪盖面积对四川省夏季月平均气温为负相关,同月降雨量为正相关。这种关系说明冬季雪盖面积对夏季气温和降雨量有重要的滞后影响,尤其是对川东伏旱地区的作用更为显著。还说明冬季雪盖面积大,夏季月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值偏低,月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多,高温伏旱轻;相反 冬季雪盖面积小时,夏季月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值偏高,月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高温伏旱严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GRACE监测中国区域干旱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01~2012-12的GRACE时变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地区和华北平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最低值在2011-05,西南地区最低值在2010-03。根据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水平衡原理计算3个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西南地区地下水储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增长速率分别为0.54 mm/月和0.34 mm/月;华北地区呈缓慢减小的趋势,减小速率为0.33 mm/月。3个区域干旱时期地下水储量的亏损情况分别为:长江中下游平原-21.31 mm/月,华北平原-19.88 mm/月,西南地区-15.72 mm/月。最后,用NOAA发布的月降雨和气温数据对3个区域干旱期间的降雨量和蒸发量进行量化,分析3次干旱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2010年春季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异常,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2011年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偏少。  相似文献   

5.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端,具高寒缺氧、气候多变、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植被稀疏、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危害区域大等特征。如果我们仅仅看到青海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而忽视干旱缺水问题对农牧业生产、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构成的威胁,这对青海省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选取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61~2003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相关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广东省整体平均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前汛期、后汛期线性倾向率分别为-15.86 mm/10a和-13.79 mm/10a;但变化趋势在广东省内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前汛期、后汛期粤东、中部部分地区分别有16、12个站呈上升趋势;前汛期6种气象因子单独对蒸发的决定程度按大小依次为:日照时数>气温>风速>降水>饱和差>气温日较差,后汛期6种气象因子单独对蒸发的决定程度按大小依次为:日照时数>降水>饱和差>风速>气温>气温日较差,整个汛期日照时数与其它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决定作用都很大。日照时数和风速总体上的下降是导致广东省汛期蒸发皿蒸发量逐年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降雨诱发型滑坡灾害导致了人居环境的破坏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因此,急需有关降雨诱发型滑坡灾害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潜在分布的研究。本文从气候变化角度出发,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气候、地形、地表覆盖等数据,揭示不同影响因素对当前气候环境下广东省滑坡空间分布的作用,进而阐述了未来气候情景下滑坡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① 影响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最湿季度降雨量、7月降雨量、海拔和4月降雨量;② 当最湿季度降雨量处于593~742 mm、7月降雨量处于139~223 mm、海拔处于81~397 m和4月降雨量处于154~186 mm之间时,滑坡灾害较易发生;③ 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前密集分布于粤东地区的滑坡灾害高风险区的潜在分布范围和危害性总体呈现扩大趋势。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城市群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栾川县位于豫西深山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个管委会213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平均降雨量818.7毫米,其中7、8两个月是降雨最集中的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40.6%,是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之一。目前,全县境内共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07处,受地质灾害威胁和影响的群众1382户9129人。历年来,栾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2013年以来,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  相似文献   

9.
<正>8月上中旬,大连市连续普降暴雨,局部地区达到大暴雨。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的数据可看出,本轮连续强降雨过程历时长、强度大,累计降雨量平均为135毫米,局部达到207毫米。由于  相似文献   

10.
山东地面沉降灾害以鲁北平原最为严重,在德州地区的地面沉降已对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构成了威胁,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水准测量网络及监测运行,查明了德州市地面沉降的规模和范围,研究成果表明工作区均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截至2010年,德城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面沉降幅度最大,目前地面累计沉降量为-1186.9~-636.9mm,多年平均沉降速率为59.35mm/a,形成了以市区西北部为中心的地面沉降盆地。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大规模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GPS观测资料,结合ERA-Interim模型气压和温度,解算2016年新疆地区GPS测站的大气可降水量,分析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1)GPS和探空观测获取的大气可降水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方根误差约为2.7mm;2)新疆地区全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在7.0~13.0mm之间,且海拔每升高1km,其含量减少约1.4mm,当测站海拔相近时,大气可降水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少;3)大气可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为12.0~23.2mm,冬季为1.4~5.5mm,春、秋季大气可降水量差异不大且变化范围介于夏、冬季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可拓学的基本理论,并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选取了岩土体类型、地形坡度、地质构造、已有灾害点数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建立了基于可拓学理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以济南市为例,对可拓学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该方法获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已处于超采状态。依据冀中山前平原不同农业区长观孔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浅层地下水位响应连年降水偏枯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连年偏枯(少雨)时段的春灌期大规模集中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动因;春灌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降幅与前一年和当年1月到6月降水量密切相关;当年降水量小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528.4mm)时,随着降水量减小,农业用水开采对浅层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增大;当年降水量大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尤其大于620mm时,农业用水开采对浅层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显著减弱;合理调控农业区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是缓解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超采情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绪言黄河冲积平原(河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图1)。面积约46000平方公里,耕地约4600万亩。西邻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研究区为地势平缓、微有起伏开阔的冲积平原,地表、地下径流滞缓,坡降1/2000~1/6000,海拔标高40~85米,微向东北、东南倾。具暖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15℃。多年平均降水量自南向北由900毫米递减为600毫米,水面蒸发量则自南向北由1100毫米递增为1700毫米。区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及年际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黑河是我国西部一条较大的内陆河流,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全流域总面积为24万km~2,全程有821km。位于源区的祁连县中段地区,总面积为11814.5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3%;干流长129km,占全河长的15.7%;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1亿m~3,占水资源总量28.1亿m~3的49.9%;源区内多年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8日夜,大暴雨突袭汝州市。19日凌晨3点30分,汝州市地矿局局长侯成国办公室内灯火通明,随着最后一个巡查组的返回,一个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的紧急会议立即开始……连日来,汝州市出现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突发地质灾害几率明显增大,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7月18日夜,汝州市普降暴雨、大暴雨,据该市气象局数据显示,全市平均降雨量达9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大峪乡,达到138毫米。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四川理县一处山体滑坡2014-08~2015-08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滑坡处于缓慢发生中,滑移的主要方向指向山体旁的学校;1 a中3个监测点在该方向上的累积位移量分别为180 mm、262 mm和448 mm。分析降雨量资料发现,降雨对山体滑坡有延迟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滑坡发生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计算监测点的位移,结果与实际观测情况吻合较好,得到降雨量与弹性模量、密度、粘聚力、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该数值模拟实验提供了一种预测滑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琪  张伟 《国土资源》2005,(7):40-42
2004是中国房市暴涨的一年,房价的快速上涨打破了大多数中国人的购房梦想,2004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759元,同比上涨12.5%,全年各月与2003年相比,平均涨幅将近10%左右,200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为2714元/平方米,比1998年增加651元.年均增加93元,而2004年比2003年增加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的年均增量。房价无休止的上涨已与居民收入比例产生明显的矛盾,据测算,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平均水平为11.6倍,  相似文献   

19.
成都地区雷暴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6~2000年成都地区的雷暴资料,分析得到:成都地区的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430之间,属雷暴较多的地区之一。季节性显著,冬季无雷暴,盛夏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3左右。地域性强,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雷暴的发生有促进作用。雷暴天气过程的分析为作好雷暴发生时空域预报提供了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南沙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四个季节繁殖力、性腺成熟度、性成熟比例及卵径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2018年灯光罩网作业渔船在我国南海南沙海域捕获的907尾鸢乌贼样本,通过测量胴长、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性腺质量、卵粒数,研究鸢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鸢乌贼胴长为45~165 mm,体质量为2.52~193.02 g;冬季雌雄比最高(1.23),夏季雌雄比最低(0.51);鸢乌贼个体性成熟比例较高季节分别为春季(53.3%)和冬季(48.4%);雌性个体性成熟度指数值最高为春季(1.27),最低为冬季(0.75),雄性个体性成熟度指数全年变化不明显;鸢乌贼潜在繁殖力为1 802~64 627粒,相对繁殖力为66.6~990.0粒·g-1,胴长与潜在繁殖力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卵细胞长径为0.12~1.73 mm,平均(0.68±0.23)mm,短径为0.08~1.30mm,平均(0.47±0.20)mm。【结论】2018年鸢乌贼繁殖高峰期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卵径大小与个体生长发育关系不明显,繁殖策略存在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