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磷和铁都是生物不可缺少的元素。磷为海洋生物的基本营养元素之一,其含量的多寡对海洋生产力有重大影响;铁在海中形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对许多元素有吸附作用。因此,对沉积物中的磷和铁的研究具有生产价值与科学意义。厦门以南福建近岸海域位于117°08′—118°11′E,23°20′—24°20′N之间,大致呈NE—SW向条带状的分布,与海岸线方向基本一致,属南亚热带浅海区,平均水深大约20m。区内布设14条断面,共104个采样站。表层沉积物样品于1963年3—4月间用大洋50型采泥器获取。样品密封后运回室内分析。磷用钼蓝比色法测定,铁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X射线衍射、差热、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厦门港湾周边第四纪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合与分布,井对其成因与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李国刚 《海洋学报》1990,12(4):470-479
本文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陆架、冲绳海槽、南海北部陆架及北部湾7个海域中的表层沉积物样品300余个.完成了中国近海粘土矿物分布图,给出了粘土矿物在各个海区中的平均值.从粘土矿物的组成分布规律来看,中国近海粘土矿物的分布格局不仅证明了它与前人所述的成因环境及物质来源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发现残留沉积区域内,粘土矿组物合往往以绿泥石、伊利石含量较高而高岭石、蒙皂石含量较低为其显著特征.这意味着,海洋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与分布特征不仅能反映其陆上成因环境及其入海后的搬运途径,而且还能指示残留沉积形成时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4.
闽南—台湾浅滩大陆架海绿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闽南—台湾浅滩大陆架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界处,是台湾海峡向开阔的南海的过渡区。调查范围界于116°00′—118°30′E,21°20′—24°00′N之间。本文对表层沉积物中的海绿石进行了研究,共分析样品76个。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东台PY-19孔为例,对江苏沿海第四纪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作了分析鉴定和估算,发现所有的样品皆含伊利石,大部分样品含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据该孔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谱线的形态、强度等特征,将粘土矿物组合分为五类,它们较好地反映了沉积物的特性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沉积物中。集聚在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产物,也是地质作用、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具体反映。因此,研究粘土矿物组分是解决沉积条件的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东海大陆架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仪、电子显微镜照相等完成了东海大陆架200多个沉积物粘土矿物样品的分析,并对东海陆架区粘土矿物组成、分布、物质来源、粘土矿物组合分区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厦门港湾氧化-还原沉积环境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据1980—1981年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港湾表层沉积物Eh,Fe~(3+)/Fe~(2+)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并据此将该港湾划分为强氧化、弱氧化、弱还原和还原四个氧化—还原沉积区。  相似文献   

9.
有机粘土复合体是有机物与粘土(或粘土矿物)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合产物.其键合方式主要有:1.正电荷有机分子与粘土矿物表面起平衡作用的阳离子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2.偶极有机分子和阴离子有机物与粘土矿物表面的阳离子水化壳的水分子结合(或称水桥结合);3.带羟基阴离子交换粘土矿物八面体中Al、Fe配位的羟基(OH),即配位基交换.这种反应大多在水体系中进行.因此,这种复合体在地表和海洋沉积物中广泛发育.如何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粘土复合体及其意义,是海洋地质科学所关注的新课题.本文试图通过东海大陆架和南海北部湾有关站位的沉积物样品(图1)有机粘土复合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洋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表明,海洋沉积物中占一定比例的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与气候演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海洋没积岩心粘土矿物的含量和特征的变化受古气候的控制和影响,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反映了源区气候变化,记录了区域古气候演化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海洋粘土的组成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海洋粘土的开发利用,对东太平洋中国大洋调查区的所有采集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发现粘土沉积物的粒度明显细小;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可将沉积物分为八个矿物组合类型,其中以粘土沉积物类型为主,且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吸水率测试结果证明海洋粘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典型海洋粘土样品的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地表粘土相比,海洋粘土的膨胀容、胶质价、阳离子交换量及吸蓝量都相对较低;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海洋粘土的结晶程度明显偏差。综合分析海洋粘土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能,认为其活性比地表同类粘土大,预示着海洋粘土将会有更好更广的用途。  相似文献   

12.
南海中部小于2μm粒级的1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分析表明,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组成。伊利石含量占优势,并由西北逐渐向东南方向减少;蒙脱石含量仅次于伊利石,其变化趋势与伊利石相反。根据粘土矿物的分布和组合,认为南海中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北部的亚洲大陆,其次是南海东部及南部的邻近岛屿。蒙脱石除源于大陆派生的岩石风化物外,主要来自火山物质的蚀变。  相似文献   

13.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存在3种粘土矿物组合:1)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皂石,仅见于加拿大海盆北部;2)伊利石-绿泥石-蒙皂石-高岭石,主要见于楚科奇海中部;3)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皂石,普遍见于研究区内除上述两海区以外的广大区域.就各粘土矿物的区域变化而言,总体上由楚科奇海向加拿大海盆,伊利石和高岭石呈含量增加趋势,绿泥石和蒙皂石含量呈减少趋势.根据粘土矿物的质量分数和粘土矿物间比值的区域变化,可大体以(74°30′N,175°W)和(71°30′N,150°W)两点连线为界,将研究区分为南、北两个明显不同的粘土矿物分区:南区以绿泥石和蒙皂石含量较高为主要特征,其中S/I和S/K普遍较高、而K/I和K/CH则普遍较低;北区则以伊利石和高岭石含量较高为主要特征,其中S/I和S/K普遍较低,而K/I和K/CH则普遍较高.粘土矿物的这种分布格局和区域变化表明,在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海域,不论是粘土矿物的来源还是其分布变化的控制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南、北之别:在该海域的南部,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阿拉斯加的岩石风化产物、育空河的入海物质以及东西伯利亚海沿岸主要河流的入海物质,其分布主要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流结构和西伯利亚沿岸流所控制;而在该海域的北部,粘土矿物则主要来源于加拿大马更些河的入海物质和由北冰洋欧亚海盆扩散而来的细粒物质,其分布主要受北冰洋的跨极漂流、来自大西洋的水流结构以及波弗特涡流等所控制.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营养盐(N,P,Si)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河口区是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是化学元素和有机物质同沉积物交换最激烈的场所。研究河口营养盐(N,P,Si)不仅可了解河流的输出物质,而且还同了解邻近海域及世界大洋的化学组成、变化、平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河口N,P,Si的研究已愈益受到重视,成为河口研究的基础工作。一、实验站位布设 1980年6月9—17日,在长江口海域(121°50′-122°30′E,30°55′-31°45′N)布设了14个测站(图1a),其中P8001,P8002,P8003,P8010和P8008等为时间系列,其余各站为大面观测站。  相似文献   

15.
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南海12个海底表层沉积物和20个悬浮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矿物以及蒙皂石;悬浮物粘土矿物是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以及伊/蒙间层矿物。(2)粘土矿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主要受气候条件、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及相互间稀释作用的制约。伊利石的含量随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高岭石则在近岸区特别是河口区富集;绿泥石在西部沿岸海区的含量较低,在东部岛弧和北部台湾岛附近海区的含量较高;蒙皂石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在东部火山岛弧附近海区含量较高。(3)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以河流输入为主,海洋自生和风尘搬运对该区的沉积影响不大。(4)深海悬浮物粘土矿物的组成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短尺度气候环境的变迁,伊利石的结晶程度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映灵敏,其随所处环境的压力增大而变差。  相似文献   

16.
厦门港湾海底沉积类型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着重论述厦门港湾海底表层和柱状沉积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同时概述了沉积物粒度参数分布特征,最后运用Q型因子分析将厦门港湾划分为4个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分区及其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近岸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福建近岸浅海区域共采集47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标准,对底积物中Cr、Cu、Pb、Zn、Cd、Hg、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岸浅海基本为清洁区,约占70.8%;连江以北闽东海域为Cr、Cu超标的轻污染区,约占26.7%;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为Pb、Zn超标的重污染区,约占2.5%。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1980—1981年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港湾表层沉积物中Fe_2O_3,Al_2O_3和TiO_2含量的分布,讨论了它们之间及其与沉积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湄洲湾位于福建沿海,东经118°25′—119°46′,北纬24°50′—25°45′,居于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州马尾港、厦门港、台湾高雄港和基隆港的中部,具备建设大型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过去由于特殊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所1980—1981年厦门港湾海洋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126个站表层沉积物极细砂级中的主要重矿物组合进行Q型因子分析,并探讨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