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是青海油田公司的主要采油区 ,下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是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之一。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根据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 ,对区内下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 ,共识别出 15个三级层序 ,4个超层序。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 ,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 ,并揭示出这 4个超层序中上升半旋回的水下冲积扇、低水位期湖底扇、辫状河流相以及下降半旋回扇三角洲相中的砂砾岩是红狮凹陷下第三系有利储集岩的分布区 ,最大湖泛期密集段暗色泥岩是该区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我省羊草沟煤矿区地层属侏罗系上统沙河子组与自垩系下统营城子组。沙河子组地层零星出露于矿区南部,岩性为灰褐色砂砾岩和紫红色砂砾岩。营城子组地层在本区广泛分布,为主要含煤层。矿区岩石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复盖层、砂砾岩、流纹岩、玄武岩、膨润土、泥页岩、煤、沸石等。其中第四系复盖层的黄土层和煤系地层均属水敏性地层,遇水变软,易崩解,造浆性强。破砾岩呈泥质砂砾状结构,为结触式胶结,岩石疏松,遇水变软,崩解,造浆。  相似文献   

3.
1983年初605机、604机先后到沭阳磷矿区进行普查施工,施工中一直是用优质粘土(山东高阳粘土)、聚丙烯酰胺处理剂配制的优质泥浆护孔。由于该矿区地层较特殊,第四系(粘土、砂质亚粘土、砂砾层)下边有一层第三系红层:紫红色粉砂岩、中粗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及砂砾岩等。该层比较厚,一般在100—450m 之间、岩性吸水性强,泥质含量高,钻进过程中造浆能力特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某石膏矿施工,钻进的是第三系和第四系的地层,可钻性2~4级。上第三系为半胶结的松散砂砾层、夹砂粘土层等未成岩体系,此层渗漏,易于塌塌;下第三系为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互层,间夹石膏层,此层遇水膨胀缩径。开始施工的两个钻孔经常出现坍塌、缩径、卡埋钻具等孔内事故。通过学习兄弟队的经验和我们反复实践,摸索了一些规律,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较顺利地结束了该矿区的钻探工作。现将我们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勘探孔资料分析,兰州盆地地热资源属于中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其分布位置主要受盆地南北两条大断裂控制。热盖层为巨厚的第三系泥岩、砂质泥岩;热储层为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砂砾岩。地温与地层岩性和深度有关,细颗粒地层导热性差,粗颗粒地层导热性好,深度越大地温越高。  相似文献   

6.
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及其对泥质岩封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荧光显微镜法,首次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泥质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下第三系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可划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等三种类型。有机质呈顺层富集型分布的泥质岩,其有机质丰度大多较高,主要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相中。有机质呈分散型分布的泥质岩,其有机质丰度变化范围较大,大多形成在河流-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或浊流沉积中。结合部分揭示泥质岩封盖能力的定量分析数据,下第三系泥质岩可概括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组合特点:①泥质岩中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呈顺层富集型状态赋存时,泥质岩封盖能力差;② 泥质岩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呈分散型状态赋存时,泥质岩具有一定的封盖能力;③ 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且有机质呈分散型状态赋存时,泥质岩封盖能力较好,因此,泥质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对泥质岩的封盖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研究评价泥质岩对油气藏的封盖能力时可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滇东黔西一带,新生代地层从下第三系至第四系皆有分布,其岩性为砾岩、粘土岩与砂砾层等,这些沉积物中的砾石常有各种变形,过去认为这些变形砾石大部分由冰川作用所产生,并划分了4—6次冰期。通过进一步工作,笔者认为该区变形砾石所分布的地层不仅有第四系,而且大部分属下第三系;区内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新生代地层普遍受到构造变动;变形砾石主要由构造作用与生物作用所产生。  相似文献   

8.
唐烽  罗哲西 《中国地质》1998,(10):40-44
甘肃马鬃山地区的陆相晚中生代地层,应隶属北山地层分区。1969年甘肃省1:20万区测时将该地区一套砖红色泥质岩夹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砾岩地层笼统归于晚侏罗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第三系软岩的典型地层剖面,论述了第三系软岩的沉积韵律建造和沉积旋回特征;运用颗粒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论述了软岩的粒度成分、主要矿物成分;通过物理力学实验,获得了软岩水理性、膨胀性和主要力学性质指标,证实第三系软岩具有与第四系松散土体相似的工程地质性质,属于极低强度的岩石.第三系软岩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是进行软岩工程设计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阳信-花沟-平南地区CO2气藏的储层和盖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有义 《沉积学报》2001,19(3):405-409
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中部阳信-花沟-平南地区是主要的二氧化碳 (CO2 )气藏产出区。该地区CO2 气藏的储层主要有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和三角洲相砂岩、以及上第三系河流相砂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于其北部潜山带,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和溶蚀孔隙为主。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于平方王地区的沙四和沙一段。下第三系三角洲相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于高青-平南、林樊家和阳信等地的沙河街组。上第三系河流相砂岩储层分布十分广泛,但总体来讲,其北部地层砂泥比 (5 0 %~ 70 % )较高,砂岩单层厚度 (2 0~ 40m)大,孔隙度大,渗透率高;而南部地层砂泥比小,砂岩单层厚度薄,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研究区CO2 气藏的盖层以泥质岩类为主,致密砾岩次之。它们均为有效盖层。沙三段、沙一段、馆陶组上部至明化镇组下部泥质岩集中段是CO2 气藏最重要的三大区域盖层。沙四段致密砂砾岩盖层主要分布于八里泊残丘潜山的顶部,构成潜山圈团的盖层,其渗透性很低。与烃类甲烷气藏相比,两者的储层类型基本相同,但对于盖层而言,由于CO2气分子半径较烃类甲烷气分子半径大,因而CO2 气藏对盖层的要求比烃类甲烷气藏低。  相似文献   

11.
符俊辉  薛祥煦 《西北地质科学》1993,14(2):109-121,T003
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早白垩世白湾组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亚组合。上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下亚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上、下两个亚组合分别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和别里亚士期-凡兰今期。白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孢粉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期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叶肢介化石群的时代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沈炎彬  陈丕基  黄迪颖 《地层学杂志》2003,27(4):311-313,T003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道虎沟含丰富的叶肢介壳瓣及许多珍罕的软体化石 ,计有 1属 4种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 Chen,Euestheria haifanggouensis Chen,Euestheria jingyuanensis Chen,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Niu。这些分子都是我国中侏罗世早期自流井真叶肢介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以个体较小、壳瓣圆或椭圆形、生长带具小网状装饰、种类单调、密集群生为特点 ,主要出现于中侏罗世早中期 (Bajocian- MiddleBothonia)。特别是 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 Niu及其软体化石在道虎沟的发现 ,证明其层位应与冀北滦平九龙山组相当。道虎沟叶肢介群与中侏罗世晚期的假线叶肢介 (Pseudograpta)动物群的面貌相差甚远 ,与比其层位更高的大北沟组的尼斯脱叶肢介 (N estoria)动物群及义县组的东方叶肢介 (Eosestheria)动物群迥然不同 .  相似文献   

13.
产于泰国半岛班关坤村附近的叶肢介化石原鉴定为 Pseudograpta cf.yuzhongensis Chen,P.jialingensisDuan,P.siamensis Duan,P.sp.,Pal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Chen和 Palaeolmnadia?sp.等 5个属种或未定种 ,认为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现经重新研究 ,发现这些叶肢介化石生长带上的网孔状装饰网壁相对较粗 ,网孔较深 ,孔径比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叶肢介群的分子要稍大一些 ,但远比 Pseudograpta或 N estoria叶肢介群的要小 ,基本上可以归入 Paleoleptestheria?chinensis叶肢介群 ,其生物地理区系属于古地中海水系 ,与中国西南湖群中侏罗世晚期的叶肢介动物群关系最为密切 ,其生存时代与北方地理区系的 Pseudograpta叶肢介动物群大致平行  相似文献   

14.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埋藏地上沙溪庙组的双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广元河西乡恐龙化石埋藏地的上沙溪庙组地层中,采获的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属于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ula淡水双壳类动物群。上沙溪庙组中的双壳化石表明,含有恐龙化石的这套地层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为广元河西乡恐龙动物群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彭光照 《江苏地质》2009,33(2):113-123
自贡地区涵盖侏罗纪3个不同时期的恐龙动物群组合。早侏罗世是恐龙动物群的萌发阶段,以原蜥脚类和原始蜥脚类恐龙共存为主要特征,属禄丰蜥龙动物群范畴;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具有过渡性质,代表恐龙动物群的繁荣阶段,特点是原蜥脚类绝迹,原始的蜥脚类和进步的蜥脚类共同成为动物群的主要成员,并开始出现一些特化的蜥脚类,肉食龙类和鸟脚类成为动物群的重要成员,剑龙类开始出现;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代表恐龙动物群发展的鼎盛阶段,特点是成渝龟类被蛇颈龟类所取代,原始的蜥脚类已消亡,特化的长颈型的马门溪龙类为主要成员,肉食龙类、鸟脚类和剑龙类向大型化发展。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兴衰和更替与四川盆地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云南禄丰地区首次发现晚侏罗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云南禄丰地区在地层学方面有两项重要的进展:①川街盆地不仅具有“禄丰晰龙动物群”, 在其上部还相继发现了中侏罗世“川街龙动物群”和相当晚侏罗世的恐龙化石;②按照国际地层规范,厘定并新建了一套侏罗纪岩石地层单位。新近又在前人称之为“上禄丰组”下部(川街组)及“酒红层”(麻地山组)中分别鉴定出中侏罗世轮藻组合Aclistochara maanshanensis-Aclistochara abshirira-Aclistochara karierica和晚侏罗世早期轮组合Aclistochara jaisalmerensis-Aclistochara karierica-Mesochara voluta。这一晚株罗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在中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区的龙瓜沟群和鸡西群中部,由含有侏罗纪化石的海相与非海相岩层组成.龙爪沟群属中,上侏罗统,鸡西群可能全属上侏罗统,其中部的城子河组产有启末利阶的带化石细线雏蛤Buchia tenuistviata(Lahusen).非海相的热河动物化石群中的软体动物分子与上侏罗统启末利阶海相双壳类化石在城子河组中同组共存,进一步核实了热河动物化石群的侏罗纪年代.  相似文献   

18.
四川井研马门溪龙动物群地层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井研的含马门溪龙动物群地层进行描述划分 ,并且将其中的化石与马门溪龙属中其他类型在形态特征、地层层位上逐一对比。综合分析得出了井研马门溪龙动物群出现于晚侏罗世早期、而且在形态组合上是较为原始的类群 ,形态学的鉴定和地层学结果相互吻合 ,同时也进一步清晰了马门溪龙属在晚侏罗世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19.
藏北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自治区北部南羌塘盆地毕洛错地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石膏岩层进行了研究。根据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确认毕洛错地区的石膏岩层和油页岩为曲色组的一部分,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并确认下侏罗统曲色组在区域上可能是寻找油气、油页岩资源的重要层位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河南灵宝朱阳下寒武统辛集组软体动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放  冯伟民 《地层学杂志》2005,29(11):458-461
河南灵宝朱阳地区下寒武统辛集组中新发现的小壳动物化石包括软体动物群的软舌螺、单板类、双壳类和腹足类以及海绵骨针和齿形类。该动物群可与安徽淮南雨台山组、河南确山、叶县、宝丰及陕西洛南辛集组动物群对比,时代属早寒武世中期,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早寒武世中期软体动物群属同一生物地理区。软体动物有可能在中国云南开始出现,并迅速迁移至扬子浅海各地,后经某种渠道迁移到华北地台南缘,演化成新的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