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可以描述遥感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通过估计各高斯分布的参数,计算后验概率,实现信息提取.为了提高利用GMM进行遥感信息提取的准确度,首先在GMM中使用马尔科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计算各像元邻域内各类地物的先验概率,代替各类地物的混合概率,使其反映出各类地物的空间相关性;然后在参数估计过程中利用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思想获得全局最优的参数估计值;最后利用该参数估计值求出每个像元对于各类地物的后验概率,获得各类地物的空间分布.通过对遥感实验场的图像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发现所述新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证明了上述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区点尺度,运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南京市建邺区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具体改进为对不同类别的公园绿地分级设置搜寻半径,并以公园出入口代替公园绿地斑块中心点作为搜寻中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更能体现各类公园绿地实际服务情况和居民实际出行情况,在可达值的计算上更合理、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面向对象的SPOT 5影像城区水体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南京市部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基于多尺度图像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 然后利用对象所包含的光谱、形状及纹理等特征确定地物识别中所需的各种特征参数; 最后,通过规则的建立,实现研究区地物的逐级分层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使分类结果具有丰富的语义规则信息,而且还有效减少了“分类椒盐现象”的产生,分类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黎树禧  宋杨  李长辉 《测绘通报》2012,(1):33-35,73
利用激光数据成果DSM以及真彩色航空遥感影像,借助面向对象的分析手段对试验区建筑物目标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结果表明,基于以面向对象分类技术为核心的eCognition,结合地物颜色信息、植被指数等特征能够对绿地目标进行提取,并可以利用eCognition围绕设定的规则利用逻辑运算实现绿地利用的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5.
重点论述了如何运用纹理谱的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纹理分析。通过对不同地物图像进行试验,借助计算机语言实现了各类地物图像的纹理谱特征图的计算显示,并对其进行分析比对,最终达到区分识别各类地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极化干涉SAR数据地表土地类型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和田地区1994年10月9日和10日SIR-C-L波段全极化雷达数据。首先对极化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着,用Cloude相干最优算法得到了与3种地物散射机制相对应的3个最优相干图。并且就地物相干性对极化的强烈依赖和3种散射机制中地物的最优相干特性进行了分析,具有最高相干值的相位图在提取DEM方面较有利,具有最低相干值的相干图在地物识别方面较有利。最后,在对最优相干系数。后向散射系数和熵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得到的最优相干系数,熵和后向散射系数数据进行了土地类型的识别和分类,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SPOT卫星影像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的决策树方法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赵萍  冯学智  林广发 《遥感学报》2003,7(4):309-315
以南京市江宁县为研究区域,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居民地的影像特征,然后研究了居民地及其背景地物在SPOT—4(Ⅺ)卫星影像4个波段上的光谱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研究发现,除道路在光谱特征上与居民地差异不大而难以完全分开外,其它背影地物均可以依据各波段亮度值的大小关系或适当的阈值与居民地分开。但道路和居民地在形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形状指数的差异加以去除。最后分析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居民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提取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面积大于10000m^2的城镇和集村。其提取精度与通常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是在水际交界处和道路两侧有误判现象。因此,利用该模型可以将背景地物类型复杂的江南地区的城镇和集村居民地自动提取出来,并且模型受时相影响较小,只是在域值大小上会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LiDAR回波强度数据的校正处理可以提升其在地物分类识别方面的利用价值。本文研究发现倾斜地物(如三角形、拱形房顶等)的自身倾角会改变激光反射角进而影响回波强度,而现有归一化校正模型缺乏对地物倾角的计算分析。随后结合LiDAR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特点,以及倾斜地物的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加入地物倾角计算的改进型归一化校正算法。首先,对激光点的回波强度值进行基于传输距离值的初步校正;然后,以平面距离值、高程、回波强度值差异为参考,判定激光点是否属于同一倾斜地物,若满足条件,则计算出激光点的趋势角,并依据制定的判定规则确定趋势角的正负;最后,将趋势角计算结果与扫描角数值结合计算出对应的反射角,并重新对回波强度值进行计算校正。实验表明,蓝铁皮材质的三角形、拱形房顶的回波强度值范围和均方差缩小,且采集的8种地物样本的回波强度均值的差异性与激光反射率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具有一定面积且材质均一的倾斜人工地物并计算修正其自身倾角对回波强度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基于回波强度值的地物可分性。  相似文献   

9.
SPOT卫星影像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的决策树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冯学智  林广发 《遥感学报》2003,7(3):309-315
以南京市江宁县为研究区域,首先分析了该区域居民地的影像特征,然后研究了居民地及其背景地物在SPOT—4(Ⅺ)卫星影像4个波段上的光谱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它们在光谱特征上的可分性。研究发现,除道路在光谱特征上与居民地差异不大而难以完全分开外,其它背影地物均可以依据各波段亮度值的大小关系或适当的阈值与居民地分开。但道路和居民地在形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形状指数的差异加以去除。最后分析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居民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  相似文献   

10.
资源一号02D卫星(ZY-1 02D)于2019年成功发射,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是中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民用高光谱业务卫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区,以ZY-1 02D高光谱(AHSI)影像为数据源,结合无人机和地面调查数据,开展湿地景观分类研究。首先通过ZY-1 02D AHSI获取地物反射率波谱曲线,分析不同地物波谱曲线的差异,作为地物识别和分类的依据;充分考虑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差异,结合无人机影像制定研究区7类基本地物和9类精细地物两种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分类,并引入Tree SHAP方法进行波段重要性排序和选择;探究影响ZY-1 02D AHSI分类的重要波段,选取与Landsat 8 OLI多光谱波段相重叠的波段进行分类,并与Landsat 8 OLI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ZY-1 02D AHSI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物类型光谱曲线的差异;(2)对于两种分类体系,仅用前40个重要波段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最高,7类基本地物分类和9类精细地物分类的分类精度分别为92.18%和90.76%,这40个波段大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Landsat ETM+分析城市热岛与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理统计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andsat ETM 数据对北京、上海、沈阳和武汉等4个大城市的夏季城市热岛相对强度与城市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用混合像元线性光谱分解方法提取的城市植被覆盖度与不透水面表征城市下垫面;用城市地表亮温与水体亮温差值表征城市热岛相对强度。结果显示,4个城市的植被覆盖、不透水面与热岛强度的分布呈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并且存在较为一致的自相关范围,该范围相当于城市街道与建筑组合特征尺度;自相关引起的结构性是导致3者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植被覆盖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效果与不透水面对城市热岛的增强作用均呈分段线性特征,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交叉相关系数曲线则显示出相关性的空间异质性与多尺度现象,同时存在一个约550 m的空间作用特征尺度。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合理配置建筑与植被的间隔和比例,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夏季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利用1998年8月4日上海幅TM6图像,经定位、配准、纠正、图像处理、噪声剔除、亮温标定及特征提取等步骤,得出上海市亮温分布场,同时对其热力景观、细部结构及其成因做了分析。实践证明,TM6图像可作为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价、生态城市规划的背景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重要。本文利用环境卫星数据,以西安市和兰州市为例,通过对河谷与平原城市的热岛效应差异进行初探,发现在两个研究区的市区内部,其热岛分布特征与已有研究的热岛分布特征一致。但就整个研究区而言,西安市的热岛主要分布在城区,兰州市则主要分布在郊区。分别对西安和兰州的地表温度与NDV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西安市的地表温度与水体指数呈非线性相关,而兰州市则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毕朋峰 《测绘科学》2013,38(3):77-80
本文利用2006年、2010年沈阳市地区TM遥感数据,采用影像IB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分析了沈阳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现象以及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沈阳市热岛效应总体呈现由市中心向四周逐渐扩张的空间特征,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存在紧密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地表温度与归一建筑指数(NDBI)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热岛效应是影响我国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时相的Landsat 7 ETM+和Landsat 8 TIRS影像,对西安市2002年和2013年的土地进行分类以及地表温度反演,在此基础上将土地分类影像图和温度分割影像图进行叠加,分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温度差异、下垫面的空间结构与热场分布的关系以及热场的分布变化与城市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物理属性和生物学属性差异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内在原因,下垫面空间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在原因,城市热场的动态变化方向与城市的变迁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ETM+ 热红外图像研究了泉州市1989~2000年间城市热岛的分布与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泉州市热岛面积随城市扩展而增大,并与城市扩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相同。对不同时相的热力场进行正规化处理以克服不同季节间的温度差异,便于进行比较,并采用景观分析方法对泉州市热力场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主要由热团、热环和碎片体组成,最后,提出了治理和改善泉州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urban heat island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imate change phenomena in urban areas, which can result in remarkable negative effects on flora,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air quality, energy and water consumption, human health,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s, and even on global warming. The variation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SUHII)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sent a new strategy based on the Shannon’s entropy and Pearson chi-square statistic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SUHII. In this study, Landsat TM, ETM+, OLI and TIRS images, MODIS products, meteorological data, topographic and population maps of the Babol city, Iran, from 1985 to 2017, and air temperature data recorded by ground recorder devices in 2017 were used. First, Single-Channel algorithm was used to estimat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 was employed to classify Landsat images. Then, based on LST maps,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ratio index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SUHII. Further,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the degree-of-freedom, degree-of-sprawl and degree-of-goodnes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SUHII variation along different geographic directions and in various time periods. Finally,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air temperature, SUHII, population variation and degree-of-goodness index valu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HII value increased by 24% in Babol ove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yielded 0.82 between the value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air temperature of the urban and suburbs and the SUHII values for the geographic directions.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population variation and the degree-of-goodness index values reached 0.8.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UHII variation of Babol city had a high degree-of-freedom, high degree-of-sprawl and negative degree-of-goodness.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夏季MODIS地表温度和土地覆盖产品,结合Landsat等辅助遥感数据,分别提取济南、武汉、重庆3个城市2003年、2008年、2013年的土地覆盖与地表温度信息,确定3个城市不同年份的热岛效应等级分布。在此基础上,对济南、武汉、重庆这3个城市的地表温度分布特征、热岛效应等级分布特征与土地覆盖类型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用地是城市热岛的主要贡献因素,相关系数达到0.42;最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林地,平均相关系数为-0.41;3个城市中最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土地覆盖类型并不完全相同:济南市为林地和耕地,武汉市为水体,重庆市为林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不同时期的多平台遥感数据,研究了城市动态扩展的监测方法。文中采用了分类结果复合方法,在高速发展的岳阳地区的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遥感图像的城市信息提取方面,设计了多个不同大小的权系数模板,提取相应的频数矢量作为城市的结构信息。利用这种结构信息,对城市图像进行逐步的结构处理,最终精度在91.7%以上。试验表明,本方法不仅对于一个实用的动态监测系统是一种灵活、实用性较强的监测方法,而且是解决充分利用已有遥感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socioeconomic classes in a city can deliver insight into the nexu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dentify poor and rich regions in large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predomina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s. Meaningful spatial information from urban systems can be deriv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ools, especially in large difficult-to-manage cities where the dynamics of development results in rapid changes to urban patterns. We use here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data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omogeneous socioeconomic zones in a city. We formulate the categorization task as a GIS analysis of an image classified with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using a QuickBird image of a study area in Lima, Peru. We provide accuracy assessment of results compared to ground truth data. Results show an approximated allocation of socioeconomic zones within Lima. The methodology described could also be applied to other urban centers, particularly large cities of Latin America, which hav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