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塔斯社报道,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科学研究院建议1990年在开罗举行国际会议,讨论把世界各国在自然灾害预报以及与其破坏性后果作斗争的领域内所做的努力联合起来的问题。这是中东通讯社报道的。这家通讯社指出: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埃及已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合作,其中包括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协作,制定了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动员一切措施防止自然灾害的全国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方针是:查明地震危险区并在这些地区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采取预防泥石流和预防滑坡的系统措施,开展防止沙漠覆盖人类已开垦  相似文献   

2.
王正尚 《华南地震》2001,21(1):73-78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越来越大,资料显示,广东省在1993-1997年间因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平均每年约达180亿元,约占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的20%,本文提出了建立和健全具有政府职能的减灾组织机构,通过立法保证减灾制度的落实,提高城市规划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减灾预防标准,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减灾中的作用,从教育入手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等几条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洪水风险=灾害事件×暴露程度×脆弱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olfgang KRON 《湖泊科学》2003,15(Z1):190-204
世界上,洪水可能是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不受到洪水的威助、由于洪灾风险是灾害事件、洪泛区财产遭遇风险的程度,以及它们的脆弱性的函数,所以灾害损失的增长与上述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有关.防洪措施可以减少灾害事件的频率,恰当的预防措施也能显著降低财产风险.然而除了公共措施和私人措施外,在减少私人、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风险方面,保险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对洪水保险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保险公司必须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至关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应当清楚在极端情况下他们自己可能承担的最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导致25万人丧生,500万人需要紧急援助,180万居民无家可归。这场自然灾害给广大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灾难,以及随之而来的悲痛和焦虑,特别是对印尼、泰国和斯里兰卡的影响超出了想象,而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缺少对整个印度洋地区的预警设备和灾难管理计划。灾难过后,德国和国际社会立即表示支持。在德国洪涝灾民援助框架下,德国联邦  相似文献   

5.
李知默  尹力  唐驰 《地球》2023,(6):73-76
<正>在各类地质灾害中,地震破坏性大,预报困难,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地震为题的电影,也不断向人们展示地震的残酷。电影《唐山大地震》中,除了感人至深的方大强一家的坎坷经历之外,震时房屋坍塌,居民伤亡的场景,让很多观众时隔多年仍然历历在目。除了造成房屋倒塌外,地震还可能形成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水灾等自然灾害和火灾、通讯中断、饮用水源污染、瘟疫,以及工厂毒气、医院细菌、放射性物质导致的污染等社会性灾害,深海区的强烈地震还会引起海啸。  相似文献   

6.
最近 ,在尼加拉瓜召开了一次古地震学专题讨论会 ,这是首都马那瓜地震烈度小区划项目的一部分。而马那瓜地震烈度小区划项目又是由挪威发展合作局 (NORAD)资助 ,且通过中美洲自然灾害防御协调中心(CEPREDENAC)的秘书处进行协调的中美洲地震减灾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及巴拿马等国在一个自然灾害评估和防灾方面的项目中进行着合作 ,旨在避免将来遭受诸如由1 986年萨尔瓦多、 1 976年危地马拉以及 1 972年尼加拉瓜等地震造成的灾难和经济损失。将古地震学引…  相似文献   

7.
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第169号决议。决议确定1990年至2000年亦即本世纪最后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开展一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简称IDNDR)的国际活动。其宗旨是通过国际上的一致努力,将当前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这种基于共同减灾目的建立起来的广泛协作,简要地说,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于1989年5月9日至1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46人参加的“全国近期重大自然灾害预测及防御措施研讨会”,会上28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是对我国在1989—2000年间可能出现的大水、大旱、强震等灾害作了初步预测,并提出了防御措施。与会代表就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对策研究以及切实减轻自然灾害工作,提出了如下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各种自然灾害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说明了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要求。文中介绍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计划提出的社会背景以及联合国通过 IDNDR 决议的过程和有关活动。最后作者对于在我国开展 IDNDR 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雷电对地震遥测台站的正常运行和仪器设备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雷电灾害被“国际十年减灾”组织列为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就雷电的入侵途径和防护方法以及接地系统和屏蔽措施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制订了全国性的研究规划来增进对各种自然灾害物理机制的认识,并绘制了地震、山崩塌方,火山爆发,洪水以及较小范围内的海啸等灾害的预期物理效应的时空分布图集。地调局还协助政府制订和履行防范措施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威胁。破坏性地震、火山喷发或重大山崩发生之后,在疏散居民和装备方面,美国地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城市中人口高度聚集,地震发生时,需将受灾居民快速疏散至应急避难所,因此,应急避难所选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1种可用于解决选址问题的多准则选址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分为3个步骤,首先选择候选应急避难所,其次分析候选避难所的服务范围,最后确定应急避难所的位置。通过案例研究,论证了多准则选址模型在地震应急避难所规划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要制定地震后保护居民的有效措施,就必须了解会影响各方面健康的情况。本文根据苏联两次大震后汇编的详细统计资料,试图介绍较长期的、比较直接的影响受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情况。地震的破坏效应取决于震级和震区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愈大,则生命损失愈大,而建筑物和市区布局的某些型式亦易遭受进一步的破坏,例如像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引起的东京火灾所造成的破坏,而且像大坝之类的大建筑  相似文献   

14.
《内陆地震》2005,19(4):392-396
当今世界所有工业发展国家关于安全以及居民、地区、国民经济工程设施对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没有地理和民族界限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人口学和生态研究问题。因此,建立与地震安全性保障有关的国家科技课题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未来15年国家社会发展对减轻自然灾害科技支撑要求、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地震、台风与暴雨、洪水、崩塌一滑坡一泥石流)科技工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减轻突发性自然灾害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提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凝练出了优先发展领域与重大项目课题研究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概念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在1984年7月第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上提出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现在,美国以及至少28个国家和机构已经着手组织和计划在各该国内和国际上采取一致的行动以减轻九十  相似文献   

17.
数百名来自全国的灾害防治专家正聚集北京,研究防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以及将它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对策.据民政部今天提供的资料.近年来交替发生的旱灾、风暴灾、霜冻灾、病虫害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使我国农村每年平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所有工业发展国家关于安全以及居民、地区、国民经济工程设施对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没有地理和民族界限的最重要的社会经济、人口学和生态研究问题。因此,建立与地震安全性保障有关的国家科技课题是极为重要的。在哈萨克斯坦,研究人员拓展了地震监测系统构思,在其基础上制定了优先问题的计划:——研究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方法学和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震区划图以作为进行建设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标准文件。——研究地震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预报的方法,建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的地震监测系统。——研究监测的方法学,对有…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20,(5)
正毫无疑问,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给人类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探索也成为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的一部分。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有一些就是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当我们对这些成语进行仔细解析时,你会发现很多成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自然现象真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计划,对我国未来10年内重大水、旱、震灾进行综合预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46人,于1989年5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近期重大自然灾害预测及防御措施研讨会议”。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天文学会推荐及会议特邀,27位专家学者到会做了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对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