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烃源岩特征、天然气组分、油气碳同位素、凝析油全烃和轻烃、储层沥青等方面对营山地区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油气源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阐明了营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中、下侏罗统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可能来源。研究表明营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主要来自须家河组自身的煤系烃源岩,天然气以成熟腐殖型母质成因为主,而中、下侏罗统气藏产出的油气主要来自其自身的烃源岩。营山地区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使得部分井区中、下侏罗统产出的天然气特征与下伏产层极为相似,反映了断层对该井区附近的各层段有一定的沟通作用。中、下侏罗统地层在部分井区可能有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的侵入,须家河组烃源岩对中、下侏罗统油气成藏有一定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南方,三叠纪大陆斜坡上的事件碳酸盐沉积包括重力流石灰岩和等深流石灰岩,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发育于中、下扬子地区的下三叠统和滇黔桂地区的中、下三叠统大陆斜坡。在中扬子地区,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北部的石门、蒲圻、大冶和南部的涟源,萍乡等地下二叠统大冶组:在下扬子地区,重力流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安庆、铜陵、镇江等地的下三叠统殷坑组、龙山组和扁担山组:在滇黔桂地区、中、下三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发育良好的各种类型及其组合的重力流石灰岩,它们在广大地区内呈绵延不断的长带分布,这条大陆斜坡带大致沿福泉—惠水—紫云—贞丰—西林—那坡—平果—邕宁—凭祥—线分布。根据岩石组构反映出的沉积时载体内部机械行为和占优势的沉积支撑机制。可将这些重力流石灰岩分为5种基本类型。即滑动流石灰岩、岩屑流石灰岩,颗粒流石灰岩、浊流石灰岩崩石灰岩。这些基本类型组成了6种岩石组合,即:滑动流—岩屑流石灰岩、滑动流 岩屑流—浊流石灰岩,滑动流 岩屑流 颗粒流 浊流石灰岩、岩崩堆积—岩屑流石灰岩、岩屑流—浊流石灰岩、岩屑流—颗粒而—浊流石灰岩组合等。其中前两种组合主要发育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以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盆地模拟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三套烃源岩。最主要的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为柴窝堡区块的上二叠统和米泉区块的中下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其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存在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柴窝堡区块北部和米泉区块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4.
丘东洲  谢渊  赵瞻  李嵘  杨平  张娣  刘家洪 《地质通报》2012,31(11):1781-1794
南方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发育厚8000~10000m的震旦系—下三叠统海相沉积,形成了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下组合和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上组合。上述含油气层系和油气组合在雪峰山西侧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并具有复杂的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和成藏演化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笔者着重讨论了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区油气系统的地质作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4个重点区的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深入开展雪峰山西侧地区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陆上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的油气勘探新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油气科学钻探井的验证,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认识不清。最近,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北羌塘中北部的半岛湖地区组织实施了第一口深达4696.18米的油气科学钻探井—羌科1井,本文对该科探井的油气地质成果进行了报道。钻遇了从上侏罗统至上三叠统的连续地层,其中下-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与下伏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地层为整合接触,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局限台地环境。羌科1井在雀莫错组中首次钻遇了烃源岩,并发现13层气测异常,其中,3层为重要含气层,此外还识别出两套重要的区域性盖层和一套直接封盖层。这些成果表明半岛湖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是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总结了西藏措勤盆地相关区域的地层学研究进展。近年来,笔者及研究团队对措勤盆地及邻区进行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古生物鉴定和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在结合前人在相关地区取得的地层学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厘定了该地区上二叠统—侏罗系的地层序列。措勤盆地的上二叠统是以文布当桑组为代表的灰岩和以木纠错组为代表的白云岩。三叠系存在着广海陆棚相和碳酸盐岩台地两种地层序列:前者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三叠统嘎仁错组、中三叠统至上三叠统卡尼阶珠龙组、上三叠统诺利阶江让组、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敌布错组;后者自下而上划分为木纠错组、待建的中三叠统、上三叠统诺利阶麦隆岗组和上三叠统瑞替阶至下侏罗统的确哈拉组。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瑞替阶难以区分开。中侏罗统的岩性为深海-半深海相泥岩夹有基性-超基性岩。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目前尚未发现提唐阶的化石,因此推测下白垩统多尼组和吐卡日组之间有沉积间断。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和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都处于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冈底斯地区在中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发生了2期构造伸展事件,在晚三叠世诺利期末期和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发生了两次构造抬升事件。构造伸展和挤压抬升造成了海平面的反复升降变化,导致了深水和浅水沉积相的垂向叠置,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良好的沉积建造组合条件。上二叠统—侏罗系地层序列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该加大地层古生物学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8.
夏勇 《矿物学报》2007,27(Z1):532-533
黔西南地区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区卡林型金矿床,就其产状、形态和构造控制可分为断裂型和层控两大类型,断裂型金矿如:烂泥沟、丫他、板其、紫木凼(上部矿体)等金矿床,金矿多产于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中,赋矿层位一般为中、下三叠统地层,容矿岩石主要是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9.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富含烃源岩和蒸发岩,也是中国油气勘探重要的场所之一。巴青地区的上三叠统巴贡组沉积相研究不仅能为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佐证,而且为羌塘盆地油气和钾盐资源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对巴青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的古生物、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障壁岛沉积体系下的潟湖相、潮坪相、三角洲相沉积相以及10种亚相。晚三叠世巴贡期,研究区是一个由北(巴青—索县)向南(班—怒缝合带)变深的伸展背景下的陆缘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边缘东部海域中生界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邱燕  温宁 《地质通报》2004,23(2):142-146
华南大陆南缘和台湾地区发育的中生代海相地层揭示,该区晚三叠世-白垩纪时曾遭受2次海侵。从海水入侵方向分析,南海北缘东部的海区也相应地发育2套中生代海相沉积岩系。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证实,本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发育巨厚的中生界,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以暗色页岩为主,代表水体宽阔、环境稳定的深海相沉积;下白垩统岩性以砂页岩为主,代表环境变化较大的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上三叠统一下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中生代地层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条件以及油气生成、聚集和保存条件,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楚雄盆地是滇黔桂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进展缓慢,关键问题是基底和沉积盖层展布不清。重磁电是认识和了解盆地基底展布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楚雄盆地西部实施2条区域重磁电测线,并对其进行基底结构的综合解译。结果表明:楚雄盆地西部上三叠统底界的最大埋藏深度为7 km,盆地总体走向北西,结晶基底在平川、云南驿、红河断裂以东,猛虎、舍资一线以西地区深度最大为9 km;在大姚县和南华县之间形成楚雄盆地最大的磁基底凹陷区,面积达到1 200 km2。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区10口探井的石炭系-下三叠统的大孢子进行研究,建立了石炭纪-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5个(包括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各1个),并对国内外相关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其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笔者为首次报道该地区早石碳世和二叠纪大孢子组合,对本区及邻区今后开展地层古生物研究及油气勘探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含膏盐碳酸盐岩层系为界,可以将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组合,盐下构造-层序组合由震旦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组成,属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为主的沉积;盐层构造-层序组合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组成,属于一套含厚层膏盐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盐上构造-层序组合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白垩系组成,属于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川东北地区发育了一套独特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基底卷入叠瓦冲断强变形带、基底卷入与盐层滑脱叠合变形带、隐伏盐相关构造滑脱变形带、双重构造、堆垛式三角带构造和背冲断块构造等。由于该区盐岩层厚度相对较薄,盐岩层系总体作为一个大型滑脱层系,控制川东北地区的构造变形。川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区域挤压缩短作用、盐岩层塑性流动和滑脱作用、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等。川东北地区与三叠系盐岩层系有关的构造变形控制该区油气圈闭样式,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5.
苟汉成 《沉积学报》1985,3(4):95-108
中三叠统海相浊积岩广泛分布于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南盘江一带和广西右江地区。主要岩性由大套颜色呈暗灰色中,薄层状韵律式岩屑杂砂岩组成典型浊积岩,厚3,000-5,0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上三叠统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含煤沉积,卡尼早期有浊流沉积。对南盘江-右江地区浊积岩的研究,多认为浊积岩盆地外部的地台区或附近的古陆是主要的物源区,并推测本区中三叠统浊积岩是多物源、多中心的浊流沉积;对上三叠统皆视康滇古陆为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6.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17.
新的地层和古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措勤盆地在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不存在长达75Ma以上的沉积间断.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都是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为陆缘碎屑岩地层.两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措勤盆地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诺利期一直处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中.晚三叠世瑞替期-早中侏罗世仍然是接受巨厚沉积的低洼地区。从宏观的油气勘探的战略评价角度看.措勤盆地在中二叠世栖霞期-晚三叠世诺利期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具有生油层的性质,上三叠统瑞替阶-中下侏罗统具有盖层的性质,两者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具有储集层的性质。措勤盆地中二叠统-下侏罗统构成一个油气的有利勘探层系.称为古格层系。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二叠—中侏罗统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在10余口井的岩心、岩屑样品分析中,发现5个大孢子组合,通过对主要属种地史分布规律的分析和与国内外各地同时代大孢子组合的对比,将其时代归为晚二叠—中侏罗世.这些大孢子组合的建立和完善,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层划分对比及全盆地生物地层工作及油气勘探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相三叠系沉积地层的发现,冈底斯地区三叠纪时期的古地理格局正在经历着从古陆向海洋沉积区的认识上的转变,然而仍然有地质学家认为冈底斯西部南侧存在早三叠世的隆起区,在岩相古地理上表现为隆格尔—工布江达陆相岩浆弧的存在,其主要根据是没有发现三叠系地层。仁多剖面位于该岩浆弧带中部的隆格尔隆起区上,前人认为该区没有下三叠统,然而笔者在以往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的地层中获得了典型的早三叠世牙形石属Pachycladina的化石,因此确定研究区的下三叠统是存在的,并且在岩性上以白云岩为特征,在区域上可对比到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木纠错组的上段。该发现表明仁多地区的下三叠统不缺失,与冈底斯三叠纪在整体上处于海洋沉积区的观点一致,隆格尔隆起并不存在。根据近年来积累的西藏地区下三叠统的地层资料,指出冈底斯西部早三叠世为大面积的白云岩蒸发岩台地相和局部碳酸盐岩台内坳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20.
若拉岗日结合带是金沙江结合带的西延部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和地质调查,在该地区和邻区原命名的中、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T2-3rl)中有了较多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表明这套地层是多时代地层的组合体,不限于中、上三叠统,并发现上二叠统地层与下伏石炭系—下二叠统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与上覆下三叠统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这些发现都为重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