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各有志,选择了水文地质作为事业,我就要用一生去爱、去珍惜、去实践。只要不怕吃苦,出野外的时间里,你就不会感到孤单寂寞,时间一长,就会有一种痴迷,一种执著。"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  相似文献   

2.
<正>在古韵犹存、充满活力的福建泉州,有一支功勋卓著的找矿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位妇孺皆知的地质专家。有人说他是技术精湛、为人厚道的找矿高手;有人说他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益友良师;有人说他是咱们地质队的名片……他就是福建省煤田地质局一九七地质队总工程师、福建省第二届地质科技"金锤奖"得主戴定贤。  相似文献   

3.
华丽娟 《地质论评》2017,63(5):63051140-63051336
<正>2017年8月20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16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终评会议,评选产生了第16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获奖者。会议决定授予10位青年地质学家"第16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授予40位青年地质学家"第16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名单见后)。  相似文献   

4.
王涛 《地质论评》2019,65(6):65069302-65069302
正2019年9月21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十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终评会议,评选产生了第十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获奖者。会议决定授予李大鹏等10名同志"第十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授予陈尚斌等40名同志"第十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名单见后)。此次评审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初评、公示、终评等严格的评选程序,从我国地质行业各部门单位推荐的361名候选人  相似文献   

5.
叶磊 《四川地质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正>"地质这个行业,工作环境差、生活艰苦、劳动强度大,又不能照顾家庭,找到大矿的概率还只有1%。不过说也奇怪,干了这么多年,还真没想过转行。"田小林如是说。携带着罗盘、放大镜、地质锤这"三件宝",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挎着背包、带着干粮,吃咸菜、饮山泉,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走到哪个矿区就在哪个矿区安家……"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首《勘探队员之歌》伴随着几代地质工作者,踏遍  相似文献   

6.
《安徽地质》2006,16(1):19-19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揭晓。2006年1月23日,经中国地质学会第37届理事会第23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授予江同文等10位青年地质工作者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称号,授予李文勇等40位青年地质工作者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称号。中国地质学会在2005年11月,组织专家对全国上报的74位候选人进行了评选。经过23位专家分组审阅材料,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10名金锤奖候选人和40名银锤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7.
第五讲岩浆活动与火成岩一、从地壳的裂缝中喷发出熊烈的“火焰”在第二讲中,我们着重的谈过了风化侵蚀作用对地球外貌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来谈一谈地球内部的情况。也许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地球的内部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内部的情况呢?”“它的内部是否和外表一样也在变化着呢?”……是的,这许多令人难以思议的问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就有过许许多多人在问着自己。直到地质科学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历史漫长, 新中国成立之前, 盆地内只开展了少量的油气勘探工作, 大量系统的石油地质调查和勘探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5-1968年的14年间, 虽然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和寻找油气的经验教训, 但既未发现工业油气流, 也没有提出可以肯定能发现油气的地区或目标。自1969年起, 遵照李四光"打回老家去"的指示精神, 石油普查工作从渭河与河套外围地堑转回鄂尔多斯大盆地, 先后在庆阳、华池、吴旗地区发现了6个侏罗系油田, 在延安-吴旗以北发现了5个亿吨级大油田, 在盆地中部发现了奥陶系陕北大气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发现历史表明, 油气的发现来自于地质学家的观念, 应重视以地质锤和放大镜起家的基础地质工作, 地质调查方法应用及勘查程序上必须有针对性, 既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也不能将特殊问题一般对待, 应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选区方针,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尹硕 《地质论评》2022,68(5):1583-1584
为表彰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及学风的40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献礼,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申报及推荐工作。近期,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终评会议,评选产生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获奖者。会议决定授予梁前勇等1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授予曹文庚等4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获奖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朋友,当你在开满鲜花的崇山峻岭中行走,在溪水潺潺的山沟里漫步,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踏青时,你可能会看到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岩石,也就是大家俗称为石头时,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石头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与人类生三存生活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看到《中国地质》2002年第1期的时候,你也许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地质》的确变了———封面变新了,开本变大了,页码变多了,内容变“杂”了,刊期变长了……在感受这一切变化的同时,你也许还会依稀地看出原《中国区域地质》的某些影子———刊期、页码、主编乃至于部分的内容。的确,此《中国地质》(季刊)已非彼《中国地质》(月刊)了。她是原《中国地质》刊名的保留者,但同时又是原《中国区域地质》内容的继承和拓展者。她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服务社会化的产物;是与时俱进、打造精品的开端;是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12.
从莫斯科27届国际地质大会归来后,经常思索一个问题:这四年来究竟地球科学发生了哪些重大进展?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里,人们已经把时间的观念着眼于未来,而科学就是向未来的一种远征,在当代几乎每天都要出现6000—7000篇科学论文,在这种飞速前进、一日千里的新时代里,地学发展的速度又是如何呢? 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从巴黎和莫斯科这两次会议本身还不具备全部条件,但也不能忽视这一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评论黑格尔的某些言论时写道:"说得好!!!辩证法='对自身的破坏'".这个精辟的论述指出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是不断地经历着肯定与否定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教导对正确认识地质现象,指导地质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情况特别复杂.在历来的地质认识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缺陷甚至谬误,这是毫不足怪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地质学的历史正是对各种缺陷和谬误进行否定的历史,对地质人员个人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认真学习和运用辩证法,端正认识路线,自觉地积极地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否定,是深化地质认识,推进地质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在夕卡岩铜矿的研究工作中,我们曾相信过小岩体成矿.随着在大岩体中找到大矿,使我们对旧认识产生了怀疑.通过进一步工作,发现无论是大岩体或小岩体成矿,其位  相似文献   

14.
在还没有实现机掘的地质勘探队,往往用6"炭索钢钎人工手锤凿岩,在缺乏胶质硝化甘油炸药的情况下,许多地质队,尤其是小型的地质普查队,往往不得不使用粉状硝铵炸药或黑硝等来开挖井巷爆破矿石。这就首先要解决粉状硝铵炸药的改装和加工问  相似文献   

15.
右派分子为了否定党的领导,他们硬说:「解放后几年来你们只注意勘探,但科学研究不如解放以前,理论水平没有提高」。硬把勘探与科学研究分开,想使我们走回解放以前的死胡同里去,我们地质工作者当然是绝不能同意的。 囘憶解放前的地质工作是非常令人心酸的。大多数的地质工作者只能从事一些取得资料容易但远离生产的地层、古生物、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虽然过去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是地质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正>60年前,神州大地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向广大地质工作者发出"地质工作必须先行,走在国民经济的前列"号召,并指出地质工作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随后,地质勘探工作在我国蓬勃开展起来,同时《地质与勘探》杂志也应运而生。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征途漫漫。《地质与勘探》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地质人的成长,凝  相似文献   

17.
本刊"地质人生"栏目至今已开办三年整,三年里除"增刊"和个别"专刊"外,都坚持每期编发一篇"地质人生"文章,以飨广大读者。实践表明,本刊"地质人生"栏目开办以来,不仅受到本刊编委会顾问与编委们的赞许支持,刊登有关他们的"地质人生"文章,而且博得包括本刊理事会有关领导在内的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广大地质工作者以及高等学府有关部门与专家学者的关注赞同,积极协助刊登他们中一些人的文章,都产生了很大反响。本期"地质人生"栏目刊登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周义平,就是本刊编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深教授、博导任德贻推荐的。为此,任教授于今年10月27日亲笔手书致信给赵克荣主编、孙常长副主编及各位编辑。他在信中说:"《中国煤炭地质》杂志在‘地质人生’栏目登过丁文江等老前辈及当代的一些生产一线的杰出的组织者、学者等事迹,给予读者不少教益和启示";"(据我知)原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的地质负责人周义平高工,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一线煤田地质工作者。他善于把在野外所考察发现的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等问题分析总结,在许多方面不仅应用在地质工作实践上,而且还能创新理论著书立说,有的还在国际有关学术杂志上发表。此外,他还与国内国外专家学者合作(有些在退休后),研究解决地质实践和学术理论问题"。对此,任德贻教授非常上心、执著,他在信中写道:"不知贵刊有没有登过他(周义平)事迹,如尚未登过,建议可请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张名泉院长撰写一文。当否?请酌"本刊编辑部收到任德贻教授这封书信后,很快与张名泉院长联系,由他组织撰写了这篇文章,现刊登在这期"地质人生"栏目里,敬请广大读者抽暇一阅。由此可想,在全国煤炭(煤田)地质行业以及相关高等学府与科研单位都有一批杰出的新老专家学者等煤地质工作者,他们的事迹都是本刊"地质人生"栏目今后亟需宣传报道的。因此,我们衷心企盼宛如本刊编委任德贻教授一样,涌跃为本刊编辑部推荐、组织或撰写这方面的文章佳作,促使"地质人生"栏目星光灿烂,精彩夺目。  相似文献   

18.
我挺着大大的肚子,肚子里带着小小的你,我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带着你一起来到了工地。妈妈是一名地质工作者,爸爸是一名水文地质工作者,所以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同地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作为地质员的妈妈带着你来到了工地,那么,孩子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10日,中国地质学会第35届理事会第4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名单,从而结束了历时半年多的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审工作。决定授予黄润秋等9位同志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王健等30位同志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中国地质”第十期成文同志的“重视地质方法”一文,有些感想。我是在地质勘探队做领导工作的。到队初期,由于业务不熟,也由子自己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曾经不适当地夸大勘探工程的作用,忽视地质的观察研究工作,以致使我们队的地质生产走了一段弯路。但也正是这段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