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数值模拟GMS软件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银川立岗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为例,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MS地下水模拟软件,确定研究区模型概化条件,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计算研究区现状开采条件下和规划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与排泄量,并预测分析在规划开采条件下开采20年的水文变化。通过摸拟验证发现:在现状开采条件下,开采目的层得到的补给量是39.42万m~3/a,排泄量是41.25万m~3/a,呈微弱的负均衡;设计开采条件下,补给量是1 100.05万m~3/a,排泄量为1 132.69万m~3/a,并动用少量的储存量,按照开采方案以3万m~3/d作为立岗水源地允许开采量可满足开采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多以天然资源为重点。地下水天然资源主要指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直接或间接)补给而形成的多年平均补给量,包括传统概念的动储量或调节储量。有保证的地下水补给量是最有开采价值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李海京 《城市地质》2007,2(4):49-51
本文以通州区龙旺庄隐伏灰岩水源地的勘查及运行情况为例,提出以隐伏基岩地下水作为应惠水源来科学、适度地开采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像龙旺庄这种消耗性水源地,开采条件下补给量的增量(激发补给量)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郭亮 《地下水》2012,(4):123-125
通过分析渭河下游临渭区河段砂石资源贮量、补给量的分析,利用有关研究成果计算临渭区河段主槽机械抽砂采砂坑的允许开采深度与允许开采长度,结合规划开采区域计算了临渭区砂石资源可开采量约130.9万m3,提出在实际采砂管理中应加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保君 《城市地质》2012,7(2):27-29
本文在依据郑州北郊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其水源地深层地下水的补给量和排泄量:中深层地下水补给量为7152m3/d,排泄量为7134m3/d,均衡差为18m3/d;开采条件下,中深层地下水的补给量为46301m3/d,排泄量为46320m3/d,均衡差为-19m3/d。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西罗城县的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含水介质、赋存及水动力等条件,划分其岩溶地下水系统。结合含水层富水性,分别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容积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对罗城县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地下水储存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34 189.75万m3/a,其中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34 083.32万m3/a,全区岩溶地下水储存量为116 584.2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7125.67万m3/a。研究结果可为广西罗城县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源地勘探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水源地供水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以宁夏石嘴山市小校场水源地为例,基于GMS模拟技术,对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水文地质数学模型计算源汇项,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并对水源地远期可采量进行预测,结果可见:水源地满负荷开采20 a时,承压水获得的补给量可满足开采量,以4万m3/d的开采量开采20 a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张琳  祝念 《地下水》2012,(3):40-42
贵州地处西南岩溶石山中心,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天窗、竖井、落水洞等岩溶个体形态发育,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巴铃富水区资源量评价开发利用分析为例,以大井法等方法计算其可开采资源量,用降水入渗补给法验证其补给量的保证程度,并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在水质与水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实施钻探开发,以便为同类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水开发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桂枝 《河南地质》2010,(4):41-41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0.
不同降水及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溉是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详细分析降水变化规律及灌溉制度的影响有利于深入认识补给及正确评价入渗补给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资料,用HYDRUS软件建立一维变饱和流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分析了衡水地区近60年在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垂向入渗补给规律,以及在年周期内灌溉活动对于入渗补给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66.6 mm/a;枯水年份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0 mm/a,丰水年入渗补给量为120~150 mm/a;年补给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入渗补给系数与降水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入渗补给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条件下小麦底墒水与玉米灌溉对应入渗补给系数较大,实际灌溉中应基于当年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合理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6)
在分析白杨河河谷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供水为目的采用均衡原理对其地下水资源及可开采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松散层地下水系统的补给量为1 365.29×10~4m~3/a、排泄量为1 359.78×10~4m~3/a,补给量大于排泄量,为正均衡;地下水和河水水质锅垢多,其中有硬沉淀物,属于起泡,无腐蚀性水。根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河谷第四系厚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该区内煤矿水源地的方位。  相似文献   

12.
在论述桥口坝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概化并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天然补给量及井内水位不同降深条件下的地下热水可开采量 ;再预测在此开采量开采的情况下南北向、东西向的水位降深 ,论证开采的可行性 ,最终得到本区的最大、最可靠和最经济的开采量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源地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水源地开采过程中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有4个输入、2个输出的三层网络模型,通过BP网络学习训练,得到水源地的BP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了在不同条件下因水源地开采所引起的降落漏斗秒地下水补给量,计算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模拟地下水系统简便,实用,能很好地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保持黄河不断流是傍河水源地存在的必要条件,黄河频繁的断流威胁傍河开采水源地的稳定性。本文建立了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模拟预测黄河下游在断流和恢复过流条件下,傍河开采时黄河侧渗量的变化趋势及傍河开采水源地地下水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断流条件下,因傍河水源地开采而激发的黄河侧渗补给量增加幅度达28.4%-126.4%;小浪底水库运行对于傍河水源地实现稳定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广西凌云县地下水资源状况,在分析区内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含水介质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分别对凌云县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和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评价,并对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全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112 619.73万m3/a,其中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69 797.68万m3/a,基岩裂隙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42 822.0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9 840.37万m3/a。区内岩溶发育较强烈,岩溶形态丰富,岩溶发育在垂向上具有一定分带性,高程跨度大,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相对较为均匀。研究成果为凌云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呼包平原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和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并运用51年降水资料分析确定了特枯年份的降水量,预测了该地区在连续特枯年份下的地下水水量及水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5.850 5×108m3,在连续遭遇特枯年份下累计动用储存量达7.529 5×108m3,潜水和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漏斗中心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城区。结合呼包平原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资源评价情况,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该地区连续遭遇特枯年份下的水资源对策。  相似文献   

17.
梁靖 《华东地质》2018,(4):299-304
为计算雷州半岛地下水资源量并评价其开采潜力,在分析雷州半岛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水文学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雷州半岛地下水补给量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模型。计算获得雷州半岛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为67.79×10~8 m~3/a,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50.19×10~8 m~3/a,其中可供饮用或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92×10~8 m~3/a,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97.47%。2015年,雷州半岛各类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为9.82×10~8 m~3/a,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为40.37×10~8 m~3/a,开采程度总体较低,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18.
降水和人工灌溉是黑河中游浅层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来源。长期以来入渗补给量评价采用经验参数法,但没有成熟的监测方法和实证数据。采用人工溴示踪法研究黑河中游不同灌溉条件和不同深度条件下的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条件下包气带溴离子含量峰值年均运移距离为21.25 cm,年平均入渗补给量为11.93 mm,入渗补给系数为0.1;大水漫灌条件下包气带溴离子含量峰值年均运移距离为86.51 cm,年平均入渗补给量为148.7 mm,入渗补给系数为0.16;小水漫灌条件下包气带溴离子含量峰值年均运移距离为46.35 cm,年平均入渗补给量为 53.81 mm,入渗补给系数为0.07;滴灌条件下年包气带溴离子含量峰值年均运移距离为41.72 cm,年平均入渗补给量为52.6 mm,入渗补给系数为0.11。人工溴示踪剂应投放在包气带水分单向入渗下行区,一般西北内陆盆地在地表3 m以下为宜。此研究成果可为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实证参数,对西北内流盆地地下水水资源量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皊  葛洪军  吴兴付 《安徽地质》2007,17(2):98-100
通过对巢湖市半汤地下热水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利用该区地下热水开采量、水位、水温动态观测资料及降水量变化的对比,对地下热水的补给量进行概算,结果表明该区地下热水的开采利用量远小于其补给量,尚有进一步扩大开采的潜力.充分有效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演化与供水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结果的分析,认为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在长时间高强度开采后已经获得了可观的补给量.但是,近半补给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减少开采量以应对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资源可为沧州地区增加近2×108m3/a的可利用资源量,还可以增加降雨入渗补给量,改良地下水质,是解决沧州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